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岳父是李世民在线阅读 - 番外:江南篇

番外:江南篇

    今年春季的关中格外忙碌,农忙时节的田地里有不少忙碌的人,还有各个工坊也要紧张地生产。

    这个关中少了很多闲人,从地方县志中可以看出,治安都比以往好了不少。

    自骊山成了关中最富有的人家,整个关中也开始以脱贫致富为目标,努力发展生产,加大了出口与扩大内需的进程。

    要放在以前,骊山还会与各县一起开展商讨,可现在不会了,大家都各自为战。

    生产制造就是如此,一旦开了头就停不下来了。

    人对物质的需求是无法被满足的,儒生们常说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正在慢慢遏制人最珍贵的天性。

    可这种深层又充满美好的愿景注定不能被大多数的群众理解。

    在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的路上,挡在发展面前的障碍就是大家共同的敌人。

    这就像是骊山人用纸张如厕,现在长安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用纸张如厕,这么做确实更舒服。

    有人在用完纸张之后,还会痛骂一句,去你娘的圣人。

    务实是关中现在的第一要领,脱贫致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两者面前,圣人的教诲都可以先搁置在一边。

    当人们连饭都吃不饱了,哪里还会去看圣人教诲。

    今天是正乾坤元年的五月,吐蕃刚刚送来了消息,一个叫做卓玛的女人成了吐蕃的大相。

    李君羡对此有些迷茫,这世道越来越陌生了。

    徐孝德准备好了一切章程,带着一队御史官兵匆匆赶来,与穿着嫁衣的女儿告别之后,他的心事也了了。

    “其实你可以在骊山多留几天的。”

    徐孝德低声道:“江南形势严峻,君命在身,老夫不敢耽误。”

    李君羡又道:“听说你在江南还有一个儿子,也在为骊山办事?”

    “犬子帮助骊山修建港口,为了将来的事业做着准备。”

    “如此也好,我们去了江南也要个照应,听闻晋王殿下也在江南。”

    徐孝德见队伍已休整好了,道:“事不宜迟。”

    李君羡颔首道:“那我们先出了潼关,再南下扬州。”

    “好。”

    徐孝德的神情上带着前所未有的斗志,驾马而起朝着潼关而去。

    此番任巡查御史是早在去年的打算,现在才开始行动,李承乾这么安排是为了肃清朝堂,只有后方的朝堂形势好了,有安稳的后方,巡查才有优势。

    并且给予了李君羡异地调兵的权力,以防万一。

    从长安城到了潼关,队伍快马加鞭用了两日,徐孝德与李君羡是从洛阳沿着当年隋炀帝杨广开辟的运河,从洛阳出发南下江都,到了江南渡过淮水,再进入江南地界。

    水路走得磕磕绊绊,因当年工事有许多地方进行到一半就搁置了,走得并不是很顺利,比预期还要晚半个月,六月天的夏季才到了江南东道的苏州。

    一到江南便可以感觉到这里的细雨与盎然的绿意。

    远处的山峰一片绿色,河道弯曲纵横,来往商客与贩夫不少,官道上行人络绎不绝。

    绵绵细雨如同帷幕,将那些并不是那么高的山峰笼罩在水雾中。

    徐孝德与李君羡在太湖边停下了脚步。

    在湖中心有一膄大船,那膄船装点华贵,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的船只。

    更奇特的是这膄船没有桅杆,而是像一座飘在水面上的木屋。

    李君羡安抚着身下的马儿,马匹打着响鼻,有些不耐南方的雨季。

    一只小船从湖中心缓缓驶来,对方穿着蓑衣,摇着船桨,等到了近前,船夫行礼道:“敢问可是徐御史与李将军?”

    徐孝德点头。

    船夫说着关中话,带着浓重的苏州口音,“徐公子已经等候多时了,两位上船吧,去船屋相见。”

    徐孝德先一步,上了这艘小船。

    李君羡见状也翻身下马。

    船儿摇摇晃晃前进,驶离岸边,四周便越发地宁静,只有雨水落在湖面上的声音,还有船桨划过水面的动静。

    越是靠近湖中心,看着宽阔又一眼看不到头的湖面,便给人一种远离了尘世喧嚣的宁静感。

    徐御史抬眼看去,便见到了站在船头的儿子徐齐聃,如今他已是一个半大的小伙子,这一晃眼已十七岁了。

    徐齐聃行礼道:“父亲,李将军。”

