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政治学在线阅读 - 第34节

第34节

    得到大众信任,全邦太平;后波吕达麦被杀,国内遂多内讧。【】

    298

    政治学182

    庶的平民。

    又,在寡头政体中,如果寡头统治集团内另外又形成了为数更小的集团,也会引起内讧而被颠覆。原来的统治团体名籍具有公职资格者人数本来就已有限,而就是这少数人还不能个个都获得受任高级职司的机会:埃利斯有一个时期的情况就是这样;政权cao于人数有限的长老院参议会

    ,只有极少数人能受任为长老。

    全部九十名长老都是终身职;有如拉栖第蒙的长老,这一高级公职仅仅某些家族才能应选。

    无论在战时或平时,寡头政体都可发生[专由内部起哄,不经外来打击的]政变。在战时,寡头政体中如果有不信任民众的寡头,他们就组织雇佣军队。这种雇佣军队要是单独由一人统率,他就常可假借它来窃国而成为僭主,科林斯的帖谟芳尼就是这样建立僭主政体的1;倘使由若干人带领,这些将领们也可以结成一个军阀统治组合。有时寡头政府对于这种后果有所戒惧,他们就不得不重视平民武力,而让群众也分享某些政治权利。在平时,一个寡头政体中的成员们[若分成两派,]由于互不信任,就把邦内维持治安的职责交给雇佣军队和一位中立人士,倘使这仲裁人恰好是一个野心家,他就可压倒两方,毁弃原来的政体。在拉利萨,这就碰上了亚琉亚族的西谟,他[凭仲裁地位]执掌了这个城邦的政权;当阿琵多斯各会社党派纷争的时候,也碰上了这

    1依狄奥多洛xv40。

    3,曾经有一批流亡平民,在公元前375年从阿尔咯斯回到科林斯。依色诺芬:希腊史vi4。

    4,雅典曾经计图科林斯,平民党派可能为雅典内应,所以科林斯寡头政府不信任平民武装,在公元前366年

    委由帖谟芳尼召募雇佣军。依狄奥多洛xvi65。

    3,帖谟芳尼**行事,类同僭主,但没有真正做僭主;依普鲁塔克:帖谟芳尼传til。

    4,帖谟芳尼建立僭主政权,同此节亚氏所言相符。参看卷四章十一23注。

    299

    282政治学

    样一位人物,这就是伊菲亚第1。

    寡头政体内部也可能由于婚姻纠葛或诉讼案件而发生一方攻击另一方的sao乱,因此引起政治的内讧。从婚姻问题激发的政变,已经讲过几个实例2;这里,我们还可以提示另一事迹,在爱勒特里亚,第亚哥拉因婚姻问题受到委屈,愤懑地起来推翻了当时的骑士寡头统治3。在[滂都海边的]赫拉克里亚和忒拜都曾经有过以不服讼案判决为起因的政变。这两处的争讼都是属于jianyin案件,法律裁断中混淆了党派倾轧的作用,败诉这一方在赫拉克里亚为欧吕第雄,在忒拜为阿基亚斯的政敌利用法律判决,勒令该受惩罚的人枷示于市场,使受到重大耻辱,以泄私恨4。寡头政体因为暴虐过甚而为统治团体内部反对暴政的成员所推翻,这也是常有

    1这里和2933相同,拉利萨和阿琵多斯两城连带举作示例。修昔底德i2,说拉利萨在亚琉亚族的西谟sis主政时,邦内有两个党派相对立公元前431年。依此节语意,伊菲亚第是两党派间的一个中立领袖而被推为仲裁者。战术家埃尼亚斯:攻城法aeneas二十八6,记有一精于战术的伊菲亚第;德谟叙尼:反阿里斯托克拉底17617,也说到一名为伊菲亚第的人物;朴吕波xvi30。

    7,记阿琵多斯另有一伊菲亚第:谁是这里所说的伊菲亚第,今无可考。

    2见3717。

    3雅典政制十五,曾说及雅典庇雪斯特拉托恢复僭政得到爱勒特里亚寡头政府的帮助。第亚哥拉推翻寡头政体事,今不详;吉耳伯特:希腊政制典实i6,认为其事发生在希波战争之前。

    4此处两事叙述甚简,似乎为亚氏当时人人所知道的史实。今未能考明其所引起的政变实况。

    在希腊各邦,“jianyin”

