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周始皇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昌国大夫

第二十四章 昌国大夫

    其实那魏侯得到的消息十分确凿,那便是齐侯在临淄南郊誓师南伐,目标便是魏国,誓师会上,齐侯咬牙切齿骂了魏侯半响,不过说来说去都是魏侯的一个罪名,那便是挟持天子。誓师完毕之后,居然是齐侯亲自带兵出发。

    要说这齐侯为何偏偏此时伐魏,倒也并非偶然。需知这先前韩侯死去已经过去近一个月了,魏军在函谷关外大败秦军也有半个月多了,若是齐侯得知这两个消息其一,那是断然不会出兵的,因为韩侯一死,魏侯是不会伐丧的,新郑之围立解,那齐军就要独自面对强大的魏军了,独自面对,那会有赢的希望吗?齐侯不会有这个自信。

    那为何齐侯要坚持出军?原因很简单,到目前为止,齐侯并没有收到这两个消息中的任何一个,不管是从韩国还是秦国,到齐国都要经过魏国,魏侯一声令下,封锁所有向东的道路,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虽然也会遭到一些行商和士子的抗议,但堵上半个月,总还是没有太**烦的。

    由此可见,魏侯的心是多么的大,大败秦国,又逼的韩国妥协,再又挑上了齐国,魏侯这是想一霸天下啊。并且在目前看来,魏侯也成功了一大半,现在也成功的勾起了齐国出兵,若是周扁得知是魏侯封锁了齐国的消息,让齐国出兵,只怕又要联想起去岁魏国强掳齐国送往王室的进献了,难道从那时起,魏侯就已经在布置了么?

    那么对于魏侯来说,剩下的就是打败来犯魏国的齐军了。所以魏侯急急奔走在路上。

    时间回到几天前,再说那齐侯,自宣誓完后,宰杀牲畜祭天不说,待整个仪式完毕后,只见那齐侯意气风发,挥起手中的剑向南一指,那早已摆列整齐的十万齐军中,数声鼓响,开拔向南。

    这可是齐国多少年都没有的景象了,临淄本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这日一早听闻齐侯誓师南下,数万市民都出城相送,倒是让那意气风发的齐侯,更加的得意起来,似乎都已经看见了自己得胜回来,再在这里接受数万子民的祝贺。

    十万大军先向南走,十来里地后,已不见了相送的临淄市民,而这时大军又折而向西,当晚大军便歇息在了昌国城,这昌国城乃是一座城,离着临淄也只有几十里路,其地理位置在今天的淄博市东南,但却并非一脉相承至今,中途昌国城邑曾被废。不过在历史上昌国倒也并非毫无名气,因为战国后期大名鼎鼎的乐毅便是封的昌国君。

    不过此时自然是没有什么乐毅的,话说齐侯当晚歇在昌国城,忽听侍卫来报昌国大夫段干朋求见。再说这段干朋,却是姓段干,祖上乃是李姓,为开创了道家的老子之子,李宗的后人,李宗为魏国将军,其子孙被封在段和干这个两个地方,后世便以段干为姓了,在那个时代,改姓还是很常见的。在魏文侯时,段干家族还出了一名贤人段干木,留名于后世。

    而这个段干朋却是求仕于齐国,士子游走列国,求仕于诸侯,在那个时代是十分常见的事。而段干朋自然也是有一定才华的,为齐侯所接见考问后,便授予昌国大夫,管理这个离临淄最近的城邑,也算是重用了。

    所以此时一听说段干朋求见,齐侯立即便同意了。

    这段干朋是个年轻人,也只有二十多岁,低头小步走入齐侯的行宫之中,躬身行了个礼,待齐侯答礼后便在齐侯下面的位子上跪坐了下来。

    “君上在临淄时朝会商议是否出兵,惜乎朋某身在昌国,君命所在,未敢擅离城邑,如今,幸得君上驾临昌国,臣下斗胆再问一句,君上为何要出兵?”

    虽然面对臣子逼问,但齐侯脸色未变,反而正襟答道,“魏军持强凌弱,掳天子,围新郑,天子与韩侯危难之中,不救则不义。”

    不想那段干朋却摇了摇头,“非也,君上此言差矣,平王东迁以来,何有义之说?”

