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仙侠小说 - 黄义明定南边在线阅读 - 第三章:黄义明奉命寻师姐求艺

第三章:黄义明奉命寻师姐求艺

    第三章:黄义明奉命寻师姐求艺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在话说在勐腊土岗随同大西军主将葬了师尊后,继续追随平阳侯靳统武、李嗣兴、刘震等人从事反清活动。无奈天不佑明,先是李定国表弟马思良不服靳统武的节制,施诡计将平阳侯靳统武毒死后,与总兵胡顺都、王道亨率先带部投降清军。不久,蜀王刘文秀世子刘震亦领兵归附清朝。李定国子李嗣兴见养父靳统武已死、大势已去,也于康熙元年九月上表降清。而此前与李定国征缅甸的大西军另一重要将领白文选亦降清。清廷皆礼遇之,加官进爵,以瓦解大西军余众的反清情绪。清廷又将李定国坟地由云南勐腊礼迁至北京顺天芦沟桥西湖家港,实则是怕南明余众与西南少数民族利用祭祀李定国坟聚众造反。

    黄义明见大西军余部的反清活动均已失败,便决心奉师命前往李顺堡寻找师姊顾桂英求艺,以报师仇,擒杀叛逆卢桂生。但天下之大,何处是李顺堡呢?好的是师傅临死前说了一句“岷江李顺堡”。黄义明便择吉日收拾行装入川,决心沿岷江岸寻找到李顺堡的踪迹。

    黄义明先是出云南入川,顺着长江的水路寻访至宜宾,此处为岷江水流汇入长江之处,可算是岷江之尾。由此可溯源至岷山南麓、川西北松潘县和九寨沟县交接处的弓杠岭,此处为岷江的发源地,其岭因如弓之杠得名,可算是岷江之头。但一路问人,只是不知李顺堡在何处,只是感到地势越走越低,天气越来越热。终于有一天黄义明来到了乐山地界,但见江东岸边矗立一尊大佛,高约数十丈,面对三江口。原来此处是青衣江、大渡河与与岷江的交汇之处,江面壮阔,惊涛拍岸。至于大佛本身,则是依山形凿就。经向当地人打听,方知此处属四川乐山县,因此当地人习惯称此佛为“乐山大佛”,又因大佛依凿之山名凌云山,又有“凌云山大佛”之称。佛顶有凌云寺,沿大佛侧九曲栈道可上。问起李顺堡事,仍无人知晓。

    黄义明于是沿大佛身侧九曲栈道,緩步向佛顶凌云寺走去。抵达寺前,但见山寺破败不堪,这是因为明末连年战争,山寺无香火费来源所致。此时从寺中走出一位七十老僧,举单掌为礼,问道:施主来自何方?黄义明献上白银一两作为香火钱,并说明来意。老僧答道,沿岷江岸上行约百里,在江崖最陡峭处有一圆形山体,老一辈人惯称“李顺堡”,传为宋代王小波、李顺起事时驻兵之地。我早些年曾过此,确曾见一道姑装束的年轻女子带着一个孩子在堡傍结茅而居。只是该处早已荒无人烟,草比人高,你是否还能找到你师姐,则不得而知。老僧发此话的背景是:经明末连年争战及张献忠屠蜀,原号称“天府之国”的巴蜀大地,已是十里无人烟甚至百里无人烟。

    老僧甚谢黄义明的丰厚香火钱,留宿一晚,送上干粮。临行之前又告知了有关乐山大佛的历史。原来古时三江汇流凌云山麓,水势凶猛,舟辑过此往往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唐代开元年间,凌云寺祖师海通禅师过此,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决心募集善款,修凿乐山大佛,以保佑过路商侣平安。他心怀宏愿,一衣一钵,足行千里,八方募化,历经艰辛,终于满载而归。建造大佛的消息一经传开,远近的能工巧匠都给聚凌云山,千锤击石,万众凿山,场面壮观千古。春去冬来,大佛的轮廓也见清晰,三江汇流处也日益平静。一日,嘉州郡守听说海通禅师身怀巨款,就带了一大批随从前来敲诈。海通面对威胁,毫不畏惧,断然拒绝。他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郡守不信有人会自剜其目,他回复说:“你敢挖出自己的眼睛,我便不再索财。”面对威胁,海通禅师当场盘腿坐定,端起铜盘,剜出一目置于盘上,双手端起送到郡守面前。郡守大惊失色,率领随从,狼狈下山,修凿乐山大佛的工程得以继续。但未待大佛完工,海通禅师就圆寂归天了,工程也停了下来。多年后,有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得以领着工匠继续修凿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章仇兼琼官迁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滞。四十年后,又有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经三代工匠的不懈努力,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前后历九十年,号称世间第一的大佛像终于完工。

