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三章 跟着辽王混就是有排面

第一百六十三章 跟着辽王混就是有排面

    陈书豪本来是一个小小的县令。

    就和其他大部分的基层官员一样,每年上报税务的时候,他总是会让县丞,带着印了官府印章的空文书,去京城户部上报税务。

    而这公文书上写多少数据,还是得看户部那边算出来的数据是多少。

    到时候填上就完事了。

    陈书豪所管辖的县城,虽然离的应天府也不算特别的远,一来一回大概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但空印文书已经是官场上不成文的习惯了,陈书豪自然也不会认认真真的统计管辖范围的税务情况。

    能简单点当然是简单点更好了。

    他也不觉得这是玩忽职守,毕竟官场的规矩。

    这在官场当官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别人都干的事就你不干,那你不是很不合群吗?

    一开始陈书豪也是毕恭毕敬的处理税务的事情,多余的税款也是往上面交。

    不过有一次和上面的知府老爷一起吃饭的时候,就受到旁边人的点拨了。

    这多出来的税款往上面交一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过你也应该自己留着一些呀。

    陈书豪一开始自然是不乐意的,甚至还会大义凛然的说自己为官那就得清廉刚正才行。

    不过日子久了,看着周围的同僚们,时不时的都会从这些空印文书上面捞一点油水。

    陈书豪自然有点按捺不住了。

    正巧家里一次有事情需要急着用钱,陈书豪看着手头上余下来的钱粮。

    户部核实的银两都已经送交上去了,而余下的这些东西,那真的就是谁都不管不问的。

    自己就算是上交给知府,上面也不一定会交给朝廷的,倒不如自己拿下来一些应个急,这也不算什么吧。

    如此想着的陈书豪,就从这笔银两里面扣除了数百两下来用作应急而用。

    但有了第一次之后,很快就有了第二次和第三次。

    这次数一多就连陈书豪心里也觉得没什么了。

    毕竟朝廷也从来都没有过问的意思。

    却没想到这一次空印案爆发的如此迅猛。

    但倒霉的大多还都是朝廷户部的官员而已,在地方上的官员,大多数据陈书豪所知都还并没有被朝廷问罪或者捉拿。

    但陈书豪不知道的是,朝廷之所以还没有捉拿他们,那是因为内部还在进行调查的缘故。

    而等到调查结束之后,很快就有锦衣卫找到了陈书豪。

    当锦衣卫过来敲门,将他带走的时候,陈书豪的内心,很快就明白是为了什么事情。

    他瞬间就已经浑身上下都没了胆气。

    不过还是强撑着不愿意坦白自己的罪行,毕竟朝廷也没有什么证据。

    而自己的空白文书也和其他人一样,这么多人都用空印,总不至于全都罚吧?

    更何况,没证据啊!

    抱着这样想法的陈书豪,即便呗打了两顿,也没有开口,直到有锦衣卫将账本摊到了陈书豪的面前。

    而面对着账本,陈书豪也是咬紧牙关。

    “这定然是假帐,我怎么可能会贪污这么多钱呢?”

    锦衣卫其实早就料到陈书豪这样的官吏会用这样的理由来为自己脱罪了。

    不过有辽王殿下算出来的账本,哪里不对,真是一目了然。

    就打比方说,陈书豪所下辖的县城的税务在人头税上面,和中央户部黄册上的对不上。

    那就去县城里面实地走访一下,看一看到底有多少户人家。

    只要确定地方税务上,实际的人头税,比中央户部黄册上的要多,那这余下的钱可不就是陈书豪给贪墨了吗?

    这就是正儿八经的铁证如山了,纵然陈书豪有一万个理由也是没办法逃脱罪责的。

    而这些事情,锦衣卫当然提前就去做了。

    当把所有的数据和证据都摆在陈书豪面前的时候,他也就没有任何的底气了。

    就这样,像陈书豪这样的地方流官在一夜之间,几乎审问了有上百人之多。

    而这上百人没有任何一个冤枉的,只要税务差距在百分之十以上,那就是他们贪污掉了。

    朱启这样的方法,简直就是精准到了每一个县城。

    后续还有许多的流官,等着挨个审问呢。

    最大限度的抓捕那些贪官污吏的同时,也能够从他们的口中将国家的财产给追回来。

    毕竟在朱启看来,光是将这些贪官给杀掉也没什么用啊。

    毕竟这些贪官贪掉的钱没有追回来,而实际的损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况且这些贪官可都是现成的劳动力啊。

    那些贪污太多的,肯定是要杀头,以儆效尤的。

    而那些贪污不算特别多的,就没有必要全都杀掉了。

    他们完全可以废物利用,拿来当做苦力,这边疆开垦土地可都是非常费劳动力的事情。

    让他们去砍树开荒,然后把土地分给老百姓,这不是挺好的事情吗?

