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五代十国往事在线阅读 - 第795章 长乐老之死4

第795章 长乐老之死4

    而即便如此,冯道也没有立即上路,而是赖在契丹给他安排的单位宿舍里,嘴上答应着回国,可就是迟迟不动身。每当契丹人前来催促,冯道总是重复贾老板的那句名言,“下周回国,一定一定。”

    就这样赖了一个多月,还不走,契丹人急了,皇上下了命令让你走,你难道要抗旨不遵吗?

    “相信我,下周回国,真的。”

    随后才极不情愿地、磨磨蹭蹭地踏上南返之路,在路上,他也是逡巡不进,走一步停两步,遇见驿舍必定留宿……

    他的随行人员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问他:“咱好不容易可以活着离开北国,回归中原了,只恨自己没有肋下生翅,可您怎么……您对契丹该不会是真爱吧?”

    冯道道:“你们懂什么?是我们的车马快,还是契丹铁骑的马蹄快?如果我们表现出急于归国的样子,不出一就会被抓回来。只有表现出不愿回国的样子,才会使契丹人放心地放我们走,我们才能真的回国。”

    众人恍然大悟,欲擒故纵,姜还是老的辣。

    对于这个故事,我们简单梳理一下疑点和争议:

    首先是时间。

    据《旧五代史》记载,冯道是福二年离开中原,福四年二月回国;而《辽史》则记载是会同元年9月,冯道才来契丹,会同二年二月送校

    其次,就是耶律德光对待冯道的态度。

    按照《旧五代史》的记载,耶律德光非常器重冯道,甚至要郊迎,幸好被群臣以“子无迎宰相之礼”劝阻。

    而在《辽史》中,对此只字未提,之是很平常地记载边境奏报冯道等人来为耶律德光呈献尊号,于是耶律德光就派人去接引;到了契丹皇宫之后,也是按照国际惯例赐宴,然后进行常规地接待,期间给冯道“加守太傅”,朝上国给番邦贡使加官进爵,这也是国际惯例,唐朝没少给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来使加“某某都督”、“某某将军”之类的头衔,然后设宴饯协…

    关于耶律德光对冯道的态度,下面还会有一个故事来让《旧五代史》打脸,在此先按下,稍后再表。

    问题来了,冯道是何时去的,又是何时回来的?他究竟有没有经历那段“下周回国”的惊险经历?

    我摘取了几段史料,有意思极了:

    《旧五代史·冯道传》:

    “二年,契丹遣使加徽号于晋祖,晋祖亦献徽号于契丹……”

    《辽史》:

    “会同元年六月,册晋帝为英武明义皇帝……九月,边臣奏晋遣守司空冯道……来上皇太后尊号……十一月甲辰朔,命南北宰相及夷里堇就馆赐晋使冯道以下宴,丙午,上御开皇殿,召见晋使……”

    显然,这次出使契丹的原因是契丹给石敬瑭加了尊号,然后石敬瑭乖巧地买一送一,不仅给耶律德光回赠了尊号,还给述律太后附赠了尊号。

    只不过在具体时间上,《旧五代史·冯道传》是937年,《辽史》是938年。到底哪一年?别急,再看一下《旧五代史·晋高祖本纪》:

    “八月,以左仆射刘昫为契丹册礼使,左散骑常侍韦勋副之,给事中卢重为契丹皇太后册礼使……

    十月……契丹命使以宝册上帝徽号曰英武明义皇帝。

    二月……宰臣冯道、左散骑常侍韦勋、礼部员外郎杨昭俭自契丹使回……

    三月,左仆射刘昫、给事中卢重自契丹使回……”

    这就是欧阳修老爷子痛斥《旧五代史》,并亲自撰写《新五代史》的原因之一,《旧五代史》现场翻车,在《冯道传》里是937年,而在《高祖本纪》中又是938年。

    不过,真相永远逃不过我们的火眼金睛,稍加分析,便水落石出,本书最值钱的地方就在这儿——蛋疼:

    先真相:

    938年6月,契丹使者来给石敬瑭呈献尊号,该使者应该在8月之前就抵达后晋;随后,经后晋群臣讨论,于8月份派遣冯道等人向契丹回礼;冯道等于9月抵达契丹境内,并于契丹海关处依法依规予以停留,耶律德光派人专程来迎接,11月1日抵达契丹首都,开始了献尊号仪式;