    听罢老僧的介绍,黄义明连声表示对海通禅师和其他为修佛贡献的人士的敬意。

    且说黄义明辞别老僧后,继续沿着岷江岸边的荒棘乱石,探寻李顺堡的踪迹。一日,忽在岷江边断崖处寻找到一处圆堡状石峰,周边群岚起伏,草木苍郁,其下岷江水奔流不息。惟独此堡状石峰上寸草不生,周边紫气环绕。黄义明寻找到当地一老年猎户寻问此为何处?答复是:听老一辈人说:此峰名“李顺堡”,传为宋代农民军领袖王小波、李顺的驻兵之地。一说王小波领导农民军反宋战死后,李顺继续领兵造反,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自称大蜀王。宋军围攻破城,李顺率残部突围,进入了李顺堡中的蜀王殿。他们至今还活在那里,谁能进入李顺堡,便能见到大蜀王。但传说管传说,于堡周陡峭,寸草不生,由古至今,没听说有人攀上过。

    知晓自己终于找到李顺堡了,黄义明高兴得难以自抑。但寻访四周,却未见师姐的综影。仰望堡顶,则见白云环绕,飞鸟云集。黄义明不觉心中生疑道:师傅临终前告知要到李顺堡寻找师姐,话不会有假。现师姐不见,莫非是此堡另有机关,师姐居于居于堡内不成?

    黄义明试图攀登上堡,但四周如壁,无处可攀。以刀刺岩,则坚固如钢,寸痕寸痕不起。最后只能,围着李顺堡绕圈子,试图寻找攀堡捷径。忽然发下堡下陡崖数十丈临江处,崖壁呈红褐色。寻至,以刀刮浮土,显出相环的十个字:“要进蜀王殿,江矶晋老道。”字中间隐约显露出一个似钥孔状的缝隙。黄义明暗道:此处必关进入李顺堡的机密所在。晋者,见也!江矶,岷江畔也!必然离此堡不远。但何处又能找到老道呢?

    黄义明俯身向岷江下探,但见岷江如带,过舟如蚁,令人头晕目眩。而古堡直下岷江岸处,似有一平台,可以住人,且顺古堡方向直下,似有古人用刀斧所斫之路径,以利攀行。这条路径以寻常人论?断无可行之理,因为其陡异常。但黄义明师从李定国,从小练武,翻山越岭,本非难事。于踩着碎石,向岷江边缓缓下行,不时有被踢人江中的碎石,激起阵阵浪花。他终于来到江矶平台上,但见平台高出江面数丈,似有古人筑房残基,旁边且有浅坟一座,坟前有碑。抚去石碑浮尘,细辨那碑文,上书“青城道长之墓”。碑的反面刻着:“碑下藏玉匣,赠与有缘人”十个字。

    黄义明恭敬地对着青城道长的坟碑磕了三个头,说道:“青城道长老人家,请原谅晚辈打搅安眠。待我进入李顺堡寻访到师姐后,一定前来谢罪,另立新碑。”说罢,双手发力,取出碑石。碑下为黄土夯实,又挖土三尺,果见玉匣一只:匣上有字:“玉匣藏金钥,开启石堡路。”打开玉匣,但见一把长约二寸许的金钥,光彩夺人。钥匙上镌有“启堡金钥”四个蝇头小字。令人费解的是:黄金性软,而此钥匙奇硬,不知为古人用何种金属铸成?

