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一品富贵在线阅读 - 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结局(终)

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结局(终)

    景德五年,若按另一个时空,这一年宋朝变成了大中祥符年号。有几个原因,城下之盟让赵恒怏怏不乐,疾病加重,还有就是这一年的年光比较不错。

    这一年年光真的不错,全国几乎无大的灾害。

    天灾兵祸一直是封建统治者最担扰的事。

    没有天灾兵祸那一年,压力就会大轻。经过三年多休生养息,加上好年光,这一年宋朝的财政宽裕得让人无法想像。因此到了秋天来临时,赵恒破例下了一道诏书,宽免四川四路、荆湖南路以及河北路、陕西路这六路秋税。到了明年也许会更好,因为云中与幽州两路经过数年休息,可以尝试着征一些轻微的两税了。那么北方两路最少能保证不需要透支国家财政。

    就在这时候宋九的奏折到了厩。

    先是再三解释了用兵高丽原因。南来风计划名义是赵匡义在主持,此次伐辽名义乃是赵恒主持,而灭高丽之战,朝廷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宋九就动用了近八万幽州路驻兵,数万乡兵,还有一些各族联兵,以及大量百姓,又征用了许多船只。

    所以必须得解释清楚。

    然后宋九又说了一句,边境必须有适度用兵权,择情而论。

    不给边区将领官员用兵权,随着疆域辽远,等到朝廷决定下来,那后果会更糟了。不过要根据情况定论,如哥舒翰与高仙芝的用兵,以及安禄山的用兵,一个是以敌养兵,一个是真正的用兵,情况截然不同的。

    实际这还是宋九的持中论调。

    就象同样杀人,歹徒来加害自己了,难道在有能力反抗的情况下不反抗,而是报警等警察来,未来之前让凶徒对自己伤害那么自卫反击杀人也是可以的。可为了杀人而杀人,那就是有罪了。

    通俗一点就是百姓所说的公正。

    然而这很难,何谓持中谁能说得清楚

    因此宋九仍不能称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可能多数事做对了。但他一直没有留下清晰的执政思想。

    实际赵恒真的无所谓,如王旦所说的,最大担心便是失败,那终是一个国,如今东北最强大的力量。万一失败,连带着东北局势会全面恶化,因此王旦说了,胜有功,败有过。

    不过胜利了,事情也就结束了。大家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然后接下来宋九又说了钱。

    为了这一战动用了许多人力物力,不过到了高丽后,宋军开始有收获了,甚至打到最后,多是金致阳带着高丽兵士镇压反对力量。宋军只是跟在后面划水,然后抢财货时却是比谁都积极,导致金致阳主动催促宋军撤退,俺不要贵**队帮助了。

    这节约了大量钱帛开支,不过因为先前动用的兵马,与人力物力规模庞大,因此后续的朝廷依然要拨出几百万缗钱做赏赐安抚。

    对这一条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这场大捷仅拨出几百万缗支出,实际真的不算什么。

    接下来宋九又说了东北未来建设的种种想法,高丽灭国了,新罗还是一团散沙,金致阳想平定新新罗,没有一两年辰光那是不可能的。再想恢复过来。那最少得要五六年时间。表面上东北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对宋朝统治产生危害了,难道是鞑靼人,那根本不可能,闻听宋朝灭辽,特别与宋朝来往密切的北阻卜各部欢呼雷动。或者是乌古敌烈吗也不可能。他们在辽国再次镇压力下,力量仍很薄弱,而且辽国也是分化治理他们的,导致他们相互之间仇杀不断。也许未来会有一个枭雄将这些部族笼在一起,然而只是宋朝继续在分化,那么这一百年都不会有那个枭雄能办到。或者说是北方室韦人,那是对宋朝不友好的,可他们人口基数太少了。

    但宋九却再三说了东北危机重重。

    若是不注意,甚至从内部就能重新崩裂。

    然后又再次说了新罗,当年唐朝步步让,就是新罗策应高句丽内部百姓叛乱,逼得唐朝步步后退,所以宋九才将所有百姓一起驱逐到新罗,然而宋九断定,一旦新罗安抚后,必向宋朝索要大同江以北的土地。这是一个十分猥琐的民族,因此宋九刻意将疆界划分得无比清楚,甚至于在海上的疆界都划了出来。若是有这种情况,朝廷千万不能让,让了一步,他们便会设法逼宋朝让十步,百步,千步……高丽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若那样,今年用兵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说了很多,包括教育,水利,农业,民生,道路,商业,矿业,主要还是民族事务与军事,甚至包括如何处理大漠的政策。

