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岳父是李世民在线阅读 - 第八百二十九章 前途?前途!

第八百二十九章 前途?前途!

    在长安城的四方馆苦读一年,独罗也没想到自己现在会落得这般下场。

    他放声呐喊想要有人来帮他。

    就这么朗朗晴空下,没有人搭理他。

    有几个愣头青的官兵上前询问,看了礼部的文书,也得知了这是南诏国事,便不再过问了。

    直到南昭使者独罗不再呼喊,他也知道呼喊无用了。

    离开长安城的三后,南诏使者到了函谷关,此刻他独坐在函谷关外的野地里。

    从这里可以看到那座雄伟的城廓,在长安城的典籍中记录着很多关于函谷关的传闻。

    曾几何时,独罗将长安城也当作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他做梦都想成为唐人,能够在繁华的长安城度过一生。

    每每想到这里,他总是眼神恶毒地看向那几个绑自己而来的壮汉,希望老可以降下一道雷将他们劈死。

    此刻独罗抬头看向夜空,月光很明亮,整片大地都被披上了一片银装。

    就连大唐的月亮都是这般美丽。

    他不想回那个贫瘠又混乱的南诏,南诏的家并不好。

    见那壮汉分来一张饼,独罗还是伸手接过,然后怨恨地吃了起来,嘴里用关中话低语道:“县侯何故负我?”

    对方笑道:“县侯没有负你,这一次是让你回去振兴南诏的。”

    当初骊山的县侯确实承诺过。

    没想到这一切来得这么快。

    独罗痴痴抬头道:“我不想回南诏了。”

    对方又道:“你身为使者不回南诏就是背弃南诏。”

    “我宁愿背弃南诏。”

    话音落下,对方神情明显有些迟疑。

    独罗慌忙站起身又道:“还请诸位放在下回去,让下臣与骊山县侯分。”

    只见对方拔出了长刀,而后独罗听到了另一饶话语。

    “背弃南诏者该杀之,身为使者你罪加一等,该碎尸万段。”

    独罗大声道:“南诏王已经死了!尔等休要惺惺作态!”

    怒吼声很响亮,惊动了山林中的一群鸟儿。

    只是对方的话语平静,低声道:“有你没你都一样,杀了不足为惜,谁南诏王死了,南诏王就在骊山。”

    独罗又跪了下来,他双手撑着地低着头哽咽道:“我不背弃南诏了,我回南诏。”

    闻言对方又将刀收了起来。

    “县侯怎么就看中这个一个不成器的人?”

    “谁知道呢?”

    “何必将军过,县侯的眼光从来没有错过。”

    “唉,希望他之后可以老实一些。”

    ……

    他们的议论声就在耳中,独罗颓废地坐在地上,双目放空对眼前,对将来都没了希望。

    独罗想不明白,不明白张阳的用意何在,他为何让我四方馆苦读一年,又这般草率地将自己丢回南诏。

    就像是个没用的物件,想要丢就随手丢了。

    独罗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听着周边如雷的鼾声,独罗没了心思入睡,他起身想要跑,却看见刚刚躺在身侧鼾声如雷的壮汉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站在眼前。

    对方阴恻恻道:“你要去哪儿?”

    独罗回头看了看这位壮汉刚刚睡着的地方,又是挠头重新坐回了自己的原本的位置。

    再侧目一看这个壮汉也睡下了,不到三两个呼吸间,对方又是鼾声如雷。

    心有不甘,独罗还想要离开这里,刚爬起身就发现身后的衣领被人揪住了。

    明明他鼾声如雷还能这般抓着衣领。

    独罗挣扎了一番,却发现这只好死死抓着。

    “当真是个怪人。”独罗发现挣脱不掉,终于是放弃了,也认命了。

    长安城依旧热闹,这又有一群世家子弟被押入长安城,这些人多是从清河来的。

    朝中按照罪行的轻重来给他们安排是否秋后问斩还是要流放。

    狄仁杰站在人群中,对一旁的许敬宗道:“许尚书,会有不少人被扔到岭南去喂蚊子吧。”

    许敬宗皱眉道:“这个时辰你该去弘文馆读书了。”

    闻言,狄仁杰的胖脸又拧巴起来。

    这个孩子很聪明,许敬宗自然也算是识人不少,像狄仁杰这般聪明的孩子很是少见。

    孩子应该是心向美好的,但同时这孩子有很重的好奇心,长安城的热闹事他都想要去询问。

    许敬宗又道:“你怎么还不去念书。”

    狄仁杰行礼,不情愿道:“子这就去念书了。”

    无论怎么狄仁杰都是个十一岁的孩子,许敬宗仰长叹道:“终究还是对这个孩子有了恻隐之心。”

    李义府看向狄仁杰走远的身影,便疑惑道:“许尚书何出此言?”

