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提防袁术进攻徐州
曹铄抢走吕萌,吕布不仅没拿他治罪,反倒还把韩胤押往许都砍了脑袋。 曹操派往徐州的人还没到,远在淮南的袁术已经得到消息。 身穿黑袍,袁术脸色铁青,环顾厅内众人:“吕布胆敢把韩胤送往许都,你们说,朕该怎么办?” 厅内一人站起来行礼说道:“吕布胆敢擒了陛下使者送往许都,如果不派兵讨伐,天下又有几人肯服陛下?” 站起来的这个人身量高挑、脸颊瘦削,两只不大的眼睛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他正是袁术手下长史杨弘。 “朕也正有此意。”袁术问道:“在坐谁愿领兵?” 另一人起身说道:“陛下,淮南兵马不多,吕布既把韩胤送往许都,我军一旦进攻徐州,难保曹操不会从中策应。” 提起曹操,袁术脸色变了变,向李丰问道:“那朕该怎么办?难不成坐视不理?” “当然不行。”李丰说道:“正如长史所说,如果坐视不理,天下又有几人肯归顺陛下?” “兵马不足,又不能坐视不理,你说怎么办?”袁术有些懊恼的问道。 “杨奉、韩暹兵马众多,陛下可调他俩率军,与我军协同进攻吕布。”李丰行了个躬身大礼。 杨奉、韩暹出身于白波黄巾,早年被朝廷诏安,后来与董承等人保护刘协有功,却因为中原局势混乱没有他们的落脚之地,投靠了淮南袁术。 他俩部众众多,确实是进攻吕布的不二人选。 可是只让他俩去,袁术又不放心。 他向厅内的将军们问道:“诸位爱卿,谁肯带兵走一趟?与杨奉韩暹协同讨伐吕布?” 两员将军站了起来,抱拳说道:“我二人愿往!” 站起来的俩人,一个是袁术麾下大将张勋,另一个则是桥蕤。 袁术部下,除了纪灵,以他俩最擅长用兵。 有俩人带兵,袁术也放心不少。 他点头说道:“有你二人去,朕也放心。给你二人两万兵马,与杨奉韩暹合兵一处,讨伐吕布!” 张勋、桥蕤抱拳领命。 袁术兵马未动,曹操的使者也来到徐州。 使者除了带来册封吕布为左将军的消息,还送来礼品数十箱,为曹铄纳聘。 来到徐州的使者不是别人,正是曹操麾下幕僚程昱。 程昱已经年近六旬,须发花白。 很早就追随曹操,再加上他是曹操麾下长者,在许都也很有威望。 他来徐州向吕布宣读圣旨顺带提亲,是给足了吕布脸面。 徐州官府前厅。 吕布面上掩饰不住的欣喜,把玩着刚到手的圣旨。 曹铄、程昱、陈珪以及几位将军坐在厅内两侧。 “左将军双喜临门,可喜可贺!”程昱拱手说道:“不知将军打算什么时候让二公子和小姐完婚?” “这件事拙荆问过子熔。”看向曹铄,吕布说道:“他和袁公之女也有婚约,袁公是大将军,我却只是左将军,萌儿嫁到曹家当然难做正妻。可让萌儿做个妾,我这做左将军的脸面往哪放?所以还是等到袁公把女儿嫁到许都,我再送萌儿过门!” “将军说的是!”程昱说道:“除了册封和提亲,曹公还亲手写了一封书信,让我带给将军。” “哦?”吕布笑道:“孟德居然给我写了书信?” 从怀中掏出书信,程昱双手捧着举过头顶。 卫士接了信转交给吕布。 打开书信浏览了一遍,吕布说道:“孟德说的不错,我为汉臣,早年曾护驾有功,怎能和汉贼为伍?” “将军大义!”程昱说道:“不过还有一事得提醒将军。” “程公请说!”吕布说道。 “将军先是悔了与袁术家的婚事,又把韩胤送到许都枭首示众,袁术必定不肯罢休。”程昱说道:“还请将军早做准备。” 提起袁术会派兵攻打,吕布脸色也沉静了下来。 他捏着下巴说道:“袁术麾下兵马众多,徐州只有三千人马,恐怕难以抵挡。” “来就来,怕他弄鸟!”吕布话音刚落,在坐的一个黑脸将军说道:“将军给我三百人,我去把袁术派来的主将砍了!” 黑脸将军才说话,坐在上首的另一位将军就喝道:“成廉,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还不闭嘴!” 成廉显然惧怕说话的将军,他连忙闭上嘴。 曹铄在徐州已经住了不少天,吕布麾下众人他也大多认得。 厅内坐着的都是吕布麾下猛将。 说话的黑脸汉子名叫成廉,有千夫不当之勇。 而呵斥他的那位带着几分书卷气的将军,则是无论在正史还是在后世小说中名声都极大的张辽。 同为吕布麾下把健将,成廉却隶属于张辽。 因此他才对张辽有所忌惮。 “文远不必动怒!”吕布说道:“成廉脾性你也不是不知道,眼下最紧要的是万一袁术真派兵攻打徐州,该怎么处置!” 看向高顺,吕布问道:“你有什么看法?” 高顺起身抱拳说道:“陷阵营随时听候将军调遣!” “让你说等于没说!”吕布无奈,向他虚按了两下手。 高顺落座之后,曹铄说道:“将军不用急,我看袁术也没有多少兵马,如果不借助外力,他也没信心能拿下徐州。” “子熔有什么看法?”曹铄开口说话,吕布向他问道。 “袁术称帝,可以说是自掘坟墓。”曹铄说道:“天下英雄认同的只有大汉,有几个把他当成皇帝?听说早先杨奉、韩暹投靠袁术。淮南兵马不多,进攻徐州,他必定调拨这俩人前来。” “杨奉、韩暹黄巾出身,麾下将士确实不少。”吕布说道:“他们要是来,徐州还真守不住!” “他们进攻徐州,当然守不住。”曹铄说道:“要是他们从背后捅袁术一刀子,徐州不就守住了?” “杨韩俩人听从袁术调遣,怎么肯捅他一刀子?”吕布疑惑问道。 陈珪已经明白了曹铄的意思,抱拳说道:“二公子说的在理,杨奉、韩暹早年投靠大汉,对袁术并不认同。他们又是黄巾出身,向来唯利是图。将军只要给些好处,再历数袁术罪过,俩人或许会倒戈也不一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