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靖海王在线阅读 - 明末福建往吕宋航路考

明末福建往吕宋航路考

    作者:不食人头高矿监

    张燮撰的《东西洋考》中给出的针经如下:

    太武山【用辰巽針七更,取彭湖嶼。】

    彭湖嶼【是漳泉間一要害地也。多置逰兵防倭于此,用丙巳針五更,取虎頭山。】

    虎頭山【用丙巳七更,取沙馬頭澚。】

    沙馬頭澚【用辰巽針十五更,取筆架山。】

    筆架山【逺望紅豆嶼,并浮甲山,進入為大港。】

    大港【用辛酉針三更,取哪哦山。】

    哪哦山【再過為白土山,用辛酉針十更,取宻雁。】

    密雁港【南是淡水港,水下一灣,有小港,是米吕蕚下一老古灣,是磨力目,再過山頭,為岸塘。】

    又從密雁港【幞頭門、用丙午單午十更,取六藐山。】

    六藐山【下有四嶼,用單已針五更,取郎梅嶼。】

    郎梅嶼【單午四更,取麻里荖嶼。】

    麻里荖嶼【用丁午五更,取蘇安山、及玳瑁港。】

    玳瑁港【東是傍佳施欄,用壬子針四更、及癸丑五更,取表山】

    表山【山甚髙,為濤門之望,故名。用丙午及單午五更,取里銀中邦。】

    里銀中邦【丙巳五更,取頭巾礁。】

    頭巾礁【用單午五更,收吕宋國。】

    吕宋國【國初貢路,由福建入,用丙巳及乙辰針十更,取沙塘淺開,是猫里務。】

    《两种海道针经》中也记录类似的针路:

    “太武开船,辰巽七更取彭湖山。巳丙五更见虎仔山,单丙及巳丙六更沙马歧头。单丙二十更取笔架山,舆大港口和相对及红荳屿,丙午七更取射崑美山。丙午及单巳十更取月投门。单丙三更、坤未三更取麻里荖表山,平长,遇夜不可贪睡,可防。丙午.及单午五更里银大山,二港相连开势沙表在洋中可防。表尾记之极仔细。巳丙五更取头巾礁,单午五更取吕宋口,鸡屿内外俱可行船,无沉礁有流水。其船可从东北山边入港为妙。”

    阅读针经,首先要能清楚俩个概念:

    第一,何为针,大家知道古代航海要靠罗盘,明朝人又把罗盘的表面三百六十度分成二十四等分,十五度为一向,分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和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天干〈不用戊、己〉以及八卦中的干、艮、坤、巽四卦来标示。其中以子午来指南北。每一向即正针,也称单针、丹针,也就是上面的针经中的單午、单丙之类的表述。

    两正针夹缝之间也是一向,叫缝针,它以两正针来命名,如辰巽針,丙午等。因此罗盘实际上有四十八个方位,针经就是以此来明确两处的航向。上述俩书中从沙马歧头到笔架山,一个用了二十更,一个用十五更,就是因为他们的航向不同。

    第二,何为更,航海的更是一个时间单位,更是一个里程单位。一人立在船头持一木块,把木块抛出水面,然后同时人向船尾跑,如果人和木块同时到达船尾,那么这就是标准船速。

    针经中所谓的多少更,实际就是以标准船速在一更行驶的距离。凡船行六十里为一更,也可以当做六十里来计。

    那么明末的大概航路就是这样的

    从浯屿太武山(今日金门)出发,以辰巽针(127.5°)行至澎湖,接着以丙巳针(157.5°)至虎头山,然后以辰巽针航行至沙马头澳(又称沙马歧头,今台湾猫鼻头),再来是以丙巳针至笔架山(今菲律宾巴布延群岛中的卡拉扬岛,CalayanIsland),笔架山正好与吕宋岛北部的重要港口大港(今吕宋岛北部阿帕里,Aprri)相对,顺势进入大港后,船只便可以循着吕宋岛西海岸,依哪哦山(拉瓦格,Laoag)、密雁(Vigan)、六藐山、郎梅屿、麻里;荖屿(博利瑙,Balinao)、头巾礁(在今吕宋岛三描礼士省南端)向南方航行,顺势进入吕宋(今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