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暗黑大宋在线阅读 - 第697章 芒种

第697章 芒种

    “吴公?”燕达奇怪地问了一声,随后不说话了。

    如果是吴充从中作祟,郭逵肯定会犹豫不决的,在宋朝武将不值钱,那怕他一度担任过西府副相之职。

    不过王巨是士大夫,是文臣,所以吴充不便公开说,于是将这件事用诏书形式通知王巨。

    琼娘问了一句:“吴公会不会将熊公的兵马调到泸州?”

    “这个不会,泸山江南地区多山多林,蕃骑难以发挥作用。如果仅是指那五千川兵,从其他地区皆可以抽调。再说,熊公的兵力如今在雅州备装待发,一个泸州南方,一在成都府西侧,两相相隔遥远。吴公就是有此意,在两府便不得通过了。”

    燕达忽然问:“吴公与少保有恩怨乎?”

    王巨摇了摇头。

    如果说吕公著还差不多,至于冯京与吴充,王巨与他们有什么恩怨,顶多略有些争岐,但这岂不是很正常不过?

    燕达终于想到了:“吴公反对用兵南方?”

    “可能是吧。”

    其实王巨也无所谓,如果这事儿发生得早,反对开边大理的大臣们还能用此做为借口,阻挠自己。但现在箭在弦上,就是熊本的兵马也要即将出发了。用什么来反对?

    是兵力伤亡过重吗?

    各地有反抗,陷入泥沼吗?

    用掉许多钱帛,劳民吗?

    都没有,并且大捷在望,如何阻挠。

    王巨这是担心平定大理,他返回朝堂,会面临的麻烦。毕竟现在吴充位高权重,不亚于当年的王安石。

    但王巨担心过头了。

    诏书确实是吴充发给王巨的。本质上吴充也确实对开边南方不大感冒。以前岂不是很好吗,如果再象唐朝时那样,被南诏拖累那该怎么办?

    不过王巨节节胜利。赵顼好功,吴充也不好明说。可这时候朝堂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接到王巨奏疏,大家都知道大理基本上能收复过来了,本来大家对王巨用兵就不会怀疑,况且大理自己儿内部还搞篡位与分裂,如何是王巨的对手。

    因此根据王巨送来的情报与地图将大理分成三府,善阐城与大理城毫无疑问置府了,另外大理第三城建昌府同样还保留着府的编置,余下划分为十五州七军五十五县。若干羁縻州,羁縻州不问,这要等王巨将大理平定,才能得知羁縻州的数量,不过多也罢少也罢,反正不用朝廷委任流官。

    但就是这些府州军县,要委任的流官数量也极其庞大了。

    并且大理新近收复,对官员品德与能力要求额外严格,所以这么多流官,让吴充头肿了。

    最让吴充头大的。许多官员不愿意去大理,这不象交趾,虽然同样偏远。而且天气酷热,可哪里迁徙了大量内陆汉人过去耕作,容易治理。

    但大理有多少汉人?

    都是蛮人,听说这些蛮人还十分剽悍,动不动就拨刀子你捅我一下,我刺你一下,这样的地区如何治理?

    所以正好接到归来州反叛的消息,吴充没好气,将事件经过原原本本让堂吏书写下来。发给了王巨。

    不过诏书发出去不久,吴充便病重去世了。

    人死了。妖蛾子一起出来了。

    郭逵犯下错误,先是贬官。赵顼怒气还没有消解,索性让郭逵闲赋洛阳,并且派使责问郭逵,你为何在邕州摇摆,又在富良江畔摇摆,并且不让燕达与苗履乘胜渡江。

    说的不算,得做出来才算。

    燕达成了此次王巨南下用兵中的第二号主将,可见王巨对燕达的器重,但燕达表现真的不错啊。不但用兵厉害,如今广南主力军队几乎就是燕达练出来的,尽管那个实战训练颇有争议。

    郭逵被逼得没办法,于是在今年含含糊糊地说了一件事,是吴公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安南事以经久省便为佳。

    吴充弄出这句话,让我怎么办?

    正好吴充去世,赵顼也不好追究了。

    然后在史上吴充的孙子吴储与吴侔与“神仙”张怀素有来往,皆坐死,于是蔡條在《铁围山丛谈》里记载此事时,隐晦地书写了一句:盖逵承望相臣风旨,因致坐毙。事未竟,会吴丞相以疾薨于位,得不治。其后几三十年,当大观之初,吴丞相之二孙曰储、曰侔者,以同妖人张怀素有异谋,皆坐死。一时识者咸谓安南之役,天之所报云。呜呼!执事之人,主国家谋议者,可不谨哉!可不戒哉!

    意思如果不是因为吴充私心作祟,让郭逵产生动摇,如何有那两次摇摆,没有那两次摇摆逗留,就不会让军中产生大规模的疟疾传染,死掉那么多军民,更不会让交趾继续逍遥法外。

    所以报应来了,报应到你孙子头上!