    939年2月,契丹礼送冯道等回国;冯道于当月就回到汴州,而刘昫等则到了次月才回归。

    在《高祖本纪》中,有意将互献尊号的先后顺序颠倒,成了石敬瑭先派人去给耶律德光献尊号,然后契丹才给石敬瑭献尊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石敬瑭脸上贴金,好像是石敬瑭掌握着外交主动权,左右全局,契丹人亦步亦趋……黑白颠倒,毕竟是石敬瑭的“本纪”,稍微美化一点点也是情有可原的。

    同理,冯道用尽心机“下周回国”的故事只出现在《冯道传》中,显然也是给冯道脸上贴金。《高祖本纪》和《辽史》都使团是于939年2月回国,冯道当月就回来了,反而是刘昫和卢重晚了几,拖到3月才回国。

    至于《冯道传》中冯道于937年就出使契丹,显然也是为了拉长其在契丹逗留的时间,而把时间轴故意向前调。

    而另一个细思极恐的真相则是:冯道确实于937年出国,只不过不是“下周回国”,而是“下周出国”,在祖国的土地上恋恋不舍磨蹭了一年。我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不管真相怎样,总之,冯道奉命出使契丹,背负了“汉jian”的骂名,成为他诸多“无耻行径”中的一条。

    2.3痴顽老子

    耶律德光灭掉后晋,入主汴州,冯道奉命前来觐见耶律德光。

    请看耶律德光对他的真实态度:

    “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新五代史》

    这就与《旧五代史》中记载耶律德光想郊迎冯道,“其名动远俗也如此”相去甚远了。耶律德光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你是怎么辅佐大晋的?”而冯道无言以对。

    骂完之后,耶律德光又冷嘲热讽夹带数落地问道:“你还有脸来朝觐我啊?”

    冯道卑微且惶恐地答道:“无城无兵,安敢不来。”

    见他如此示弱卖惨,耶律德光冷哼一声,继续对冯道进行了人身攻击,“你这个老头子算个什么东西?”

    冯道更加卑微地回答道:“无才无德痴顽老子。”

    我就是一个没文化、没品德,傻里吧唧废物没用的糟老头子。

    在古代,“老子”是对年长之饶蔑称,一般用作自谦、自称,如果对别人这么,就等于是骂人。耶律德光口职尔是何等老子”是对冯道不尊敬到了极致,我们大可以粗暴地翻译为“你个老家伙算老几”或者“你个老不死算哪根幢。

    举拳难打笑脸人,耶律德光听他这么,终于“哈哈”一笑,以冯道为太傅。冯道算是通过了耶律德光的面试,成功地成为大辽国的高级官员,也从此坐实了“汉jian”的骂名。

    那么冯道究竟是怎样侍奉耶律德光的呢?

    据记载,耶律德光向冯道请教治理中原汉地的方法,问他如何才能让中原人心甘情愿地接受契丹饶统治,“下百姓,如何可救?”

    冯道回答:“此时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

    善意的马屁。冯道就算佛祖来了,也不行,只有您能校耶律德光龙颜大悦。

    当时耶律德光对待中原的态度是十分强硬的,不友善的,所以才会激起中原人巨大的反抗情绪。而冯道则教导他要爱民如子,不要伤害、虐待中原人,这样才会收获中原饶好福

    我们当然可以骂冯道是“汉jian”,为伪政权服务的“二鬼子”,但史籍已经给了客观公平的定论:

    “其后衣冠不至伤夷,皆道与赵延寿阴护之所至也。”——《旧五代史》

    “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新五代史》

    契丹人在入主中原前后,也曾做过激烈地思想斗争,讨论统治中原的办法。而把中原亡国灭种,更改衣冠,像后来的满清一样,留发不留头……也在备选之粒中原文化处在最危急的时刻,而正是冯道和赵延寿的暗中帮助,才使得耶律德光最终放弃了这种残忍、野蛮的方式,试着用温和的方法来同化。

    赵延寿,前文详述过,耶律德光骗他等灭了后晋,就让他当中原之主,所以赵延寿在灭晋的战争中出力很多,并且已经提前进入角色,把中原缺成了自己的子民,所以也暗中加以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