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汉之全球攻略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二章 汉城劫,惨痛记忆】

【第八十二章 汉城劫,惨痛记忆】

    汉城,已经成为了一片火海。

    这里的常住人口有数十万,流动人口加起来怕是接近百万,如此庞大的城市,想靠六千多人就打下显然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汉人都是血性之辈,惹急了他们,抄起板砖跟你拼命也不是做不到。

    所以,六千多人的倭寇想要达到他们的目的只能是将这个城市彻底搅乱。除了到处杀人制造恐慌,放火也是离不开的!只要大火弥漫开来,不但能阻隔汉人之间自发的救援,还能扰乱视线,乘乱达成他们的目的!

    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两个:灭了沈家满门,抢劫帝国银行!

    当然,如果能顺道将汉城占了当然最好。可是很快他们便发现这不现实。

    汉人的勇武真不是盖的。短短一个时辰,已经有接近一两千的汉人聚集在一起,要不占据着高宅大院,要不原地垒筑壁垒,抄着简陋的工具跟倭寇厮杀起来。

    这些汉人中的男人,绝大多数都有从军的经历,布置起障碍和壁垒来还像模像样,虽然不如正规军做的那样坚实,但对于没有攻坚武器,又没有严整纪律的倭寇来说还是不小的障碍!

    当然,如果真的是大军来袭,拥有尖锐的武器,又有纵横呼啸的骑兵,还有军令如山的纪律,那这些民间自发的抵抗是根本造不成威胁的。依靠集体力量前进的军队绝对不是散兵游勇可比的。

    但这些倭寇本身就不是正规军,而是临时从倭国拼凑起来的民伕罢了。有人部落更没有尖锐的武器---他们的武器甚至跟汉人百姓比起来都还略有不足,若不是有人部落一向悍勇嗜杀,身材高大,而且进退间已经有点军队气息,怕是连相同数量的汉人百姓也打不过。

    在经历过几次碰壁之后,倭寇队伍开始有目的的前进。这样一来反而速度快了起来。

    汉人是个非常奇怪的民族,在受到侵略和压迫的时候,他们能很快团结起来,但一旦没有了外在因素的挤压,他们又会开始顾及自己的小利益。而且如果没有一个足以服众的人领导的话,汉人在这种状态下很快便会变成一盘散沙。

    比如汉城南北两地都受到了袭击,大火在不断蔓延。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挺身而出,带着已经集结起来的百姓先杀退倭寇的话,那之后的损失也许并不会那么大,可是在发现倭寇只朝各自的目标进发之后,那些猬集起来的百姓队伍很快就散落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呼天抢地地叫着“走水啦,走水啦,快来帮忙啊!”

    走水,即失火。

    这个时候,百姓们关心的却是自己的家有没有被大火烧毁,争取早点扑灭大火,减少损失,而不是去剿匪杀敌。

    作为汉城百姓翘首期盼的渤海府衙呢?

    不好意思,直到倭寇撤退的那一刻,渤海府衙方向都没有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指令,所有的一切都是汉人百姓自发的行动。

    放火容易救火难。百姓们救火的速度哪里及得上倭寇纵火的速度呢?往往是这边刚刚将火势扑小一些,但那边的大火却更加猛烈起来。空守着一条汉江无尽的水源,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家园被大火焚毁,这真不知是汉人的不幸,还是倭人的庆幸!

    这一切都源自一个原因,那就是渤海府衙在这危急时刻竟然无所作为!哪怕是派出一两队衙役出来维护秩序,或者调动人手灭火呢!可是,它什么都没有做!

    这真是一个令人发指的事情!

    更令人发指的是,渤海侯家族在这一夜遭受了最大程度的屠杀!原本有上万人的庞大家族,在今夜之后竟然只剩下不足两千人!

    而最的屠杀并不是发生在渤海侯府,而是聚居在弥兰农场周围的沈氏族人。

    据说,弥兰农场的大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男人不屈的怒吼和女人小孩绝望的尖叫响彻了一夜!

    这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有内应的洗劫性屠杀行动。谁也无法否认这一点。

    汉城当晚的财产和人员损失直到三个月后才彻底整理出来:除了渤海侯府,直接被倭寇杀死的人超过六百,烧死的人超过三千,房屋六万余间,近二十万人在这即将入冬的时刻无家可归,只能露天住宿,百姓的过冬粮食也在大火中被烧毁无数,到了冬季将是一片尸横遍野的景象!

