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一品富贵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七章 卷(下)

第七十七章 卷(下)

    “唆你头啊,”赵匡义气苦,上来就给宋九几拳。当然不是真打,他也没有赵匡胤的武艺与力气,但遗传因素,赵匡义块头也不小,几拳打得宋九有些吃痛,叫了起来:“二大王,别打,别打,有话好好说。”

    “凝绩,你过来,将情况对他说,如实说!”赵匡义停下,说。这小子有时精得象鬼一样,有时又比谁糊涂。但因为皇兄吩咐自己要关注,自己曾经关注,外面的人或多或少将这小子划成自己的人。这小子胆又贼大,不向他讲清楚,以后指不准会闹出大笑话。

    这是幕后的事,但知道的人不少,能公开,赵匡义让石熙载将真相讲给宋九听,并且让宋九明白,刻意还说了三个字,如实说。

    当然,石熙载做为赵匡义的心腹,讲得会很婉转,不过他讲归讲,宋九听归听,石熙载一边讲,宋九一边按照自己记忆中的一些历史知识,以及听衙内讲的一些事对比,去想。

    石熙载讲的第一件事就是赵匡义与张琼的恩怨。

    据传杜太后死之前曾与赵匡胤、赵普立下金匮之盟,那纯是瞎扯的,若真有这件事,从现在起,赵德昭渐长,赵匡胤早就会扼杀这个二弟,而不是到后来干瞪眼。

    但老太太喜欢老二是无用置疑。

    再说也怕柴家的事重新上演,赵匡胤有时会外出领兵作战,京城需要一个成年亲人坐镇,才不会有后顾之忧。金匮之盟的事,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是假的,但老太太恐怕说过类似的事,让赵匡胤这个做大哥的关照赵匡义。赵匡胤有意将赵匡义扶持上位,可赵光义当时官职很小,靠哥哥的光,被柴荣封为内殿祗侯、供奉官都知,陈桥兵变中赵匡义发挥了多大作用,石载熙未说,民间有诸多传言,宋九也不知道那是真那是假。

    正是老太太的念叨,赵匡胤将赵光义提为殿前都虞候,又将慕容延钊、石守信、韩重赟等人加官外调。这样,赵光义就由低级侍卫官一跃而为殿前司最高指挥官。

    看到如此,杜老太太微笑地撒手人间,但新的问题出现,赵匡胤虽扶持赵匡义上位,他能赵匡义权利,却不能强迫自柴荣立国以来训练的千千万万骄兵悍将的心。

    想一想禁兵中有多少勇将,现在北宋不是缺将,而是名将太多了,象尹崇珂那样的大将,最少能找出一百多个。再如张琼的死对头史珪、石汉卿,同样是两员虎将,因为北宋初名将太多,两人都排不上号。

    而且自五代更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些将领一个比一个骄横,赵匡胤太厉害了,在滁州五千破南唐皇甫晖十万兵马,南唐还有清流关之险关可守,扬州一战,两千破李景达两万,斩五千人,余下皆为逃命自相残杀而死,能逃回江南的只有三千人马。

    他们能服赵匡义,赵匡胤是喝人血长大的,你是吃奶长大的,一个食草动物,如何统管我们?赵匡义在那段时间内闹出许多笑话,老太太也死了,没人念叨,赵匡胤便将赵匡义军权收回来。这玩意儿太刺眼,五代时儿子杀老子,兄弟长哥哥,手下杀长官的事太多太多,然后将自己心腹张琼提拨为殿前都虞候。

    石熙载不会这样说,只是说殿下因未有军方旅历,不熟悉军中事务,又因岁数尚幼,虽天资绝伦,略有贻误。

    前任赵匡义没有做好,张琼来了,就不能萧规曹随,加上他是武将出身,性格豪爽,如一些被他得罪的人评价他性情暴躁不懂变通,很多人受到压制,但不这样做,军队成了什么?再做人情也不能拿军队做人情。

    多半赵匡义丢下的是一个烂摊子,因此他的一些做法,以及所说的话,多少得罪了赵匡义。这让赵匡义的一些手下不满,包括他的小舅子符昭寿,符昭寿不敢直接找张琼麻烦,那是找抽的,但时常与张琼儿子张琳发生矛盾。不但符昭寿,还有一些二世祖们,也因为这个原因,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与张琳多有不和。

    石熙载也说张琼性暴无机,多所凌轹,实际宋九听出来,张琼这是为赵匡胤卖了老命,不怕得罪人,也要将禁军守好。他做得不错,可他未钻研过权谋术,赵匡胤让张琼守禁军,是压着他们不得闹事,而非是将禁军打上一个张字烙印。

