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贞观:我来自未来在线阅读 - 第89章 火器提上日程

第89章 火器提上日程

    宴席结束,苏青繁本以为可以回府好好的休憩一番,谁知又被李世民借着酒意给拉进了书房。

    饮了茶,散了酒意之后李世民看着苏青繁满面委屈的样子不由得乐道:“小子...这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每天想破了脑袋想要见朕,怎么你就一副这模样?”

    苏青繁看了他一眼,斜靠在椅子上有气无力的道:“陛下,臣累啊...”

    李世民嗤了一声:“你这身体未免也太差了吧!朕当年南征北战之时风餐露宿,昼夜行军月余也没像你这副模样...”

    苏青繁也有些无奈。这段时间本就累的紧,这两日又是大朝会又是宴席的根本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陛下你说的是...我这身体差的紧...明年的大朝会能否别让臣参加了...”苏青繁看了李世民一眼,试探性的问道。

    李世民看他一眼直摇头道:“你这身体要好好的锻炼。”

    给苏青繁倒了杯茶后道:“有些事,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陛下何事拿不定主意?”苏青繁问道。

    “还不是钢管一事...”李世民抿了口茶,有些含糊不轻的说道。

    苏青繁猛然一诧,看着李世民道:“陛下...你想看钢管...舞?”

    李世民被他这一言险些给呛了,重重的放下了水杯道:“你这小子脑袋里天天究竟想的什么....朕说的是无缝钢管!”

    原来是这事,难怪自己取笑长孙无忌时众人都是哄笑唯独李世民却是陷入了沉思。

    “这事陛下自己做主就是...何必问臣意见?”苏青繁推脱,这事他可不想碰啊。

    李世民不悦的看了他一眼:“小子...朕和你说正事呢,你觉得此刻是否该提上日程?”

    “陛下想要用兵?”苏青繁问道...难道是想现在灭了突厥不成?

    李世民点头:“未雨绸缪...该是准备的时候了。”

    苏青繁想了想,贞观二年好像只是在岁末的时候对梁师都用了兵,彻底完成了大唐的统一。现在的大唐迫切需要的不是发展国力么。

    不久后春耕不说,光是旱灾、蝗灾接踵而至还不够你忙的?

    苏青繁摇了摇头:“臣不赞成此刻就起刀兵...那突厥让他先蹦跶一段时间就是。”

    李世民闻言看了他一眼,轻道了一声:“小子...谁告诉你朕要对突厥用兵了?”

    不是对突厥用兵,那为何想要将枪炮这么快的提上日程?

    看着李世民的模样,苏青繁仔细的想了想后道:“陛下说的是,这些是该提上日程了。”

    不用李世民说,苏青繁便知晓李世民是想要覆灭高句丽了。

    突厥在强大,那也只是草原部落,逐水草而居,只要中原强盛那草原将永无机会。

    而高句丽不同,他和大唐一样是农耕文明!甚至连政治结构都是照搬了隋唐的制度。

    人口更是有三百多万!

    若是放任不管,必为后世大患!

    宋朝时,辽国原本也只是羸弱的政权,却在不断的发展之后成为了心腹大患。

    这新技术倒是可以防止泄露,可是这新型的作物却无法防止被高句丽获取。

    一旦高句丽获得了新型作物,只要几年便可以发展的更加强大...

    不得不说这李世民的眼光看的确实长远,而历史上李世民也是三度对高句丽用兵。

    李世民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帝王,他认为高句丽本是汉朝四郡之地,只是后来国家不武才导致沦为异域,所以收复高句丽,完成隋朝两代帝王的未竟之业也成了李世民心中的一个目标。

    贞观十六年十一月,高句丽内部发生政变。权臣渊盖苏文弑君篡权,成为了国家的实际统治者。不久,高句丽与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联合出兵,欲攻灭半岛南部的另一个国家新罗。新罗扛不住两大强敌的夹击,因此急忙向唐朝发出求救。

    唐朝以宗主国身份介入调停,要求高句丽即刻罢兵,结果遭拒。于是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高句丽,由此拉开了唐灭高句丽之战的序幕。

    贞观十八年十一月,李世民任命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合计六万人,从陆路进攻辽东;任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海军四万三千人,从海路进发,配合陆军行动。次年二月,李世民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

    当时唐军战斗力正处于最巅峰时期,再加上李世民亲征对军队士气的加持作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唐军就接连攻克十余座城镇,并成功消灭了高句丽的军队主力。

    然而,唐军在围攻辽东最后一座重镇安市城时却遭到了高句丽人的顽强抵抗。唐军用尽各种攻城手段,甚至尝试过在城外搭建一座高于城墙的土台,可最终都收效甚微。

    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要进入寒冷的深秋了。与此同时,后方还传来情报说漠北地区的薛延陀蠢蠢欲动,似乎有趁虚而入的意思。战场经验极为丰富的李世民知道此时最佳的选择就是退兵,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九月十八日下达了班师回朝的命令。