    案如当场为其本夫或女方之父兄所捕执,可加以重惩。但带枷示众,例为施行于窃贼的刑罚,不能行之于贵族。参看迈耶和旭曼:雅典司法程序,利普修辑订本eier

    und

    der

    atische

    pro-ces,et。

    lipsius

    402页以下。枷,木制,加于颈项,使其头前俯,见苏伊达辞书suidas。

    300

    政治学382

    的;克尼杜和启沃岛的寡头政体可举以为例。

    又,政变有时也可出于非预料的机运。所谓共和政体以及担任议事会议员、法庭陪审和其它职司都须具有资产定额的寡头类型诸政体住往可能遭逢这种机运。根据政体初建时的实况,当日所订定额,在寡头政体中只有少数人可以合格,在共和政体中也只有所谓中等阶级能够合格。随后,或由于长期和平,或由于其它原因,却来了一个兴旺的时代1;于是民众每一份[原本微小的]家业都各自增殖了许多倍。这样,许多人现在都具备了担任官职的资格[政体也就不得不跟着有所变更]。这种变革有时逐渐发展,不为时人所察觉,但有时也可能突然改观,变革来得很快。

    寡头政体发生内讧和政变的原因就是这些。通例,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变革有时并不变为与之相反的类型,而成为自己类型的某种变体2。譬如,守法的平民政体3和守法的寡头政体4可以变为平民专权和寡头专权的制度;趋向相反的演变也同样是可能发生的。

    章七在贵族政体中引起sao乱和变革的各种原因之一是为

    1和平导致经济繁荣,可参看狄奥多洛xi72;米南徒:喜剧残篇frag

    迈恩纳克编:希腊喜剧残篇汇编iv259。

    2参看章十二18:一切政体变为相反类型的比变成本类型的变体者较为常见。

    3守法的平民政体变为专权制度的,见卷二章十二3515、本卷章五2128等章节。

    4守法的寡头政体变为专权制度的,见本卷15241823等。

    301

    482政治学

    了名位只限于狭小的范围。

    我们前面曾经说过1,这正是在寡头政体中引起风波的一个原因;贵族政体,在某一意义上既具有寡头性质,自然也会发生相同的影响。两个政体的统治阶级虽出身不同,但为数之少,实属相同;所以在这一共通的性质上看来,人们也可以说贵族政体为寡头型诸品种之一。

    如果平民群众2中具有了同统治阶级相等的高贵的才德品质

    ,这足以发扬人们的平等思想,上述原因的sao乱就必然特易发生,拉栖第蒙的所谓“巴尔赛尼”就是一例。巴尔赛尼们为斯巴达真正公民望族的[私生]儿子,他们因得不到平等的公民权利而结党谋叛,但叛谋泄漏了,他们遂被强迫遣送出去拓殖塔兰顿3。发动类似的sao乱也可以发生于具有卓越才能而为在上者所压抑或凌辱的人们例如屈辱于

    1见上章15。

    2“群众”作“平民”解。

    康格里夫校本揣为“某些群众”。

    3亚氏称塔兰顿希腊殖民始祖的父系为“十足公民”

    父母两系历代均为公民,兹译“望族”

    ,但他们的母系非经婚配,不是正妻。这些母亲是什么政治身分,则此节没有说明。其它史籍都说“巴尔赛尼”为斯巴达公民的私生子。

    一

    斯特累波78页引叙拉古史家安第俄古antiochus说是麦西尼亚战争中未参战的斯巴达人被褫夺公民身分,贬为农奴者,其子嗣称为“巴尔赛尼”。

    二

    斯特累波279页引世界史作者埃福罗语,则说麦西尼亚战争初起时,出征将士先有誓言“不战胜者,决不还乡”。

    至第十年而人口锐减,于是遣归其未作誓言的战士还乡繁殖;其时婚配失常规,母系都非正妻。三黑海的赫拉克利图:共和诸城邦志26,所说与它书相异:巴尔赛尼为斯巴达女所生诸子,其父身分不明,或为农奴赫卢太。

