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孙坚的小动作
现任扬州刺史陈温,和之前的周昕一样也是刚任刺史没多久。 董卓主政以来,地方大员换了很多,很多人都是在这几个月间新到任的。 他们不像袁绍,有着四世三公的名头,短时间里就能得到地方大族的支持。所以很多人还在为本郡的事务烦恼,无法出兵。 陈温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样子,史书上对他记载的也比较少,但能任一方刺史,至少在6阶以上,绝对的高级人才。 如今的刺史,有能力的能主掌一州,能力稍微差点的,主掌本郡,当然也更有甚者,只有个名号而无法掌权。 陈温还算不错,至少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把九江掌控住了。但是相对于整个扬州来说,区区一个九江就不够看了。 地方狭小,人口不多连会稽都不如,虽然密度挺大,但想要以一郡之地统辖整个扬州,力有不殆。更何况,如果他坚持以九江为基统一全州,只怕刚刚收服的就将就要动乱。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陈温的日子也不好过。 刺史还只是六百石的品秩,级别上还没有刘风高。但现在刺史权重,能在名义上统领一州。刘风拜见陈温的时候,完全是把他当州牧对待的。 “致远年纪轻轻,就在旬月之间平定山越叛乱,果然是少年英才,不负先帝所托。”陈温当初也是在洛阳待过,他官小,没和刘风照过面,但刘风的事还是有所耳闻的。 “刺史大人过誉了,多亏了丹阳太守周泰明、吴郡太守盛孝章等家族的帮忙,这才能平定山越。”刘风谦虚道,“此次北上讨董,前途未知,还请刺史大人赐教。” 陈温很想说“你别走了,随我平定扬州吧”,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说刘风自己已经成了他统辖扬州的一个钉子,会不会听他的命令,就是看他打着“讨董”“除****”的旗号,他也不能流露出一点让刘风留下来的意思。否则的话,等着上任扬州刺史的人多了去了。 “本官着实汗颜,身为一州刺史,本该率军共赴国难,但致远你也知道,本官到任不久,对本州还不熟悉,手下无人,只能由致远代表我扬州俊杰,参与会盟了。”陈温先是表示自己的难处,然后点播道,“听闻在京师时,致远和袁本初、曹孟德关系甚好,会盟之时可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不会有坏处的。” 靠,原来又是一个曹cao铁杆,难怪战后曹cao募兵,这货那么支持。不过董卓的眼光还真是差,放了那么多人到地方,就没有不反对自己的。 “多谢大人指点。”无论心里怎么想,刘风还是要表示感谢。 说实话,对于这位打酱油的刺史,刘风没有多大交往的欲望。虽然这货任职3年刺史,但直到被袁术弄死之际,扬州依旧是四分五裂,到他也没能多迈出去一步,就窝在了历阳。 吴郡盛宪为太守,还纠结于吴、越之间的矛盾;丹阳周昕和陈温差不多,也是到任不久,还未收服全郡;豫章和会稽差不多,地方太大,人口分散,以致各地大族掌握地方实权,架空了太守;庐江陆康倒是能力不错,不过才刚刚平定作乱的山贼,正在休整,有心无力…… 也只有会稽,刘风在此多年,早就有了一定的实力,刚刚平定了叛乱,就敢带着大批人马万里会盟。 历史上除了扬州和交州,其他各州几乎都有人参与会盟。就连益州,刘焉虽然未到,但也喊了不少讨董的口号,也是反董的一员。而如今,刘风弥补了扬州的空白。 城外休息了两天,等到所有人过河之后,刘风再度出发,直往庐江而去。后面,又有一部分九江的玩家加入。 也许是刚刚结束战争的缘故,庐江显得有些荒凉。直到进入了舒县境内,才变得好一些。 舒县,庐江治所,周瑜的家乡。 没错,刘风就成冲着周瑜来的,不然,他哪会折腾这么久,绕路都饶了好大一截。就连拜会刺史陈温,也只是顺路,以免失了礼数。 舒县周家,可以说是世宦二千石之家,兴于周荣,到如今已是六世,周瑜则是第五代的翘楚。中,周家的传记是和袁家在一起的。 他爷爷不出名,但是他堂祖父周景许多年前就已经任过三公之职,参与过立刘宏为帝的事;堂叔周崇嗣爵安阳乡侯,官至甘陵相,已经亡故;还有一位堂叔周忠,正在朝廷任职,刚刚步入九卿之位,就算如今的朝堂是董卓掌控,也足以说明周家在朝中的地位。 