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夏水仇怅在线阅读 - 第037章,回原籍因为回避

第037章,回原籍因为回避

    余禾私下打听过这男子是监利县人,虽是个货郎可又不像货郎。举止文雅大方、对人礼貌客气,既不像有钱人家的公子们狂妄自大,也不像跑江湖的油嘴滑舌,说白了倒像一个刚从学堂出来的学生。她觉得对那真货郎的看法是脾气不好,也不跟谈家里情况,她心想要是跟了货郎在一起没有与广财在一起安心,这黑狗虽脾气也不好,可知根知底呀。因此,她把重心偏向了广财;对那货郎也只是应付而已。

    广财知道了余禾在外面的情况,自己也出去打听了下那货郎贺惜吕的情况,也只知道他是个有钱人家的子弟,从学校回家后就被父亲打发到外面卖布,要他体验社会上的生活,同时要他学会做生意。还知道了他父亲是指望儿子从最基本地做起,他的发家也是从做货郎开始的。他心想要儿子能接下自己手上的家业,必须先吃苦、后当老板。

    待广财回家后详细把余禾在外面有男朋友的事情告诉爹娘后,父亲也觉得余禾脚踏两只船,搞不好会害了儿子的,也不想广财与余禾订婚结婚。故此,他同意了黑狗子回籍贯石头村照顾父母。必仅两家隔壁打隔壁地不好明地推掉,可也不愿儿子今后背黑锅,那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本地。

    坪坊镇在江汉平原上的内荆河岸,这內荆河古称夏水;从这里上去茅镇要走一百八十里水路。在这里下去汉口也是一百八十里水路。內荆河在坪坊进长江得经过河滩镇,这里是古夏水的出水口;故此,从坪坊镇到內荆河的入江的河口有三十里水路。这里是古云梦之腹中之地,这里河渠交接,湖泊相连;真是一个水天泽国。经过一天一夜的赶水路后,曾广财驾着一条不大的渔船到了坪坊镇河岸,他将船向岸边靠拢。此时,十六岁的小伙子曾广财跳上岸,他身材一是比一般同年要高大,说不上虎背熊腰,倒也比较魁梧,上穿一件灰色棉布夹袄,腰里紧系一根腰带,一条成色较新的黑粗棉布裤子口吊在一黑面布鞋上。他跳上岸把小船栓好,望了望河坡上的村庄,又看看让自己驾船而来的内荆河;这时正是阳春三月,也正是桃花汛期,他驾船从内荆河上游而来也不是那么费功夫。这时,岸边村庄的野花已开出小小的黄花,他喜欢这条河,听祖父说过这条河古时夏禹治水时为了引出这块云梦大片区域沼泽内的积水而修建的一条内河。这河原是长江的分支河流,发源于荆门西北部,经江陵、沙市、监利,经洪湖到沙同镇再行三十里的河滩镇处入长江,全长七百多里。沿线串连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大沙湖等湖泊,并串联数以百计的大、小河渠、溪沟。尤其是它在茅镇有一支流入长江,把茅镇切为东西两岸,西岸为城镇主题,东岸是镇郊与农村。这古夏水经过大禹治水与改造后,其河流域内的沼泽地都可以造田栽秧,一到秋收时节沿湖与河满岸都是金黄色稻谷翻浪,清香飘溢。内荆河(夏水)河道迂回曲折,是江汉平原水网运输的主要水路之一。她与东荆河、西荆河组成了江汉平原的水系,是养育这里的人的母亲河。尤其它在坪坊镇处的汉阳沟与东荆河相通,使得两河水上往来很是方便。

    内荆河出口处不远是东荆河也直进江汉平原,它是内荆河的姐妹河,早在明朝时期称芦伏河、清称冲河,又名襄河、中襄河、南襄河。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以北,汉江下游以南的江汉平原腹部,上起潜江市龙头拐串汉江,下迄汉南与河滩镇附近的三合垸通长江,河流曲长三百多里,是汉江下游唯一的分流河道;流经范围包括潜江、监利、沔阳的乡镇、农村。

    还有西荆河,据说是东荆河分出的,即古两沙运河东段。古称流河,又称荆南槽河、荆南运河。形成于北宋年间,它与扬水运河相通。此河因在东荆河之西,清道光时始称西荆河;源于荆门市沙洋高阳镇双石村坡子湾山溪,在卷桥港与踏平湖来水汇合,流经高桥、李市、潜江的芦花垸、积玉口、樊场入长湖。在长湖,內荆河与它相通,因此三河相互连接,水运发达,水运几乎覆盖江汉平原。

    这三河各岸物产丰富,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盛产粮、棉、油、猪、鱼、禽、蛋。真是河湖有莲藕、菱角与活鱼,还有篙笆(也叫茭白,是菰草的根茎)与篙米、野禽等野物,这里人生活很富裕,只是怕水患。三月桃花讯他们不可怕,可怕的是热天发大水,搞不好淹没了田地与村庄,种田的人只好离乡讨生活,会唱的背着锣鼓去流浪。只有渔民们尚好,在湖里洪水中搭起了篙排,也叫菰草排,每家菰草排互相连接在一起,成了水上村庄。这菰草本是湖中野草,开春开出浅紫色小花,根茎可生长出茭白,也是一种菜肴。这菰草藤子长年互相盘根错节长在一起,老了的菰草藤从水下割了起来是搭菰排的好材料。

    广财家在洪湖也打过这样的菰草藤(也叫篙草腾)做篙排住过家,还跟同村的岳魁家是篙排邻居。后来两家又一起在洪湖边湖村落户,他与岳维魁就是在那里上的私塾。他在河边站了会就将头上的长辫子往后一抛,快步上坡,可是他朦胧了;三年没来了,这里有些变了样子,他真是不知从哪里去爷爷家。不过,他知道这里是石头村,也叫朝南住的岸边,这村子是一个小村子,与离它不远的一个小镇,也就是坪坊镇不到两里路,中间有一个叫邱家墩的村子隔断,这里与邱家墩成九十度角,屋子的大门均向南方,故而也得名朝南住。这下邱家墩沿河一字排开呈一字型,每家大门朝北开,这对着河开门估计是为了看管河里的船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