    302

    政治学582

    斯巴达诸王的吕桑德1。又,勇健的人们得不到名位,也会聚众叛变,当阿偈雪劳王在位时,阴谋诛戮斯巴达权贵[而自立]的季那屯就是这一类人物2。又,倘使一邦的人民在有些人陷于赤贫时,另些人却愈益饶富,这也常会导致祸患。战争的年代尤其容易见到这样的情况;斯巴达在麦西尼亚战争时期的社会分化可举为例子,而窦尔泰俄3所作题为郅治的诗篇可以作为佐证:诗中说到人民困于兵燹,要求重新分配田地。

    又,虽居高位而犹心怀不满的人也可图谋变革,以求造成独断的统治。波斯战争时期的统帅鲍桑尼阿斯4便

    1雅典寡头派依仗斯巴达将军吕桑德树立起来的“三十”寡头暴政被平民派所推翻后,斯巴达王鲍桑尼亚斯压制他不再领兵进攻雅典色诺芬:希腊史i4。

    29。后来在出征小亚细亚各邦时阿偈雪劳王agesilaus又折辱了吕桑德普鲁塔克:吕桑德传23。吕桑德因此曾企图革除斯巴达王位世袭制度,以废黜当代诸王。

    2“勇健的人”

    ,依修辞学卷二章十七22,都是“爱重名位的人”

    好名之徒。

    季那屯聚众起事,自立为首领,其众多战死,旋即败亡,其事在公元前39年色诺芬:希腊史i411。

    3窦尔泰俄,雅典古诗人,在公元前第七世纪初至拉栖第蒙,入籍为斯巴达公民,以擅长作战歌著名于世。

    斯巴达征伐麦西尼亚,第一次战争在公元前第八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在公元前第七世纪初参看卷二33。鲍桑尼亚斯:希腊风土记iv18。

    13,曾说到在这次战争时期,边区农田尽归荒废,而未遭兵燹之处则愈益富裕。

    4参看本卷上文20和下文卷七32及注。

    303

    682政治学

    是一例,迦太基的汉诺1则是另一个例子。

    贵族政体以及共和政体倾覆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由于它们偏离了建国的正义。如果不能对于组成城邦的各个部分要素作适当的调和,两者都不能免于危亡。应该进行调和的要素,在共和政体为平民群众和寡头贵要;在贵族政体另外加上才德要素;但实际需要调和的,无论是共和政体或贵族政体,都是前面两个要素,就贵族政体而言,真正难于调和的还是那两个要素。贵族政体和所谓共和政体间的惟一分别只在调和这两个要素的方法有所差异而已2,前者比之后者所以较为不稳定的原因就在这里。政体的调和要素侧重于寡头贵要的称为贵族政体,至于侧重于平民群众的即称为共和政体。所以后者常常比前者为稳固。平民要是能够分享到同样的政治权利,他们就乐于顺从这种政府,而群众多数

    便成为政府的支持,人数愈多,则这种支持也愈强大。至于富贵的名人们就不同了。

    当一个政体赋予他们以优越的地位时,他们可能流于骄纵而怀抱其它奢望。可是,就通例说,每一政体如果不是适当地平衡各个要素而偏重于这个或那个方向时,政变就可能发生在那个偏重的方向。受有特惠的那一部分要素将进而增强自己所占的优势:于是一个共和政体

    1纽曼校注本4370页注说,这里的汉诺似乎就是查士丁尼:马其顿兴亡史x5:所说迦太基征伐西西里和狄欧尼修第一作战的迦太基将领之一。

    梅尔察:迦太基史etlzer,gesch。

    d。

    karthager卷一504页说,这里以及章十二34,亚氏所举的汉诺应该是另一个较早的人物。

    2参看卷四章七。

    304

    政治学782

    便将变成平民政体,而一个贵族政体便将变成寡头政体1。

    可是,变革也可遵循相反的方向进行。譬如,贵族政体中的较为贫穷的部分如果认为自己所受的待遇不合正义公道

    ,就自然地要求合乎平民志趣的变革;相似地,在共和政体中,要是各如其值的平等观念日益发展,就可使它变为寡头制度那里原来认为惟有以各人的价值为根据而谋求各事各物与之相均衡的平等,才可保持政治的长期安定2。

    琐里伊贵族政体所发生的变革就是这种趋于相反方向的变革3,起初,因为大家反对任官的财产资格定额太高,政府便改低了这个定额并增加了若干官职。随后,由于政府具有寡头倾向,放任贵要阶级贪欲无度,贵要阶级竟超越限制,违法圈购田地,内战遂即爆发。经过斗争锻炼的平民群众战胜了寡