    听见这话,齐侯正色道,“还望先生教寡人!”

    “臣子拙见,何来教之说?臣下以为,非为义也,乃为利也。”段干朋拱了拱手道。

    “何解?”齐侯忍不住身子前倾。

    “臣下以为,天下大势,列国互相制衡为稳,今有魏国西占河西,南败荆楚,东欺宋卫,北压燕赵,魏国一国之强,非我齐国之福,若魏侯再下新郑,夺韩国之地,兼掳天子,介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将置君上以何位置?故而,压制魏国,此乃我齐国之利其一也。其二,魏军若败于我手,则君上可顺理成章接过周天子,使其还都洛阳,此乃齐桓之业也,君上可享之。其三,魏国败于我手,必将割地求和,此利之三也。其四,即便魏军未败,只是平手,也可大涨我齐军气势,一洗前时数次败于魏军之耻。故而,君上出兵,臣下深以为然。”段干朋说道。

    听到此,齐侯忍不住又将身子往后靠去,恢复了正常坐姿,显然这些内容和说辞,齐侯都是知道的,哪怕齐侯自己想不到,临淄的大臣们也想不到么?本来还以为段干朋会有什么高见的,所以听见这话,齐侯还是有点小小的失望的,不过齐侯并没有表现在面上。

    却听段干朋仍旧自顾的接着说道,“然则,臣下以为,还有利其五,齐军大可以在魏境掠夺一番,然后再败魏军,如此,除却以上四利外,齐军还可再得大量粮草和铜铁布帛。”

    听见这话,齐侯顿时双眼一亮,难道这便是段干朋今晚前来要说的重点么?或许便是别人没有想到的,于是齐侯的身子又微微前倾,“愿闻其详!”显然,那些铜铁和粮草也深深吸引了齐侯。

    不料段干朋却反问一句,“不知君上此次出兵,将如何作战?”

    齐侯一愣,但随即便答道,“自然是会同鲁军,一同南下,迅速赶往新郑,以解新郑之围,与韩侯里应外合,大败魏军。”和魏国一样,齐国也有扈从的小国,那自然便是鲁国,所以此次行动,齐侯自然是要叫上鲁侯的。

    这个方案乃是朝堂上与众臣商议好了的,不料这段干朋听了却是连连摇头,“新郑被魏国所围,而我齐军要想南下,必经过宋卫等国以及魏境,魏侯定然提前得知,难保魏军不会舍弃新郑,掉头北上,于郊外迎战我齐军,若韩军胆怯不敢出城追敌,则我齐军将独挡魏军,危也!”

    齐侯听了不由皱起眉头,脸上顿时露出不悦的表情,不过段干朋这话说的虽有些难听,但这种可能性的确很高,以齐侯对韩国的了解,被魏军打怕了的韩军,多半是不敢追出城去甚至追到魏境的。

    眼见得齐侯面色变幻,段干朋便也不再做声,场面一下冷静下来。

    半响后,只听齐侯长出一口气,跪坐着的身子向前挪了半步,拱手道,“还望朋大夫教我!”

    齐侯如此积极,段干朋也并没有拿捏姿态,而是先直起上身来,再弯腰拱手,“君上,以臣下之拙见,与其直接援助新郑,莫若舍弃新郑,以免我军长途奔袭之下,魏军以逸待劳。”

    “那我军要往何处去?”齐侯疑惑了。

    “大梁。我军若直奔大梁,则魏军心急之下,只会立即回援,攻守互换,则是我军以逸待劳,而新郑被围也立解。”段干朋坚决的说道。

    只听得齐侯皱起眉头,“如此可行么?”

