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在线阅读 - 第六百零一章 大道之昌

第六百零一章 大道之昌

    第580章大道之昌

    “中华和别的势力是不同的。”

    “中国人口大,文明昌盛,有足够的底蕴可以吸收,乃至包容对方,反观别的势力,他们的人口稀少,只这一点就无法包容,更不提他们的思想落后,武力强大后,想到的只有征服,以劫掠来致富,而不是生产致富。”

    “自古以来,中华一直都是这么做的,靠着文明来吸收外界,却不是靠着武力,因此圣人的那道旨意,也就不难理解。”

    京城外。

    寺庙的树下,两位思想家坐而论道。

    “刚才所言圣人,保留了前朝的惯性思维,本身知道奴仆的存在是反文明的,所以制定的大明律中,规定不允许有奴仆的存在。”

    “圣人毕竟从小活在前元,受到他的眼界和三观,因此又开了一道口子。”

    “同样的道理,放在你的身上也是如此。”

    “我?”

    “难道我也哪里不够文明了。”

    刘通好奇的问道。

    “你所谓的外部对等关系,不也是保持了强盗的思维?觉得自己强大了,就可以胡作非为,别人弱小,就活该被你欺负。”

    “怎么会呢?”

    刘通不满起来,“大明向外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手段文明,总有人不知道大明的厉害,用着武力反抗大明,对于这种人,大明不该施行对等关系?”

    “应该如此。”

    “可是到底是武力为主,还是教化为主呢?”

    “所谓的对等关系,不过是想着武力为主,征服了他们,再来慢慢教化,而圣人当初的想法,却是教化为主,只有恶性不改,仗着武力劫掠屠戮的部落,才会反击惩罚。”

    刘通恢复了镇定。

    压下心中的怒火,人安静了下来,才能认真的思考,成熟的人,具备这样的素质,所以刘通想通了好友想要表达的是哪方面。

    “土司、宣慰司、藩国,正是宗主体系,以教化为主,吸收对方,包容对方,让对方心向中华文明,最终融为一体。”

    “土司变流官,宣慰司变内地,藩国除国归附,才是教化的威力,虽然效果缓慢,需要的时间久远,可不正是我中华文明的道德礼仪之高度文明的体现。”

    “万一生变呢?”

    刘通担忧道。

    时间久了,未来的事情谁敢保证。

    “生变?”

    “那就说明我们自身出了问题,自生出了问题,不想着解决问题,难道指望外部?”

    “就算你所言的外部对等关系,哪怕名义上是大明好了,当有了问题,这些地区难道不会出现反叛,又或者乖乖的不闹事?”

    “你因为畏惧问题,所以提出的捷径,在我看来,反倒是逃避的表现,对百姓们的不负责任。”

    “教化别人,首先自己要文明。”

    “你应该想的是如何保障大明的文明,而不是规避这个问题,否则问题变成大患,别说外部,内部都要四分五裂,民不聊生。”

    “反之。”

    “我大明只要永远不放弃解决出现的问题,保持自己的文明辉煌,那么天下人都会心向我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文明的大兴,正是天下大同,大道永昌。”

    刘通大为震撼。

    “我的名头大,但你的才能却比我高。”

    “并不是。”

    “你的才能比我有好的,而我的才能,又有些方面不如你。我们能成为知己,道路上的同志,正是同一个立场下,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大明永昌的志向。”

    自古以来,文人们希望寻找一条万世根基之策,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记载。

    随着朱高炽多次讲话,说世上从来没有可以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法门,社会永远会不停的涌现问题,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慢慢的,不少的文人接受了朱高炽的观点,但是习惯就是习惯,读书人们又开始热衷于如何找到让中华文明永昌的道路。

    晚上。

    三五好友相聚,共同的话题,众人满意而归。

    刘通被马车送回了落脚的酒店。

    酒店的东家亲自来看望刘通,并带来店小二告知的消息,文华殿文书房的工作人员来过酒店寻找刘通,等不到他的人,所以在酒店留下了口信。

    明日上午时分,皇太孙殿下会接见刘通,文书房希望刘通明日辰时一刻能抵达文书房等候。

    刘通立刻酒醒了。

    万万没有想到会这么快,连忙洗漱完,早早的歇息下,东家也不敢打扰,嘱咐了伙计们,好好照看刘大家,不让别的客人惊扰了他。

    第二日一早,刘通醒了。

    摇响了铃铛。

    伙计们送来了热水和毛巾等物。

    “东家还交代了我们呢,如果刘大家睡过了头,要我们记得进来叫醒您。”

    洗着脸的刘通,闻言后笑道:“如此的大事,我哪里敢忘记,多谢贵东家和你的心意,在下非常感谢。”

    最后。

    刘通来到了文华殿。

    文书房的工作人员刚刚来上班,晚上有值班的人员,负责接待的管事,问过刘通吃了早饭没有,得知刘通还没有,亲自带着他去食堂一起用餐。

    此时。

    文华殿工作的人都已经签到。

    食堂用餐的人不少。

    豆腐脑、豆腐乳、酱白菜,酱萝卜,面条,稀粥,馒头,豆角等。

    圣人喜欢吃豆腐,并且鼓励民间吃豆腐。

    豆腐成为了畅销品。

    太子倒是不怎么喜爱。

    而皇太孙殿下吃的不多,可是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豆腐的好处,甚至说平日多吃豆腐,不但身体健康,减少生病的几率,还容易长寿。