十几年后的赤壁之战时,周瑜还大骂曹cao****,压根就看不起曹cao,就是因为人家有底气,出身显赫。周忠不久后也会当上太尉,不像曹cao,坐实了宦官之后,为士人不耻。 周瑜的父亲曾任洛阳令,如今也辞官在家,教育子嗣。但现在主掌周家的,却是周瑜的另一个堂叔周尚。 刘风和周家不熟,之前没有过来往,也不能贸然前去打扰。再说了,自己带着这么多人,第一个要拜访的,不是周家,而是庐江太守陆康。虽然之前已经传信言明,自己是路过,但既然来了,还要进城,就不得不当面解释清楚。 当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庐江太守府中的那两个小屁孩——陆逊和陆绩。 这可是吴四姓中未来的掌舵者,提前打好关系,对将来进入吴郡是有很大好处的。 但刘风刚刚安下大营,还没来得及进城拜会,就收到了一个消息。 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杀了。 刘风的行程被这个消息打乱了,没有急着入城,而是先招荀攸来议事。至于那些不敢寂寞的玩家,早就明白了刘风的目的,十几万人一窝蜂的进入舒县,想试试有没有机会接触到历史人物。 “孙文台的性格还是没有变,睚眦必报。”看过刘风递来的消息,荀攸笑道,“不过也是王通耀自己作死,明知道孙文台不待见他,居然还敢放孙文台的兵入城。里应外合之下,他哪有不死的道理!” 荀攸的语气很平静,让刘风搞不明白了,于是问道:“攻公达,王荆州好歹也是士人,你就没有一点愤怒的感觉?” “愤怒?为什么愤怒?他这种人,或许能在太平盛世做一方牧守,言及兵事,取祸很正常。”荀攸道。
“可他毕竟是要起兵讨董的人啊!”刘风虽然知道历史,但还是想知道智脑是怎么安排的。 “他是荆州刺史,如今的刺史虽然品秩未变,但权力却和州牧一般无二,他要是去会盟了,孙文台何以自处?”荀攸反问道。 刘风好像明白怎么回事了,这王叡还真是必须要死啊! 先从孙坚和王叡的恩怨说起吧! 王叡是世族出身,典型的文人,看不起武人。他没有想过,黄巾一来,天下时常战乱,武人的地位在迅速提高。 孙坚和王叡的恩怨,从孙坚拜长沙太守镇压三郡反贼就开始了,太守是文职,以文职督兵,绝不仅仅是武夫,但在王叡看来,孙坚就是个武夫。 这也不能怪王叡,毕竟孙坚无论从长相还是经历,都与武夫相关。 他成名于亲手杀贼,入仕是因为镇压许昌起义作战勇猛,但是十年间,只在几个县丞之间轮换,直到黄巾起义,又因为作战勇猛而升职,虽太尉张温西征凉州。之后因为荆南贼军复起,声势浩大,这才被任命为太守,讨伐区星、周朝,还是因为作战勇猛,积功升为乌程侯。 之前王叡这个刺史还不足以压倒孙坚,但一起镇压区星等人的叛乱时,就已经表现出对孙坚这个武夫的不屑。这几年刺史的威势渐重,他就更想压孙坚一头了——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嫉妒孙坚封侯的原因。 孙坚是什么人,轻狡之徒,性格刚烈,能忍受几年王叡的打压就很不错了,找到了机会,还不直接动手。 话说这王叡也太不会做人,和武陵太守曹寅的关系更差。要知道,荆州刺史部在汉寿,和武陵太守府临沅挨着,这关系都处理不好,也不知道他这个刺史是怎么当的? 就在接到桥瑁的檄文准备起兵讨董之际,王叡居然还放言要先杀曹寅,然后北上。这下好了,刀都伸到脖子上了,哪有不反抗的道理?于是曹寅学者桥瑁的样子,假传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移交给孙坚,让他带兵杀了王叡。 这正中孙坚下怀,等了几年终于有了机会,孙坚那会客气。于是借着大军讨粮之际,进入汉寿县,逼得王叡吞金自杀。 期间也有玩家想改变王叡的命运,但作死的自有该死之处,王叡根本不将玩家放在眼中,所以被孙坚轻易得手。 当然了,也少不了荀攸说的理由,若是王叡也去会盟,他是荆州刺史,就是孙坚名义上的上司了,以孙坚的性格,怎会会让这种事发生。或许就算没有曹寅假传檄文,他也会找机会把王叡弄死之后再北上。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袁家的声望,以一介太守统领全国诸侯,其中还有自己的顶头上司。 四世三公的头衔,还真是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