    取钥匙之后,黄义明重上陡崖,由玉匣中取出金钥,缓缓插入“要进蜀王殿,矶崖晋老道”十个环字中间的暗孔,口中祝道:“愿青城道长在天之灵,保佑我寻找到师姐。”言毕,突闻得滚雷般的一阵轰响,顺着钥孔方向,原先完整无缺的陡崖,已裂开一条可直攀堡顶的阶梯路。

    黄义明一阵兴奋,直奔堡顶。登顶后才发现,原来传说中的李顺堡为一座造型古朴的石楼,共上下两层,虽经千年风吹雨打,仍旧坚固异常。他踩着厚厚的积尘,来到石楼顶层,但见遍地都是被先人遗弃的军械,石楼底层也是同样景象。黄义明暗道:此处是李顺堡不假,但石楼上下,最多可容百余人,且此处无水、无粮,李顺纵能率军登临此处,又如何活得下去呢?莫非此堡另有暗道,能通过堡下陡崖,直下岷江不成?思想及此,黄义明拾起前人遗弃的兵器,四处敲楼坪。“空的!”“空的!”他兴奋地叫了起来,但是随着叫喊,却是一声轰然臣响,把他掀入了无底的黑暗。

    进入黑暗中很久,黄义明才慢慢苏醒过来。远处透来一线微光。他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厚厚的垫上,并未受伤。刚才显然是受惊过度,失去了知觉。

    顺着黑暗下行,黄义明发现身临一个巨大的古代兵库中。头顶有数米高的石壁,下面沿伸着无穷无尽的石阶小路。路的两侧陈列着数不清的刀、枪、剑、戟和其他兵器,寒光逼人。他随手抽出一把脱鞘的宝剑,发现剑柄上镌有“应运元年”字样,“应运”是大蜀王李顺的年号,也就是北宋太宗淳化四年到至道元年间,当时他们率农民军攻克成都后,曾建元“应运”,这说明兵器的主人是大蜀王李顺无疑,也说明民间有关李顺堡的传闻并非空xue来风。

    顺着微光,黄义明沿石阶而下,以为快找到古堡出口了,走到路的尽头才发现,透亮的地方是一个人头大小的气窗,外对着岷江万倾水面。顺着气窗外望,日光在眠江的水面上闪耀。又是一声轰然巨响,他掀人更深的底层。

    这次这黄义明没有吓昏,而是镇静多了。他他发现自己站立在一个巨大的有弹性的软垫上。黄义明已逐渐习惯了古堡中的黑暗,借助气窗透过的微光,不用手电筒,也能看清堡内的陈设。第二层库房也是巨大的兵库,与第一层所不同的是:这里陈列的是弓箭和盾牌。他随手拿起一张弓拉了一下,好厉害,居然仅拉开了三分,看来大蜀军战士都是了不起的人。黄义明这时发现,古堡的库房与库房之间是利用翻板结构来连接的。人能下得去,但上不来。这样的设计,也许是大蜀军害怕内部出叛徒,而自断后路。那么前面一定有出口!黄义明继续前进,在第三层库房中陈列的是数不清的长武器。有矛、斧、砍刀、钩连枪……,最令人惊奇的是在库房中央兵器架上插着一支一丈多长的矛,矛柄上刻着“燕人张飞”的字样。张飞是三国时人,比李顺生活的北宋年代要早了七百多年,他用过的武器竟然被放置到这里,这说明大蜀王是一个收藏古兵器的爱好者。

    在库房的第四层和第五层,有着堆积如山的铠甲和马具,还有很多突火枪和突火炮。这中国最早的火药兵器。看来李顺真是活着进入李顺堡的,他没有甘心于失败,而是一直想复国。

    黄义明对活着走出李顺堡有了信心。因为虽不能退回入口,却有把握找到出口;而从石阶小路前方气窗的位置来判断,距离岷江的水面已越来越近、出口一定就在接近岷江的水面上。但是对于能否在李顺堡中找到师姐,黄义明却心中无底。

    进入第六层库房后,黄义明大吃一惊,因为这里储存的不是兵器而是书籍,在小路两侧陈列的书架上,堆积着许许多多的线装古书,还有一部分文字书写于竹简之上,用线串着。这显然是先秦古籍。看来大蜀王李顺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黄义明随手拿起一部线装书,封面上写的是“大蜀雄军名簿”。还有一本书页里用密密麻麻的字写道:“豪宗王某不法,侵夺人田,正法,还佃民张洋旧地十亩”。这是大蜀政权惩办豪强巧夺民田的裁决书。书架上还有一捆厚厚的竹卷,我打开一看,卷首竟刻着“竹书纪年”四个大字。按前人的说法,这是先秦古籍,被晋人发掘,佚于唐代。看来此书时至宋代,仍在传世。

