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国色芬芳在线阅读 - 童养夫 十五

童养夫 十五

    杨家溪沿岸居聚着许多畲族村民,畲民的生活与风俗在这里尤为浓厚。位于中游的观音亭寨,是霞浦、福鼎、福安及浙江省的平阳、泰顺、苍南等地畲族青年盘诗对歌的主要聚会场所。畲族每年有2个专门“对歌节”节目,分别在正月十五和封龙节(每年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每逢佳节,周边地区的畲族姑娘和小伙子,都要刻意打扮一番,穿上艳丽的畲民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或盘诗、或对歌,并以歌定情,挑选各自的意中人。

    而半岭观音亭寨是全省唯一的畲族现存古建筑。该亭建于明洪武二年,距今已600多年。大门横匾“观音亭”和对联,为已故霞籍书法家游寿所书,对联是“半岭亭迎闽浙客,普陀佛佑福宁人。”殿中央安放一个八角亭,亭内立一观音像,高1.2米。前竖一碑为“奉宪勒碑”,正文记述此乃福宁府通津之道,境界异常,梵宇洁净。殿内供释迦牟尼佛及迦蓝、达摩祖师等。亭外东南依山绕亭垒砌一座寨堡,全长148米、高5.4米,沿城垛至南端有一方形敌楼,东端沿通津石阶路中建一仿宋代悬臂式条石干砌圆形城门。门内高2米,门楣石刻楷书“观音亭寨”,清时福宁府曾屡派士卒在此驻防。

    李知乐所在的家乡就是福建省宁德府霞浦县三沙乡,他的村庄名字叫东渔村。这是一个人口不到两百人的小渔村,更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小地方。如果要出海的话,不能直接出去,需要去其他地方转出去。想要旱路离开的话,也不能直接出去,需要去附近的村庄草帽村摆渡出去。所以这里不但很安全,而且很偏僻,几乎不会被外人知道。也因为偏僻,也因为这里不为外人知道,这导致这里多次躲过了倭寇或者是海盗的袭击。

    东渔村最大最高的建筑不是这里的大户,而是一座妈祖庙。这的人都信仰妈祖娘娘,都认为这里的太平是妈祖娘娘给的。几乎所有的的老百姓都相信妈祖娘娘的传说,孩子们也是一个个都是妈祖娘娘的义务宣传员。李知乐到了东渔村不久之后,也耳熟能详了不少关于妈祖娘娘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海神,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南唐清源军莆田县湄洲人(今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湄洲岛),妈祖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有点失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默,父母又称她为默娘。默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间)扩建,日臻雄伟。1403年-1424年(明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如今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妈祖祖庙分灵出去的。湄洲祖庙是湄洲妈祖庙的俗称、尊称,是全世界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湄洲妈祖祖庙位于台湾海峡西中部湄洲,隶属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区东南方40多公里处,从文甲码头乘轮渡20分钟便可到达;东距乌丘岛(乌丘原本隶属于福建莆田县,现为台湾省金门县代为管辖)二十海里。湄洲祖庙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妈祖庙(宫)的祖庙。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

    除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外,泉州的天后宫,宁波庆安的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漳浦的乌石天后宫为中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道教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1156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明永乐年间),立庙京师,而至1648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学者研究指出,妈祖是从中国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间信仰(千里眼顺风耳)。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又纳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后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闽台海洋文化[6]及东亚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开始神格化,被称为妈祖(当地人对女性祖先的尊称),并受人建庙膜拜,复经宋高宗封为灵惠夫人,成为朝廷承认的神祇。妈祖信仰自福建传播到浙江、广东、台湾、琉球、日本、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东、辽宁沿海均有天后宫或妈祖庙分布。

    近年妈祖在东亚海洋史的研究引出东亚在西方航海地理发现前己有的朝贡贸易、琉球网络及跨国移民史讨论,而妈祖信仰圈成为东亚海洋经济及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见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