    帝国银行遭到洗劫,守护银行的四十六个侍卫全部力战而亡,金库里一亿六千万枚金币遭劫。民间被抢的钱财不可尽数,保守估计也在一亿金币左右。

    持续了整晚的洗劫行动中,最惨烈和最顽强的搏杀不是发生在渤海府衙,而是渤海侯府别院!

    据幸存者事后回忆,当时渤海侯府点起了烟火,上万人涌向这里,寻求渤海侯家的庇护。渤海侯大夫人沈萧氏却不见了踪影,只有渤海侯二夫人沈袁氏站了出来,将所有人收容进府中,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虽然二夫人下令将大门紧锁,并且尽可能地抽调出足够的男丁进行抵抗,但倭寇还是发了疯一样冲进了渤海侯府!

    这座建了将近六百年,居住过三十代渤海侯的豪华府邸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在这里避难的上万百姓遭到惨无人道的屠杀!

    这时逃难的百姓才知道,倭寇针对的就是渤海侯沈氏家族。逃到这里无异于送羊入虎口。

    那些倭寇纷纷高叫着:“非沈氏族人不杀!”很多人就是被这句口号蛊惑,放弃了抵抗,结果倭寇冲上前就是一刀,根本不问你是否是沈氏族人。

    十年之后,当有人向已经是渤海侯夫人的沈鄢氏问起当晚情景时,这位仪态端庄、雍容华贵,被皇帝册封为昭华夫人的沈鄢氏还会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母亲是我见过的最伟大女性之一!古今所有华丽高贵的字眼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

    如果不是她,那天晚上将会有更多人死去!

    如果不是她,我们根本撑不到援军回来!!

    如果不是她,沈氏家族也许就真的不会存在了!!!”

    ……………………分割线……………………

    鄢如月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晚,沈云也一样。

    不过相比起鄢如月那满是悲伤的回忆,沈云却更多了一层憎恨!

    这憎恨不单单对倭寇,还有萧家!

    具体情况是,沈云带着两百飞骑军从青川县抵达平山县时,这里的倭寇已经完全撤了。但他们撤退的方向不是往东面最近的海港,而是往西,要穿过整个朝鲜半岛,然后在东面寻找港口。

    这个奇怪行为立即引起了沈云的注意。

    当时沈云和刘桢正在混乱的扶桑州乙等军团前师营地。虽然从外表看,这个军营还布置的颇为规整,用刘桢的话说就是“还算颇合法度”。

    沈云是看不出什么的,只是觉得这里的军人怎么个个显得有些魂不守舍,有些岗位上竟然站着十几个人,而有些地方却一个人都没有。他们这一行人逼近这个营地快一里地才跳出几个军人拦截,若是敌人偷营,这点距离怕是连步兵都集合不起来,更别说骑兵了……唔,扶桑州乙等军团好像没有骑兵部队!

    这个军营刘桢说至少可以容纳一旅人马驻扎,所以判断这里主事的应该是个大校或者上校,但结果出来迎接他们的却是个上尉营长!

    “在下秦明,请问你们是哪个部队的?”秦明长着一副粗犷的脸,没有戴头盔,寸许的长发显得很是干练,但从他不时紧皱的眉头可以看出,他遇上了极大的麻烦。

    刘桢上前行了个军礼,报上了自己的身份,然后道:“秦上尉,我看这里至少有几千人马,至少是一个旅,旅长呢?”

    刘桢只是个没毕业的学员,在军衔上只能算作少尉,甚至更低。但因他是皇族,又是昭武大学的骑兵科学员,所以说起话来并不是那么注重语气。

    秦明也不在乎这些,他叹了口气苦笑道:“我也很想知道旅长在哪里,可是现在整个前师乱成一团,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些人手还是我去高山附近搜罗回来的……”

    沈云立即惊道:“倭寇偷袭得手,习将军他怎么样?”

    秦明看了他一眼,刚才介绍他已经知道了沈云的身份,只是对他一个侯爵世子却没有披甲跟在军人身边有些不伦不类,所以语气也颇有不快道:“你怎么知道的?”