    黄义明此时感到腹饥难忍,心想无论能否找到师姐,得赶紧出堡。便无心浏览书房藏书,顺着前面宛延弯曲的石阶小路,急步前行。当进入第七层库房后,了,已看不见前面气窗中透过的亮光。因为周围是一片灿灿金光,把高大的库房映得通明。原来这是大蜀国的金库,路边堆满了数不清的金锭、银锭、布帛和绫罗绸缎。无法估价这些财富的价值。

    当进入了第八层库房,“粮食!”“粮食!”黄义明高兴得双脚直跳。这下可饿不死了。原来这里是大蜀军的粮库。堆积着如山的米袋、面袋和各种新鲜瓜蔬。而据估计,这里的储粮,足可以供万人大军吃上一年。奇怪的是,从大蜀政权建立至今已过了近七百年,为何粮库中的东西还不腐烂?黄义明此时方发现,尽管堡外已是盛夏,而堡内气温却凉爽益人。心中暗道:莫非大蜀军发明了一种能使被储藏物品不腐的恒温?看来自然界中未解之谜尚有很多。

    黄义明已走向石阶小路的尽头,前面出现了丁字路口。李顺堡的出口看来就在前面了。路口旁是一口数十米见方的深潭,潭水清澈,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大鱼正在水中遨游。潭旁立有石碑一块,上书“长寿泉鱼池”。看来这里是大蜀军的水源和渔池。这口潭显然与岷江水源相通,这些鱼无疑来自岷江,捕之不尽,用之不完。在潭傍黄义明掬水痛饮,拿出干粮饱餐,顿觉精清气爽,消除了全天疲劳。

    顺着丁字路口右转,路的两侧排列着许多大灶台,一根根特制的长烟囱通过一根总管延伸到气窗之外。灶内残烬依然,灶旁则是数百张石制桌橙。这里显然是大蜀军的伙房,莫非李顺堡内还真有人活着?是人?是鬼?想到这里,黄义明一身冷汗。

    透过气窗外望,这里已和岷江水面持平,岷江上落日的余辉,正映得江水一片通红。黄义明以为他终于可以出堡了,尽管寻找师姐着,心中却一阵喜悦,大踏步地向前跑去。

    “堡内有人!”突然间黄义明突然惊恐地叫了起来。原来路径稍下拐角处有一块能容纳数百人的高台,台的正前方是一对巨大的“水晶玻璃门”,阻挡着岷江万顷碧涛涌人堡内。借着落日的余辉,黄义明清楚地看到:身材魁梧,面色乌黑的大蜀王李顺面向岷江,手按宝剑,目光炯炯地坐在王位上望着他,大蜀王身前是一张书案,书案正中放着一个斗大的木盒。木盒旁边则陈列着大蜀王征战用的金玉雕鞍。大蜀王两侧对坐着数十名文武将官,手中持笏,目光安祥。文武将官再下,又对站着数十名持戟的卫兵。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蜀王殿。

    “堡内有人”蜀王殿上回响着惊恐的叫声,但是没有任何人回答。莫非他们都死了吗?黄义明惊恐的身上每根毛发都竖了起来。惊魂少定,黄义明上前细察,发现蜀王殿上站立的.果然都是死人,只是他们容貌如初,坐而不倚,立而不倒。

    正在惊恐之时,黄义明却突然听到一声稚嫩的喝声:“何方妖人竞敢私闯堡内打搅我母清修!”黄义明定睛一看,发出喝声的竟是一位年仅四五岁的男孩,自蜀王殿后的拐角处走出,其身后跟着一位年似二十余岁的美貌妇女,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师姐顾桂英。令黄义明不解的是:师姐年长出他许多,在师姐与他分离之时,他还是一个十余岁的孩童,现一眼看去,师姐年龄竟与他相仿,因何师姐容颜不老,永葆年轻?

