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清末文抄公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四章 策反清军

第一百二十四章 策反清军

    那个清军把总感觉自己好像陷入了包围当中,而这个自己刚刚进来就被现了,因为这些乡村还是非常封闭的,交流其实并不多。一旦有了生面孔更是非常敏感,当时天地会工作组进来之后,也都是被很快现。不过天地会的那些人手里每人都最少拿了七八个手雷,炸得那些地主护院人仰马翻,所以他们不但没有被阻击,甚至是直接一路攻打占领了村子。何况自从天地会派驻工作组之后,对于那些百姓采用了分土地使用权的做法,直接去把那些土地给分了,并且让他们注意生面孔,避免清军探子进来。

    他们也都对于这样的生活比较满意,自然不希望清军探子进来了。反正这些不知道哪里来的强人只要三成以内的粮食分成,至于那些愿意连续提供军粮的,甚至愿意主动服役的,才能够获得土地。不过这样的日子比起过去被直接收走最少四成,甚至五六成的粮食好多了。

    其实对于不主动进攻县城,这些百姓也都明白。不主动进攻县城不刺激清军,他们也都不会过来围攻。当然,他们也不希望清军过来清扫,对于清军的探子非常敏感。

    一旦有了生面孔,很快会汇报。

    “我迷路了,我马上走!”清军把总赶紧说,他是想要赶紧离开了,反正现在自己身上穿着农夫的衣服。

    “哼,看你的手上老茧位置,不像是一个握着锄头的,我看你是经常拿刀的!给我抓起来!”天地会。

    “你们这帮叛贼,我只是一个农夫,你们放开我!”清军把总喊道。

    “叛贼?这两个字说的如此理所当然,你绝对是清廷的探子,给我抓起来!”

    清军把总这才意识到自己这句话彻底暴露了,普通百姓哪里会如此对那些“叛贼”如此说是“叛贼”,要么是称之为大王,或者是一些“敬称”,绝对不敢直接对那些叛贼称呼为“叛贼”的。反而是那些朝廷的人,辱骂“叛贼”那是理所当然的。

    很快,这个清军把总很快被审问出来了。因为在这里可没有什么不能够刑讯逼供的说法,直接开始用各种软的硬的方法去逼供,很快清军把总也都说出来了。不过这个清军把总倒也直接。

    “我看你们这一招果然太狠了,现在天下已经乱了,我也看不到朝廷希望了。我看你们有几分可能,那我也都愿意跟着你们干,你们看是否给我一个官做。还有,我来看你们也是给了不少土地给那些服役的,那如果我跟着你们干,你们是否愿意给我土地?”清军把总问。

    这个清军把总知道自己多半无法离开了,因为自己已经知道了这个天地会起义军的真正战略,天地会起义军不会让他离开的。天地会这种藏兵于民的策略,简直是太可怕了了。他哪怕简单的数学也都算出来了,这个才是真正的以多欺少。别看清军目前人数多,可是这些天地会的“斗地主”策略直接在基层蔓延起来,天地会的部队将会犹如滚雪球摇元宵一样越来越庞大,甚至度越来越快。

    现在的天下局势已经彻底乱了,中国南方已经彻底的动荡,早就一片混乱。对于江南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福建有邱二娘为主,而天地会很快动浙江攻略。满清的两江总督怡良拥兵自重,两不相帮,不过总之也都是要坐观天下大势,清廷对于两江已经失去了控制。再加上太平军已经膨胀到了最少五十万以上,这个大青果未来的结果已经是非常复杂了,很多人也都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的道路了。

    现在这个大清国从上到下也都有着自己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基本上凡是有一定实力的,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是想要趁着这个乱世进行一次投机,具体是跟着哪一方,大家还是继续看机会。不过满清已经对于南方彻底失去控制,已经是事实了。现在人心浮动,这些清军的下层军官也都纷纷有了想法。

    既然回不去了,那不如赶紧投靠,这样说不定还能获得重视。一旦以后投靠的人多了,人家看不上你了,那你就倒霉了。

    “哦?你愿意投靠?很好,如果你愿意投靠,我们可以按照标准,放你土地使用权。不过对于军官和士兵,我们的使用权方法不太一样。对于士兵是服役三年可以获得使用权二十年。不过军官就比较特殊了,军官虽然可以获得更多土地使用权,可是只能够在服役当中获得。一点不服役了,那只能够延续五年。五年之后,将会被收回。并且,这些土地不能够直接分包租佃。哪怕要农耕也都不能用来直接分包,必须要同样转租给相应的农业公司来进行。而农耕公司将会给予你们相应的收成,当然你们也可以不转租,直接挪作其他允许的用途也可以,不过也就是使用权。”

    这个对于吸引清军投靠,这个是陈顶天的策略了,陈顶天从清军那里挖人,甚至说不定可以犹如“传.销”一样的挖人,挖来了一个直接可以通过关系网络挖来更多。甚至土地方面都可以优先分给那些投靠过来的清军,算是千金市骨了。

    从对手那里挖人,比起直接消灭对手的兵力打击更大。不但让对方损失,还趁机壮大了自己,陈顶天自然不会拒绝,反而会非常支持,甚至给予一定的“优先权”。不过哪怕分配土地,也只是分配使用权。而且这个使用权,不能回到那些地主租佃的方式,必须要改变方式使用。陈顶天要打击地主,让中国进入工业化,那肯定是要消灭地主的,自然不会容许一个新的地主阶层再次产生。

