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传奇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三章 会试主考官

第九十三章 会试主考官

    郑勋睿最终还是和杨廷枢一起去了灯市,不出他的预料,尽管说皇上参加了灯市,可惜人山人海的情况之下,大家就知道朝着皇上所在的方向拥挤,根本就不可能看见什么,而且那个时候人特别多,根本挤不动。

    正月十六,郑勋睿和杨廷枢两人同时到了礼部,递上了所有的资料,礼部官员勘验了两人的身份之后,给每人一个木牌,这个木牌就是两人进入贡院参加会试的凭证。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郑勋睿和杨廷枢不打算出门了,还剩下二十多天的时间,他们就在酒楼里面了,到了这个时间,所有进京赶考的举人,基本都在复习功课,准备应考,至于说相互之间结交关系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朝廷的主要精力,基本集中到会试和殿试上面了。

    正月初八开始上朝的时候,皇上在大朝的时候,专门提到了会试和殿试的事宜,当然宣布主考官和同考官的事宜,还在二月初,这也是避免有考生提前去拜见,虽说会试的主考官都是内阁大臣来担任,但就有通天本事的考生,能够想到办法拜见。

    内阁大臣只有那么多人,究竟是哪两位能够出任主考官,这也是众多文臣议论的话题,崇祯元年的主考官,分别是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两人,按照这样的规矩来说,这次会试的主考官,就应该是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内阁次辅徐光启了。

    朝廷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不可能完全关注会试和殿试的事宜,因为各地的灾害频繁,百姓的生活遭遇到极大的困难,正月的时候,陕西延绥一带的大饥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震惊了皇上,皇上命御史火速前去赈灾,同时在正月二十六的时候,召集了内阁大臣六部尚书都御史和部分的左右侍郎,集中到文华殿,询问如何救济百姓防御陕西和山西流寇等诸多问题。

    不过总体来说,会试还是朝廷事物的重心。

    皇上没有特意提到会试主考官的事宜,这让诸多文武大臣以为,这一次的会试,应该和崇祯元年的规矩是一样的,不过有人却不这么看,这个人就是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温体仁。

    会试是礼部主持的,不管怎么说,温体仁都是要负责cao办此事的,但是不能够成为主考官,意味着他只能够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其余事情与他就没有关系了。

    温体仁不愿意错过这次的机会,因为他知道内阁次辅徐光启难以抽身。

    徐光启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登州和莱州,登州和莱州组建的新军,是按照徐光启的提议成立的,而且购买的诸多火器,这也是徐光启和洋夷联系之后采购的,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徐光启几乎没有过问其他的事情,加上登莱巡抚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两人之间的配合很好,登莱的新军眼看着训练有素,战斗力慢慢强大,也让朝廷看到了剿灭后金鞑子的希望,皇上正月二十六召集诸多大臣的时候,还专门提到了,必要的时候动用登莱新兵剿灭流寇。

    皇上的这个举措,让温体仁看到了希望,他觉得自己成为会试主考官的可能性骤然增加了,而且希望是很大的。

    会试主考官需要集中精力,毕竟在录取贡士的时候,主考官的意见最为重要,徐光启主要cao心的是登莱新军,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来应付会试。

    温体仁非常善于揣摩人的心思,皇上正月二十六没有宣布会试的主考官,其实就意味着主考官的人选有变动和调整,否则当日就宣布了。

    会试主考官这个职位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党争日益激烈的朝廷之中,会试主考官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参加会试的考生,都是各地的举人,这些人的学识都是不错的,从两千多举人之中,录取四百名贡士,那么贡士的水平,就更加不一般了。

    要知道会试的主考官,就是这些贡士的恩师。

    恩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牢固的,可之间也是亲疏有别的,毕竟贡士太多了,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人,就只能够关注其中特别优秀的人选,在日后给与这样的学生很多的帮助,如此的交集之中,恩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至于说那些关系一般的学生,注意不注意也没有多大的了不起。