    黄义明叫了一声师姐,跪地便拜。顾桂英尚能识得师弟的容貌,急上前双手扶起道:这是拜师之礼,你这样拜我,我如何承受得起?顾桂英又对身边小男孩喝道:不得无礼,快叫师叔!小男孩甚知礼节,向前双手作揖,用稚嫩的声音喊了一声师叔。随后便是师姐弟二人坐在大蜀军的伙房石橙上叙归。

    顾桂英说道:那年我从师傅学艺初成,养父顾炎武让我嫁辽东人刘肇基。刘肇基后因功,官迁辽东副总兵。李自成入京、崇祯帝死,刘肇基随史可法退守淮扬一带,官加左都督、太子太保。清兵围扬州,史可法邀诸将赴援不至,惟独刘肇基率所部四百人自白洋河驰援,守北门。清大军尚未集,刘肇基建议史可法主动出击,背城一战,以败中求胜。史可法不懂军事,只准固守。至清大军至围攻破城,刘肇基率所部四百人巷战,格杀数千清兵后一军皆没。副将乙邦才、马应魁、庄子固等皆同死。我原欲与夫君同死城中,但已有孕在身。夫君要我务必出城赴川寻其师青城道长,照顾生下此子,以为刘门留后。我无奈杀出血路出城,入川后千方寻访青城道长入得此堡,生子撫育。现你来得正好,可代我出堡照料此子、传授武功,我将追随夫君地下同去。

    黄义明说道:师姐何出此言?且师傅身死,大明已亡,师傅派我寻访至此,是为了让你代师传授我武功,以诛除卢逆,夺回岳武穆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继存中华文脉。言毕遂告知师姐自入堡之后,明亡旧事。

    顾桂英听说国亡师死,放声痛哭,跪身向南方磕了三个响头。起身道:我追随夫君于地下的意愿已决,你不必再劝。但我一定会遵从师傅的遗嘱,传授全部武功给你。你先歇宿一夜,明日起我即传你武功。

    此时岷江上的余辉已渐消失,蜀王殿渐变黑暗。顾桂英拉起黄义明的手走到蜀王案前,但见案上的木盒用朱漆写着:“大蜀王镇国之宝”七个大字。顾桂英用手打开盒盖,但见从盒中缓缓射出一片光明,把蜀王殿照得明如白昼。原来盒内是一块重达数斤的玉印,印柄上镶着一颗拳头大小的夜明珠。蜀王殿上的光辉就是由这颗夜明珠发出的。印的一角残缺,用黄金镶了边。顾桂英向黄义明解释道:“大蜀王镇国之宝”是李顺的玉玺,亦即大蜀王发布公文的用印。玺柄的夜明珠据传为西周穆王远游天山时,西方女王西王母的赠物。当时在离别宴会上西王母赋诗: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周穆王答诗: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此及三年,将复尔野。

    为了表示诚信,周穆王解下腰间玉带相赠。西王母则回赠了这颗无价之宝——夜明珠,这也就是古书中所讲的王母珠。

    玉玺本身也是用一块无价珍宝“和氏璧”雕成的。据说春秋时卞和得玉于楚山中。献于楚王,楚王不识,刖其左足。再献,又被刖右足。卞和抱玉痛哭于山中三日,有大臣告诉楚王,楚王命玉匠剔除裹玉之璞,果然得到美玉,遂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后辗转流入赵国,秦始皇欲用五城相换,赵王不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得和氏璧,用它制成了中国第一颗玉玺,以象征至高皇权,并在玺柄上镶了王母珠。玉玺传至东汉末,董卓欲篡汉,逼马皇后交出,马皇后用玉玺击董卓未中,跌掉了一个角,董卓命金匠用黄金镶边。玉玺后传至东晋、南北朝乱世,突然失踪。它何以最后落到了大蜀王之手,这实为千古之谜。

    黄义明又见蜀王案桌上铺有李顺用雄厚的颜体字所写下的遗诏一幅:“余平生有二恨,昔年随王小波征战彭山江口镇老虎滩,遇官军突袭,有千船金银珠宝沉入岷江,兄弟死难无数,此一恨也;困守洞中无许年,不得出,此二恨也。来年有人入得此洞欲举大事者,以洞中全部储金并老虎滩千船沉金相赠。钦此。”

    蜀王殿四壁是富丽堂煌的龙凤纹雕,大蜀王坐的龙椅完好如初。殿前尚亡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书:“大蜀国造九天玄女洞天福寿宫”,碑背正中则绘着弯弯曲曲的线条,当为用不为人所知仍符号标示的碑文。右、左两侧分镌联语:福生宫中仁寿常驻;身在洞邸金身永存。横幅为:知机者开。

