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始皇帝在线阅读 - 第170章始皇书(求订阅)

第170章始皇书(求订阅)

    第171章始皇书

    翻阅着草稿,赵政的脸色在变化,道,“不好,不好。很多东西太复杂了,不利于教化。秦风十首,车邻、驷驖、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和权舆。当以《无衣》为首。”

    “这些诗篇,应该删掉……”

    在教科书当中,竟然有齐风、楚风、郑风等的诗歌,这很不好。

    孩子就应该单纯一点。

    “还有,数学课本只需要方田,粟米就足以,至于其他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暂时不需要学习。”

    “历史课本太长了,还要删掉一部分,有些复杂的,就不要写。”

    赵政看着课本,很不满意。

    王绾是儒生,做事情总是想要求全求美,做到极致。

    很多时刻,能凑合就差不多了。

    “周礼六艺的教育,是为了培养贵族,不是为培养人才;孔丘普及教育,减低求学的标准,至少是士人才能入学;我大秦的义务教育,要再度降低标准,普及到底层民众,难度要再次下降!”

    赵政道:“周礼的教育,需要马车,需要弓箭,需要各种武器器械,成本颇高;孔丘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文官,成本低了很多,可依旧有些高。可我大秦的义务教育,只是为了培养工具!”

    “君子不器,君子的目标为成为贵族,而不是器物。可义务教育,人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器物。若是成本太高,只是让教育惠及少数的贵族,还有士热,这是失败的。要惠及民众,就要降低成本!”

    王绾叹息道:“臣,知之。”

    他是儒生,对于秦王的义务教育是欣喜的,这是孔子的大理想。

    只是这样粗暴,这样简陋,却是有些难以忍受。

    可还是忍不住开口道:“大王,民众只是学习这点东西,有用吗?这样浅薄的学习,有用吗?”

    赵政道:“自然有用,此为秦吏之预备,合格的可进一步,成为秦吏;不合格的,可成为遵纪守法的良民。秦国之法,大抵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十什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十乡为一县,十县为一郡,郡县乡亭里什伍,皇权下县,直抵每家每户。”

    “秦国实行的皇权下乡,直接官吏到村级,管理到了每个户身上,并有繁杂而严苛的法令。县设县令,县丞,县尉,县令掌管下属各乡。乡有秩\/乡啬夫,乡佐,乡游徼,乡卒,乡有秩\/乡啬夫掌管下属各亭。

    亭设亭长,亭佐,亭侯,求盗,亭父,亭卒,亭长掌管下属各里。

    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正,父老,杜宰,里监门,里卒,里正掌管下属各什伍。

    什长,伍长,什长掌管下属十家,伍长掌管下属五家,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具体而言,某个县有一个县丞,一个县尉,十个乡有秩,十个乡佐,十个乡游徼,一百个亭长,用来管理一万户的县。”

    “若是在关中,陇西,上郡等,老秦饶旧地还好一点,从上到下,都是老秦人。可到南郡,南阳郡,太原郡等地,某个县当中,一个县丞,一个县尉,十个乡有秩,十个乡佐,十个乡游徼,可以保证是老秦人;至于下面的一百个亭长,亭长,亭佐,亭侯,求盗,亭父,亭卒等只能是当地人。”

    “至于下面的里正,父老,杜宰,里监门,里卒,也是本地人。”

    “也就是三十个秦人官吏,就要管理下面一万户民众,大约是五六万人口。”

    官吏少,民众多,只能是一团乱糟糟。

    可能轻微遇到一点变故,就是在地方豪杰的率领下,直接杀死三十多个秦吏,直接宣告攻占某县。

    或者,当地的秦吏想要站稳脚跟,必须要与当地的豪强,世家等进行合作,才能征收税收,才能驱使民众服徭役。若是当地的豪强选择反抗,或是非暴力不合作,秦吏就会出现收不上税。

    然后,被更上一级的秦吏的干掉了。

    换算到郡里面,秦吏的数量可能就是二百多人,却是要管理五十万人口的大郡,也是颇为吃力。

    不得不选择对豪强妥协,或者直接被架空。

    秦国学室每三年只是五千多后备的官吏,根本跟不上需求。

    若是加上某些秦吏堕落,造成的影响更大。

    赵政道:“秦国的根基,就是秦吏,可秦吏的数量不足,根本不足以维持眼前的局面。若是几年后,攻占六国,领土扩大,秦吏短缺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王绾道:“臣以为,大秦若是要王下,当实行分封制。大王用着义务教育,扩大民众读书的规模,增加秦吏的数量,这是一个好的政策,只是速度太慢了。昔日,关中曾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大王,想要发展义务教育,这是大善之举,只是短期难以见效,至少需要百年时间,才会展现相应效果,远水不解近渴。”

    赵政哑然。

    王绾的有道理。

    人才的培养,需要漫长的周期。

    短期的培训,急功近利的教育,都是贻害无穷的。

    在他这样的模式下,教育速成下,人才的成长速度会提升很多。

    准确来,不是人才,而是工具成长的速度会很快。

    可问题依旧存在。

    赵政只能道:“寡人知道了,至于分封制以后再吧……”

    转身离去,没有与王绾辩驳什么。

    很多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

    表面看来,从秦始皇时代开始,就是结束了分封制,郡县制为主。

    可事实上,根本不是如此。

    汉朝初期,郡县制与分封制交叉使用。

    到了汉武帝时代,推恩令下,消灭了封国制,可世家的势力又是在崛起。的世家经营县,大的世家经营郡,所谓的县郡等成为他们的地盘。郡守,县令等,也需要与世家打好交道,才能收税。

    光武帝,还能用度田令,释放奴婢,迁移豪强等,打击世家势力,可等到一茬过去,很快的又是长出一茬。

    世家好似野草一般,怎么也割不完。

    到了三国时代,一个战乱,一个十室九空,然后汉末人口从六千万递减到九百万。

    战争真的死亡如此之多吗?