    虽说这些贡士都要参加殿试,被皇上钦点,成为进士,名义上都是皇上的学生,可是其中能够接触到皇上的人很少,再说皇上关注的是朝廷的大事情,关注的是内阁大臣六部尚书都御史已经各地的巡抚等等,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关注殿试录取的进士,最多也就是关注一下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被殿试录取的进士,想法也是非常实在的,他们希望能够在仕途上面大放异彩,人人都想着能够进入内阁,或者是成为地方大员,不过能够有次机会的人凤毛麟角,每三年一次的会试和殿试,进士几乎都是四百人左右,累积起来人也不少了,朝廷就是金字塔的结构,绝大部分人还是在下面的。

    如此情况之下,进士拜见恩师,引起恩师的注意,那就是特别关键的事情了,要是能够得到恩师的关注和提携,仕途会很顺利,提拔的机会也多得多。

    况且会试的主考官,悉数都是内阁大臣,也就是朝廷的丞相了。

    这里面的道理,温体仁都是清楚的。

    内阁首辅周延儒去岁九月刚刚上任,说起来还不到半年的时间,温体仁与周延儒之间的关系很不一般,崇祯元年枚卜大典的时候,两人因为没有得到提名,联合起来演出了一场好戏,让那一次会推内阁大臣的事宜,不了了之,当时的礼部侍郎钱谦益还因此被罢官了。

    所以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之后,温体仁是尽心竭力的辅佐,内阁商议事情的时候,他是坚决站在周延儒一边的,这也让周延儒对他另眼相看。

    举荐会试主考官,周延儒有很大的话语权。

    周延儒三十六岁就成为了内阁首辅,得到了皇上极大的信任,几乎是言听计从,而温体仁以五十七岁的年纪,才进入到内阁,成为内阁大臣,从年龄上面比较来说,他对周延儒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年龄就是老成持重的代名词。

    这一次,为了会试主考官的事宜,温体仁动了一些心思。

    他专门找到了周延儒,说内阁次辅徐光启大人事情太多,皇上还刚刚询问了登莱新兵的事宜,徐大人全部的心思也是在登莱新兵那里,若是成为了会试的主考官,这让礼部很不好安排,若是徐大人的精力来不及,礼部还要做其他的准备。

    这样的对话,不用多说,周延儒自然是明白的。

    崇祯四年二月初一,皇上下旨。

    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少保内阁首辅周延儒为会试主考官,东阁大学士内阁大臣礼部尚书温体仁为会试副主考。

    这道圣旨,很快引发了朝廷的议论,谁也没有想到,排名靠后的内阁大臣温体仁居然成为了会试的副主考,温体仁是礼部尚书,会试乃是礼部直接负责组织cao办,温体仁的事情本来就很多了,如今还要主持会试,那就很不简单了。

    温体仁能够成为会试副主考,说明了皇上的信任,同时也说明了内阁首辅周延儒与温体仁之间的关系是很不错的。

    这一道的圣旨,让温体仁得到了太多的好处,一方面引起了朝中文武大臣的注意,慢慢的会有更多的人向他靠拢,另外一方面就是能够成为贡士的恩师,若是能够有一批很不错的学生,岂不是能够更加巩固自身在朝廷之中的地位。

    皇上下旨之后,温体仁更加的勤勉,每日里都是在礼部忙碌,偶尔也到武英殿去给周延儒禀报会试准备的事宜,以及诸多同考官的情况,足足八天的时间,他没有回家,全部的心思都投在了会试上面。

    二月初七,周延儒温体仁以及诸多的同考官,进入到贡院之中,三年一次的会试,正式拉开了序幕。

    郑勋睿一直都是在酒楼之中,四门不出,期间他也想到了,是不是去拜访一下文震孟和文震亨,毕竟相互之间有了一层不一般的关系,可仔细思索之后,他没有这样做,文震孟和文震亨毕竟是朝廷命官,不管是不是牵涉到会试的事宜,此刻都是要避嫌的。

    仔细思索之后,他写了两封信函,要郑锦宏等人分别送去了。

    文震亨很快回信了,告诫他要好好考试,争取金榜题名,但文震孟没有回信,而且郑锦宏还说了,送信去的时候,甚至没有能够进入到府邸里面。

    这让郑勋睿内心有些不快,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左谕德,有了状元的头衔,就那么了不起吗,不要多久的时间,相互之间就是亲人了,还摆出如此迂腐的架势,难道就真的为了那点所谓虚面子,亲情都不要了。

    当然这个时候,郑勋睿还没有想到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