    顾桂英向黄义明解释道:大蜀王崇尚道教,因此称李顺堡为“九天玄女洞天福寿宫”。明言堡分九层,内藏道教玄旨;寓意则见于对联,要旨为两条:

    一是说如有人入得此堡,便可永生不死,显然大蜀王等人是知晓此堡的奥秘的。你未见我自入得此堡,已多年过去,始终容颜未改吗?你未见李顺堡八层所储米、面、瓜蔬始终不腐吗?这显然与李顺堡内的空气、长寿泉中的水质,以及一年四季堡内气温却凉爽益人、恒温不改有关。但是大蜀王何以造此,却无人知晓。看来天地间未解之谜尚有很多。但人常年居此、封闭不出,与死又有何异呢?我在此居,实已丧生趣,不是为抚育比儿长大,我早已想自己了断了。

    二是碑文中的线条,暗示了启动古堡机关的方法,亦即开启阻挡着岷江万顷碧涛涌人堡内的这一对巨大的“水晶玻璃门”的方法。碑文中的线条,实为秦始统一中国、“一文字”之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特殊文字,称“蝌蚪文”,迄今已无人识得。但我养父顾炎武是晚明大学人,深研中国古代各种文字。我在孩童时代,曾见养父在研习此种文字,我感到好玩,缠着养父教我,我天性聪颖,一教即会,是以识得此字。至这一对巨大的“水晶玻璃门”,不知用何物打造,百金不侵,你可试试。听师姐言此,黄义明便走至门前,取出由李顺堡兵库中拾得、随身携带的铁锤猛击“水晶门”,但见虎口震痛,铁锤震飞,但“水晶门’却依然如初。黄义明又从腰间抽出随身携带的宝剑猛劈水晶门,结果是利剑卷刃,门上无纹,汇聚在“水晶门”外的千万条岷江游鱼丝毫不受惊忧。

    黄义明心中惊讶无比,精疲力竭地坐倒在水晶门,心中突然又想起一个问题向师姐问道:然与李顺堡内的空气、长寿泉中的水质、一年四季堡内的恒温可以使人不死,大蜀王与他手下的战士为何都死了?但何以又死姿如生?李顺堡的出口“水晶大门”为何造在岷江水面之下?

    顾桂英回答道:按常理,李顺堡的出口应高于岷江水面,否则,当初大蜀军的千军万马是不能进出李顺堡的。但是一次突然地震,改变了岷江河床的水位,水位开始高于洞口,这样“水晶大门”便没入水中,并切断了大蜀王与少数大蜀军将领与外界士兵的联系。他们想出而无法出堡,因为李顺的上层只能进而不能出。他们如果试图从水下出口出去,当无工具走水路,且水晶大门一旦开启,李顺堡必毁。且当时大蜀军已失败,宋王朝在四处追捕大蜀军余部,已入堡的大蜀王及手下将领也无必要再出去了。已先行入堡的大蜀军将领最初应一直处于无死的状态,但显然是由于大蜀政权的败亡,使他们痛不欲生。此外,也可能是由于有一天他们过厌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而采用中国古代武功中常用的方法闭气而身死。他们的死姿证明:李顺生前和将士们的关系是基本平等的,这符合他的“等贵贱、均贫富”的起义宗旨。大蜀王的死也兼带证明:人是无法长期过与世隔绝生活的,这也是对后人的启示。

    在回答完黄义明对于李顺堡感兴趣的所有问题后,顾桂英将黄义明带到蜀王殿边上的一间空屋说:你这些天就住在这里,明天一早我就传授你武功。致于吃的东西,你到大蜀军伙房边侧储物间拿取即可,米、面、瓜蔬均可生吃,都是仙品,我在李顺堡多年,早已不开伙仓了。言毕,顾桂英带儿子步入距黄义明住处不远的另一间房屋中。

