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隋唐天字七书在线阅读 - 第10章 崔彭孤身召陈王,十年君臣两相知

第10章 崔彭孤身召陈王,十年君臣两相知

    杨坚是高手,他走的每一步,都是精确的正招。

    要想将五位藩王一网打尽,就需要找一个冠冕堂皇,并且让他们无法拒绝的理由,让他们齐聚长安。

    千金公主和亲突厥,连老天都帮杨坚,这是国家大事,五藩王没有怀疑和推托的借口。

    杨坚以这个理由,光明正大地征召五王入朝。

    他老于政道,为五王的入朝做了软硬二手的准备,事实证明,他高看了宇文家族这五个藩王。

    陈王宇文纯的被召,证实了宇文皇族的日薄西山,天命该绝。

    他们再没有能力自救,只能顺天应命而已。

    崔彭作为征召使者,轻装简行,他只率领了二个仆人,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反抗,他并没有急于宣读诏书,而是假托有病,驻扎在城外的传舍。

    他派遣随从通知陈王纯说:“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

    事出反常必有妖,陈王纯起了疑心。

    但这里是他的地盘,他并不惧怕崔彭兴风作浪,于是,陈王纯率领大队人马,呼啸而来。

    崔彭不慌不忙,一个人走出传舍,他看到陈王纯高坐马上,并没有下马的意思,知道不能实话实说,便撒了个谎对陈王纯说:“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

    崔彭身怀朝廷密旨,确实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顾虑。

    陈王纯挥手摒退左右,但他并未完全放下戒心,依然骑在马上,准备见势不妙,立即扯呼飞奔。

    崔彭赶紧祭出最关键的一击,他对陈王纯说:“将宣诏,王可下马。”

    这是一句正常但要命的话,因为按照礼仪,陈王纯不可能在马上接受朝廷诏旨。

    陈王纯只能下马,崔彭立即让手下将陈王纯按住。

    有了这个人质,崔彭第一次掌握了主动权。

    他厉声对陈王纯的左右说:“陈王有罪,征召入朝,左右不得辄动。”

    事起仓促,陈王纯的左右完全乱了方寸,当然也没有人敢拼着身家性命,公然和朝廷对抗。

    可惜偌大的护卫队伍,竟然连一个死士,智士都没有,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崔彭绝尘而去。

    其余四王的征召,更是波澜不惊。

    五藩王被一齐召到长安,象征着宇文氏的天下,一如这正逐渐飞扬的灰尘,随风飘散于帝国的空中,再留不下一丝痕迹。

    五王回朝的诏书,是一道催命的符。

    北周王朝,唯一的正臣颜之仪很清楚地知道,宇文皇族的丧钟已正式敲响。

    当杨坚向他索要天子符玺,想自己在诏书上盖章时,颜之仪再一次展示了他的风骨。

    他正气凛然地对杨坚说:“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他这种决绝的不合作心态,彻底激怒了杨坚。

    他回想起矫诏辅政的那个夜晚,颜之仪拒绝在诏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

    杨坚知道眼前这个人,无论如何不肯为己所用,在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更加不能让他为对手所用。

    杨坚真想杀一儆百。

    但摄于颜之仪的人望,再加上杨坚过于浅薄的根基,他不能开创诛杀北周大臣,尤其是忠臣直臣的先例,那将给他的夺权之路争添不可预测的风险。

    但他已经忍无可忍。

    颜之仪已经不适合再呆在长安的权力中心了,杨坚只好把颜之仪外放到西疆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当郡守。

    杨坚在心中默默地对颜之仪,更像是对自己,诉说高远的志向。

    时间,会证明颜之仪的看法是一个错误。

    他杨坚,并非只是贪恋皇权,他更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迈汉魏的明君,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他将让颜之仪亲眼看到他统治下的煌煌盛世。”

    杨坚做到了。

    他刚一登基,就召回并重用颜之仪,并让颜之仪退休后过了一段非常长的悠游自在的太平日子,他要让颜之仪成为自己王朝的一个吉祥物,让他亲眼见证自己的丰功伟绩。

    十年之后,隋文帝杨坚,在入朝拜见自己的群臣中间,一眼认出了当年那个铁骨铮铮的颜之仪,虽然他现在已经赋闲在家多年。

    杨坚回想起了刚开始矫诏辅政时,那段艰苦的岁月。

    在经历了灿烂的开皇之治,志得意满之际,他让颜之仪和自己一起坐上了御座。

    杨坚握着颜之仪的双手说:“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

    颜之仪平视杨坚,这就是当年那个篡位的阴谋家,也是现在开创治世的一代明君啊。

    君臣对视,只此一眼,便已穿越千古。

    颜之仪,在杨坚面前,恭敬拜谢。

    杨坚坦然受之。

    但当年杨坚面临的环境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天元皇帝暴毙,杨坚矫诏辅政,事发仓促,朝臣之中,对于是否支持杨坚,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就连杨坚的至亲,他的同母弟弟杨赞,也不赞同杨坚的冒险行动。

    当他听说杨坚的篡权大计时,他生怕杨坚会牵连自己,非常生气地说;“(杨坚)作隋国公恐不能保,何乃更为族灭事邪?”

    杨坚有一个相识很久的朋友,是北平荣建绪,当时正在长安,正准备赴任泉州刺史。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杨坚需要尽可能地招引人才,于是,同学,旧友,亲族,都是第一时间需要拉笼的力量。

    杨紧劝诱他说:“且踌躇,当共取富贵。”

    荣建绪当然知道杨坚的言外之意,但他不为所动,正言正色,明确拒绝杨坚说:“明公(杨坚)此旨,非仆所闻。”

    连最亲密的人也不看好杨紧,甚至直接反对杨坚。

    显然,至少在当时,杨坚并不是全天下的希望所在,如果不能迅速稳定局势,情势有可能一朝崩溃。

    留给杨坚的时间不多了。

    杨坚,需要直面这个挑战。

    危急时刻,卢贲站了出来。

    卢贲是杨坚的铁杆跟随者,很早就把宝押到杨坚身上,认为杨坚必定篡周自立。

    于是,杨坚刚受诏辅国,就让卢贲做了贴身的护卫长。

    周静帝迁入天成宫后,杨坚的办公地点在原太子的东宫,杨坚初来乍到,威信未立,局面完全一团混乱。

    朝臣们集在广场之上,都在窃窃私语,考虑到底要不要跟随杨坚去东宫。

    去,还是不去?

    这是明显的站队行为,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也将充满巨大的风险。

    但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杨坚已经替他们做了选择。

    广场之上,黑压压一片,全是卢贲的护卫队,军容鼎盛,真刀实枪,明晃晃的寒光遮天蔽日,整个天地似乎都透露出凛烈的杀气。

    卢贲环顾四周,不容置疑地说:“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