    当官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才对嘛。

    朱元璋在看到了朱启调查空印案,所获得的这么多的实实在在的成绩之后,心情也是大好。

    一方面是拿到了真凭实据来抓到贪官污吏,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家追回了大批的赃款。

    如果没有朱启的账本作为证据的话,这些赃款能不能追得回来,那还真得打个问号了。

    而朱启也开始借着朱元璋心情大好的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就是这些官员不能全杀了,如果全杀了,杀这么多人,这可都是鲜活的劳动力,浪费了。

    贪污一千两以上的杀头,这是不用多说的。

    贪污一千两以下的,按照数目大小不同,分为五年,十年,二十年和终身劳役。

    对于这些地方官员来说,大部分都还是30来岁,干个20年的牢役,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而对于那些犯了事的中央户部的官员来说,一个个的也都四五十以上了,这些官员20年和终身劳役,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而能够在户部这个位置上勾结地方官员犯事儿的,那贪污的数值绝对不小了,就算没到一千两以上,那也足够判处终身劳役了。

    除了将这些犯事的官员当做劳役,送往边疆开垦土地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策略,那就是改善现在大明的税收机构。

    空印案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大明地方官员在税务上面的能力真的是太差了。

    其实这也是各个王朝的通病了,毕竟不是每个王朝都像唐朝那样重视数学发展。

    尤其是在唐朝之后,宋朝的时候,尚且还有发达的商业活动和完善的商业税收支撑着。

    国家每年自己经商,从商人的身上都能收到很多的钱,而在宋朝之后,数学基本上就已经停滞,甚至倒退,儒生根本就不会学习数学。

    科举考试也没有数学,全都是考四书五经。

    这样的方式选拔出来的官员,能指望他们拥有多少的数学造诣呢?

    而税务这种东西,不说要对数字有多么的敏感吧,但起码要非常的熟悉,而且要非常的心细,才能够承担税务的工作。

    现代国家招募公务员,税务局起码都还有专业的要求。

    所以第一件事儿就是要将税务职能从现在的官吏中剥离出来,不能再让流官和中央户部来掌管税务。

    一方面是他们不专业,一方面是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指望他们自觉?

    设立一个新的机构——税务局!

    而且这个税务局要像锦衣卫一样,直接负责于皇帝,而不是听命于三省六部。

    锦衣卫为什么一直和官员们处不好关系?

    那就是因为这些,因为和官员压根就不在一个系统里面。

    平日里连面都见不到,更别说互相之间认识了。

    这能发展什么关系吗?

    而且锦衣卫还专门是去调查官员的犯罪证据的,天生就是猫和老鼠一样,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这税务局也要和锦衣卫一样,安排到地方官员的对立面去。

    现代税务局就是非常合适的模板。

    地方上的官员负责统计黄册,而税务局的官员则负责依照着黄册来收取税收。

    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直接让税务局的官员来收取税收和统计黄册呢?

    这样分开行动岂不是很浪费人力和造成工作上的麻烦吗?

    没错,统一让税务局的官员来统计黄册和收取税务的话,确实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

    但省去的只是地方官员的麻烦而已,他们本来就没啥事做,跑跑腿还是要做的。

    况且,这税务一方面直接让税务局的官员来负责的话,很容易就会滋生贪污腐败。

    前面也说了,裁判和运动员是必须要分开的。

    所以,拆分成两个部门来分开负责的话,可以起到监督和制衡的作用。

    简而言之,一句话:跟民众生活有关系的政府部门要尽量简化,而跟财务有关系的政府部门则要尽量复杂,并且,多部门负责才能够做到最大化的监管和清廉。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化的国家税务局的机构总是非常庞大的,除了收税的部门之外,还有各种监管,审计等等。

    而且几乎都是全能的,从算税到调查追账,那简直就是官场007。

    你说把这些税务一遍遍的计算统计,难道不麻烦吗?