    段干朋忍不住膝行两步,“君上,臣下以为可行。”

    “那大梁乃魏国东方重镇,自魏文侯至今,营建大梁城已数十年有余,以如今的大梁城规模来看,恐怕不亚于我临淄城,可见大梁于魏国之重。如此,魏侯并不忍大梁被攻,必然回援,心急之下,便是我军机会,此乃其一。”

    “而我军誓师之时,君上曾说,要救天子于魏侯之手,援新郑之危,故而,魏侯若得知消息,必然以为我军将直奔新郑,却不料我军攻打大梁,此乃攻其不备,必然打破魏侯计划,此其二也。”

    “其三,魏侯为攻打新郑以及西抗秦国,已抽调大梁兵力,如今逢泽一带,魏军必不足两万,且大梁城池并未完善,守城器械也并不足备,若我军急速南下,或许,还可以攻破大梁,大梁破,魏国必将上下震动,天下亦将重新看我齐军。”

    只听段干朋语速越说越快,浑然不顾那张嘴欲言的齐侯,而是自顾自的接着说道。

    “其四,若大梁城高池深,难以攻打,也可围之,并分兵掠夺大梁四周小邑,粮草青壮和铜铁,皆可得,此便是臣下先前所言的利之五了。”

    说到此,段干朋便停了下来,又坐下了身子,双目凝视向齐侯,静静的等候齐侯答复。

    而那齐侯则是双眼盯向远方,虽然那窗外乃是一片漆黑,齐侯的眉头紧锁,毫不做作的一副深思样。战国时期,列国纷争,一个不善于思考的君主,是不会在自己的位子上呆太久的,所以战国时期的君主,整体素质要比春秋时高。

    片刻后,只见齐侯的眉头渐渐打开,望向段干朋道,“爱卿之意,寡人已经明了。”

    “放弃直奔新郑解围,兵锋直指大梁,攻其所必救,则新郑之围解矣。若大梁松懈,则直下大梁,若大梁难攻,则围之,静候魏军匆忙赶回,同时分兵掠夺大梁四周乡邑,运送粮草铜铁回临淄。而待魏军至,我军以逸待劳,或可大败魏军,至少也是平手。爱卿,寡人所言是否恰当?”

    “然。君上思虑敏捷。”段干朋躬身吹捧了一句。

    “可是。”齐侯的脸色又稍稍变动了一下。

    “这韩国的新郑之围是解了,可是周天子尚还在魏军之手,寡人誓师便是以匡救天子为名义,若我军围了大梁,那周天子可还是在魏军之中啊。”

    “君上此言差矣。”虽然段干朋会拍马屁,但是关键时候,说话还是很直接的。

    “攻打魏军,与匡救天子,孰轻孰重?”

    齐侯听了又是一皱眉,“攻打魏军与匡救天子,本就是一事。”

    “自然便是如此,攻打魏军与匡救天子,本就是一事,那又何必要分是在新郑与魏军打,还是在大梁与魏军打呢?”段干朋不紧不慢的说道。

    齐侯这才恍然,顿时长出一口气,“先生高才,寡人受教了。只待我军若是在大梁败魏军,那便可以提出送还周天子还都洛阳,若是平手,也可以与魏侯协商,让其自行送还天子,不管如何,我军总是胜算大些。”

    “正是如此,君上英明!”段干朋又小小的拍了一下。

    齐侯则是一拍手道,“听先生一言,胜十万大军,子为昌国大夫实在屈才,此乃寡人之过也。不若明日随寡人南下,暂任行军司马如何?”

    “但听君命。”段干朋忙趴下谢恩。

    “只是臣下仍有疑问要问君上。”

    “爱卿只管讲来。”

    “那若是魏侯在送还周天子,与割地于君上,二者只能其一,君上如何选择?”段干朋说着直起了上身。

    这种情况还真有可能发生,于是齐侯听了两眼一亮,但随即便沉吟起来,几个呼吸之后却又抬起头来,望向段干朋露出玩味似的笑来。

    “爱卿以为当如何选择?”

    显然齐侯也不是好相与的,又把这个难题抛回给了段干朋,而后者则是微微一笑道,“君上还记得齐桓公征伐山戎乎?”

    那是齐桓公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63年的事情,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燕庄公于是送齐桓公回国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

    此事常被后世拿来说道,在中国的传统观点中,这绝对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段干朋一提到这,齐侯便立即点了头,虽然齐桓公并非是当今齐侯的先祖,但田齐继承姜齐,一脉相承,段干朋既然都说到这儿了,齐侯当然不肯落后于古人,又何必在乎那点割地。

    所以齐侯连连点头,“爱卿放心便是,寡人拿捏的住。”

    眼见齐侯如此上进听谏,段干朋立即露出了笑容,又是一顿马屁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