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霸王!在线阅读 - 第八十九章阳澄湖织造(今天万更)

第八十九章阳澄湖织造(今天万更)

    第91章阳澄湖织造

    除了农田里欣欣向荣的生产让人心情愉悦之外,最让孙策忍不住为之自得的便是这军民之情。

    孙策一行铁骑走在阡陌之间,周围田地里的百姓完全没有畏惧之色,甚至有调皮的幼童带着黄狗跑到田垄旁边围观一行雄壮威严的铁骑。

    家中老者见到这一幕也没有呵斥,而是在地里乐呵呵的看向这里,眺望孩子脸上的笑容和好奇。

    这一幕不论任何国度,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掌军执政之人称耀的政绩。

    这说明军队绝对军纪森严,不曾劫掠过百姓一分一钱。

    而吴郡的百姓们当然是信得过孙郎的军队,这支军队从进入吴郡那一刻就一直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

    百姓眼睛都是雪亮的,究竟谁才是善待百姓,扶危济难的君主他们都看的一清二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孙策在整个吴县可谓是民心所归。这种情况下,就算有谁想要图谋造反,亦会被百姓直接覆灭。

    至于想要刺杀孙郎的刺客,那更是无处遁形,不会有百姓愿意隐匿他们。

    一路看着风景,孙策一行用了接近两个时辰才抵达昆山乡。

    看着地上的车辙,孙策眉头紧蹙,问道:“夫人每天乘车而来,怕是一路疾行也要耗时一个多时辰吧?”

    难怪衣食住行被称为民生之首。

    这个车马慢的时代出门一趟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蒋钦抱怨道:“这路面实在是太泥泞了,吴县各方面比之寿春都差距太大。”

    没办法,江东开发不足,可不仅仅土地一方面,这道路和桥梁也是其中重点。

    整个吴县也没有几条像样的平坦大道,大部分地区都是长着野草的平原。道路什么的完全不用想。偶尔有几条阡陌,那也是通往田地和乡里的。

    而昆山本来就是个新乡,周澄选址的地方也不可能在乡里,所以道路就格外不好走。

    不过好处是,顺着车辙走,一行人就顺利的抵达了目的地。

    孙策眺望了一眼,在清澈的湖边,建有几排绵延近两里的木棚。

    没错就是木棚,设施极其简单,也就几根柱子支起一个顶棚,勉强能有一点遮挡。至于其他的,还想什么呢?难不成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还能瞬间给她们起一排青砖黑瓦的大房子?

    但即便生产条件简单,木棚下面还是整齐的坐满了一排排的织女,她们所有人都勤劳的纺织,这一刻在规模化效果下,亦极具视觉冲击力。

    至少跟在孙策身后的蒋钦就深吸了一口气:“将军,这要发财了啊!这数以千计的织女同时生产,仅是入眼所见就有几千匹布吧?”

    恰逢此时木棚旁边,一群织女正在往牛车上搬运绢帛,三辆牛车车厢里都堆积起来如山的布帛,准备运往几里外高大、崭新的仓库。

    孙策挥了挥手,对侍卫们说道:“感兴趣的话,就去帮忙搬卸布帛吧。问问车夫,一天能产多少布。这工坊,从来不只有官府可以设置。你们族中也可以开设工坊,组织女眷生产。”

    孙策倒没想过要禁止麾下文武置办家财,况且这也根本禁止不了。他们每个人家族中都一群人,要是有心,夫人、宗亲甚至族中后辈经营产业,你管还是不管?责罚还是不责罚?

    所以与其让他们去兼并土地,还不如鼓励他们去开设几座工坊,置办几座铺子,把内庭的女眷们组织起来,养蚕织布。

    立即有大量亲卫下了马,前去帮忙搬运。

    孙策则把马交给了蒋钦,向前朝周澄走去。

    一行铁骑策马而至,周澄早已远远望见,故而第一时间带着笑容迎了上来。

    等走近,孙策才惊讶的发现周澄脸上容光焕发,完全没有自己想象的疲态,更没有深闺少妇的孱弱和哀怨。

    “夫人你气色很好啊,我之前还以为会舟车劳顿,想为你修一条道路。”

    周澄笑着说道:“我着实应该拜谢孙郎鼓励我出来理政,近日以来,我每日忙于织造署事业,只感觉精神焕发,心态和身体都远胜于从前。”

    这就是正向反馈的强大效果啊!

    孙策含笑,永远不要小瞧精神对一个人、甚至一个势力的影响。

    后世一座忽然崛起的烧烤之城,都能让整座城市从官员到百姓都干劲十足,就是因为正向反馈,每个人都有一种主人翁意识,能够感受到因为自己的作为,事情正在朝正向发展,而不是无用功。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师,一般战斗力都强悍的不像话。李世民更是豪言我徒卒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这就是因为精神意志影响,每个人的拼搏,都能能收到正向回馈,整个势力也会随之蒸蒸日上。

    精神意志永远是人的第二生命啊!

