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在线阅读 - 162 新君第二波政变 阿剌第一波猛攻

162 新君第二波政变 阿剌第一波猛攻

    第153章新君第二波政变阿剌第一波猛攻

    陈循接过了于谦的述职汇报,王文接过了太上皇的总结评价。

    王文嗅觉灵敏,一接过文书,便闻到了上面若有若无、沁人心脾的桃花香气,便不由自主地抬起头,诧异地望了新君一眼。

    朱祁钰见状笑道:“莫怪莫怪,寡人不喜欢读奏本。虽然之前我已经强调了写奏本要简洁明了,但总还是有人词不达意,讲的东西云遮雾绕,似是而非。

    我怕自己看了,又要一生气就给人免官罚俸了,所以索性也就不自己读了。”

    王文饱含深意地点点头,表示自己都懂,然后才细看起了纸上的内容。

    但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王文再次抬起头,诧异地看像新君:这太上皇应该恨于谦才对啊,怎么反而还对于谦大加夸赞,极力主张给于谦封侯呢。而新君还将这种荒唐言论,巴巴地取出来给大臣们传阅,其中又有何深意?

    于是王文赶紧将手中的文书递给一旁的陈循,不多时,大臣们便传阅了一遍。

    朱祁钰环视一遍众人,见在场所有人脸色都不大好看了。之前王骥被封为伯爵,文官们就不大开心,但王骥毕竟有实打实的征麓川之功,众人也无话好。

    但如今太上皇提出给于谦封侯爵,这不是看热门不嫌事大,故意拱火嘛。关键新君还真的当一件正事拿出来,煞有介事地和大臣们讨论。

    有啥可讨论的呢,直接否掉不就好了。

    就在大臣们心中埋怨的时候,朱祁钰又补充道:“太上皇北狩之后,对大臣们就发了这一道诏命,朕也不忍心回绝,原则上朕同意太上皇的谕示。

    你们将太上皇的谕示传达下去,让在京文武官员都议一议吧。

    你们议完了,内阁上个条陈给朕,将百官的意见反馈过来。”

    大臣们闻言,便不再什么。让议就行,讨论的结果就是大臣们全是反对意见,到时候新君还能固执己见不成。

    朱祁钰又吩咐道:“还有两件事,释放建庶人、吴庶人全家之后,让他们先进京居住,朕要亲自慰问。等长沙的王府修好了,再让他们去就藩。

    另外之前王通在歼灭孛罗大军时立下了大功,着内阁拟旨,恢复王通的成山侯爵位。从此之后,成山侯依然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站在后排的王通闻言,立时跪在地上,连连叩首,真正是感激涕零、泣不成声。

    朱祁钰亲自起身将王通扶起,并当众宣布:“朕今日正式为成山侯平反昭雪,当年交趾失陷,罪在三杨,与他人无干。

    三杨上下其手,蒙蔽先皇、坑害征南大军,罪在不赦,待此间战事一了,朕必穷究其罪,以儆效尤。”

    这是朱祁钰第一次当众亮明要穷究三杨的态度,而且比太上皇更加直白和激进,也是对在场大臣们底线的初步试探。

    当年朱祁镇刚刚亲政时,也只是杀掉了杨士奇的儿子杨稷。明面上并没有对三杨直接动手,都让他们善终了。

    但是现在朱祁钰的架式,就是朝着彻底清算去的,比朱祁镇还要狠厉的多。

    在场的大臣们第一反应不是去反对,而是对新君的毒辣感到不寒而栗。

    一个已经掌握了部分军权的成年皇帝,一旦发起狠来,实在是有点可怕。

    就拿眼前来,门外就站着几百名比锦衣卫还像锦衣卫的王府亲卫,他们不仅有敢为皇帝杀大臣的忠心,更是有诛杀大臣的真实经历。

    新君不是个鲁莽之人,既然敢公然提出清算三杨,那必然是有一定把握的。就冲刚才新君那咬牙切齿的样子,大臣们便相信,只要有人激烈反对,新君真的敢命亲卫再来一次廷杖。

    而且三杨治下最大的受害者王通,刚刚被新君平反。若是有人跳出来反对新君,维护三杨,王通肯定愿意奉新君诏命,直接带着策卫将士大开杀戒。

    所以大臣们既不敢激烈反对,又不愿意接受皇帝对三杨的清算,当真是无比的纠结。

    这时王文见气氛实在尴尬,便站出来解围,向新君问道:“敢问陛下,除了三杨,陛下还要处置哪些旧臣?”

    朱祁钰笑道:“先帝留下了顾命五大臣,若顾命大臣没有尽到辅政之责,那就是辜负皇恩,玩忽职守。

    至于其他人,又没有受先帝顾命,只是被jian臣裹挟,奉命行事而已,朕不会硬追着不放的。”

    大臣们听到这话,顿时松了口气。新君的意思是,只追究杨士奇、杨荣、杨溥和胡濙这四人。另一位顾命大臣英国公张辅已经战死沙场,而且是新君明确认定为忠臣,肯定不会再追究。

    只要新君不搞牵连,但大臣们反对新君的心态就没有那么迫切了。三杨辅政期间,做的事情确实有很多问题,这是众人心知肚明的事实,所以在场的大臣不约而同地考虑好了应对策略:将三杨辅政期间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地拿出来和新君掰扯。确实是三杨的责任,就由他们负责。不是三杨的责任,也不冤枉他们。

    见大臣们没人站出来进行死谏,朱祁钰自己都觉得有些乏味,现在的文臣行事风格,一点都不像正德朝和嘉靖朝那样刺激,于是只得继续补充道:

    “朕的刻薄,只针对于jian臣。对于忠臣,朕只有尊重和嘉奖,所以你们不必有什么兔死狐悲的感想。只要伱们是忠于大明忠于朕的,朕自然不会苛待你们。

    就算是前朝的大臣,只要他们忠心护主,勤劳王事,朕也是尊重和厚待的。

    既然朕已经释放了建庶人,也就没必要苛待建文旧臣了。着内阁将为建文帝尽忠的大臣拟一份名单,如黄观、铁铉、平安等人,全部平反,恢复名誉,赠官、赐谥号。允许后人或民间立庙祭祀。

    已经这么多年了,就让这段仇怨在朕手中彻底消散吧。”

    在场的大臣,除了胡濙又被羞红了脸外,其他裙是齐呼子圣明,只要是善待大臣的举措,众人都是发自本心地支持。

    朱祁钰又补充道:“齐泰、黄子澄遇赦不赦,不在朕的平反之粒忠臣要厚待,jian臣则不必。

    朕要让所有臣民都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内阁领了诏旨,一场朝会至此结束。

    今的信息量又非常大,大臣们都把本来要奏的事情放在了一边,要先回去缓一缓,明再来继续。

    却与此同时,王直、于谦也离开了瓦剌大营,分别前往大同和宣府,准备督促山西兵马,截击返程的瓦剌大军。

    而正在宣府围城的阿剌知院,留下一万大军依旧围城,自己则亲率两万精锐,开始猛攻居庸关外的杨俊大营。

    宣府城内本来稳坐钓鱼台的杨洪,则开始心急如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