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大魏天子在线阅读 - 第70章.意改革

第70章.意改革

    曹髦看诸葛诞正襟危坐的样子,感到一丝滑稽,不禁莞尔。

    就笑着对其说道:

    “爱卿,不必如此,朕只是想问一下,爱卿你族中的子弟是否都有官职在身,朕想给他们都安排至朝廷中为官,也算是朕为了感谢爱卿一家为大魏付出如此之多的一种报答。”

    诸葛诞忙回道:“谢陛下挂念,也托陛下隆恩,臣的三个儿子,皆在朝为官,至于臣的族中子弟,大都在季汉和东吴,未有在大魏朝廷任职也。”

    (历史上诸葛诞也确实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颐、次子诸葛恢与诸葛靓。)

    曹髦听完诸葛诞的话,似乎很满意。

    “那就好,那就好,爱卿三子都在朝为官为大魏效力,朕深感欣慰…”

    “陛下,似乎还有话要说,不知臣能否听之。”

    虽说诸葛诞打仗本领不行,但这察言观色的本事确让曹髦大感意外,曹髦招诸葛诞前来说这么多,一方面确实是为了感激诸葛诞所做的一切,这不是假的。

    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有事要诸葛诞帮自己去做,而这要做的事情,是可能会得罪百官,甚至得罪整个世家门阀,这无疑是个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自己做为皇帝,是绝对不能冒这么大风险的,于是身为拥有威望的百官之首,尚书令诸葛诞,就成了曹髦考虑拉出来做得罪人事情的最佳人选。

    本来曹髦还在犹豫怎么才能比较合适的说出这个实在不太厚道的要求,没想到诸葛诞竟然主动问了起来,心下也不在犹豫,便整个说了出来。

    虽然诸葛诞可能暂时会得罪整个世家门阀,但这也却是可以青史留名的事情,也不算对不起诸葛诞了,更何况他还有朕的支持,而朕有兵!

    所以即使世家大族们恨透了他诸葛诞,但也拿诸葛诞不能怎么样。

    考虑完此种种后果,曹髦就对诸葛诞合盘说出了,自己想改革官制,甚至选官机制的全部计划,并希望假借诸葛诞之名义,让其在明日朝堂上提出此事,而自己则会在朝堂上主动表示支持等等…

    诸葛诞听完后,大吃一惊,他也不傻,他知道这事情太大了,改个官职名称问题不大,大家不会在意。

    可改官制,甚至改取官机制,这就得罪了整个世家大族了,虽说陛下说明了已经在职的世家大族子弟官员不做调动和任免,可这以后也会断了世家大族们轻易安排族中子弟进入朝堂掌握权力的渠道,那人家还不和自己拼命啊?

    自己三个儿子都在朝为官,也没什么家族子弟,自然不会太在意改革取官机制,可让自己去干这么要命的事情,这如何是好?如何使得啊!

    “陛下,这…这…”

    诸葛诞一时急得不知该怎么答复。

    曹髦一看诸葛诞这样子,心里也急了,此事再难也要办,不办那就是给子孙留祸,就是对全天下底层百姓失恩,于是曹髦表情非常坚定的说道:

    “爱卿,你当初不顾生命危险都要举大义之旗帜,起事反对司马昭。如今虽然这事不好办,但有朕给你撑腰也断不会要那些世家门阀拿你怎么样了,此事要是做好了,不止是朕,连你诸葛诞的大名也会千古流芳,

    后世以后的无数底层读书人也会视你为他们心中的圣人,朕不逼你,你不愿意替朕做此事,朕就换其他人,自有其他人会愿意,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考虑清楚答复朕!”

    诸葛诞见皇帝表情坚毅,又听此番言语,想到流芳百世,又想到会被后世无数读书人的顶礼膜拜,当下心一横,果决道:

    “陛下,臣承蒙陛下如此厚爱,此举虽然有艰险,但臣愿为陛下效劳,不惜身死!”

    “好!”

    曹髦大喜。

    “爱卿果然不负朕望,朕也向你保证,无论此事态发展如何,朕都会是你最坚固的后盾!”

    …

    次日的大魏朝堂之上,在所有大臣们都上奏完各种政事后,准备退朝之时。

    诸葛诞拿出了,早已在作日与曹髦商议好的奏本。

    奏本中的内容自然毫不意外的是,改革大魏朝廷取官的机制问题。

    至于改官职名称和官制,昨日诸葛诞和曹髦细细聊过后,决定暂时不提,等取官机制能够顺利实行后,以后再顺水推舟寻机实行,眼下先解决最重要的一样。

    而这一样也是后面能改革官制的先决条件,取官机制不改,即使能改了官制也没用,都是世家大族自己人,谈何相互制约?

    在诸葛诞读出奏本中的内容后,所有大臣皆是诧异万分,继而愤怒不已。

    此时众臣心中的想法大多都是:好你个诸葛诞,你三个儿子都在朝为官,又没有家族子弟,就为了讨好皇帝,竟然出此毒策,以后咱们世家们的子弟还得去考试才能为官?

    大臣们议论纷纷,其中不少人甚至对诸葛诞投以恶狠之目光。

    不过诸葛诞似不在意,仍然一脸正义凛然模样,只表情坚毅的看向曹髦。

    既然已打定主意,何须在意其他,有陛下信任,有天下无数底层读书人期盼,尔等皆不过小丑也!

    此时右仆射王沈出来,大声斥责道:

    “诸葛诞,汝可知举孝廉从前朝汉武帝时期就已实行,我朝文帝更是以九品中正制延续了举孝廉制度,汝今竟全盘否定、妄谈更改,岂不是数典忘祖!”

    这个王沈就是昔日在淮南战败后自刎的王昶的侄子,也就是王浑的堂兄。

    曹髦原先是有意惩处那些与自己为敌的司马昭手下将领,以及他们的家族,但因为王氏一族在整个大魏里里外外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甚至在自己的部队中也有其不少家族子弟为将校,考虑到种种,曹髦重回洛阳后就未对王氏一门做出任何惩罚,仍旧各种官职如前。

    对于王沈这个人,曹髦也是极为厌恶的,虽然其在后世历史上算是个有名的史学家,但是其本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墙头草。

    历史上的曹髦数次拉拢于他,并引以为心腹,然而在历史上公元260年,曹髦忍无可忍起事讨伐司马昭之时,被曹髦当作心腹之一的他,竟与王业共同去向司马昭告密,间接上也就导致了曹髦被有所防备后的司马昭手下成济所杀。

    但此时的王沈似乎心里没这个逼数,因为在这个时空这一切都没发生,他还自以为与曹髦当初有经常讲史论经的情谊,而且曹髦重回洛阳后,自己也没有被任何责备。

    自然而然他觉得自己说话还是有分量的,毕竟他还是右仆射,论官职也只比诸葛诞那个尚书令低半个品级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