    而周澄显然正是如此,吴县织造署就是她最大的事业和心血。每投入一份精力,都有所回馈,自然是精神焕发,兴致勃勃。

    所以她这会儿颇为兴奋,话语轻快,主动说道:“所以我不觉得有什么劳累,为我修一条路,太破费了。如今吴县人力紧缺,孙郎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怎么能叫破费?”孙策义正言辞的说道:“要至腹,先通路啊!”

    周澄清冷的气质有些维持不住,白皙的脖颈都染上了一层红晕,她看了一眼撑刀站在远方警戒戍卫的亲卫,见没人关注到这里才稍稍舒了口气。

    “孙郎,你怎么越发轻薄了?”周澄是愈发觉得自己这夫君,对自己身体的迷恋是与日俱增了!只要没人,私底下两人之间完全没有书上那种相敬如宾的感觉。反倒是非常喜欢调戏自己,然后调戏不了多久就宽衣解带了。

    孙策哈哈一笑,说道:“夫人,这句还有另一个解释。要致富,先通路。想要发家致富,总要把路修起来。要没有一条便利大路,这里的财富都不方便运输出去。你怎么会选择将织造署设置在这里?”

    说到正事,周澄立即停止了遐想,解释道:“因为此地有吴县最大的一片桑田。”

    周澄手指远方湖泊、沼泽,说道:“孙郎看这片水域,其名为大荡,向往是海水倒灌而成。这里道路不便,道路泥泞,不方便下田长久经营,所以很多百姓都在这一片种了桑田,逢其收时,过来采桑养蚕,取桑枣为食。”

    孙策看向远方山野之间,的确在丘陵、平原之间种了一片片的桑田。

    桑树其实只要会打理很容易养活。在地里种下桑树种子,一年就能成苗,第二年就能采叶,第三年就能结果,养护三年一株桑树就养成了。

    当然要是嫌麻烦,用插枝繁殖之法也行,就是砍下一截桑树树枝,插入土壤中后,通常也会生根并发芽,从而成为独立的植株。

    所以诸夏才能几千年来都农桑并重,突出的就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同时成本低廉。

    孙策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将来织造署必须要自己采桑养蚕,靠近桑田产地是长远谋划。现在暂时不方便只是一时困境,只要修好道路,将来反倒会比在城内便利。”

    军器监将来孙策可能会把他们迁到都城建康去,但织造署孙策是不打算迁移了。

    吴县这里本来就是中原最繁华的丝织业中心,宋锦就是在这里诞生的。云锦也离这里就寥寥几百里。

    如果不纠结于什么名声、传统,完全可以把织造署放在这里,创造出宋锦、云锦之外的第三种名锦。当然样式可能都差不多,最多是经纬线交叠关系略有一点点区别。

    所以孙策审视了一下这里的建筑,说道:“还有,你这木棚也早晚能够换成青砖瓦房,让所有的织女都在稳定工坊里生产。”

    周澄笑着说道:“工坊倒不急于一时,孙郎若是有余力,可以优先帮女工建筑起安置之所。”

    孙策眉头一挑:“正要与你商谈此事,我麾下大臣都对你安置之法交口称赞,你也跟我说说是怎么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建起了工坊,安置了如此多织女。”

    周澄笑着说道:“可以,我们边吃边谈,我请孙郎尝尝此处美食。”

    “美食?这里荒郊野外,莫非有什么山珍?”孙策眼神一亮,对美食他也是很感兴趣的。

    周澄嘴角含笑,微微摇头,开心的说道:“这孙郎就猜错了,不是山珍而是海味。小锦儿,快把你今天的收获拿出来做给孙郎尝尝。”

    “来了,来了。”随即一道欢快的声音传来,赵锦光着小脚丫,撸起袖子,一双雪白藕臂提着一个筒状竹篮跑了过来。

    她像献宝似的举在孙策面前,炫耀道:“就是这个,将军。我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抓到的,不用加任何佐料,蒸熟了就很好吃。”

    这个时代没有铁锅,不存在炒菜,所以食物烹饪主要是以蒸、煮、焖为主。

    这种做法,大部分食物的口感都不可能好吃了,但唯独眼前这个东西不一样!

    这个东西还真是蒸熟了就是美味。

    赵锦竹筐里提了一筐的螃蟹!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这个不太好说。但至少在春秋时代,蟹就是中原士大夫们常提及的美食了。

    赵锦这个小厨娘对美食有各种研究,到了这大荡旁边自然是会下水捞一批特产。

    等她把蒸好之后橙黄色的螃蟹摆在食盘上送到孙策和周澄面前,孙策忽然就有所明悟,这不就是后世实际上产量只有九千吨,却卖出八十万吨的阳澄湖大闸蟹吗?

    这片大荡就是阳澄湖啊!

