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五代十国往事在线阅读 - 第996章 泉州往事(上)

第996章 泉州往事(上)

    【泉州往事】

    泉州,即今天的福建省泉州市,五代时隶属闽国,是闽国五州之一。

    留从效是泉州永春县人士,早年丧父,跟母亲和哥哥艰难生活,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孝悌闻于乡里,后从军,乍一看跟朱温的童年有些相似,五代版通辽宇宙,一看就知不简单。如前文所述,闽国末期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先是兄弟相争,随后爆发“朱、连之变”,朱文进、连重遇弑杀闽主王延羲而向中原称臣。

    当时留从效已经是泉州散指挥使了,面对混乱的时局,留从效与心腹王忠顺、董思安、苏光诲密谋出路。留从效说道:朱文进弑主,法统不正,而我们受王氏恩典,岂能反而效忠于朱、连反贼?再说建州还有王延政同志,万一王延政有朝一日入主福州,我们该如何向他交代?

    众人认为说得有理,纷纷表示愿意服从留从效的调遣。

    于是留从效秘密召几个心腹军士到家中饮酒,酒酣时,留从效骗他们说建州王延政已经攻克了福州,给我捎来“衣带诏”,让咱们收复泉州,建功立业,我看你们几个骨骼惊奇,将来肯定是大富大贵之人,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跟我立下这份功业呢?如果不奉王延政密令的话,恐怕会有大祸啊!

    选择题,生或死。有脑子的人当然都会选前者。在几人指天画地拍胸脯地发下毒誓后,留从效终于募集了一支包括兵马副使陈洪进在内的52人敢死队,手持棍棒,趁夜翻墙进入内城,擒斩朱文进任命的伪泉州刺史黄绍颇。

    随后,留从效率领大家推戴王继勋权知泉州。

    王继勋,是王审邽的孙子,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三人被后世尊为“开闽三王”,其中王审知是闽国的开国国君,闽国之后的统治者都是王审知的后代,而王继勋是王审邽一脉,已经属于较为疏远的皇族子弟了。

    朱文进弑杀王延羲后,大肆捕杀王氏宗族,王继勋因是远亲而幸免于难。留从效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必然要找一个“刘皇叔”妆点门面,于是居于泉州的王继勋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与此同时,漳州将领程谟也将朱文进派来的刺史诛杀,拥立了同为远房皇族的王继成。

    显然,王继勋只是留从效集团的傀儡,泉州军政大权被留从效等人把持。留从效、王忠顺、董思安三人自署为平贼统军使,陈洪进等皆晋升为指挥使。

    留从效派陈洪进将黄绍颇的人头送到建州王延政处,汇报了泉州起义的工作情况。王延政大喜,盛赞留从效等人的忠君爱国之义举,对留从效等人的官职予以了官方背书。

    在获悉泉州起义之后,反贼朱文进派出两万大军进行“围剿”,被留从效击退。建州王延政于是组织反击,派水师围困福州。

    在王延政巨大的军事压力之下,朱文进被部将所杀,随后福州开城投降,欢迎王延政同志莅临指导工作。闽国终于在长期的分裂之后迎来了短暂的统一。

    为什么说是短暂的统一呢,因为南唐李璟不甘寂寞,这个南中国地区霸主自打吞并江西之后,就一直觊觎闽地,如今他不再遮掩,“不装了,我摊牌了,我就是谗你的身子。”

    王延政前脚刚入福州,南唐后脚就趁虚袭击其大本营建州,凭借碾压级优势迅速取胜,迫使王延政投降,闽国至此灭亡。

    闽将李仁达趁机割据权力真空的福州,而留从效则率兵驱逐了南唐派驻的漳州守将,控制了泉州、漳州。有的记载说留从效将王继勋绑赴南唐,纳作投名状,也有记载说是南唐李璟要他把王继勋送来的。总之,留从效将傀儡王继勋献给南唐,南唐以泉州、漳州为清源军,任命留从效为节度使。

    李仁达、留从效均向南唐表示归附,所以在那短暂的时刻,南唐也曾对闽国实现了纸面统一。

    主权问题不容讨论。南唐不可能容忍李仁达、留从效对闽地的割据,他们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李仁达占据着更为重要的福州,于是首当其冲地成为第一个“削藩”对象,“福州战役”随之爆发。

    南唐出动大军包围福州,并诏令泉州留从效出兵配合王师。

    让留从效去攻打李仁达,属于是与虎谋皮了。今天收福州,明天就该收泉州了,所以南唐收复福州并不符合留从效的利益,因而前文我们多次提到,在“福州战役”中,留从效从一开始就是专心放水的好演员,内心深处无比渴望南唐败北。

    如留从效所愿,一场“白虾浦战役”使南唐大败而归,福州被吴越国捡漏,南唐元气大伤,留从效欣喜若狂。回到泉州后,留从效“劝”走了南唐驻军,并以路途遥远、饱受战乱等为由,拒绝向南唐上缴贡赋,南唐鞭长莫及,被迫接受。于是,泉州、漳州成为了国中之国,留从效也成了有实无名的土皇帝。