    当然麻烦啊,但如果你这么麻烦的话,麻烦的可就是国库税收了。

    还是拿明朝中后期举例子。

    崇祯末年,一年的税收不足八十万,李自成发兵北京了,整个国库都凑不齐三万两,还是官员们一起捐了二十万。

    而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活活搜刮了三千万两白银。

    这还只是在北京的官员的钱财而已,而散落在全国各地人,那些官员的钱财根本就不用多说了。

    这就是国家税务系统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当然,思想上也有点问题。

    大明亡了,和我官绅有什么关系?

    一方面是官绅不上税土地兼并越发严重,百姓交不起税,流民越来越多,国家税收越发减少,花钱却越来越多,又要加税。

    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一方面则是负责税务的地方官员和中央官员串通一气,一起攥取利益,比方说,一个县城能收个五万两八万两的税银,但是送到中央的可能都不到五千两。

    就这还得给一路上的小鬼各种盘剥。

    这国家国库从哪里能好得起来呢?

    可能,又有人要问了,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为什么能够收得上说?

    他们不也是行驶的那一套封建王朝的税务系统,让底层官员来收税的吗?

    其实这就是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的聪明所在。

    他们压根就不去挨家挨户的收税了,直接丈量土地,然后分派各个行省,这个行省有多少土地,那么这一年就得给我上这么多土地的税。

    谁的土地多就多交税,谁的土地少就少交税。

    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国家的收入了。

    当然,根据土地来收税的后果,在清朝后期也是非常明显的。

    那就是地主阶级对雇农的压迫,已经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

    所以要指望着人心向善,人人都能够自觉清廉刚正,那根本就是不用想的事情。

    唯一能够带领国家往前走的只有一条——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有多重要,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总而言之,一定要调集一批精通数学,受过政治教育的官员,让他们来充当第一批税务局的官员。

    一开始的路肯定是比较麻烦和混乱的,但只要能够摸着石头过河,顺利的走出来,后面的来人也就可以顺着前者的路走下去。

    而朱元璋听着朱启在边上,将自己的税务局规划一个个的说出来之后,也是颇感兴趣。

    朱元璋是原本想着治理贪官污吏,就只有杀头,剥皮这样的方法。

    但对于除此之外的方法,估摸着也就只有以圣人之言教化之,这样大而空的东西了。

    不过,朱启所提到的“以制度来进行规范”,反而是一条朱元璋很赞同的道路。

    朱元璋是非常喜欢制定新制度的,就比方说,户籍制度,军田和民田的区分等等,这都是朱元璋的创新。

    因为朱元璋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套,后世子孙可以沿用万世的制度。

    其实这个想法,好是很好,但是不现实。

    不过朱启也不多说什么,毕竟打击朱元璋的积极性,可不是他需要去做的事情。

    朱元璋听完了朱启的汇报之后,立马拍手对着朱启说道:

    “老三,你说的这个税务局的想法实在是太合我的意思了,就这样办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你把这个税务局给办起来。”

    朱启翻了翻白眼,得了就知道这事情肯定还是得落到自己的头上。

    不过自己不做,也没其他人能做了。

    他很快就拱手接下了这个任务。

    而朱元璋也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朱启说道:

    “对了,我听闻之前你的那些学生们,可是这次测算各地税务的主力军。

    他们既然这么有本事的话,那干脆就让他们来组成这个税务局就好了。”

    朱启心理源大喜,这可不就是自己所想的嘛,不过脸上还是露出一脸犹豫的表情,对着朱元璋说道:

    “啊这,父皇这可能不合适吧,毕竟其他的官员都是科举考试进来的,而这些学生还没有考试呢。”

    朱元璋拍了拍腿,说道:

    “国家正是用人之时,这一次空印案我也不知道要杀多少贪官。

    吏部那边一时半会肯定是抽不出人来组建税务局的,就他们来,我看挺合适的!

    至于出生问题,咱这些锦衣卫难道都是考科举考上来的?

    老三,你也说了,这税务局就要向我这个皇帝直接负责,那就由我亲自任命,他们就好了。”

    朱元璋都这么说了,那可真是比什么都好使,连太子那边都不用去说了,朱启直接拿了朱元璋的令牌就下去开始办事了。

    而那些学生们却还不知道,自己在辽王殿下安排的大屋子里,算了几天的帐之后,竟然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如同锦衣卫一般的天子亲军了。

    不过他们可不是负责干什么仪仗或者护卫工作的,而是专门负责帮天子收税的!

    不用说了,跟着咱们辽王殿下混,就是这么有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