    妈的,打了败仗连将军都死了,他还这么冲?若不是估计自己打不过他,沈云连抽他的心思都有了。

    后来沈云还是了解到,前师师团长习禄已经殉国,如今前师部队里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为习将军报仇,围剿附近的倭寇,而另一种则认为应该固守待援,等后师谭将军来主持大局。

    事实上,大汉帝国的军衔制度和现代制度很类似,一般师团长阵亡后由副师团长接替指挥权,又或者由军衔最高者暂领全军。但问题是习禄是被人连锅端的,副师团长也阵亡了。而如今全军军衔最高的有三个人,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旅旅长。这就造成了互相之间命令的冲突和意志的无法完全整合。

    所以现在沈云就算找到前师的那几个旅长,告诉他们倭寇行动方向有异,估计也没人会听他的。

    沈云跟后续跟进的潘世和百晓生商量了一番,本是决定跟着前师大部队行动,这样一来也有所保障。更何况平山县的县衙已经彻底破坏,三巨头全部殉职,潘世留下来也正好暂时接管这里的烂摊子。

    可刘桢却执意要追击倭寇。沈云乘机问他为何要这么执着地追着倭寇打,他却不肯多说。

    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沈云的想法。

    当时是他们到达平山县的下午时分,沈云跟在潘世身边,准备去看看这个已经没有多少人口的县城。石老三在百晓生的搀扶下也跟在后面。

    对比起像被核弹轰炸过的青川县来说,平山县就好的太多了。倭寇占领这里只是幌子,目的是引诱汉军来袭。现在目标达成,他们自然全体撤退。不过他们撤退的显然很匆忙,连最基本的洗劫工作都没做到位---当然,这也跟汉人百姓大部分离城有关。

    巡视了一遍这个没有城墙的小县城之后,沈云正准备回去,忽见一队汉军士兵押送着一串囚犯从西边穿过树林,准备押到军营里去。

    这些囚犯都是乘乱作案的犯人,还有一些甚至是偷袭汉军的狂徒,对于这些人,在战时无法一一审判,唯一能做的就是关进军营的牢房里,最后再押到渤海府审判。

    当然,进去前被毒打一顿是必不可少的开胃菜。那些囚犯个个被打的鼻青脸肿,有些甚至被折断了手脚,但都用粗绳帮助手脚,依序往军营驱赶。

    这已经是沈云在今天看见的第四批了,所以看了一会儿就觉得索然无趣,正要掉头回去,忽然囚犯队伍中有一人猛地扑出队列,向沈云这边冲过来。由于手上还绑着粗绳,这一冲牵动了其他的囚犯。整个队伍间顿时大哗起来!

    潘世一惊,立即抽刀挡在沈云身前,而冲过来那囚犯披头散发,狼狈至极,拼命挣扎着,力气还不小,顿时把其他人都给扯倒了。押送的汉军顿时大怒,纷纷抽刀过来想要将其当场击毙!

    这时就听那囚犯大喊:“世子救我,世子救我啊!”

    这囚犯的声音非常沙哑,而且披头散发、衣衫褴褛,沈云也不知道他是何人。但耳尖的石老三却突道:“世子,好像是沈三!”

    沈三?

    沈云愣了一下,沈三就是之前到鸿庆楼报告沈慕噩耗的那个家养下人,他后来跟着沈武一路护送沈云回来,但在快要靠近离岛的时候沈云派他跟随侯阚行事,如今应该还在侯阚身边才是,怎么会突然成了囚犯?

    “等等!”沈云赶紧扑上前,制止想要杀人的汉军,潘世赶紧上前将军士拉开,并对他们说明情况。

    沈云扶起这个囚犯,撩开他凌乱的头发,果然是沈三!只是他满脸瘀伤,手脚上甚至被粗绳勒出了血迹。

    “沈三,真的是你?你,你怎么变成这样?”沈云急道。

    沈三看见沈云顿时就哭了,抱着他死也不肯撒手,哭嚎着说:“沈三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世子了!呜呜呜呜。”

    “你怎么来这里?侯老大呢?”沈云急问。

    沈三用破烂的手袖擦拭了一下眼泪和鼻涕,赶紧道:“世子,我是奉了侯老大之命,特地来告诉世子一件天大的事。只是路上遇上倭寇,跟我一起来的几个兄弟都死了,我拼死逃脱,腹中饥饿就忍不住抢了一个路人的几块干粮,结果就被军爷给抓住了……”

    “倭寇?你从哪里来?”沈云顿时奇道。

    “从东边……世子,侯老大让你赶紧回汉城,迟了就来不及了!倭寇打算利用萧家的商船偷袭汉城呀!”沈三捶胸急道。

    ……………………分割线……………………

    PS:八月的最后一天,本想求月票来着,后来发现自己都还没有上架,所以就算了。呵呵。但是推荐票和评价票就不得不求了,各位看官搜搜底,看看有没有评价票什么的,给一张呗?

    至于评几分,呃,我说了不算,你们自己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