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1617在线阅读 - 第七百二十五章 木城

第七百二十五章 木城

    

    现在除了京师之外,北方的稍大些的州府也多半配备了座钟计时,甚至有一些雄心勃勃的官员打算把鼓楼改成钟楼,也就是建造那些一人多高的大型座钟来报时,在此时的大明远没有后世清季那么封闭和落后,也完全谈不到愚昧,固然中央王朝和儒家学说的排它性使中国的士大夫有一种固有的自大,但他们也绝不会把好东西一律归到“奇技yin巧”上去,好象把耳朵一掩,就可以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甚至指望对方自行消失了。

    辽东现在是朝廷投入银两最多的军镇,可以说很多事是不计成本的在做,备给一些座钟来精准计时完全不算个事。

    十一点过几分时,全部马队都停了下来。

    孙承宗在辽东也是骑马的,完全不同于他在京师时的温文儒雅。

    在京师时他是讲官,帝师,翰林,是知名的东林党人,保持适当的排场和架子是必要的,他本人也并不会抗拒。

    在辽东,孙承宗动辄要巡行数百里,而且军情紧急,哪有时间给他慢腾腾的坐轿子走。

    战马的鼻孔喷着气,马身上流着汗水,现在是夏季,虽然还没有到最热的六月,但天气炎热,三十里地跑下来,马儿停着不动的时候,大滴的汗珠从身体溢出来,最终汇集成小溪般流淌的恐怖景像,很快,人们的脚下都出现了一片片的汗湿痕迹。

    这也是盛夏时很少有人挑衅出兵的原因所在,就算人能耐热,马也受不了,战马一天跑个百十里,连续几天下来很可能就死掉了,这种动物远比人类想象的要娇贵的多。

    不过没有人注意到战马的情形,人们的目光都被别的东西吸引了。

    连山驿在上次建虏入侵时被烧毁了,辽东的驿站因为在开国时整个辽东几乎是一片荒芜,经常百里无人烟,在蒙元的时代辽东的汉人要么被杀光要么就跑朝鲜去了,等大明复国成功后辽东已经看不到几个汉人,当然也看不到几个蒙古人,在一片荒芜的状态下建立的驿站和军堡都是十分庞大,每个驿站要保证有基本的防御能力和大量的军马,人手和马匹多了,驿站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的军事堡垒,最少在军事上,辽东的驿站比一些烟墩要重要的多。

    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有一个小型的军营,驻守人马由一个守备率领,人数在四百人左右,其中有骑兵一百余人,宁远的当家人并不是想把士兵放在这里等死,而是前沿的守备力量,也算是一种预警和拖延。

    在连山驿的小型军营里堆放着大量的物资,最近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有下雨,最重要的军资粮食也没有被放在屋子里,而是堆放在校场上,只是简单的盖了一些油布。

    另外就是各种军事物资,弓,生漆,筋条,箭矢,尾羽,刀,牌,叉,棍,枪,林林总总摆放的满地都是,有几个辅兵模样的人在收拾弓箭,把步弓的筋取下来放松,晒干后再装好,给兵器擦好油。

    虽然这个军营看起来混乱,最少该做的事情还是在做,袁崇焕和祖大寿等人都瞟了那个面色苍白的守备一眼……孙承宗突然袭击前来视查,事前没有通知,把这家伙给吓惨了。

    毕竟军事物资和粮食的保管,包括游动哨骑的侦察,营区的防御,这些事情这个守备可都是没有做好。

    在辽镇修筑的几十个军堡里都有大量的物资和军人驻守,不过孙承宗的愿望统统落了空,在几年后努儿哈赤兴兵来攻打辽西时,几乎没有一个军堡做出了应有的抵抗,士兵和将领们放弃了军堡里大量的军需物资,虽然这是朝廷通过几次加赋从广大的农民口里夺食弄的来银子变出来的,他们落荒而逃,把责任和领土抛在身后,把大量的物资白白送给敌人。

    而此时孙承宗关注的焦点不是在被随意放置的军资上,他的目光在连山驿的对面。

    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起来了一座木城。

    说是“城”还是略有夸张,但也绝对比破坏的连山驿上的军营要大的多。

    关键是这木城全部是用大木拼在一起,象是一堵高大的木墙,墙基有削尖的巨木对外,外围还挖了一条壕沟,也放了拒马,地面上有黑色的光芒闪烁,显然是撒了不少铁蒺藜。

    这样的防御当然比正规的军堡还是差些,但是也相差不远了。

    修在路边的木堡居然还有一条临时的通道,有几辆大车在进出,往官道的路边开了一座门,还有两个箭楼,几个灰袍军人拿着火铳站在箭楼上警备,还有一小队人在门口持铳站立,显然是守备木门的值哨军人。

    孙承宗刚刚还没说什么,现在他扭头对那个守备道:“你看看,人家商队的团练护卫,听说还是团练的辅兵,怎么比你的军营还严整的多?”