    1尼伦卷八章十二16的政变通例说,正宗类型最易变为和它相应的变态类型,即君主政体变为僭主政体,贵族政体变为寡头政体,功勋政体即共和政体变为平民政体。这里凭内含的“对反”要素所立通例与之相符。但这同章十二18所举的通例不符。

    2“各如其值的平等”

    为贵族和寡头政体的原则,有别于平民政体之以数学“平等”为原则,参看卷三章九和本卷章一。

    3贵族政体应重才德,南意大利琐里伊的任官制度订有高额财产条件为寡头偏向的征兆。

    琐里伊拓殖初期,息巴里斯人占地过多,为共同拓殖的其它宗族、即雅典人所驱逐

    ,见狄奥多洛xi1。希罗色尔: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197,说这里所举政变就指这一事件。

    苏校二版:1602号注,说雅典在征伐叙拉古大败后,琐里伊亲雅典的平民派被逐,改建为“贵族-财阀”的混合寡头政体,其事见伪普鲁塔克:十演说家列传之二吕西亚斯pseudo-plut。

    ,dece

    ra。

    vitae,lysias

    835d。

    亚氏此节所述,应该就是这一种混合寡头政体;随后在公元前第四世纪初,这一政体为平民群众所推翻。

    305

    82政治学

    头派的警备武力1;于是贵族阶级不得不放弃所购逾限的田地[而贵族政体也就变成了平民政体]。

    我们也可以说一切贵族政体中的寡头势力都有放纵贵要的偏向;譬如,在拉栖第蒙,庄园田亩常常是集中于少数富室2。

    贵族阶级一般都畅所欲为,娶占任何他们所喜悦的妇女。

    [南意大利]洛克里城的错误就由于城内公民和[叙拉古]狄欧尼修的联姻[后来叙拉古人竟在洛克里城建立了僭主政体]。

    在一个平民政体或一个适当地平衡了的贵族政体,这种情形是不会发生的3。

    我们曾经讲到政变通例之一,各种政体不注意小节都可以成为革命的导火线,这个通例对于贵族政体特别相符。贵族政体往往因微小的事情而积渐地斲丧,不期而尽变了旧政。

    构成原有政体的各要素中,偶尔有些首先被废弃了,另一些较重要的部分就不难跟着也被毁伤;最后,一邦的整个制度终于全部改观。琐里伊一番变革的实际经过就是这样。邦内的将军一职原来规定须隔五年之后才能再行受任。某些具有军事才能而在警备部队士兵间素有好感的年轻人希望他们的

    1“戍守在碉堡中的军队”

    、兹译“警备武力”。

    琐里伊当时为防备卢加尼亚luians入侵,境内各处多设“碉堡”

    ,碉堡戍军大概是富室或有产公民家庭的青年参看本章9,又卷六27。

    2参看卷二18。

    3从这末一句看来,爱璧随费里的洛克里城原为“不平衡的贵族政体”。

    洛克里人当时公决,选择公民家庭一女子嫁给叙拉古狄欧尼修前主,其事见狄奥多洛xiv4。

    6。照这里亚氏的议论,这种联姻出于寡头偏向。四十年后,由这次婚姻所生的嗣子狄欧尼修后主被逐出叙拉古公元前356年

    ,逃至洛克里城,竟在那里当僭主六年,因多行暴虐,卒为洛克里人所废,其事见雅典那俄541页等书。

    306

    政治学982

    将军可以连任,他们估计群众既然未必不愿意连续选举前任的将军,如果要废除这一成规,便不难达到目的,于是不顾主政者的意旨,就这样动议了。负责考虑这类动议的机构是所谓“合议院”的“合议官”

    ,他们起先尽力保护这种成规,但后来希望修改的动议只以此一事为限,他们就容许了这一修改,认为这样可以保全原有政体的其它一切成规。可是,修改的门户一经开放,其它的变革便接踵而来;这时他们虽竭力阻遏,已经挡不住狂澜。这个城邦的政治体系从此变成门阀寡头-贵族统治,权力就落到了缔造这种体系的那些改革派的手中1。

    一切政体可以被内部的变故所毁弃,一般地也可以被外力所破坏。各城邦如果其近邻所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