    “你想要投靠?可以,不过你必须要先去上海进行统一进修和统一训练,这样会我们才会安排职位。我没有权力直接安排职位给你,上头也不会承认的。不过如果你能够去参加统一评审或者是进修,那这样成功之后可以获得授予军官之职。”

    对于那些基层乡村的人,他们是没有权力直接招募士兵和任命职位的,甚至基层农村之间的文武官员互相监督,双方都有想上级汇报的权力。而每一个村子的正规专业绝大部分哪怕再大的村子也都不会过十五个,比较少的也就是五六个。每个村子的都有定额的编制,不会随便增加。

    至于安排职位,这个更是直接由上海方面来负责。目前浙江距离上海还是比较近的,所以还可以负责。而以后一旦蚕食的土地越来越多,那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片区的长官了。不过这个对于投靠过来的清军军官,必须要经过相应的考核评审才能重新分配职位,不能够直接带领原来的部队。

    不过为了照顾那些投靠清军军官,并且同样是处于千金市骨的想法,对于第一批投靠的清军把总以上的军官,其实哪怕原则上他们成绩再差,那也不会彻底不给他们官做。只不过安排了官职之后,他们的前途将会非常渺茫。甚至安排的官职也都是那些比较边缘化的,不属于非常重要的岗位,对于整个军队影响不大的地方。而那些真正前途好和重要的岗位,只有那些能力强,甚至经过了战火和时间考验的人,才能够去担任。

    至于第一批投靠过来的清军把总以上军官,原则上不论成绩再差,都可以获得一些岗位的,至于实权如何和展前途,这个就不保证了。

    那个清军把总想了想,很快也都同意了。现在其实浙江已经是一个不太平的局面,上海的天地会已经把手渗进来了,旁边的福建已经乱了。甚至广东广西同样不安宁,江苏江西的怡良同样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拥兵自重两头都不打,两头下注。甚至怡良已经随时做好放弃江苏退守江西的准备了。

    现在大清已经是人心浮动了,很多人已经开始不看好这个大清,认为接下来不能够在一棵树上吊死。既然天地会已经派人过来了,那说明大军已经开始准备,随时可能大量进攻。其实不少清军也都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退路了。在这个乱世里面,谁不是狡兔三窟,谁不是在这里到处在建瓯摸着自己的退路?别说汉人,甚至很多旗人满人也都是如此了。那些死忠于满清的,并非是他们从满清获得了多少,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退路才会死忠的。可是一旦有了退路,那心思说不定早就变卦了,比如说陈顶天的便宜岳父怡良也就是这样。谁不希望在这个乱世留一个退路,哪怕身为旗人怡良也不例外。旗人的忠诚并非是来源于民族,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退路。可是一旦有人给了他们一条退路,并且不会大肆屠杀满族,他们同样不介意把爱新觉罗家给卖了。

    历史已经证明了所谓的满人和旗人,对于爱新觉罗家并非是非常忠诚,反而历次参与所谓大清复辟和伪满洲国的,反而绝大部分都是汉jian为主,真正的满族反而没有几个。伪满洲国的那些大臣们,居然清一色的都是汉人占了绝大部分,反而是东北满人反对伪满洲国抗日按照人口比例牺牲的比汉人更多不少,这个才是历史的笑话。

    只要承诺不在战后大肆屠杀旗人,那旗人也不是不会投降甚至主动投靠的,反而是那些一大群汉jian要去当爱新觉罗家的狗.奴才啊!这清朝历史也就是这么反转了。

    “这年头,谁都想要退路啊!我们只要能给那些家伙一些退路,那其实很多敌人都是并非是会拼死抵抗的,甚至包括那些旗人。说极端一些的,我们可以合作东给一些旗人安排一些职位。这样反而有助于更多汉人投靠,因为那些汉人认为旗人都可以,那自己为什么不行?”陈顶天对接下来关于策反清军的计划,主动指导了一下。

    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后来民国历史也就可以现当爱新觉罗家铁杆走狗的反而绝大部分是汉人,满人除了少部分高层贵族,没有几个人去当爱新觉罗家走.狗的。甚至伪满洲国成立的时候,凑几个皇族都凑不出来,很多皇族都不去这个伪满洲国,这个才他娘的搞笑。

    陈顶天还算是比较熟悉当那些抗日时期的历史档案的,对于这些档案陈顶天也是看过不少,因为开国时期很多关于当年那些抗日时期的历史档案也都被保留在外语学校里面,因为当年那些对于战犯档案翻译的人,有不少是来加入了学校担任教师的前辈校友,这些档案的副本被留下来,甚至一部分被当做了教材。所以从这些“大数据”里面看,其实绝大部分满人反而并非是死忠于爱新觉罗家,甚至其实很多满人早就已经被汉化,连满语都不会说了。对于这种人,其实没有必要太过于排斥了,更没有比啊哟去大肆屠杀。

    甚至如果能接受一两个作为“招牌”,那也不是不能反而动员更多别的清军手下的汉人倒戈的。因为连满人都能接受,那何况是汉人呢?这样很多清军里面的人都会有这种想法,这样反而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大度”,让那些清军表示放心,不会搞什么秋后算账。

    “夫君,按照你所说的,我们已经接受了不少清军投靠过来的官兵。甚至我们也都从军队内部选择了一些有潜力的,按照你的建议打算建立一个军校,我们在黄浦江旁边建立一个军校,你看叫做什么军校呢?我看简单一些,就叫做黄浦军校好了。”周秀英问。

    “在黄浦江旁边建立军校?黄浦江,黄浦,黄浦军校?黄埔军校?你大爷的,好像不就是偏旁部不同,甚至声音也都是一样的吗?我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