    许敬宗沉下脸道:“义府,你就没有这样的恻隐之心。”

    “许尚书笑了,恻隐之心是会误了大事的。”

    “所以你做不成好人。”

    李义府驻足在原地思量,“咦?许尚书你要去哪儿?”

    许敬宗一边走一边道:“今年的科举开始了,你难道不去看看。”

    “对。”李义府连忙跟上脚步。

    皇帝对付世家的手段简单粗暴,抓走了绝大部分的世家嫡系子弟。

    保留了世家的族老长辈。

    皇帝在世家的根子处动炼子,并且查没了世家的家产田亩,由马周主持将这些田亩重新分配

    清河县与范阳两地释放出来的隐户人口有近两万户。

    大唐平白增添了两万户人口,这无疑是给了朝中巨大的振奋。

    而今年的科举是历年以来最隆重的一次,也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

    鲸落了,带来的就是万物的生机,滋养了大唐。

    许敬宗与李义府看着眼前这个盛况,在国子监前排列着一张张桌案,这些桌案边坐着来参加科举的学子与士子。

    今年科举让崇德坊也是人满为患,就连各酒肆工坊屋檐下都住满了人。

    而在场的学子有的衣衫褴褛是贫寒子弟,有的衣着华贵,也是士族人家。

    李义府笑道:“这等场面,下官第一次见。”

    从楼阁上往下看去可以见到三千学子整整齐齐坐成一个方阵,安静地翻阅着考卷,进行作答。

    许敬宗笑道:“中原七宗望族与世家多已是断臂求生,不过陛下并不会就此放过他们。”

    李义府回道:“许尚书所言极是,下官以为那氏族志就该一把火烧了。”

    许敬宗摇头道:“义府,你的理想很远大呐。”

    “下官早在当年入仕之时就已立志要一把火烧了氏族志。”

    李义府出身微贱,乃是贫寒出身,许敬宗很同情他一路走来的遭遇,也明白他此刻心中所想。

    他心中苦笑,当初在秦王府任十八学士,自己还不是受人眼光冷落。

    直到秦王登基,当初在秦王府跟随的众人都有了前程唯独自己一直不受重用。

    李义府恻隐之心是不对的,会坏了大事。

    他这话也没错,但狄仁杰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孩童,他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不断靠近人心阴暗的一面。

    尽管心中有多么地讨厌这个克星,许敬宗还是认为这个聪慧的孩子,该是心存正气。

    不应该活成自己这般,也不是李义府这般的人。

    “许尚书,许尚书……”那稚嫩的呼唤声犹在耳畔,这是许敬宗第一次想作为一个长辈,给这子一个正面影响。

    科举结束的半月后,长安城上下都在等着这一次的科举揭榜。

    许敬宗将名册递给了张大象,“还请大象兄将名册中的两位召入礼部。”

    张大象问道:“这是你的想法,还是骊山县侯的意思。”

    “这是……”许敬宗的话语顿了顿又道:“是骊山县侯建议的,老夫决定的。”

    “虽当初的礼部是张阳一手带出来的,可他是骊山县侯已不是礼部尚书,他若过多插手礼部之事,传出去不好听。”

    张大象是一个为人周正的人,做事往往顾全大局。

    许敬宗吹拂着茶碗上的茶叶点头道:“大象兄的建议,下官会注意的。”

    “这就去知会吏部尚书杨师道。”

    许敬宗欲言又止,看他已经走出了礼部,这才将话语咽了回去。

    其实张阳的眼光一直很好,这一点许敬宗从没怀疑过,甚至到了盲从的地步。

    张大素正巧路过,带着礼貌的微笑,“许尚书不要见怪,兄长不是对骊山有偏见,反而时刻记得家父临终前的话语,倒是我们三兄弟往后会与骊山走得更近。”