    当然,现在王巨还没有听到吴充这句话,甚至都不知道吴充已经病逝。

    因此再问燕达,以便了解更多的情况,当真一辈子呆在南方不成?

    虽然还是未问出什么,但大约断定吴充对自己用兵大理不满。因此写了一篇长奏。

    奏中先说第一件事,李斯说,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一座小山,轻而易举便能用火药将它炸毁,但能不能将泰山炸毁?一条小河,轻而易举就将它堵塞,但能不能将长江堵塞?就象交趾李朝,一二三湮灭在历史长河了。国家小了虽易治,但能长久吗?

    这说法也不对的,科技进步到一定地步,照样在长江上修三峡工程,不过对于宋朝来说,是休想将长江堵塞了。

    但这个意思还是正确的,国家大了。必然难治,可是综合力量无疑就强了,也比较耐cao了。就象后世,无论列强想瓜分中国。有没有瓜分起来,如果不是慈禧这个老妖婆子,连半殖民地地都休想捞到,相反这些列强会陷入沉重的泥沼战。如果国家不大,早让倭国入侵成功了。如果国家不大,早让美帝颠覆了。想一想中东那些小国家的命运吧。

    况且得到大理,代价并不高。

    第二件事便是这个归来蛮,还望朝廷尽快解决。

    为何呢。它的西边就是易溪等乌蛮部,虽然有一些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但许多地区因为时间紧迫,不得不继续羁縻,包括这个易溪部。

    王巨经营这里,便是为了未来大理与巴蜀保留一条畅通无阻的通道,不过左右皆是羁縻地区,因此这条通道实际很窄。

    通道有多重要,一是未来这里可能会有大量铜矿,并且已经勘探到一处铜矿。

    二是商贸往来。

    三便是军队能相互联系。书信消息能迅速送达。就象这份诏书,如果不是这条通道打开了,那么最少得晚半个月时间。才能送到王巨手中。甚至他与熊本的联系都变得很困难。

    如果让归来蛮与易溪等部联合起来,随时便将这条通道切断,大理弄不好就成了孤悬的海外之地。

    不过这一回用兵归来蛮,一定要打探消息,谋定而后动,象王宣那样用兵肯定不行的,八百对六千,还是匆匆忙忙地应战,岂能不败?并且能聚集六千兵马。说明归来蛮实际不可小视了。

    不仅要立即用兵,还要狠狠地震慑。否则即便平定大理,泸州地区仍动荡不休。

    第三件事便是讲到治理。动乱的根源不是普通的蛮民,其实许多蛮人地区普通的蛮民比汉人更可怜,他们不是民,而是奴,真正的根源便是这些蛮首,因此得想办法改土归流。例如象这次叛乱,便是一次改土归流的大好时机。改土归流了,其境也就太平了。

    而且现在就有一个最好的观察场所,王巨在广南西路许多蛮区实施了改土归流,让京城派巡察官员下去看一看变化,与百姓的生活情况,就能看到效果如何。

    然后将奏疏送走。

    两军忽然变得很平静。

    “大瞟信(皇帝),宋军分出一路兵马自牟州南下,剿杀豪强,分配土地。”斥候禀报道。

    “分出三万兵马,还有原先攻打秀山城的那几万宋军也在剿杀豪强,分配土地,并且渐渐向最宁府方向转移。”

    “下去吧。”杨义贞看着地图说道。

    王巨这个改土归流已经不算是一个秘密了,并且一度让杨义贞感到很艳羡,以前大理各部强横,也成了大理治国的一个弊病,只有象王巨这样,以后才能做到真正治理大理。

    不过他是学不来的,王巨是外来人,可以这么做,而杨家是当地豪强,牵扯了更多的因果线(指利益关系),如果这么做,即便环境许可,也只能引起更大的反抗。

    现在就是一个机会,各部豪强多带着丁壮来支持两家了,支持高家的兵士与豪强们要么被王巨击毙,要么关押起来,各地兵力空虚,正是改土归流的好时机。

    所以王巨让姚麟带着三万兵马,并且从战俘中找出一些人做向导,又让余下战俘兵共同做着民夫,押运粮草,并且许诺押运粮草结束后,就释放他们回家了,另外还有一定的补贴。

    当然,这只是普通的士兵,各军的将领继续关押着。并且押运粮草的还有来自罗殿地区的士兵,他们负责着监督。

    三万大军力量虽强大,可是每天消耗是很惊人的。

    姚麟带着三万兵马,徐徐向南推移。

    杨义贞暂时舒了一口气,即便高家召唤了许多兵马过来,各地仍有一些反抗力量,而大理面积太大了,即便一个威楚府与最宁府,王巨不折腾三四个月,都没办法做到真正改土归流。

    但因为分出两股强大的兵力,暂时宋军对他构成不了威胁。

    他在打听宋军的消息,王巨也在打听他的消息。

    杨义贞并没有甘心束手就擒,正好大理多年来积攒了大量财富,于是杨义贞将这些财富拿出来,继续从后方招募了大量士兵。在他厚金重赏下,包括偏向高家的永昌府各部又陆续派出大量士兵。

    王巨听了表示rou痛。

    大理城中的财富都是钱哪,他现在最缺的就是经济。现在却让杨义贞全部糟蹋了。

    苗履看到王巨的表情,有点儿好笑。因为这个计划正是王巨制订的,不这样,姚麟如何调转方向,迅速进入永昌府境内?以后又如何顺利在永昌府境内实行改土归流?