    李世民军事生涯中的最后一战就这样无果而终了。

    后世有不少人认为李世民的这次亲征高句丽之战和当年隋炀帝杨广发起的东征行动如出一辙,结果都是黯然退兵。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

    杨广第一次东征高句丽出动了百万大军,耗费的财力、物力更是不计其数。结果不仅铩羽而归,还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一下子就拖垮了国家财政。

    而李世民的这次东征虽然没达到主要目的,但对总体国力的影响非常有限。而且唐军横扫辽东,歼灭了对方主力部队,为后来的攻灭高句丽之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不像杨广那样越失败越疯狂。他很快就总结了这次没能获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忽视了张亮所率海军的作用,没能起到海陆并进效果;二是过于倚重陆地运输线,以至于唐军主力不敢绕开安市城长驱直入,因为怕后勤线被安市城的守军切断。

    有鉴于此,李世民很快就作出针对性布局。他下诏以举国之力建造大船,在短时间内就打造出了一支天下无敌的庞大海军。同时为保障后勤供给,唐军在原陆地运输线之外又新开辟了一条海上运输线。这样一来,即便大军绕开一些重要据点,长驱直入,也不必担心后勤线被切断导致全军覆没的风险。

    此外,为了不让高句丽得到喘息之机,李世民还不断派军队进行袭扰作战,从国力上对其进行碾压。所以李世民的这次亲征高句丽虽然没能成功,但从各方面来看,这一仗真的一点都不亏。

    在完成了一系列精心准备后,高句丽灭亡其实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然而天不假年,上苍没有给予李世民亲手征服高句丽的时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驾崩,享年五十二岁。

    几年后,唐高宗李治承袭李世民的遗志对高句丽发起东征,最终成功将其攻灭。虽然高句丽亡于高宗之手,但这一切成功的背后,又何尝不是因为高宗站在了李世民这位“巨人”的肩膀之上呢?

    想到此苏青繁不禁觉得惋惜,看着李世民悠悠道:“唐太宗啊...唐太宗...”

    李世民险些一口水喷了出来,哼道:“小子,你乱叫什么呢?朕还没驾崩呢!”

    “陛下,臣替你委屈啊!”苏青繁还是把历史上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事说给他听。

    听完之后李世民不由得瞪大了眼:“你是说朕死于丹药...?”

    苏青繁点头,很大可能就是吃了丹药的缘故...而这一切最有可能是因为王玄策的缘故。

    历史总是爱作弄人,王玄策出使天竺不仅给李世民带来了死亡之音,更是给大唐埋下了无尽的祸患!

    王玄策攻灭了天竺之后那些土地人口被吐蕃接收。

    而吐蕃正是依靠着那些新得到的地盘迅速的发展壮大,成为了大唐的威胁....以至于安史之乱后吐蕃一度占领了长安。

    李世民呔了一声,他想过多种方式,却唯独没想到自己竟然死的如此窝囊,就连史书都遮遮掩掩...

    好半天后李世民才调整好情绪...阴沉的道了一声:“朕通通都给你们灭了!”

    调整好情绪的李世民看着苏青繁道:“这枪炮一事太过于重大,朕思虑再三也无合适的人选....朕将军器监交给你如何?”

    苏青繁连忙摆手,刚想拒绝却又听李世民道:“若你为朕执掌军器监,那苏记百货朕的分润...”

    “免了?”

    “你这小子想的到美...朕最多免了三成。”李世民看着苏青繁愈发觉得生气。

    朕如此信任你小子,你小子却不为所动,一说到朕的分润都快跳了起来。

    怎么就和那戴胄是一个德行...就不肯放过朕的内帑?

    三成的分润,那岂不是自己独占了八成?

    然而苏青繁却笑道:“陛下,本就是你的分润,臣岂会食言而肥?臣不仅不要你的分润,还替你灭了高句丽如何?嗯...土地、人口、财富,臣通通不要...”

    李世民看着苏青繁笑脸:“还有这等好事?来,告诉朕你小子打的什么主意?”

    苏青繁正襟危坐,正气凌然道:“陛下...臣作为大唐子民为陛下开疆拓土岂不是天经地义?”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说条件!朕没工夫与你磨牙....”

    苏青繁取来了地图,手指着倭国对着李世民道:“臣为你执掌军器监,为你灭了高句丽...这地儿不如就给臣了?”

    李世民看着苏青繁手指的地方不由得笑道:“小子啊...这裂土封王么也不是不行,但是朕也有个条件不如你听听?”

    “何?”

    “土地、人口可以都给你....”李世民拍着苏青繁的肩膀将语气拉的无比的悠长。

    “这矿么,就归朕了罢!”

    苏青繁闻言颓然的坐下,这李世民究竟看了多少的书啊....到底哪本书里说了本子的银矿...

    这矿都归了你,我要那地儿干啥?

    难道....看火山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