    守备满头大汗,只得跪下请罪。

    孙承宗皱眉道:“这木营是什么时候修的,怎么和裕升的车队在到辽东之前就派人先修了这个木营不成?”

    “回督师大人,”守备跪在地下仰脸答话道:“昨天刚搭的。”

    “啥?”

    “昨天搭的。”守备一本正经的道:“末将也是十分佩服。他们早晨经过这里,派了什么工兵来修了几段路。后来说在这里要建一个兵站,囤积些物资和做撤退路线的简单防卫,当时来了三四百人,各种工具都有,拆了大车的车厢去拉木头,几十辆车拉了几趟就足够了,末将派人去看过,他们的锯子好,还有大砍刀,小刀,斧子,砍的又快又好,到这里就开始修营,末将计过时,两个时辰把这营区修好了,还在里头盖了十几间大屋子放东西……”

    孙承宗听了之后,脸上的表情只能是愕然。

    祖大寿和满桂还有袁崇焕等人脸上的表情也好不到哪去。

    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么正经的一座木城居然是一天不到的时间修出来的,而且就是一个普通的转运储存物资的兵站,另外就是为了防备建虏追击或是偷袭的“简单”防卫设施。

    有不少人扭头又看了看连山驿旁边的兵营,心中的感觉更加怪异了。

    孙承宗呆了一会,终于道:“这种木营要是不怕火,感觉比火路墩还好些。”

    还跪着的守备不知死活的插嘴道:“督师大人,末将也说过,他们说已经做过简单的防火处理……”

    又是“简单”这个词!

    孙承宗一脸不高兴的道:“起来吧,你知道他们的大半车辆现在在哪里?”

    守备赶紧爬起来,不过还是躬着身子答话:“他们说前头有两座桥要修,七个路口要加宽和加固,另外在杏山驿,小凌河堡旧址,他们打算在后天之前建成两个兵站,大后天他们抵达十三山驿,然后就直接抵达十三山和广宁卫城区域了。”

    “好,”孙承宗道:“这里不进去看了,我们去杏山驿。”

    这个时候的人们没有人会想到在多年之后这一片地方爆发了明亡清兴的最关键一战,锦州被围,明朝派出十四万大军援助,身后的宁远是依托,杏山,松山,塔山,塔山最近,百里左右,杏山则距离宁远一百二十里,在松锦州大战时,皇太极看出洪承畴部置失当的地方,前军强而后军弱,率精兵截断松山和杏山的联络,挖三条长壕隔绝明军,同时派阿济格夺取了明军储在笔架山上的大量存粮,明军断粮后士气大跌,失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杏山驿距离杏山堡尚有一段距离,距离连山驿最少还有六七十里路程,祖大寿马上劝道:“阁部大人,现在已经是午初,赶到杏山驿最少也是傍晚了,很可能还要走一段夜路。”

    孙承宗道:“祖将军是否害怕有建虏骑队在,你们已经派出不少精锐骑兵去哨探,总不能还被人伏击?”

    被伏击的可能性是小,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这种可能,袁崇焕也劝道:“阁部大人还是在此休息,等明天清早再出发,这样哨骑巡哨的地方更大,也更加保险。”

    “不必了。”孙承宗道:“本阁部受命督师蓟辽,十三山之事关系到我大明十余万军民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收复广宁和锦州等最要紧之事,现在商队继续向前,本阁部反而龟缩于后,传扬开去不是天大的笑话,继续前行罢!”

    公允的说,孙承宗是一个擅长统筹经营和管理的高级人才,在他的管理下辽镇恢复了生机和战斗力,他也较为擅长发掘人才,满桂和祖大寿,还有赵率教等辽镇悍将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袁崇焕也算是老孙头手里得到了发展。但孙承宗不擅长的就是亲临前敌提振士气,或是指挥战斗,他和熊廷弼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

    熊廷弼敢在辽东最危险的时候轻骑入辽阳和沈阳等处,甚至敢去视察抚顺关,极大的鼓舞了辽东将士和百姓的士气,熊廷弼不仅是战略大师,也是一个战术大师,在熊廷弼经略辽东的短短时间和后金方面爆发多次小规模战斗,在小规模战事的指挥和统筹上,熊廷弼也是展现出了极高的才干,在他的指挥下,辽镇和后金方面的几次小规模战斗都打赢了,所以这才是最为扼腕的地方,老熊要是没有被人挤走,努儿哈赤的机会真的很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