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最后一个大帝在线阅读 - 第86章 培养工匠

第86章 培养工匠

    军器局内燧发枪的生产正在紧张进行中,其中火药是由安民厂提供,安民厂就是原先的王恭厂,专门制作火药,天启年间发生大爆炸后,搬迁到西直门,离皇宫更远了。

    古代为了防范火药被敌人截取,一般设置在城内。

    所以军器军内还是很安全的,火药厂崇祯是不敢去的,万一哪个贼子点燃了火药库,自己立马就完。

    “这个太监没有玩忽职守吧?”崇祯撇了眼后面的朴国昌,淡淡道,“如果他敢欺压工匠立马禀报朕。”

    后面的朴国昌闻言不自觉的夹紧双腿,低着头不敢说话。

    “皇上,朴公公做的很好,”毕懋康笑道,他之前也对太监有偏见,不过朴国昌这段时间比大部分人都勤奋,也不摆架子,让他改变了一些看法,“很多事都幸好有朴公公处理,军器局才发展的这么快。”

    “奴婢谨遵皇爷的教诲,积极主动的助军器局制造火枪火炮,”朴国昌躬着身子说道,自从敬事房出来后,他变了,变的更加谦卑,“奴婢还给工匠们翻新了房子。”

    “对,朴公公自从把工匠的房子翻新之后,工匠们做事更积极了,”毕懋康笑道,“微臣只想着怎么多造点火枪,忘记了工匠们的生活需要。”

    “自从工匠们有了新房子,许多工匠都娶了新媳妇,还主动写信给外地的亲朋好友,让他们来军器局。”

    匠户们的朋友大都是工匠,不管是什么工匠朝廷现在有用处,崇祯在京城提高工匠的待遇,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士农工商,原来朝廷只重视士,也就是读书人,对于其他阶层基本上都算不管不顾,虽然朝廷和百官嘴上说种田的农民很重要,但现实是农民依然是受剥削的。

    “做的不错,总算干点人事,”崇祯随意的点头,“努力干,朕不会亏待有功人员。”

    “谢皇爷,”朴国昌听到这句肯定,哽咽的说道,“奴婢一定会好好协助毕大人。”谁知道这段日子他是怎么过的,如今崇祯一句话,就是对他的最大回报。

    “孙爱卿呢,朕怎么没有见到?”

    “回皇上,孙大人好像在研制什么炮弹,谁都不准进去,他那个房子都被炸了好几次,现在都没人敢进去了,”毕懋康苦笑道,“等下他应该就会出来了。”

    “人没事吧?”崇祯担心问道。

    “还好,”毕懋康笑笑。

    “现在哪能造出炮弹,都怪自己透露太多了,老天保佑不要把朕的孙大炮炸死了,”崇祯暗道。

    “毕爱卿,把已经造好的燧发枪全部运到京营。”

    “遵命。”

    转了一圈,天色已晚,崇祯就准备回宫,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爆炸声。

    轰!

    崇祯惊讶的看向爆炸的方向,“皇上,孙大人又炸了,”毕懋康笑道,“按这次的爆炸程度,皇上放心,应该没什么大事。”

    “走,我们过去看看”崇祯说着就朝爆炸方向走去。曹化淳没有阻拦连忙跟上,这爆炸了一次总不可能再炸一次吧。

    走到近前,只见一名脸上黑漆漆的人站在房子外面,头发也有被烧的痕迹,旁边还有人往房子里面浇水,嗯,房子还没有倒,只是房门倒了。

    “孙大人,皇上来了,”毕懋康走到孙元化面前,低声道,“别看了,多炸几次就可以了。”

    孙元化白了毕懋康一眼,嘟哝道,“什么叫多炸几次,我又不是做炸鸡。”然后顶着一张黑脸走到崇祯面前,“拜见皇上,请皇上恕微臣失礼。”

    崇祯看着眼前的孙元化,想笑又不能笑,整张脸都是黑的,一开口露出一排牙齿,非常像黑人,“起来吧,爱卿没伤着吧。”

    “微臣没事,只是被火药薰了一下,”孙元化拍着自己胸口,“臣穿了三层甲,安全的很,微臣想做出您说的那种炮弹,可是不知道怎么做,请皇上指点一下。”

    自己哪懂做什么炮弹,学校学的那点可怜化学知识早都忘光了,崇祯转移话题,“红夷大炮造了几门?”

    说到大炮,孙元化笑道,“这些日子,臣一共浇筑了三门铁制大炮,每门重达一千斤,这次运气好,三门炮有二门都质量合格。”

    古代铸炮的合格率很低,十门里只有二到四门合格,其他的都是炮管有沙眼或者裂缝,一试炮就能炸膛。

    “好,爱卿厉害,”崇祯笑道,“炮弹的事先放一放,你研究一下如何把炮的重量降低,而威力不减。”

    “最好是军队能拉到野外使用,现在朝廷的大炮还是偏少,你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快速大量的造炮,红夷大炮,佛郎机炮,虎蹲炮都要。”

    接着,崇祯看向毕懋康,“朕刚才看了那些造火枪的工匠年龄都有点偏大,你去外面招点年轻人,叫老工匠带徒弟,每人都带十个徒弟。”

    “这样不要一年,熟练工匠至少增加三倍,就算这些年轻工匠做些简单的活,也能大大提高火枪的产量。”

    “孙爱卿也一样,多培养一些铸炮师,这些学徒的薪俸给一两银子一个月,再给一石米,不用入匠户,朕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来的。”

    毕懋康和孙元化都点头,一石米一个人大约可以吃三个月。这份待遇对京城的老百姓家都很有诱惑力。

    “皇上,那这样一来军器局的开销就大了,”毕懋康担心道,“现在军器局造火枪火炮的人都有二千多人,每月耗银差不多四万两。”

    原先军器局一天只能造十几支火枪,现在一天最少都有一百支合格的火枪,取得这种效果就是毕懋康大把的砸钱下去。

    崇祯给毕懋康的一百万两,他已经用了十五万两,如果再招大量学徒,估计半年都撑不到。

    孙元化点点头,他的火炮更要钱,而且不是每次都能运气这么好,有的时候造十门只有一门可以用,其他都报废了。

    “朕知道,但是这也是最快的办法,”崇祯笑了笑,“其他地方的钱可以省,但是军器局的钱不能省,你们放手去做,多招点人,外面很多人都吃不饱饭,这也能给百姓多一条活路。”

    自从崇祯降低了京城的粮价,周围府县的青壮就朝京城而来,希望挣点钱买粮。

    在其他地方,粮价基本都是一两银子一石,更惨的是陕西,五两银子都买不到一石粮,即使出再高的钱也买不到,因为根本没粮,只有大地主家和藩王的地窖里有存粮,普通人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而且五两银子也没人拿的出来,所以人们只能选择零元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