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窃唐在线阅读 - 第352节:身后留芳名

第352节:身后留芳名

    李栋化为一道光,自人间消失以后,太子李制遵照他临走前的安排,秘不发丧.派亲近之人火速请程咬金,李靖,徐世绩,魏征,李密,翟让,黄君汉等前朝老人到宫内议事.

    众人得知圣上李栋已经龙御归天,都不胜唏嘘感叹,这是一位信得过的圣君,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功勋卓著却英年早逝.李栋去时,遗体凭空消失,众人议定,把他生前留下的物品,摆成人的模样,置于御榻上,门外派重兵把守,任何人不允许进来.

    议论一番以后,立即让程咬金封闭洛阳四个方向的城门,并引兵十万驻守在洛阳皇城四周,别说有人想趁机捣乱,就是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皇宫.

    这个时候,那些中低层的官员以及亲兵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只觉得程咬金如此慎重,恐怕是发生了大事件.那些亲兵私下里说什么的都有.程咬金也风闻了一些,左耳朵进,右耳机出,根本不拿他们当一回事,眼前还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他去cao心,顾不着这些七嘴八舌的非议.

    魏征,李靖,徐世绩簇拥太子李制,从皇城来到乾阳殿,派亲兵护卫殿内安全,又派人通知朝内要员,到乾阳殿议事.

    不到一个时辰,大小官员咸集乾阳殿内,却不见圣上李栋的身影,大家心里都是一沉,脸色凝重起来.

    魏征等按事先商议好的,称圣上李栋身染沉疴,下诏书令太子李制登基,并当众官之面宣读了后来书写的诏书.诏书先是对李栋一生的功过做了概述,然后称赞太子李制性格仁厚,聪颖,有主见,可以堪当大任,即日起由太子李制登基,百官拥护,如同朕临.

    百官只好山呼万岁.迎接新君临朝,这时李栋自然就升级成为太上皇了.他们这时才知道,到了改朝换代之际,城里城外的气氛怪不得都古里古怪的.他们都不知详情.还以为李栋真病了.

    百官事后提出要求,要去宫内看望李栋,被以参见麻烦,影响圣上治病为理由制止了.百官此时心里都很奇怪,甚至怀疑太子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位的,要不然为何不让面见太上皇难道是他被软禁了但从李靖,魏征等朝中大臣的举止稳重,不懂不忙的举止,却看不出一点端倪,而且这些人都是忠心耿耿之人,绝不会做出对李栋不利的叛逆之事.百官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李制新坐乾阳殿御座,居高临下审视百官,各色人等都有,心里未免也是惶惶.想起父皇临去之时一再叮嘱的.要提拔一些人,当即就派亲兵上路,去请秦琼,张须陀,罗士信以及李世民.

    李世民被贬到太原,张须陀被贬到齐郡,秦琼被贬到扬州,罗士信被贬为平民,就居住在洛阳城内.

    罗士信接到亲兵带来的圣旨.一看是新皇帝李制,当时就懵了.他还以为是皇帝哥哥赦免了他的过错,哪知道却是新君.他问亲兵,太上皇现在情况如何.亲兵也不知道太上皇什么情况,要他到朝内向新君讯问.这几个月以来,罗士信没有一天不想着自己被皇帝哥哥赦免.现在真被赦免了,心情自然大好,也没有仔细想,便直奔皇城.

    见到罗士信,李制对他大加赞扬.称他天生神勇,乃当朝说一不二的大力士,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往日虽小有不愉快,都是为了今天这个大愉快而准备的.

    罗士信性格粗豪,但谁好谁坏,他还是分得很清楚的.当即表示,以如既往的支持新皇帝,并提出要见一见太上皇.李制寻了一个借口,没让他去,说到时候有了新情况,一定向大家宣布.

    第二个赶到洛阳的是张须陀,面见李制以后,隐约觉得朝内可能发生了大事.李栋得病可能不轻,不然的话,为何四十余岁就早早传位给太子但张须陀和罗士信一样心理,都对新君赦免了他们以往的过错而心存感激.

    秦琼和李世民几乎同时赶到洛阳,面见新皇帝李制以后,他们心里当时就怀疑,李栋已经不在世上了.要不然,从新帝即位到他们赶到洛阳,这几天内从来没人见过太上皇的真面目.

    至于一般大臣猜测的太子篡权,他们二人并没有产生这样不合理的想法.李制做太子二十余年,为了培养他继承大统的本领,朝内有本事的臣工几乎都传授过他.李栋为了他下了很大的功夫,绝不会把皇位再传承其他皇子.