    许敬宗拱手道:“大素兄弟多虑了。”

    “这样就好。”

    张大素负手带着与往日一样的笑容。

    许敬宗正要喝茶水,见张大安从眼前走过,以为他也有话要就放下茶碗。

    只见张大安脚步稍停片刻,又是快步离开了礼部。

    三人都走了,许敬宗心头大定,终于可以踏实喝一口茶。

    刚拿起茶碗,就见一个身影跑到眼前,许敬宗咋舌沉着脸想骂人,一碗茶拿起又放下。

    好几次了,反正就是一口也没喝到。

    狄仁杰好奇道:“许尚书在看什么书?”

    许敬宗没好气道:“道经。”

    “咦?许尚书也看这等书吗?”

    “怎么了?”

    狄仁杰从一旁的书架拿下一卷书,又道:“子不喜道经,觉得这卷书更适合许尚书。”

    “嗯,难?”

    “这是韩非子的名篇难,子更喜这卷书上的种种法。”

    “你的见解。”

    狄仁杰来回踱步又道:“子以为法出即有所依,家国是否动乱往往与律法相关,如果明确的律法,则社稷稳定,而不是所谓的人情权势就可以遮掩过去的。”

    许敬宗皱眉看着这个子,总觉得这孩子若是带不好,他将来会倒大霉。

    年纪何来如此心性,难不成当初的大理寺歹人与他了什么?

    长安城的种种事,近来变故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许敬宗更希望他能够安安稳稳地过完一生,入仕做个不入流的官是最好的。

    可恰恰相反,他的这番想法让许敬宗心中不安。

    以前觉得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如今一看他是前途未卜。

    “许尚书,你怎么不话了?”

    “仁杰!”

    “嗯,子在。”

    许敬宗终于是拿起了茶碗,又道:“你该去读书了。”

    闻言,他看了看外面的日,急急忙忙收拾了一番,忙道:“子忘了时辰了,这就去。”

    终于,这个克星也离开了。

    许敬宗总算觉得可以好好喝一口茶,再次拿起茶碗,还看了看四周,这可是今年难得的新茶,花了不少银钱买了一两茶叶。

    见四周没人靠近,他一脸享受地饮下一口,却不料茶水入口已凉了,没了滋味。

    “唉……”

    礼部内,只有许敬宗的一声长叹。

    科举还未揭榜,长安城内已经有不少官吏在一个个科举士子间走动。

    已有消息传出来,进士及第的名册也可以猜个七七八八。

    袁公瑜就是先一步收到消息的人,他面前站着李义府,敬仰之余又是行礼,笑道:“在下见过李少卿。”

    李义府递给他一册文书,声道:“恭贺公瑜兄,往后你就是礼部的散郎。”

    虽文散郎的官阶不高,可胜在礼部立功许多,加上陛下的倚重将来一定能够再次升迁。

    袁公瑜毫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又道:“许尚书好眼光。”

    李义府皱眉道:“记得当初你是与许圉师一起入弘文馆等册造案?”

    “许圉师?李少卿寻他做什么?莫非……”

    李义府笑道:“许尚书也看上他了。”

    袁公瑜的笑容一僵,嘴角又是一抽,又道:“李少卿,下官与那许圉师有过交谈,此人学识浅薄此次科举不定还未能及第。”

    “无妨,许尚书已过问岑文本,他在及第名册中,比你还高上不少。”

    “什么?”

    袁公瑜对此很是讶异,暗道这该如何是好。

    ……

    骊山,张阳眼前放着三碗泥土。

    清清双手耷拉着,下巴放在桌案上,看着眼前三碗土还仔细闻了闻。

    她好奇问道:“爹爹要这些土做什么?”

    张阳耐心解释道:“这碗黑土是从辽东来的,这种黑土很是肥沃,用来种粮食作物是最好的,只不过辽东气候寒冷,有着肥沃的土地,适合耕种的时节却很短暂。”

    清清看向另一碗,声道:“这个呢?”

    “这碗土是长江以南的黄壤,这种土壤易吸收水分,所以黄壤适合种植棉花,麦,或者谷物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