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敬亭
苏籍想到范仲宣讲解七天建筑对应天上七星,这是一个阵法,他道:“你现在是用七星禳命之法延续性命?” 李守诚道:“不错。” 苏籍道:“你既然能虚名,看来传言是真的。” 说着,他轻轻一叹。 李守诚道:“天阳子道爷也会这奇术,不知他为何不用,兴许是在人世间呆烦了。至于我叔父,他不用这法门,却是因为怕天谴连累到我。” 苏籍明白相士之道招天妒,命中带煞,因此相士多是鳏寡孤独。李家相术能一代代传下去,这在整个相士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为了延续他们的血脉,必然也为此付出良多。 故而苏籍毫不意外李天罡放弃给自己续命的机会,毕竟他再多活几年,意义也不大,李守诚才是李家的未来。 不但李家如此,世间万灵为了延续血脉,也出现过无数令人动容的事。 生命的长存不在于个体,而在于一代代的传承和开拓。 只是,老头子为什么不愿意再多活一段时间。 逝者已逝,生者总归是要遗憾的。 苏籍道:“你最后算出什么结果?” “用九,见群龙无首……”李守诚在苏籍手背上写字道。 他犹豫半响,写下最后一字“凶!” 群龙无首这一卦本来是吉卦,但他算出的是凶卦。 苏籍用剑气在地上写字回道:“算的什么事?” 李守诚找来一根树枝,写了两个字——“天下”。 苏籍平静的面容荡起波澜,他叹气道:“此事你告诉别人没?” 李守诚道:“我不敢说出去,而且未必算得准。” 苏籍不着声色将地上的字迹抹去。 他道:“你还是谁都不要告诉好了。” 李守诚道:“我还想求小道爷一件事。” “你说。” “我想找个传人,还请小道爷帮我物色一下,最好将来帮他用先天真气筑基。” 苏籍道:“我答应了。” 李守诚替他隐瞒,除却感激老头子的恩义外,怕也是为了这件事。 何况有先天真气筑基,哪怕是资质平平,亦能在武道上有所作为。李守诚为他隐瞒此事,却能找到传人,为李家相术的传承寻到一个光明的未来,着实值了。 李守诚道:“多谢小道爷。” 苏籍道:“你是真的没法诞生后嗣了?” 李守诚苦笑道:“我先天体质就不成,如今经脉尽断,仅存一线生机,更无诞下子嗣之能了。只希望能把我这一身相术传下去。” 苏籍点头,又问道:“你去白总管那里做什么?” “他近来迷上易经,找我去给他讲解。” 苏籍忍不住道:“你觉得他的武功有多高?” 李守诚道:“小道爷和他相比,半斤八两。” 苏籍不由一笑,说道:“明白了,你小子有意思。” 李守诚笑了笑,道:“总得给小道爷留点面子。” 苏籍不置可否一笑,李守诚的意思不外乎是他半斤废铁,白太监为八两黄金,两人没有可比性。 这或许有夸大,但两人一定差距极大。 旁人可能会看错,可李家人个个都是当世顶级的相士,靠这个吃饭,自不会出错。 “不知白太监、兽神这等人物比诸汉末三仙又如何?” 苏籍暗自思量,还是觉得汉末三仙更可怕。 在公开的记载中,汉末三仙似乎无一合之敌,只是他们互相间却没有交手的记录。 在苏籍上罗浮山以后,确实也见天阳子出过手,但都是和其他四子切磋,点到为止。除却天阳子全程占上风外,实在看不出老头子用了多少气力。 不过苏籍确实能体会到,现如今清微五子在老头子面前,如若孩童。 通幽之后,虽然只有具体、坐照、入神三个大境界,可越到后面每一个境界,武道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入神和坐照两个境界,已经是在天人界限里,非是此中人,难以明白。 而且武道修行,或许在最终的道路上殊途同归,可在很长一段路程中,却又有千差万别,武功的高低,绝不能完全作为生死之斗的依据。 一个细节的倏忽,可能就会让胜负势头陡然逆转。 而且经验和临敌的变化,武技的选择,都充满不可测,甚至于环境、精神、心力以至于宗教信仰,都可能决定高手相争的最终结果。 直到如今,苏籍也不敢称自己是宗师级的武者,他不过仰仗先天气功,比旁人犯错误的余地更大一些。 “沈百户。” 有北镇抚司的人在寻找苏籍。 苏籍道:“我先走了,等我回京城再联系。” “好。”李守诚欲言又止。 他算出苏籍此行虽然惊险,但始终能化险为夷,所以干脆不多说了。 望着苏籍远去,李守诚又掏出酒来喝。 他经脉尽断,肉体遭遇的痛苦,只能靠酒水来麻痹。 “天下啊。”最后李守诚幽幽叹了一句。 … … “咳咳。”一个发如白雪,额头光亮的老太监用丝绢捂住口。 直到数息后,才停下咳嗽声。 范仲宣戴着枷锁在他屋里缓步而行。 四周的墙壁挂着字,笔力遒劲,颇具风骨,似高山巍峨,龙角峥嵘。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这一幅字最好。”范仲宣评价道。 老太监抬起头看着字,说道:“那是百年前太华剑派的李洛水写给我的,为此我还向先皇讨要了敬亭山,可惜一直没空去住。” 敬亭其实是老太监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 范仲宣笑道:“老总管要想闲,随时都可以闲下来,难道陛下还会强留你?” “哦呵呵,要是我不在这皇宫里,什么魑魅魍魉都往陛下眼前招呼,还不得心疼死洒家。” “可是天下又有谁能伤到陛下?” “肯定是有的。” “我实在想不出来。” “范大人,陛下就是社稷,你忠于社稷,也该忠于陛下。希望你能想通这个道理。” “我只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你啊你,三十年前是这样,三十年后也是这样。” “三十年前陛下没有因为这句话降罪于我,三十年后陛下也不是因此降罪我。” “但陛下总不喜欢你这句话。” “君王若只爱听好话,那么国家离灭亡还会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