    次日一晨,黄义明来大蜀殿长寿泉洗涤早餐,找空处坐下开始打坐。不久师姐带孩子亦至,潄洗梳妆后早餐后,开始教授黄义明武功,儿子则在旁跟样。

    顾桂英先让黄义明演练了一遍师傅已授武功,又道:你先试用双手接我一掌看看。说罢,举右掌对黄义明胸前轻轻推去。黄义明举双掌拦住师姐单掌,不意一股巨大的推力随到,黄义明连退数步后,仰面朝天跌倒在地。顾桂英叹了一口气,叫道:起来。黄义明挺身站了起来。师姐对其说道:你武功已初具基础,缺欠在于不够纯熟,招式与招式之间,不能衔接自如。师傅的拳脚功夫实得自岳松云祖师亲授的“十大形”,民间亦称岳家拳法。此挙为岳武穆始创军中,专为士兵杀敌而用,出手狠辣,以实战见长,全无虚招花架,看似简易,但招招都是绝技,只要练至最高境界,一击必杀敌。但如遇同门高手,或熟悉岳家拳的旁门高手,会利用你两招之间的转换疏漏,将你击败。你的缺欠之二是:内力不足,这源自你练武年数太少。要增加内力容易,你只要在此李顺堡中天天喝长寿泉中的水,食大蜀军伙房中所储食物,静练内功,一天即可长你在洞外练一年武功之内力。但出洞后,你要时诵习岳家拳法所蕴六十字心经,即:“眠时似人立我前,他动手足还以推与牵;行时似人与我争,他手待发我先发;食时似人与我敌,他手来时我思逼与吸;谈时恐人即粘缠,我心先防人难来。”这心经不诵,则会退功,如日日咏诵,自当内力充沛。致于要提高招式的熟练度,唯一的方法便是你天天与我对练。

    自此以后,黄义明便每日上午与师姐在蜀王殿上交拳对掌,下午便坐长寿泉前静练内功,默诵岳家拳六十字心经。而师姐在与黄义明对练时毫不容情,常将师弟打得鼻青眼肿、腰酸腿痛。但奇特的是:每当下午黄义明于长寿泉中浸泡时,外伤全消。而坐在泉边静练内功、诵习岳家拳六十字心法时,则感到内气湧动,奇筋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具舒,十二正经(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无障。

    终于有一天师姐在与黄义明对练时,将黄义明从蜀王殿这头打到那头,但却始终无法将他打倒在地。顾桂英叫停道:你武功已练成,到了可以出堡的时候了。随即顾桂英又解下腰间软带系到黄义明腰上说:此腰带看似平常,却是原自大蜀王李顺腰间的一件宝物,它是一把百练而成的宝刀,却具绕指柔肠的特点,你在危急时使用,可增加你一甲子功。之所以赠你,是因为户桂生已得师傅真传,且他已偷盗了师傅珍藏的《岳武穆手书前后出师表》,必然知晓其中所蕴藏的《岳氏武功精义》秘密。你日后寻至他对打,至多只能战成平手。但你突然使出此软剑助战,必能擒住此贼,为师傅报仇。

    随后,顾桂英又叫出儿子道:给师叔磕头,随后让孩子起身道:他是你师叔,但你要事之如父。今日我要叫师叔带你出洞,日后师叔会教你武功和做人的道理,你切不可有违。顾桂英又对黄义明说道:此子名宏业,是其父刘肇基在孩子出世前给他起的名字。出洞之后,你当严加教诲,切不可负其父生前期望,我会在地下谢你。

    随后顾桂英自蜀王殿后取出一张巨大的油布裹住二人,将两人推至水晶门前道:我将启动堡内机关,送你们出蜀王殿的水晶大门,你们会随水势浮至岷江岸边,未出水面前,切勿解开油布。宏业大哭道:孩儿不愿与母亲分离。黄义明亦哭道:人死不能复生,务望师姐能携儿与我共同出堡,擒杀逆贼卢桂生,完成师傅复仇遗愿。

    顾桂英说道:我地下追随先夫意愿已决,你们不必再劝。随后转身赴蜀王殿上大蜀王书案下启动打开水晶门的机关,岷江的滔天洪水顿时湧入李顺堡内,古堡倾刻被毁。而黄义明、刘宏业在巨大油布的包裹下,借助岷江水的巨大浮力,很快被带到了岷江岸边。当他抱着宏业从油布中钻出时,发现正前方正是自己曾登临过的、高矗于江面的乐山大佛,大佛的头侧,则是他曾住宿过一晚的凌云古寺。于是他牵着孩子的手,沿着乐山大佛边侧的九曲栈道,慢慢向他曾住宿过的凌云古寺攀登上去。

    202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