    小船靠着大船停下,徐孝德与李君羡迈步走上大船。

    站在这膄船上才发现这膄船的所用的木料,装饰都是上好的。

    注意到李君羡的目光,徐齐聃行礼道:“这些年我们徐家借着骊山的商路,赚取了不少银钱,李将军可以放心,我们徐家的银钱用度都是赋税章程与骊山一起交给朝中的,不会有差错的。”

    徐御史抚须道:“若有差池,老夫也会大义灭亲,这点家财不要也罢。”

    听到父亲严肃的话语,徐齐聃连忙道:“父亲说得是。”

    李君羡拿下披在肩膀的蓑衣,低声道:“你们徐家的长女都嫁给了骊山县侯,家底财富自然数不胜数,不过听闻你们家的子弟从此都不入仕途了。”

    徐齐聃回道:“李将军见笑了,江南士族对我们徐家的看法很多,指指点点的人亦有不少,这些都已习惯,还请将军与父亲入船屋说话。”

    徐孝德走入船屋这才见到了晋王与狄仁杰,连忙行礼。

    现在的李治留着一些软胡子,十七岁的年纪还不显硬朗,倒是身子比以往高了不少,他连忙起身作揖,“徐御史,李将军不用多礼,快快入座。”

    众人在船屋内坐下,这里很温暖,一旁还有炉子烧着水。

    李治问道:“父皇怎么样了?”

    知道这话是在问自己,李君羡回道:“在骊山养老,听闻这一年老得很快,有皇后照顾着,骊山的大夫照料着陛下的身体,殿下可放心。”

    李治长出一口气,喃喃自语道:“这一切都是父皇刻意安排的。”

    李君羡接过徐齐聃递来的茶水,神色上多了气馁。

    狄仁杰拿出一份名册,道:“徐御史,这是我们查访各地士族所得的田亩名册,徐御史巡查江南可以作为借鉴。”

    其实徐家的土地并不多,现在徐家已没有田亩了,只有三座茶山,维持着徐家的开支。

    而如今徐家掌握着绝大部分的茶商与茶农,这都是前几年积累下来的。

    也成了现在江南唯一一家靠着茶叶发家的地方豪门。

    只不过与其他豪门不同的是,徐家是豪门但不是高门望族,因徐家承诺,后世子弟不会入仕为官。

    这也是骊山与江南徐家合作的先决条件。

    徐家诸多事宜,除了远在骊山的徐慧遥领,大多数都是徐齐聃在做主,以后只靠经商为生。

    由着骊山带路,徐家发家致富的速度特别快,现在已建设好了港口,有了船只,只等将来等海路摸索出来,未来会有更多的财富。

    徐孝德看着名册皱眉道:“这些都是你们查问的?”

    狄仁杰解释道:“说来惭愧,当初晋王殿下与诸多士林中人辩论,来者皆登册在案,有名有姓,有籍贯,闲杂人等不能参与,没想到正好与徐御史的目的相同,正好能有用处。”

    徐孝德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

    徐齐聃心虚地低下头,心中只求父亲不要多问,随后求助地看向晋王。

    李治咳了咳嗓子,颇为自信地说着:“徐御史不用多虑,有本王在这里,他们掀不起风浪。”

    公孙小娘子已煮好了鱼粥,给几位盛好。

    众人吃了粥之后,话语继续。

    李治一边吃着糕点一边与徐孝德分析当下的形势,江南亦有土地兼并的情况,但比关中的形势好很多。

    狄仁杰拿出两个木斗,解释道:“这是用来称量米的斗,写着官字的斗是官斗,写着民字的是民斗,士族买卖粮食所用的是民斗,但赋税所缴用的却是官斗。”

    这民斗比官斗还要大几分,按照一斗米的价钱,确实买民斗的人会更多,同样是一斗米,民斗比官斗更大。

    徐孝德皱眉思量着久久没有说话。

    狄仁杰接着道:“自江都之变后,中原战火连天,江南也出现了乱象,可好在江南各地都以士族为重,各地能够自守,有时候民兵比官兵要多。”

    李治接过话语,又道:“士族是朝堂在江南的代言人,但他们同样是江南的豪强,有琅琊郡,吴中,会稽多方势力,王谢袁萧皆是地方豪强。”

    “这里是鱼米富足的地方,也是容易形成地方豪强联合的自留地,距离朝堂远,距离乡民近,就如眼前的两个斗,民斗比官斗更可靠。”

    徐孝德打量着这两个斗,便明白了这种称量工具带来的弊端,低语道:“谁掌握了称量工具,谁就掌握了赋税与田亩的价值。”

    狄仁杰一拍桌案,见徐孝德能够这么快想通其中要领,拍案叫好,饮下一口茶水道:“别看只是小小的两个斗,这一斗米关系着豪强与士族的命脉。”