    留从效割据泉州、漳州的创业过程与唐末割据势力别无二致,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在其统治期间的政策。

    一路走来,我们见识到了品种繁多的割据军阀,残暴者居多,所作所为基本都是横征暴敛,对民众敲骨吸髓,搞得怨声载道。而留从效则勤俭爱民,大兴文教事业,更是大力经营了泉州港,促进了海外贸易,为闽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一直到元朝,泉州港都是世界top10良港。

    也有不少人劝他可以适当奢侈一把,打了一辈子仗了,还不能享受享受了?留从效告诉他们,说我本身就是穷苦百姓出身,如今发达了,也不能忘本,老百姓买不起79文的化妆品就有错了?就该被训斥工作不努力了?可以膨胀,但不要忘本。

    史官用真挚朴素的话语为我们描绘了留从效的政绩——“民甚爱之”。

    王延政的两个女儿留在泉州,当时闽国已亡、王延政也沦为俘虏,留从效对旧主之女仍然像先前一样毕恭毕敬、礼数周全,每月都进献不菲的生活费,“事之如故,资给甚厚”。

    留从效勤政爱民,对自身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对“间于齐楚”有着深刻的领悟,灵活地游走在中原王朝与南唐之间,在五代后期左右逢源。

    在“三征淮南”之前,他还上疏鼓动李璟北伐中原,表面上是拍李璟的马屁,向南唐表忠心,实际还是希望南唐把精力放在北面,而不要南下削他的藩。对于泉州留从效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中原与南唐两败俱伤,一个轰然倒塌分崩离析,另一个则躺在病床上痛苦呻吟。

    他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两个大国确实打起来了,而且还是他希望的那种规模浩大的灭国之战,“三征淮南”。

    没有想到中原大国的军事实力如此恐怖,更没想到叱咤南中国的南唐帝国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后周如摧枯拉朽,打破了南唐帝国的神话,震碎了留从效的世界观。

    于是,留从效派遣心腹乔装成商人,横穿残破的南唐,觐见了柴荣,递交了一封密表,表示愿意向后周称臣,后周才是中华大地上唯一合法政府,YYdS。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或其他政权是不会拒绝这种送上门的肥rou的,然而前文有云,彼时,后周与南唐刚刚签订了停战协议,南唐割地赔款、削国降制,如果此时公开接受留从效的称臣依附,无疑是失信违约行为,有损后周的大国形象,南唐岂不要“友邦惊诧”?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所以柴荣充分肯定了留从效的向化之心,但拒绝了他的称藩请求。

    有时候,同意未必代表心甘情愿,拒绝也未必不是半推半就。在被柴荣拒绝后,留从效仍派心腹向后周进贡了大量奇珍异宝,不让我当小三,那我跟你交朋友总可以吧?

    柴荣下诏褒奖留从效的忠心。于是,留从效得寸进尺,请求在汴州设置“泉州驻京办事处”,以方便日后源源不断地进贡,方便孝敬柴荣同志。

    柴荣予以拒绝。因为此举等同于今天的设置大使馆,虽然唐末以来,藩镇可以在京师置邸,以方便中央与地方的联络,但泉州毕竟名义上是南唐的藩镇而不是后周的藩镇,如果泉州绕开南唐“中央”而直接在后周设置“大使馆”,就等同于后周在形式上接纳了泉州。好比某国嘴上喊着承认一个中国,却与某省互设领事馆、互派“外交官”一样。

    与此同时,南唐忽然迁都,从昇州南迁至洪州。

    前文有云,李璟迁都的最主要原因是躲避中原的威胁。然而此举却吓坏了留从效,他认为南唐迁都没那么简单。

    昇州虽处国门,与中原一江之隔,但柴荣已经多次明确表示要遵守停战协议,维护南唐合法的地区地位,在给留从效的诏书中也明确表示“江南近服,方务绥怀”,中原要打造遵守信义的人设,不会再对南唐有什么想法——起码柴荣活着的时候不会。

    也就是说李璟没有必要——或者说没那么急迫迁都。那他为何还要迁都?既然暂时没有北顾之忧,那李璟当然是要安抚南疆——比如泉州喽。留从效是这么想的。

    留从效恐惧不已,忙派儿子留绍基去南唐进贡,请留为质子;同时派使节借道吴越国入贡中原,当时中原刚完成禅代,赵匡胤高度赞扬了留从效的向化之心,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加授他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赐“戴恩奉国保庆功臣”荣誉称号。

    然而留从效没有听到这些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有资料说他是发背疽而死,而且强调说他自5月就已经生病,一直拖到7月,病情恶化,最终医治无效。

    留从效到底是怎么死的,这其中又有哪些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