    但他不知道这个经济,给王巨带来多沉重的压力。

    并且也给章惇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王巨缺少经济,还缺少粮草。

    这个粮食除了从广南那边一步步运过来外,正好交趾旱季稻开始收割。于是王巨请求章惇支援。

    怎么办呢,章惇只好发动百姓,将粮草利用富良江之便,运向大理。

    关健是交趾境内并不是象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所想的那样,依然有许多交趾原来的百姓继续化身为强盗,四处抄掠。但这些人作恶时间不长了,只要大理城之战结束,王巨就用不着这么多兵力,并且为了就食之便,会将许多军队调向交趾!

    时光一天天过去。

    王巨的东路军队已经完全撤离了善阐府与秀山郡地界。转移到了最宁府,这也意味着他们离主战场更偏远了。

    姚麟的兵马也正在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苦战。

    或者这时候他能领会到当初燕达的心情,几乎全部是山多林茂的场所!

    芒种不知不觉到来。

    古代人有古代人的智慧。特别是二十四季节,如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则是降雨增多。惊蛰则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的冬眠动物。春分则代表着昼夜时间一样,从这一天起白天时间开始变长了。清明则是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则是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古人说的风调雨顺就是指这个,该落雨时落雨,该天晴时天晴。如果清明雨水多,谷雨则天天晴朗。这一年的夏收则完蛋了。

    立夏则是夏天开始,小满是指麦类籽料开始饱满。芒种则是带芒的麦类作物成熟。

    芒种,收获时季!

    但这次的芒种与收获无关。因为大理的二四十时季,与中原截然不同。

    它只是一个行动计划的代号。

    到了芒种,三路大军齐齐行动。

    “钻了这么久,终于到头了。”姚雄说道。

    其实若不用兵,无量山景色还是不错的,说不定在某一个山洞还有一个神仙jiejie的雕像……

    但用兵了,在这个地形里无疑很苦逼,特别是许多山区,即便原先的大理,也无法直接管治,当然,这些部族也多不听高杨两家调动,因此各部都保留着一定的力量。

    二十多天用兵下来,虽然将许多部族均分耕地了,但是宋军陆续产生了许多伤亡。最让姚雄气愤的是,这一均分土地,对普通寨民是一件好事,但这些寨民仍不领情,甚至继续反抗。

    不过姚麟倒也沉得住气,因为王巨所做的这件事,即便当初宋朝平定巴蜀都不敢做的。但他也低估了宋朝某些士大夫的能力,就象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朝平定后,张咏敏锐地默认了李顺王小波的“均贫富”,也就是均分的耕地,为各户的耕地。由是这一地区百姓户数激增,却没有产生严重的兼并。

    张咏可没有金手指的。

    但王巨这么做,难度确实不小,即便灭掉杨义贞的军队,还要用兵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勉强将大理平定。是勉强,许多地区王巨仍无能为力。特别是那些以狩猎为生,刀耕火种为辅生活的部族,让王巨如何均分耕地?还有一些部族过着原始共产的生活,只是极度落后,并没有严重的兼并剥削现象,王巨如何均分?至于那些地形恶劣的地区,王巨更是束手无策了。

    不过相对而言,南方肯定比北方大草原好,因为各部族活动范围终是有限,而非是象北方,那是真正的游牧,用中原的这套制度,在这时代,根本就没有办法治理。

    说完这句话,三军开始行军,翻过无量山,直指孟佑地区,目标,永昌府……不是,而是绕过永昌府,直指云龙赕。并且这一行也改变了以前的做法,行军速度变得很快,甚至为了提高速度,让所有押运粮草的战俘与一万战斗力稍差的战士全部回去,战俘将会立即解散,余下的则继续做为后勤兵种,押运粮草配合王巨的主力军队行动。姚麟叔侄则带着两万精锐战士,以及少量干粮,就开始迅速上路了。

    另一边的军队同样憋了很久。

    “哈哈哈,”苗授渡过大渡河,高兴地大笑。

    这几年因为王巨,他与刘昌祚一直在河北主持训练边兵事宜,错过了许多战功。

    现在终于到了他大显身手之时。

    可能结果会让他有点失望,因为在大理西北各地,大多数兵力都让杨义贞抽调到大理城了。

    这两路兵马行军消息,暂时还没有传到杨义贞耳中,他最关注的还是王巨这支军队。

    琼娘说道:“官人,要小心哪。”

    “放心吧,今天是芒种,我是收获麦子的,岂能有危险?”

    若这算是麦子,那也是一个超级大的麦子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