    不过他们俩人与张须陀和罗士信一样,都感激新帝赦免了他们的过错.尤其是秦琼,几乎是大唐新立就被圈禁,二十余年来,秦琼几乎习惯了不见大场面的日子.

    可是他是一个盖世英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心里还残存着一丝丝的盼望,希望将来能重回战场,再为大唐建新功.直到新帝登基,他才被放出圈禁,并被委以重任.

    秦琼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梦想还有实现这一天.暗暗下定决心,只要有他在,决不允许任何人对大唐不利.

    李栋对身后事的安排,都如他生前所料那样发展着,这四个人都对新君十分感激,忠心耿耿,誓死报国.

    这一切事情全部稳定以后,李制才在张须陀,李世民,秦琼,魏征,.徐世绩,程咬金,罗士信等一帮子权倾朝野的大臣支持下,宣布太上皇李栋龙御归天.李栋生前的妃子都升为太妃,陆柔被尊称为母后,那惺子皇妹都被加封官爵,而崔卢绮则被立为新皇后.

    这时,朝内朝外一片悲恸,皇城内几乎乱成一团糟.李栋生前留着诸多妃子,都从宫内迁出,新皇帝也要册立妃子,便给新人腾空宫殿.颜青玉遁入空门,一生为李栋祈祷,祝福他在天国能够平平安安.高琼华公主这时便有了回归高句丽的想法,和李制谈论了此事,李制当时没有答应她,说给他十年时间,一定满足她的愿望.

    在魏征的主持下,大唐举行国丧,千家万户都悬挂白布,为李栋的突然离去表示哀悼.李栋的葬礼十分隆重,甚至距离大唐近一些的小国都派人亲自到朝内悼言.

    魏征岂会看不出他们肚子里的曲曲肠子想趁机打探一下新朝情况,李栋去世以后,这里是不是乱成了一锅粥.哪知他们赶到以后,发现偌大个皇城都非常平静,都陷入一片悲伤之中,似乎比原来更加团结一致了.

    这时,他们对新朝的觊觎之心也只好打消,回去禀报他们的可汗,继续老老实实呆着,不要有轻举妄动的非分之想.

    国葬以后,过了几个月的太平日子,李制在那些大臣的帮助下,对新朝一边安稳人心,一边暗中察看还有哪些人试图混水摸鱼.凡是有些小举动的,都给予警告或贬出洛阳.

    经过一番打理,朝内情况彻底稳定下来.李制这才开始对窦建德和刘黑闼,杜伏威和辅公柘进行消弱.他们心里虽然知道,这对他们日后的权利极为不利,一时也无可奈何.因为天下大定,人心思稳,他们想乱也乱不起来,只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李制对付他们施了一个极为狠辣的招式,这也是李栋生前安排的,那就是给辅公柘和刘黑闼封以高官厚禄,使他们在朝内地位举足轻重.而他们的老上级窦建德以及杜伏威,只有一个国公的空号,手里连一些文职的实权也没有.辅公柘和刘黑闼自然舍不得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高位,与手里没有实权的老上级再起兵造反.

    何况朝内张须陀,李世民,秦琼,李靖,徐世绩,李密,程咬金,罗士信,黄君汉等能征善战的虎臣满把抓,要和这些战场上的精英对决,他们并没有把握能够战胜他们.只好服服帖帖的听从新帝的安排,而且新帝对待他们并不薄,还给他们委以重任,心里残存的那份不服之心,慢慢被荣华富贵给软化了.

    处理完这些事情以后,李制又对崔卢两家慢慢降职使用,使他们的影响力,只在地方起作用,并没有影响到朝内.

    一年以后,所有事情都进行完毕,天下大安,四海升平,欣欣向荣,国力大升.在朝内武将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着手准备讨伐边关那些一直有心作乱的突厥,柔然,吐蕃等夷民.

    经过近十年的积蓄和谋划,大唐的攻克战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国土达到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包括南方的印度,西方的大食,阿拉伯,北方的突厥,黑室,倭国等都臣服于大唐统一管辖.

    高琼华曾提出想回归高句丽,李制派人护送高公主回归故土.她的儿子被李栋封为高句丽王,这是再合适不过的称谓了!其实李栋早有收服高句丽之心,只是碍于她的面子,才没派兵攻打,让高句丽多存在了一段时间.李栋去了以后,李制做到了他没做到的这些事,也算是实至名归吧.

    当时大唐人口近一亿,农业极大发展,手工业,艺术等辉煌千古,家家户户十分富裕,过着幸福而快乐的生活.

    洛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都,人口越过百万,日日夜夜灯火通明,万帮来朝,影响力直传欧洲.他们都以"唐人"的称呼,称那衅皮肤黑眼睛的东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