    然后又有史珪与石汉卿。

    皆是禁军里的副军头,很高很高的军校,相当于后世军方里的大校少将级别。石载熙先说史珪,因为作战勇敢被赵匡胤赏识,赵匡胤登上皇位,任命他为御马直队长,随后在短短时间内升为马步军副督军头兼大剑督指挥使。石熙载说得那么详细,是为后面铺垫的,史石二人不是赵匡义的人,而是赵匡胤的人。让宋九明白赵匡义不是阴险小人,张琼出了任何事,与赵匡义无关,赵匡胤是第一责任者,或者有其他人,但不能误会了赵匡义。“自己人”,得讲清楚。

    为什么升得如此之快,是有原因的,赵匡胤做了皇帝,什么都要约束,似乎消息更灵通,但得到的消息有真有假,反不如他以前在军中喝得烂醉如泥听来的消息更可信。

    因此让石史二人暗中查访,有的是对的,赵匡胤一一处理,还有的赵匡胤处理有欠妥当,比如有一次史珪得知一个商人将货物以高价卖给官府,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第一商人是发国家财,第二明知道高价官员为什么还收购了,他要查,却被赵匡胤制止。

    但史珪也不那么大公无私,梁梦升为德州刺史,郭贵许多亲属家人在德州做jian谋利,梁梦升一一绳之以法,郭贵与史珪友善,史珪便在赵匡胤面前进献谗言,结果赵匡胤一听反而将梁梦升提为赞善大夫。石熙载说道:“圣上英明啊。”

    总之这些年史石二人做了一些好事,也做了一些坏事,私心略重,也不是一无得处,最大的短处就是好树小恩于属下百姓。但是无奈的事,赵匡胤用他们的用意,就是做皇上的耳目,难免会判断失误。

    宋九听到这里,忽然想到了一些词,特务,锦衣卫,东西厂。

    而且也明白了另一件事,道:“平衡之术?”

    “宋九,你又在胡思乱想了,”石熙载打了一个哈哈道,实际就是平衡之术,张琼整治禁军,大私无公,但这样反而让赵匡胤不大放心,所以扶持石史二人与张琼对抗。

    张琼是粗人,没有想明白,又看不起他们屡屡在背后打小报告,认为这是小人行为,多次与他们发生冲突,甚至骂他们是巫媪。石史二人也越恨张琼,不断地打小报告。双方对抗,就象电视里的刘罗锅与和坤,赵匡胤目标达到了,但两者梁子结大了。

    石熙载不用再往下说,宋九也明白了。

    张琼级别高,还有一些老朋友,力量不可小视,不过石史二人有赵匡胤支持,因为张琼的性格,虽有老朋友,但不会多,说不定因为得罪过赵匡义,一些亲近赵匡义的力量也会在暗中支持石史。由是三人这些年暗中斗得旗鼓相当,不分胜负。

    正好自己敬佩张琼的勇猛,又看到张琳在衙内里居于弱势,产生一些同情心,因此有心无心地走得会亲近一点,又看到张家穷得只拿出一百贯钱,索性做好事,借了六百贯钱给张琳。

    张琼要面子,哪里会受一个无名小卒的好处,可股契立了,悔也不能悔,便到处借钱,这件事略抖了出去。这就是一个动向,自己一头卷了进去。

    石熙载又解释了一些事。

    宋九得到的股契钱并不多,差欠太大,还有办法,比如从河中募股,为什么一味便宜衙内。可河中太穷,虽户数多,估计也募不到可观的钱帛。实际背后比宋九想像的还要糟糕。

    衙内们与宋九交好,这个家长不会反对的。

    可是合伙做生意,并且以宋九为首,这些衙内父母会怎么想?换成潘美与符彦卿的孩子还差不多。一个对前景未必看好,一个不愿他们孩子居于宋九之下。若非赵氏兄弟暗中替宋九凑合,结果会更惨。

    正是有一些极其聪明的人看在赵氏兄弟面子上,再加上孩子要加入,无所谓了,不给宋九面子,得给皇上面子,于是拿了几千贯钱让他们玩票。余下的几百贯钱,不是他们家出的钱,而是这些衙内拿出的自己私房钱。现在宋九股份里有七十几个衙内,真正得到全家认可的只有七位衙内,其中包括潘家!

    石熙载似笑非笑看着宋九。

    那意思你还有戏。

    宋九也尴尬地一笑。这是不幸中的一件幸事,但真实情况田氏不会对外人说的,天知道她同意儿子入股是想什么。

    随之苦笑,原来在这些望户面前,自己是这个印象。

    不过一会儿他就想起来,这不是宋朝后期,唐朝刚结束,五代虽乱了几十年,人们还保留着一些唐朝的习惯,包括开放程度,包括唐朝的门阀观念。不过随着宋朝种种制度实施,以及科举改革,大量寒门子弟加入,几十年过后,门第观念会越来越轻。不是以门第论英雄,而是以科举论英雄,一个个跑到进士榜下捉女婿。

    正是这种门第观念,宋九做法激怒了两人,至少是一人,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