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往事
徐志的父亲早亡,留下娘俩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 徐志的娘彼时也还年轻,但到底是村妇,姿容好不到哪里去,也就没有什么浪荡子sao扰俏寡妇的桥段发生。村里倒是有几个穷光棍想讨她做老婆,但奈何年轻的妇人并不想抛弃孩子和婆婆改嫁,村里人便绝了这个念头。 妇人年轻,本身也生得大手大脚的,有一膀子力气,当得了大半个男丁,便租种了些田地。年景好的时候,交了租子和税负后,三人倒也能勉强糊口;年景差,城里的老爷降租、免租,再东讨一点、西借一点,也能挨得过去。婆婆虽然腿脚不便,但年轻时,女红手艺远近闻名。如今虽然老了,手艺大不如前,可底子还在,能做些小物件多多少少补贴家用。妇人也和婆婆学了女红的手艺,忙时耕田,闲时讨些女红的活计,到底是把这个家撑起来了。婆媳心里其实还有个念想,想把自家小子送到私塾里念几年书,不求考个秀才,认个一箩筐字回来,再怎么着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但徐志十岁那个秋末的一天,老人一睡不醒了。当然,这对妇人来说并非什么难以接受的东西。人有生老病死,婆婆能无疾而终,她也对得起亡故的丈夫了。况且,少一口子吃饭,她肩上的负担多少也能轻一点。 或许是因为经年累月地把自己当男丁用,加之婆婆亡故的那几天日夜cao持,苦累得很,妇人染了一场风寒。妇人没把它放在心上,在邻里那儿问了个偏方,上山刨了些草根树根,回家煎了几回汤药服下便以为无碍了。不曾想入了冬,妇人的身子不仅没见好反而更差了。妇人本想再熬一熬,但那年入冬入得格外的快,妇人就知道了这个冬天会分外艰难,便寻游方郎中开了几副药。初时,看着是见效了的,可一场雪后,妇人就再也下不来床了。 娘亲已经下不来床,游方郎中早就不知游到哪里去了。徐志只得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前往城里的药铺请郎中。 老郎中本是不愿意出诊的。外面风雪漫天,路途遥远,病人又是个穷苦家庭,没什么油水可捞,就以“年老体弱,不胜风寒”为由,想推脱了去。但耐不住孩子苦苦哀求,老郎中到底动了恻隐之心,便取了药匣出诊。 到了徐志家,老郎中脸冻得铁青。但看着床上瘦削的妇人,老郎中顾不得缓一缓暖好身子,连忙替妇人把脉。老郎中把着脉,沉吟了许久,脸色有些严峻,最终还是写了副方子,并嘱咐徐志:“这方子若是管用最好。可一旦病情反复,就要更换方子,万万不可拖延!”徐志点头记下了。等风雪停了,老郎中收了六十文诊费和药费就回返了。 老郎中的方子是管用的。服了药,妇人面色逐渐红润起来,甚至也能下床走走了。眼看着就能回到游方郎中看病之前的样子了,可一股突然袭来的寒流再次将妇人击垮。 徐志只好再进城,寻老郎中诊病。可是,这回却没找到老郎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挺着肚子的胖郎中。胖郎中为人和善,笑眯眯地接待了面前穿着破衣烂衫的小子。听到有病人,他二话不说就背着药匣出诊,丝毫不顾及路途遥远。 到了徐志家里,胖郎中诊完了脉,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道:“这病本是小病,但坏就坏在病得太久,已经由小病衍变成大病了,要想根治,非下重药不可!但这样一来嘛,药钱可就不低了。”说着,胖郎中左右环顾了徐志一贫如洗的家,露出了一副为难的样子:“我也知道你们家中颇为不易,我开个方子吊住你娘的命可好?这花不了几个钱。不过这样一来,能否熬过鬼门关就要看她自身的造化了” 徐志见状急了:“还请郎中救我娘亲一命!不要吊命!要根治!药钱无论怎样我们都会付的!” 胖郎中皱着眉,目光低垂,似是挣扎了半天,最终叹道:“唉!毕竟医者仁心啊!本来三副药,每副需两百文。看在你孝心的份上,我给你免去一副药钱,诊费也免了!你取四百文予我,我给你抓药。” 闻言徐志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娘亲的病能治好,且心善的郎中还免了诊费和部分药钱;忧的是,家里实在凑不出四百文了。 “唉!要是实在拿不出钱,我便给你开吊命的方子吧!病情再拖延下去,我连给你娘吊命的把握都没有了!”胖郎中一副悲天悯人相。
徐志闻言,一咬牙,从房里某个角落里翻出一个小小的木匣子,漆色有些斑驳,上面粗糙的刻纹也已经模糊不清了。打开盒子,里面垫了些碎布,上面静静躺着一枚小巧的银镯。这是男人送给妇人的彩礼,也是妇人想送儿子去学塾的底气所在。自男人死后,妇人就再也没有戴过了,只偶尔闲暇时趁着四下无人,取出木匣,端详一阵便又放归原处。徐志几次看到娘亲把木匣放归原处后,非但不是心满意得,反而双目红彤彤的,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徐志有些挣扎地挪到郎中面前,最后还是心一横,面露希冀道:“我家中确实凑不齐四百文,还请郎中取走这支镯子作为药费!” 郎中又是眉头一皱,沉吟许久。 徐志见状跪下乞求道:“若是不够,我再去找叔叔婶婶们借!请郎中先开药,救我娘一命吧!” “唉!罢了!我便收下这支镯子充抵药费,差额由我自掏腰包。医者仁心呐!你快起来!” 妇人服下了三副药,身体以rou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了过来。除了身体使不上劲、面色枯黄以外,便没有别的问题了。母子二人只当这是大病初愈的缘故。谁料,一场百年难见的暴雪后,妇人彻底撒手人寰了…… 徐志前往药铺讨公道,那胖郎中恶相毕露,让伙计把徐志打了出去。伤痕累累的徐志在凛冽寒风中渐渐丧失了意识,最终倒在了路旁…… 等徐志再度睁眼时,一位容貌柔和的宫装妇人,正用丝帕给他擦拭着脸庞。角落里,少年王绍庸正捧着手炉,面无表情地打量着他。 马车一晃一晃,徐志不知外面是何种景象。只是耳边模模糊糊传来一句吟诵声:“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大概是哪个秀才触景生情,徐志将它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