    只是如今这里湖泊、沼泽相连,到处是淤泥芦苇和水草,还没来得及开发,没有后世风景秀丽的风光。

    周澄将一个瓷盏推到了孙策面前,笑着说道:“小锦儿为你调的料汁,有生姜、醋和黄酒,可以去腥气,非常适合跟蟹膏一同食用。”

    孙策用匕首切开了蟹身,蘸了蘸料汁,将蟹rou送进嘴中只感觉满口留香,简直是人间极致的享受。

    “还是需要扫平战乱安定下来啊。如此享受,是我等此前流离失所时完全不敢想象的。”

    周澄托着腮,在一旁温柔的看着她,闻言笑着说道:“孙郎已经占据吴郡,将来更是扬州可一,必能平定乱世,让天下人都不再受战乱之苦,可以安居乐业。”

    孙策笑着说道:“那还需要你这个贤内助为我提供助力。比如这个布帛,就是府库中的重中之重。你的织造署怎么安置的,居然这么快便开始生产。今日长史汇报,府库中除了十万石粮食,便属两万三千多匹布帛最引人注目。”

    周澄颇为感触,说道:“我担任织造都尉,负责安置女眷,才知晓原来统领万余部众压力如此之大。将这些女眷迁移到此处之时,粮食一时转运不急,许多女子一连数餐都粒米未进。也正是如此紧迫,小锦儿才发现了湖中螃蟹,稍稍缓解了一下当时困窘。”

    “可即便后来运来粮食,亦供给紧张,随时可能因为路途泥泞而掐断供给。所以我不得不将这些女眷分散在周围各里安置。”

    各里也就是附近的几个村,邻里邻居说的就是这种。

    孙策吃着蟹膏,从容问道:“这几个里才能安置下多少人?有什么值得一提?”

    周澄笑着说道:“起初我亦是如此以为,只当是暂时应急之法。但直到后来才发现,这应急之举,居然成了关键之法。”

    “附近各里都有养蚕缫丝之风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生产器具,有蚕茧生丝。听闻织造署欲设在此处,上千户百姓主动前来相助搭建木棚,提供茅宅,作为女工安置之所。为的便是此后能长久向织造署出售生产所需材料。”

    孙策点头,仿佛看到了诸夏热火朝天,激情生产的一幕。

    别总想着女工安置在村子里就会被凌辱,会被入室欺凌。

    一个正常秩序下的乡里,哪个正常人会做这种胆大妄为的事情。

    不然哪还有孟母三迁,哪个孤儿寡母敢搬迁到其他乡里生活?

    人跟禽兽的区别就是能够管控自己的欲望,遵守公序良俗。

    诸夏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整个民族是个道德导向的民族,作jian犯科的比例极低。能安稳生产,凭努力过上好日子,清白家庭轻易都不愿意去作恶。

    当然,作恶也一定会被刑名处理。在这里督巡各处的可是周澄!孙策的夫人。

    整个吴县,谁敢在她面前嚣张跋扈?各里的里正对她皆是毕恭毕敬。她身后的绣衣卫,可是孙策麾下最精锐的亲兵了,缉拿几个乡里的豪侠之辈,可以说如同用牛刀杀鸡,轻而易举。

    有附近几个里的百姓热忱的向织造署提供材料,此前孙策和周澄一直担忧的原材料问题顿时就缓解了。

    孙策问道:“如今工坊生产情况如何?”

    周澄答道:“这里只是织造署的一处工坊,为了减轻运粮压力,在夹塘乡还有一处工坊。夹塘乡地利在于距离城邑较近,能够收购更多生丝。两处日产布帛相差不大,合计每日能产出千余匹布。”

    千余匹布!

    这个规模不是太大,而是太小!

    上万专业女工居然才产这么几匹布帛。

    这跟孙策设想的差太多了。

    当初他以为一户豪强之家也能轻松年产数十万匹布帛,可是如今看来相差甚大。

    不过他好奇的问道:“以我刚才所见,数以千计的织女在缫丝纺织,怎么会才产布帛千余匹。”

    周澄笑着说道:“那是因为如今刚刚渡过立夏。立夏三朝开蚕党,也就是立夏这前后三天正是蚕农交易白茧之时。在立夏过后,妇人也会带着新丝到城中卖丝。这才使工坊原料充足,可以全力生产。之后布帛产量会日渐提升。”

    “这里的生丝都是附近蚕农送过来的?”孙策欣喜的问道?

    周澄摇了摇头:“我担任织造都尉正是四月,当时正是养蚕之时,列有数千席蚕箔,收获颇丰。然后又从各县收购生丝,堆满仓库,才开始生产。”

    四月,那个时间大军已经平定了吴郡北部。

    孙策惊喜的说道:“果然只要平息战乱,百姓就会立即恢复生产。已经有这么多户百姓开始养蚕,生机正在恢复。”

    “织造署只要能把吴县百姓手中这些生丝收拢,定然能创造出大量财富。我期待你为我带来大量布帛,以扩充府库。用这么多布帛,我完全可以用财富采购粮食,招纳人才,招徕流民,从而壮大势力。”

    孙策甚至觉得可以派遣商队带上几万匹布帛到荆州、徐州、淮南等地去交易回来大量的粮食、矿石甚至是战马。

    而说到贸易,周澄立即精神一振,对赵锦说道:“小锦儿,去把我们生产的锦拿过来,给将军看看。”

    赵锦立即跑去仓库,报来三匹华丽的锦绣摆放在了孙策面前。

    孙策惊喜不已:“如今织造署已经可以织锦了?”

    后面还有一章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