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江山争雄在线阅读 -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战而胜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战而胜

    ,江山争雄

    隋军兵临辽东城下,数十万大军,把这里围住,乙支文德、高成带了一万人马早一步过来支援,但是隋军尚未攻城,高句丽就派出使节,去了大隋阵营内送去消息,高句丽要臣服隋国,不再称王,请罪议和。

    杨广的行辕面向辽东城而立,重兵把守,壕沟、拒马、荆棘等,应有尽有,戒备森严。

    高句丽使节穿过层层军阵,被几道关卡搜身,确定没有携带任何武器,也不精通武艺后,才放行过去,担心他来个图穷匕首现,刺杀当今圣上。

    杨广在大帐内,接见了这位中年使节,得知了高句丽王的意图后,愣住了,他本以为这次也要鏖战到底,攻克平壤城,彻底消灭这个小国,却想不到刚开战不久,高句丽王就派人求和了。

    “陛下,当心是诡计!”宇文述提醒,当初他就是中计落败,葬送了二十万大军,损失重大,回来差点被军法处置。

    “谁负责前来议和,高句丽王吗?”

    那位使节名为呼延俞,是高句丽一位外交使臣,此时恭敬道:“我王已经重病在身,这次前来投诚议降的长官,是宰相乙支文德,以及七珠亲王高成,都是我高句丽全力与身份,最高的臣子了,足以代表我王。”

    杨广一听,微微点头,他也听闻过这两人,乙支文德允文允武,是高句丽中流砥柱,而高成是高元同父异母的王弟,高元无子,未来他有可能继承王位者,这两人前来谈判,可见其诚意了。

    “你们要举国投降吗?”

    呼延俞弯身道:“我高句丽原本就是小国,当初冒着天威,抵抗大隋,其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担心大隋要吞并我们,赶尽杀绝,后来才意识到,大隋乃是礼仪之邦,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征服了西域诸国、草原突厥等,他们作为了大隋的附庸国,却仍能保留种族,富裕生活,陛下如圣可汗,一视同仁,待各族亲如一家,我王悔恨没有早日归属,才导致生灵涂炭,这一次,力排非论,说服所有官员和将领,愿意归顺大隋,止干戈,罢战火,高句丽王自愿献出国土,成为大隋的辽东郡,只做辽东郡王,不再用高句丽的名字,同时,每年向大隋进贡,并割地赔偿隋军损失,交出一些从隋国逃亡辽东的一些叛臣!”

    这些话,都是乙支文德提前跟他说的,要摆足微躬屈膝的低姿态,给足大隋皇帝的面子,这样才好进行谈判。

    果然,杨广听了这番话后,几乎达到了他此行出兵的目的,征服辽东,开疆拓土,使高句丽臣服听话。

    现下高句丽使节这般话说出来,比杨广想的还要有诚意,弃用高句丽名,改为辽东郡王,每年朝贡,不再对抗,还交出叛臣,把他夸赞为圣可汗等,让他真正舒心了不少。

    虞世基、裴蕴、宇文述、苏威、裴矩、封德彝文官们,以及李景、周法尚、来护儿、卫文升等武将,听到使节的一番言论,都有些意外,若是对方所言为真,那么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们不必在辽东继续厮杀下去,大多数人都心中暗自庆幸。

    只有少数好战者,要以此为沙场立功,加官封爵的好机会,所以不想就这样接受议和。

    “启奏陛下,我们需要看到白纸黑字,还有高句丽王印,由他们的议和代表亲自说出,并且签字画押,真正生效,才能相信。”裴矩是大隋外交家,对这方面深有经验,所以提出建议。

    “有道理!”杨广点头,神色微动,倘若乙支文德、高成亲自到来,俯首称臣,献出辽东城,放隋军入城,那才有诚意。

    于是,杨广要求使节回去传话,要议和,陛下真心诚意,打开辽东城,撤出军队,并且让乙支文德、亲王高成,亲自过来递交请降书,签字画押,盖上一国王印才可以,并且要把投降之事写成檄文,然后张贴高句丽境内,众所周知,从此依附大隋,那才可以接受。

    呼延俞应承下来,告辞出营,回辽东城内传话。

    两日后,辽东城竟然真的开启了城门,数千卫士手无寸铁,脱掉盔甲,出了城门,同时,高成、乙支文德带人出城,求见大隋皇帝,谈议和细节和条款。

    杨广第一次征辽东时候,就抱这个目的,不让大军自私主战,一切听他指挥,而且遇到高句丽军投降,不得滥杀,要全部接纳,彰显他圣可汗的胸怀,却导致贻误战机,损失惨重。

    但两次征战失败后,杨广憋了一肚子火,这回本要彻底消灭高句丽,但是被对方使节的一番话说下来,心中恨意消除不少,若能这样就征服高氏番邦王朝,使得纳入大隋版图,设立辽东郡,那么他御驾亲征的战略目标也算实现了,不必非得死战倒地,把对方赶尽杀绝,那样会影响西域、突厥、吐谷浑人,离心离德,对圣可汗怀有意见。

    “我王愿俯首称臣,从此归顺隋国,不再以一国之王自居,每年朝贡,永世和好……”高成说了一番话,使杨广听了很受用。

    杨广顿了顿,朗声道:“高元既然痛改前非,悔不当初,认识到了自己的决策错误,曾使得辽东生灵涂炭,血流成河,的确有大罪。不过而今痛定思痛,愿意归附我大隋,过去的罪过,就不过多追究。朕封高元为辽东郡王,算是我大隋朝廷的一位异姓王,辽东一带,割让给我隋疆,辽东城以东,过鸭绿江,仍归高句丽人拥有土地,要与百济、新罗和平共处,日后听候大隋的差遣……”

    乙支文德、高成心中想什么,隋臣们谁也不清楚,不过,此刻却异口同声地答应下来,由虞世基所在中书省拟定停战降隋的条约,高成取出了王印,杨广拿着玉玺,相互盖了印记,使条约正式生效。

    隋军接手了辽东城,从此这里成为隋国在东北的一个郡,高句丽人则撤回鸭绿江以东,并交出了斛斯政等大隋叛臣,杨广得偿所愿,了结心病,执念也就消除,对辽东其它事没有了那么热衷,下达撤军的命令,各地征调而来的府兵士卒们得知消息,自然大喜过望,欢呼无比。

    第三次征讨高句丽,雷声大,雨点小,就这样落下帷幕,杨广保全了颜面,自欺欺人般完成了开疆拓土,离开了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