    徐孝德暗暗点头,“现在老夫知道该如何做了。”

    掌握着不同的称量工具,便掌握了兼并土地的产出。

    这种手段,世家也用过,但他们的胆子更大,明目张胆地兼并土地来掠夺赋税。

    江南的田册很简单,也很明显,乍看之下找不出毛病,可在称量的时候,便会做手脚。

    民众对士族用的是民斗,官府用的是官斗。

    这一大一小的斗,差额可达三成。

    而记录在案,都是以斗米来算,如此便有了可cao作的空间。

    李治笑道:“以前本王没有参与过这些事情,但在江南有半年,窥见事情的全貌,不得不叹服他们的手段高明,这不是土地兼并,但又甚是土地兼并。”

    徐孝德行礼道:“多谢晋王殿下与狄公子告知。”

    李治摆手道:“不妨事。”

    见此间谈话已了事,徐齐聃挥了挥了手,船屋后方的蒸汽机便开始隆隆作响,整个船屋也抖动了起来。

    船体的后方有nongnong的黑烟冒出,它开始行进了。

    这膄船不用桅杆,不用船帆,也不用人力去划桨,便可以自己朝着岸边行驶而去。

    当初骊山的蒸汽机送到,徐齐聃便按照骊山的图纸将蒸汽机装在了船上。

    这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用蒸汽机驱动的船只。

    李治解释道:“徐御史,有了此船,我们便可以沿着水路北上洛阳,出海北上幽州,这就是骊山运输的秘密。”

    船行进的速度并不慢,徐孝德站在船头,雨水落在身上有些凉,晋王的话语在蒸汽机的噪音的遮盖下听得不清楚,此刻心中感慨万千,也知道了江南士族这块硬骨头,竟如此地难啃。

    翌日,徐孝德开始走访太湖五州的各个官邸,开始他的巡查工作。

    看来这一次江南又会死很多人。

    但李治不想参与这些事,而且身为皇子参与这些事难免会被如今在位的皇兄猜忌。

    给徐孝德一些点拨就已足够了,再多参与就与身份不合适。

    李治与狄仁杰,还有公孙小娘子,带着一群侍卫来到了东海边上。

    夏日的阳光照在海滩上,远处响起了一声嘹亮的汽笛声,那是蒸汽机船在航行。

    狄仁杰道:“这种船只吃水深,所需的港口也要更深。”

    海滩有些烫脚,还有一些渔民在海边劳作,有渔民给这几个穿着显赫的年轻人带来一些螃蟹鱼虾。

    每一次,李治给的银钱都很爽快,所以渔民很热衷给这个不知来历的富贵年轻人进献鱼获。

    狄仁杰对啃着螃蟹的晋王道:“不该这么用钱的。”

    李治满不在乎地道:“魏王兄有的是钱,他的钱多到花不完。”

    狄仁杰仰天长叹,“晋王殿下,你看看你模样,唉……富贵害人不浅。”

    公孙小娘子满不在乎地整理着行李。

    侍卫脚步匆匆来报,“晋王殿下,船只准备好了,我们可以北上去幽州了。”

    李治心情大好。

    狄仁杰还在翻看着航海指南,这是骊山县侯编写的,其中就包括了海航的各种须知。

    “须知出海要准备韭菜,豆芽与各种蔬菜,指南针与望远镜是必备的,关键时候能够救命……”

    李治受不了狄仁杰这种话语,不悦道:“你怎么越来越絮叨了。”

    狄仁杰道:“是晋王殿下越来越胡闹了。”

    “我们就贴着海岸航行,出了意外也有小船可以回岸边。”

    “准备妥当为好。”

    “你有完没完。”

    狄仁杰手捧着航海须知又道:“还是小心点好。”

    众人坐上了海船,便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蒸汽机船开始航行,海岸边还有一群渔民的孩子正跟着船只,沿着海岸欢呼着,奔跑着。

    在内陆的湖泊上不比在海上,一个时辰后,狄仁杰与李治的脸色都不是太好。

    两人都在船上吐了起来,久居内陆的几人第一次感受到晕船痛苦。

    公孙小娘拍着晋王的后背,低声道:“殿下,我们要不回去吧。”

    “不用,我们继续北上……幽州!”

    李治话音刚落,又抱着木桶吐了起来。

    船帆放下,蒸汽机停止运作,顺着东南季风,船只一路北上。

    夕阳的余晖照在海面上,让这片大海格外地美丽,陆地渐行渐远,景色逐渐地辽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