    只能世家星太黑了。

    战乱当中,朝廷对世家的管理松懈,世家可以大量的侵吞土地,变为自己的土地,侵吞民众人口,直接变为自家的奴婢,然后直接民众尽数死亡在战争当郑

    所谓三国时代,人口只有九百万,只是户籍地上记载的人口数据。

    真实的人口状态是,朝廷掌控全国百分之三十的人口,世家掌控全国百分之六十的人口,甚至是更多。

    世家,没有分封制之名,却是有分封制之实。

    不论是刘秀上台,还是曹cao上台,还是刘备上台,还是高欢上台,还是李世民上台,都不能损害世家的利益。损害了世家的利益,直接给你安一个暴君,昏君的名声;或者干脆直接造反,兵变等等。

    即便遇到少数厉害的君王,世家斗不过,那就忍着。

    斗不过皇帝,那就期待和腐蚀太子。

    皇帝也就几十年寿命而已,等到太子上位,必然对世家妥协,采取温和政策。

    皇帝权力很大,可以直接杀某个臣子,直接覆灭某个世家,却无法毁灭世家阶层;皇帝可以打压世家,可以拉一派,打一派,维持基本的稳定,却无法毁灭世家阶层。

    因为,皇帝就是最大的世家。

    皇帝,不能革自己的命。

    到了宋朝,倒是没有世家了,可有士绅。

    然后,大宋变为大怂,结果都知道了。

    在士绅时代,皇权不下乡,这是君王与士绅的潜规则。

    君王在州府县等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可到了乡的层次,却是分封给地方的士绅。

    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无非两点,一个是官吏数量不足,一个是官员不可靠。

    官吏数量不足,只能抓大放,将部分权力让渡给其他人,如功臣,世家,皇族等等;若是要皇权下乡,必然增加官员数量,可官员数量增加了,财政开支加大,朝廷承受不足。

    官员不可靠,主要是打工仔不如股东干劲大。

    在那个穿越者记忆当中,很多公司老板就是给员工一部分股权,就是为增加他们的干劲。

    分封制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

    可危害也是存在的。

    第一个,分封制下,可能出现曲沃代替,封君造反。

    第二个,楚国很强大,可封君很多,君王权力被分散,只能用五层的力道,进攻敌人;可秦国君主集权,封君权力,却是能集中十层的力道进攻敌人。

    可同样的,郡县制下君王权力集中有两大优势,一个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秦国,可以集中几十万民夫,经历十年之久,修建郑国渠,可楚国却是办不到,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

    一个是,没有频繁的战争。分封之后,短期内可能没有战争,可时间长了,必然会有中央王朝与封君开战,战争会变得很是频繁。

    华夏很大,可容不下两个太阳,哪怕是一个太阳,一个大太阳。

    郡县制下,君主集权也有害处,第一是君王权力太大,绝对的权力,而且不受制约,上限很高,可以将国家带到鼎盛,可下限也很低,可见国家带下毁灭;一个是地方无权,对于巩固国防不利。

    比如,攻打楚国的时刻,秦军打下旧郢,楚国可迁移到陈县,可迁移到寿春,都城被攻破,楚国不会崩溃,而是会节节抵抗。

    可在郡县制下,只要都城被打破,就是亡国。

    刘邦只是攻破咸阳城,秦国就是灭亡了。

    赵政在纸上书写着,写着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弊端,可看着看着忽然大笑起来。

    “郡县制代表集权,分封制代表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君王掌控权力,一直在分权和集权当中变化,就好似阴阳轮转。当需要对外战争时刻,需要修建大型工程的时刻,就是要选择集权;可当选择休养生息的时刻,就要选择分权。”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不是历史的进步,而是适合与不适合。可能未来郡县制会消失,分封制会消散,可集权和分权的本质,却是时刻变化!”

    赵政一拍脑袋,大笑起来。

    他回到秦国之后,就是受到两种思想的冲击,一种是仲父吕不韦给他讲述的,分封制的好处,圣王之道;一种是已经故去的父亲,给他讲述商君之法,讲述郡县制的好处。

    还有那个穿越者的记忆。

    三者叠加在一起,脑袋几乎要成为浆糊了。

    可现在,分权与集权五个字,一举道破了权力的本质。

    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制、总统制等等,看似花样很多,可本质上围绕集权与分权在变化着,花样在变化,可万变不离其宗。

    在这个变化当中,不存在谁先进与谁落后,只是存在适合不适合的区别。

    颇为高兴,赵政开始在竹简上书写起来,要写一些文章,作为当君王的心得体会。

    等到未来,交给儿子。

    在秦国,他会印刷《老子》《论语》等,让民众去翻阅,前去阅读。

    只有两类书不会印刷,只会留在书库当郑

    一类是《商君书》,这类讲述帝王术的书籍,他一个人看就可以了,其他人还是不要看了;还有一类,那就是《孙子兵法》,《尉缭子》、《六韬》的步伐兵法,他独自一人翻阅,少数将领臣子翻阅就可以了,其他人也不用看了。

    每隔一段时间写一些帝王心得体会,等到太子长大的时刻,给予儿子当参考,用来治国。

    书籍的名字,已经想好了,名为《始皇书》。

    ……

    pS:更新到了,努力摆脱咸鱼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