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破城
马大川虽然走了,但留下了一百多将士,这是一股强大的震慑力量。首先震慑的就是徐母了。不然徐母胡言乱语的话可能会坏了徐林的事。如今家里有那一百多人守着,也让徐母安生了不少。至少谨言慎行了。 另外震慑的就是里正府上了。 作为阳平集里的第一高门大户,代表的可是大魏朝廷,而徐林可是在帮着贼军攻打抚原城。里正大人要是没点反应的话才是奇怪。 但现在有一百多将士守着徐家,里正可不傻,收拾这一百多人就不容易,抚原城外可还有着一万叛军,他除非想找死,不然是不敢动徐家的。 有着良好的内部与外部双重条件,徐林也准备好干成这件大事了。 首先,从宅子里腾出了一间屋子,徐林用来准备布置大阵的其它材料。 黑火药需要三种原料,硫磺、硝石、木炭。除了硫磺需要找,另外两种徐林已经有了。而徐林单独清理出一间屋子的原因就是为了搅拌这些原料。 当然,为了保持神秘,徐林并没有允许其他人在一旁观看,只能他一个人在屋子里捣鼓。 而且徐林不仅往里面拿了三大原料,还要了其它的一些东西,比如铁块、铜块,各类药材等等。 徐林时不时的在屋子里面搞出小爆炸。倒不是他捣鼓失误,而是为了糊弄人。屋子里嘭嘭的声音将外面的人唬的一愣一愣的。也越加让这帮起义军相信里面的是一位大仙了。 虽然普通人家里不会备上太多的硫磺,但马大川发动大军,安排了三千人分成二十支队伍,一个一个村子,一个一个镇子的扫荡下去,没两天,就收集到了二百斤硫磺。 硫磺直接被送到徐林这儿。 得到足量硫磺的徐林并没有打算立刻就攻城,而是掐指一算,三天后日子最好,天地之力最为浓郁,所以推迟到三天之后,并且嘱托马大川继续搜罗硫磺。 时间流逝,很快,三天又过去了。硫磺已经搜罗到五百多斤了。 徐林也不含糊,让人抬着黑火药就去了抚原城。 抚原城西城门外,聚集了一万多义军。因为他们都知道,今天有一位大仙将在这里破开城墙,到时候他们可以一举杀进去。 在抚原城的城墙上也是一样,既然叛军将兵力集中到了这里,守军也将所有将士聚集到了这里。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城下的叛军在干什么。 徐林站在临时搭建起来的祭坛上装神弄鬼。 同时也看了看周边的人群,接受着万众瞩目的目光。 爆破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炸药已经埋在了城墙底下,引信也连接到祭坛的铜鼎里了,只要徐林一点火,引信燃烧完毕,城墙就会爆开! 既然准备工作已经完毕,徐林装了一下就没兴趣了,手持三炷香,光明正大的将引信点燃,然后继续拿着桃木剑挥舞。 引信的燃烧时间有十几个呼吸的时间。所以哪怕徐林点燃了导火索,众人都没有察觉,依旧是奇怪的看着搔首弄姿的徐林。 起义军还好一点,他们已经得到了命令,一旦城墙破开,立刻杀进去。 而城墙上的守军却是交头接耳,毫无大敌即将攻城的反应。毕竟也没人告诉他们有大仙将要破城。守军们看着徐林装神弄鬼还以为是义军的祭天活动罢了,当个笑话在看。 “你说这帮贼军在搞什么鬼?”一守军问道。 由于将所有将士都调集到了一面城墙上,所以城墙上有点拥挤,也难以再保持纪律。 “还能干什么,求老天爷呗,县尉大人不是已经说了吗,我们的援军已经快到了……” “对,这就叫垂死挣扎……” 城墙上的士兵稀松懒散,而城墙下的将士却是肃穆,随时准备进攻! “……借天地之力,爆!” 徐林凭借“度量器”掐算着时间,待到引信燃烧完毕之际果断挥手大喝! ——嘭!!! 数百斤黑火药在一瞬间,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被引爆,造成的动静连大地都为之颤抖。 嘭! 城墙上看热闹的士兵被震蒙了,趴城墙上往震动传来的方向上一看,城墙大门及大门右侧已经破开了一个大窟窿! “哈哈!大仙威武!弟兄们,随我冲!” 待得爆炸声起,同样被震撼的马大川兴奋了,大仙果然是大仙,老天助我啊!看到城墙上破开的大窟窿马大川也及时把握住了战机,立刻大刀一挥,带着大军就上了过去! “弟兄们,城墙已破,杀进去咱们就享福了!” “第一个杀进去的官升两级,赏银千两,地百顷!” “杀啊!” …… 在大仙法力的加持下,士气如虹!在丰厚的赏赐下,丧心病狂! 徐林的炸弹在城门的右侧爆炸,火药将城门右侧炸出来了一个近两丈的大窟窿,一扇城门也因为没了依托直接掉落,另一扇城门直接被一万大军的洪流冲开! 大局已定!一万大军沿着四五丈宽的窟窿冲进城内,而城内的守军都还没来得及下城墙抵抗! “大仙果然是大仙,有此本事,乃是我义军之福啊!”何承是一个军师的角色,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他的用武之地了,所以他干脆呆在徐林身边恭维着大仙。 “小先生谬赞了,天意如此,我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徐林客气拱手,他还不想自己太过出名。 “真本事就是真本事,”何承客客气气的,又道:“大仙可能有所不知,我们义军大部先锋已经攻至路高郡郡城下,奈何路高郡郡城城高墙厚,守军强大,我义军一直强攻不下,若得大仙相助……” 不等对方说完,徐林已经明白对方的意思了,但他立刻就抬手打住:“小先生太高看我了,破开抚原城,主要原因还是上天旨意在先,我才能够将抚原城城墙破开,若是我滥用法力强行去破什么路高郡城的话,天意不许,于我,于义军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