    在报纸的鼓吹下,民间对豆腐的热情更高了。

    伙房有白开水供应,也有凉白开。

    各公房也有凉白开和茶水。

    同样,皇太孙殿下又说,喝凉白开能健康长寿,可喝热水时,要小心烫伤了喉咙,长期下来,会容易导致疾病,正如万事过犹不及的道理。

    人们笑了起来。

    圣人好不容易退居幕后,不再向人们讲大道理,结果倒好嘛,孙子类祖,来了个皇太孙殿下,倒是继承了圣人的这点。

    不过呢,皇太孙殿下是大事小事都喜欢讲,更甚至不像圣人,他不光私下里说,还要在报纸上,对天下的百姓喋喋不休。

    几年的时间下来。

    人们不知不觉得习惯了新的皇太孙的作风。

    “拜见皇太孙殿下。”

    刘通今年第一次见到朱高炽。

    “快请坐。”

    朱高炽满脸的笑容。

    看着微微发福的皇太孙殿下,已经四十余岁的刘通,内心不住的感慨,岁月真是无情,当初在北平的时候,皇太孙殿下只是少年,如今要不了几年,就迈入而立之年了。

    “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了,所提出的外部对等关心,我很有兴趣。”

    朱高炽笑道。

    刘通内心了然,果然如此,幸亏自己做了功课。

    没有直接讲,刘通先讲起了北平矿区的变化,把新矿工们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哪些的变化,一一介绍了一番。

    朱高炽并没有惊奇。

    什么样的道路他没有见过呢,就算没有见过,也从书本上看到过。

    所以他很迷茫。

    教化永远是最难的,动刀子最容易。

    西方的套路几百年其实是老一样的。

    先用各种手段获得栖息地,然后站稳了脚跟,靠着自身强悍的实力,挑拨离间,煽风点火等等,刺激或者直接掀起当地的矛盾。

    犹如班级的霸凌者。

    一般的现象,霸凌者并不是一个人,而是靠着武力的强大,会拉拢几个小跟班,形成团体,借助武力,又有一些狗腿子性格的人,主动的服务对方,形成了控制势力。

    当霸凌者想要欺负普通的同学,是有很多手段的,包括想要找到的借口。

    从新大陆到吕宋。

    从非洲到印度。

    历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这些国家抵达大明后,同样是这样的套路,最初的目的,皆是先获得栖息地。

    这个目的达成了后,就开始稳固自身,了解周边的形势,有浪主张,无风则起浪。

    同样是靠着武力的支撑。

    包括后世的中东某建国,美国玩的也是同样的套路。

    大明则是分封制,也就是宗藩体系。

    承袭的教化之文明风气。

    早期大明的经济没有破产的时候,宗藩体系发展是逐渐壮大的,从周边发展到整个东南亚,甚至往非洲开拓,一切都随着战神皇帝的土木堡之变而结束。

    土木堡之变,并不只是大明的一场战败那么简单。

    大明打的败仗并不少,可意义绝对无法和土木堡之变比较,土木堡之变带来最大的损失,是政治上的失败。

    军事上。

    也把用在海外的力量收回,用来投入到北方的防御中。

    如果大明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瓶颈。

    那么就会形成向边疆一样形势。

    土官变流官。

    后世西南地区和内陆团结一心,同为一族,就是中华文明之功,迁移大量的人口,靠着发达于同时代的生产力,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

    百姓们的生活模式和水平超过了以往,自然也就安宁和欢喜。

    要知道。

    内陆以外的地区,在古代是没有什么人口的。

    有生产力才有人口。

    连西方在古代都没有什么人口,更不谈部落文明了。

    例如偌大的东北地区,后金自身才十几二十万人口,还是加上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入关前巅峰的时期才有的数量。

    连东北都是如此。

    广东在宋朝还是蛮荒之地,更何谈西南地区呢。

    而中原自古人口就多,几千上万算个什么,不到一个县而已,直接吸收完事,所以无论是前元还是清朝,都没有像朱元璋提出,天下百姓皆是朕的赤子的说法。

    他们不约而同的大兴杀戮,选择奴隶制,这是少数征服多数的必然,无论古今中外。

    同样。

    东南亚大量的无人区,人口并不多。

    如果采用和大明治理边疆一样的道理,迁移大量人口去当地的过程中,大明施行的是教化。

    例如辽东。

    辽东虽然自古是汉地,可在明初建立的时期,辽东当地已经有了大片的无人区,本地人非常的稀少,最终明末达到了四百万上下的人口,是通过长期移民和恢复生产,繁衍出来的人口。

    可是朱高炽看到了西方的道路。

    在效率上。

    刚刚结束中世纪的西方,并不太讲仁德的这一套,和蛮人属于一样的方式,只是西方到底文明些,吃向上讲个好看,更甚至后世发财立品,总要包装一番的。

    动刀子。

    的确比勤劳奋斗带来的效果更快。

    开拓东南亚的过程中,对于当地的土著,到底是动刀子,还是帮助他们促进生产,教化吸收,让朱高炽很犹豫,两种方式,带来的是不同的效率。

    朱高炽并不仇视西方文明。

    他只是知道东方文明后来在与西方文明的竞争中失败,有被征服的原因,也有东方文明的不足之处,而不是许多人所想的,东方文明臭不可闻。

    相反。

    对于西方文明经过几百年工业化发展的成长,已经有了各方面可以以及应该学习的地方。

    学习对方的长处,拒绝对方的缺点,才是学习进步之道。

    刘通的外部对等关系之说,在朱高炽看来偏后世西方的影子。

    河在那里。

    不能说因为是谁发现的,别人就不能在使用,除非仗着武力强大,不让别人使用。

    黑猫白猫。

    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只要能为社会带来发展,为百姓们创造财富,就是好的方法,值得朱高炽学习,他想要听一听刘通的思想,找出大明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