    实际它就是宋九替宋朝以后治理东北的一个尺标,虽然辽国灭了,但还是那句话,北方稳,天下稳,北方乱,天下乱。

    最后一件事则是移民。

    朝廷口号是齐。

    然而没那么容易,因为北方如今还是部族制,这要看,如果仇杀不断,生存环境恶劣,部族制度就比较牢靠,如大漠各族,如南方大山里的各个蛮部,然而部族制却替国家治理带来了重重困难。说部族制是好听的说法,实际就是一个个土国家。

    随着东北开发归化分治,部族内各个酋长对部族的威信会渐渐下降,这是好事儿,朝廷必须顺水推舟让这个趋势进一步形成。但不要cao之过急。

    特别是移民,对治理辽东十分重要,然而因为部族制度,就会产生冲突。因此先前的迁民必须安置于各个城池边上,拱卫城市安全,它们是东北经济商业发展的纽带,也是治理、城防的中心,然后再安置于荒芜区域,以减少迁民与各族的不必要冲突。当有一天,移民汉户成为主流,各族族长威信进一步下降,那样东北才能成为真正的宋朝领土。

    宋九未说时间,尽管这一年东北又是大丰收,而且又有大捷。然而国内也是大丰收,因此移民数量仍然只有两三千户,少得可怜。

    交待完了,宋九才说大家最关注的事。臣老了,恳请陛下准臣致仕。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王旦微微叹息。

    有几个大臣抬起头,用不耻的眼神看着王旦,这句话的背后就是王旦也同意宋九致仕。但宋九不致仕,能行吗王钦若道:“陛下,以宋公之功劳,是可以封郡王了。”

    他在背后搞了许多小动作。

    然而宋九下去了,没有必要再搞了。这句话倒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宋九功劳太大了,就象一座大山。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包括赵恒都隐隐被宋九的功劳压住了。他这一退,无形中许多人松了一口气。

    那何必还要与宋九结仇呢

    ……

    “不要怕花钱,这件事若成功了,意义非同小可。缺钱可以写信给我,我会支持你们的钱帛。”宋九说道。

    几十个百姓站在边上静静聆听。

    它就是药材。

    长白山出产就是人参鹿茸,可是采参客太苦了。

    因此宋九自前年起就拿出一些钱帛出来,在东北设立了几个试验点,尝试着人工种植芝草,人参以及其他药材,甚至驯养梅花鹿。

    对中医宋九看法十分公正。不能将它神话,它的缺陷仍有很多,但不能一味小视,有的病用中夜是很管用的。在西医技术未发展之前,中医还是国家医疗手段的主流。

    然而这时候几乎所有中药都是从山上采来的,没有药材种植。因此药材很贵。药材贵了,百姓就无法看病,所以各种神仙鬼怪管用着,看不起病,只好请神仙来帮助了。

    宋九组织了一些百姓。给他们钱帛,甚至还雇来几十个书院的学子,让他们指导着百姓种植驯养,一瞪功,不仅是又创造了一条致富之路,同时也会让更多百姓看得起病。

    这个时间也漫长。

    高丽战事结束,宋九最后一次视察东北各地。但这一回不那么赶了,带着玉苹与潘怜儿她们且走且看,权当是一路旅游的,但这也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在东北旅游了。

    今天来到长白山下,这里有一块药园子,宋九看后说的这句话。

    看完了,宋九又到了长白里深处,看望各族百姓,渐渐抵达白池。

    “好美丽的湖啊。”大双叫了起来。

    它就象一块宝石一样。

    宋九内心也感到欣慰,至少这块长白山的明珠,完全是宋朝的疆土……这也是自己功劳啊。

    不过呆的时间不长,秋天渐深,估计朝廷旨书也快到了幽州,于是宋九返回幽州。

    不出他所料,果然是张齐贤来接任。而且还带来一道诏书,正式将幽州路划分为两路,一为幽州路,二为长春路,不过后者首府却在沈州。还有虽划成两路,不过为了便于治理,让张齐贤仍兼带着两路军政财权。只是出忽宋九意料的,朝廷居然将寇准调到云州地区。

