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在线阅读 - 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见

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见

    崇祯此时的召见,也是迫不得已。.vo.

    这个辰光,又是雨水不停的时候,他一般不见外臣,只是在乾清宫不停的批阅奏折就可以了。

    而东厂的消息报上来,崇祯的心情也是十分的异样。

    惊奇和愤怒,都是兼而有之。

    兵部对浮山营的过份刁难使得他感觉愤怒,也是颇感无奈。朝中群臣就是这样,党争之下,什么事情都能放在一边,多少年下来了,他也是习惯了。

    惊奇的便是张守仁有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与决绝!这个胶州出来的将领,胆色决断,都非比常人!

    到了此时,他才隐约明白,战场上的战功恐怕不是侥幸得来,如果将领没有这种胆色和决断,恐怕也不会获得这么大的成就。

    到了此时,也就唯有他出面收场了。

    杨嗣昌的脸面,多少还是要顾及一下的。崇祯用人就是如此,自己信用的,就会悉心照顾。

    有此诏旨,张守仁自是飞驰入宫,好在坐骑是准备好了的,在小黄门的带领下,风雨之中,向着宫禁方向飞驰而去。

    原本就是在皇城之中,从承天门进去,再一路是端门,午门,从左掖门再入皇极门,穿过中左门,文华门,到得殿阶之前,这段匆忙的行程才算结束。

    下马之后,也是有人在张守仁脸上很注意的看了一眼。

    几个小黄门在无数初入宫禁的人脸上见过的那种惶恐和害怕的情绪,在张守仁脸上却是没有看到。

    这里,对张守仁来说,并不陌生。

    承天门,后来换了一个名字,张守仁曾经上去过,在上头眺望长安街,浮想连连。然后由午门入宫禁的道路,也是十分熟悉,在后世时,他曾经在北京读军校,和同学或是三五好友,一起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游览这座庞大的宫殿群,在里头消磨一整个白天,这样的事也不是一回两回。

    宫禁中的那些殿阁,那些红墙组成的永巷夹道,那些明黄色的殿顶和浅黄色的方大金砖,都是十分熟悉的景色。

    只是在后世时,进来游览时是轻松愉快的心境,在此时此刻,凄风苦雨,四周是持着长枪剑戟的大汉将军,一个个身形高大,正用好奇和警惕的眼神打量着自己,四周是不停的有穿着白皮靴在雨水中行走的太监们,或是神色匆忙,或是小跑而过,那种紧张的神色配合那些穿着甲胃的侍卫还有穿着补服的官员们,再配合那高入天际的殿宇群落,这种威压之感,如果是真的初入此境,还真的容易被压服压跨呢。

    而张守仁面对这一切时,无非就是那一抹淡淡的笑容了。

    这一切,对他来说,无非也就是怀旧。

    那种亲切之感,只有他自己这个穿越客才能明白。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无非就是叫更多的人走进这里时能有轻松惬意之感,只是这一条道路,确实是艰辛万分,很多人只看到他一年多就奋斗到如许地步,但这一年多所付出的一切辛苦,又岂不是比普通人要辛苦百倍千倍?

    “一会进了殿,不可张望,不能抬头,报名要大声,更要报三代履历,然后就是叩头,要诚谨小心,要叫皇上看到你的诚心正意……”

    前来引领张守仁入内的是乾清宫的掌事牌子吴祥,这个太监是王德化的门生,因为薛国观事前打好的门路,所以对张守仁还算是客气与照顾,种种关照,不厌其烦,也是使得张守仁心里头厌恶万分。

    这一切仪注,哪里有什么神圣可言,无非就是规定出来,以确定人君之分,把君权神圣化,秦汉以降,越是往后,这一套东西就越是烦杂繁芜,而先秦之时,能直呼国君名字,谥号荒就是荒,厉就是厉,在汉时,丞相能在国君面前发兵拿捕小臣,无需顾忌皇帝的脸色,到唐时,宰相仍然位在亲王之上,皇帝需待之以礼,便是宋,士大夫也是与君上共治天下。

    到大明,已经是君臣分际十分明显,皇权渐渐笼罩于一切之上,就算如此,读书人还算保留一定的人格,到了“我大清”则一切不提也罢了。

    骨子里虽是反感,却是不妨碍张守仁将一块金锭递了过去,直塞入对方袖中。

    宫中要是提一袋银子就太显形迹了,这么没有烟火气息的一块赤金塞过去,立刻就是换了对方加倍的热诚。

    “一会儿跟我来,低头看我的脚后跟,我停下来了,就在后头第二块砖上跪下,然后按吩咐报名嗑头就是……”