    宋九听到后哈哈大乐。

    不知道寇准在云州是高兴呢,还是郁闷呢。

    然而有寇准在,云中路这几年还会继续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国,国家不能以那一时期难易来区分,只要松懈了,国家危机马上就有了。不过因为两路是辽国疆域,最难的肯定还是前几年。

    若是寇准与张齐贤再呆上三四年,那么北方就会打下很好的底子。

    至此,宋九再无牵挂。

    “宋公,没想到你这么就退了啊。”张齐贤叹道。说起来宋九比张齐贤还小三岁呢。

    “满足了,至少在我主导下,灭了三个国家。”

    张齐贤哈哈一乐。

    他以为宋九说的是高丽、交趾与辽国。交趾有些勉强了,高丽确实是灭了,现在的新罗与高丽可是两姓主人。辽国那更要算是灭了。

    实际宋九说三个国家,可不包括高丽与交趾,一个是西夏,一个可能是金国。高丽与交趾不说没有灭掉,就是灭掉了,在宋九眼中能算上真正的国家么

    至此,宋朝才能勉强称为真正的大宋,或者是大宋帝国,疆域从史上的不到三百万平方公里,到如今的近五百万平方公里,如果包括羁縻区,那么同样也超过了一千万平方公里,还有许多问题,如河西走廊,如大理,如交趾,特别是交趾不灭的话,可能以后越南就形成了。

    然而世上那有十全十美之事。

    “宋公退下来,以后可有什么打算。”

    “当年我在河中年少时,生活过得很是辛苦,甚至都娶不到看上的小娘子,所以渴望富贵。不过富贵到了这一步,已是巅峰了,人要学会知足的。”

    张齐贤有些汗颜,若是自己知足,就不会有寡妇门了。

    “实际我再不退,也没有进取心,没有了进取心,在官场上就不会有作为。因此打算退下来,带着家人到处走走看看,放松心情。这些年虽然我去了很多地方,但是官职在身,压力大,自己也过得很苦,不是物质上的苦,而是精神上的苦。也要休息了。或者再过几年,我去书院客串一个先生,没有人说闲话吧。”

    这有一个前提,宋朝退下的高官多安置在洛阳,就怕他们对朝堂产生影响力。因此宋九说到处旅游,几年后影响力下降,他不去洛阳,继续呆在开封,那就没事了。

    张齐贤可惜道:“朝廷打算计划开三白渠呢。”

    “开三白渠我也不会过问,我也老了,终有一天会死的,因此放手就要放得彻底。”

    不过张齐贤心中怀疑,一旦宋九放弃权利,朝廷便不会有忌惮,然而宋九的学问,经验,朝廷不倚赖吗

    这又有一个前提,赵恒猜疑心没有赵匡义重,因此用人往往用到死,不仅是文官,还有武将,这导致了西府参谋司里几乎没有参谋存在,因为重将全部在任上。

    况且宋九。

    “所以我这一行去得远啊,你我交接后,我将随海船去广南过冬,春天来了,再去杭州,夏天来了,说不定我带着家人又重回幽州与你打伴儿。陛下上哪儿找我”

    “这也行啊。”

    “为什么不行”

    几天后,宋九真带着家人上了船。

    张齐贤带着官员来港口送行。

    诸人一一话别,船主吩咐水手扬帆启航,庞大的海船迅速借着西北风离开港口,成为天际的一个汹点。

    其时,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ps:这本书就到此结束了,下本书不会开发明流,也不会开考据流,只是讲一个yy故事,时间还是这个时间段,略早上几年,主角是柴荣儿子柴宗训,哈哈哈。小柴柴pk赵大赵二赵普。不过还要弄大纲,还要写一些存稿让责编审批,可能要等几天才能上传,到时候通知大家。再次感谢大家支持,特别这本书扑到这种地步,一半时间因为成绩写不下去在断更当中,仍有许多新老读者在继续跟着,心中无比的感激与惭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