    在吴太监的絮絮叨叨之中,张守仁屏心静气,也是跟着迈入文华殿中。

    皇帝每常召见外臣,多是在平台,或是左顺门,但今日大雨,雨水至今不曾停止,也就只能在文华殿召对了。

    这座殿阁,虽不及皇极与乾清宫那么巍峨堂皇,但亦是十分轩敞的大殿,入殿之时,张守仁按足吴祥吩咐,到了地方便是跪下,然后报自己的履历,报职名,最后,俯首下地,开始嗑首。

    这个礼节,他行的毕恭毕敬,只是自己心里明白,他对眼前所拜的这位皇帝圣君,龙种天子,在心中实在是一点儿敬意也没有。

    如果有人说这个皇帝也不容易,宵衣旰食,辛苦勤政,不好色,不贪财,那么,就叫他和河南山东并河北的那些饥民和难民说去吧。

    冻死或是饿死,要么被官兵或是强盗流贼杀死,或是全家死,或是卖儿卖女,李自成千骑入河南,一年就有五十万兵,这些兵马就是那些对皇帝和亲藩们还有官员们满怀怨恨的破产农民,他们怀着刻骨的仇恨,几年时间就是把一个庞大的帝国推翻倒地,在崇祯于宫禁中悲怆自杀引起无数人同情的时候,是否有人想过,多少年来,在他的愚蠢治理下,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都是由此人一手造成!

    “好,卿起来吧。”

    崇祯的声音,不温不火,十分柔和,也是标准的南京官话。

    虽说大明皇室在北京已经扎根二百多年,但皇室说的是南京官话这一点倒是没有改过。毕竟皇室是在深宫中生活,和民间接触极少,招入的太监也是被融化宫禁,而不是改变宫禁,二百多年以下,这些帝皇贵胃仍然cao持着他们祖先的话语,这当然是一份臣子没有也不配有的骄傲。

    “臣谢陛下天恩。”

    金砖地面十分坚固,寒冷,这是来自苏州的制成品,每年都是由苏州不停的贡入宫中,修补替换,都是使用这种秘法制成的巨大方砖,适才张守仁跪在上头,嗑头声咚咚直响,这也是吴祥感激那一块金锭所作的特别安排。

    崇祯当然不知道实情,所以他此时的面容上,虽然留有两三分的恼怒,但也是渐渐有更多的欣慰浮现在了脸上。

    眼前这个武将,在第一时间,就获得了他的好感。

    站姿很好,神态也很从容,并且带着几分恭谨。既不如年轻文臣刻意做出的那种高亢姿态,也不象太监或是勋臣们毫无节cao的那种卑微的奉迎。

    看起来,就是一个英气勃发,自信从容,对皇权和皇帝有几分必要尊重的青年将领。所焕发出来的气息,于其说是危险,不如说是毫无掩饰的自信。

    已经有多少年,崇祯没有在自己眼前看到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精采仪容和从容气息。

    “一阵斩首近两千级,东虏丧胆,早早退出边墙之外,应是与卿有关。朝廷不吝重赏,亦是望卿能再立新功,卿知否?”

    以张守仁的身份地位,这个“卿”字也是理所应当。虽是年轻,崇祯也是按接见重臣的姿态,淳淳叮嘱。

    “陛下天高地厚之恩,臣不知道如何报答?总之返回浮山后,臣必定再多练精强兵马,若虏骑再犯入犯,臣一定斩下更多的首级,献上陛下。”

    “嗯,卿说的很好,朕姑且待之。”

    “是!”

    说的很好,姑且待之,就是你说的不错,但我要等着瞧。这对话虽不是很冷,但亦毫无热情。

    张守仁很警觉,不再多说,只是微微垂首,站在金台之下,等着崇祯再说话。

    君臣之间,是不能冷场太久的,如果崇祯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就会叫他退出了。

    “兵马难带否?”

    “尚好。臣带兵不以粮饷诱人,而平常教习以忠义,待兵士知道侍君以忠,为天子讨服不平乃军人本份后,临战自是奋勇。至于铠甲兵仗,无有不缺者,但带兵最要紧的还是讲忠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事,在崇祯来说是十分新奇的经验。

    那些总兵大将,被召见的是少数,但平时奏折上来,不是请饷,就是请械,反正饷械一缺,就断然不能打仗。

    而崇祯心中,自是时时烦忧,哪里有张守仁这样的将领,一边捧着小两千的首级,沉甸甸的功劳在手,却并不趁机要钱粮器物,只是大谈忠义。

    如果是腐儒一个,崇祯自是懒得理会,但这样的领军将领说出来,皇帝却是十分开心,两眼也是放出光来。

    “果真如此么?”

    “臣可以拿身家性命担保!”张守仁沉声道:“兵部至今未尝给臣部发饷,臣部却屡战屡胜,就是将士皆知有为君皇分忧的忠忱之心!”

    ://..///37/3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