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宋王在线阅读 - 第三五三章 契丹心态

第三五三章 契丹心态

    此番宋夏之战,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必然的。

    北宋时期西北的形势就是这样错综复杂,除了吐蕃和西夏之外,辽国同样在这里有着超强实力和深远影响,是这一地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如果单纯以军事实力来论的话,当时的东亚最厉害的强国可能就是契丹人的辽国了。

    虽说宋军实力不弱,可是因为赵家皇帝防备武人的体制问题,尤其是为了制衡,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状态下,战斗力发挥着实很有限。在作战中屡屡出现问题,多有不及,具体战事的结果上也处于劣势,至于战例就不胜枚举了,比如太宗皇帝士气的高粱河惨败……

    以至于终北宋一朝在对外方面始终很窝囊,积贫积弱之名一直未曾改观。

    西北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辽国不可能不知道,即便是没有直接牵连进来,却也是有影响和利害关系的。东方各国彼此之间本来就是相互制约,相互利用和牵制的,维持着一个似乎有些畸形的平衡。不管是哪一方出点了问题,这个制衡不说是完全失去平衡,但至少动摇是必然的。

    辽国很强大,甚至最初也动过灭亡宋朝,继而称霸天下的想法,可实际上却并未成功。早在耶律德光时期,辽国灭了后晋石敬瑭,占领了中原之地,甚至已经进了汴京城了,最终却还是撤退了。

    至于原因,一来是中原之地对于游牧的契丹人意义不是那么重要。用契丹人的话说,尽管这里很好。可就是没有草原,吸引力自然也就弱了。二来,契丹也没有足够实力掌控中原之地,后汉的刘知远已经兵起河东,耶律德光为了避免麻烦,不得已只能撤退回去。

    后来宋太宗一心想要收复幽云十六州,大军北伐,最终高粱河一战。因为宋太宗战略上的一些失误,以及部将之间的配合不利。最终失败,令人唏嘘不已,成为千古憾事。十多万大军葬身幽州城下,宋太宗本人也身中箭上,将军杨业战死沙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杨家将的传说。

    真宗年间。辽国太后萧绰与圣宗皇帝耶律隆绪也曾经率领大军南征,已经到了黄河岸边,威胁到了汴京。可是澶州一战,宋真宗在寇准的支持下御驾亲征,士气大振,拦住了辽军。结果。双方出现了一个相对势均力敌的局面。辽国无灭宋之实力,宋朝也无力收复实力,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最终只得以和谈了解,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以奉送岁币的方式买和平。和辽国以兄弟之国相称,维持了了相对的和平局面。不过吃亏的是宋朝。辽国相对来说是处于优势地位的,至少每年平白无故地得到了许多的岁币。

    辽国也因此奠定了东方第一大国的地位,影响力也更大。吐蕃因为地处偏远,实力相对弱小,参与到诸国之战的斗争和利益纠葛并不多。虽说他们的实力是第四大国,也一直都以东方第四大国自居。可到底因为出头参与大事的频率太少,并未排的上号。

    倒是宋、辽、西夏三大国的关系比较复杂。

    三国之间互相都有攻伐,不过相对来说,处于劣势或者说战事比较多的是宋朝。辽和西夏之间虽然也有战争,也有纷争,但毕竟是少数。两国倒是都和宋朝处于敌对关系,常有战事。最为明显的原因就是因为宋朝的中原和江南富庶繁华,让草原游牧民族眼红,想要通过战争的方式巧取豪夺。

    相对来说,辽国和西夏的关系还算不错,至少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辽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西夏来牵制宋朝,要知道相对来说北宋的第一边患是西夏,党项人给宋朝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了契丹人。

    相对来说,宋夏之战开战的次数也更多,因为西夏存在,几乎牵制了宋朝半数的兵力,以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换个说法,要是没有了西夏,宋朝就可以腾出手来,积蓄所有的力量来对付辽国。

    宋朝一旦占据了西北之地,得到了养马之地,宋军的战斗力也会大大增加。如此一来,宋朝对付辽国的实力会增加两倍以上,这绝对是辽国所难以承受的。彼此之间本来就势均力敌,辽国之时略微占据上风,故而也不太能经得起折腾。

    再者,没有了西夏这个心腹大患,宋朝人的目光将会紧紧盯着幽云十六州,这个对中原人而言的奇耻大辱。要知道燕山以北大部分是草原山地,相对来说幽云十六州所在之地是平原,是富庶的农业区,也是辽国比较繁华的所在。说句实在话,如果契丹不是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实力壮大绝对不会这么快。一旦失去了,实力也必然会大损失好大一部分。一得一失之间,由强转弱的不在少数。

    毫不夸张的地说,辽国人所谓的南京幽州已经超过了他们本来的都城上京,人口不相上下,城市和商业却更为繁荣。燕山是一道屏障,也是一把尖刀,一盆悬在宋朝头顶的沸水,是对宋朝最大的威胁,辽国必须要紧紧握在手中,所以辽国人无论如何是绝对不愿意放弃幽云十六州的。

    除了绝对的武力死守防备之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宋朝无暇顾及。所以西夏的存在辽国而言是好事一件,是对宋朝最大,而且是最有效的牵制。正是因此,他们在某些时候也刻意地支持西夏。一旦宋朝和西夏的关系趋于紧张的时候,辽国就会对西夏国主进行册封,予以声援。

    宋朝也不乏有识之士,已经看出了这以问题所在,也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王安石就认定,想要击败辽国。就必须要击败西夏断其右臂,当然需要从河湟吐蕃开始……

    想要恢复汉唐旧日疆域的王相公已经看透了问题所在。也已经着实开始解决……

    当然了,或许有人会说,如果辽国直接占据了西夏所在的河套之地,实力会更加壮大,成为横贯东西,雄踞北方的超级大国。从而全方位逼迫宋朝,至少在宋辽作战方面肯定更加厉害,占据全面的主动。

    不过事情绝对不会如同想象的这般容易。很多时候总有许多意想不到。

    辽主也很清楚,西夏本身就是一匹凶狠勇猛的西北狼,国内代带甲勇士数十万,且大都是战斗力很强的精锐。何况李氏已经西北经营了数百年之久,从最初的定难五州到现在疆域数千里的西夏国,可谓根基深厚。

    想要吞下去是要付出极为惨重代价的,成功与否很难说。很有可能吃不到rou。可能还会沾上一身腥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谁也不想做。

    实力不足,做不到是一方面,何况宋朝也是绝对不会容许出现这样的局面,辽国有自知之明,也不想做这种不划算的事情。故而历朝历代的辽主。根本没有动过这样不理智的念头。三国之见,彼此相互征战,彼此之间相互制约,这样的局势也就一直维持着。

    当年东汉之后魏蜀吴三国的情况十分相似。只是辽国的实力根本达不到当年魏国的水平,所以些许事情注定了不会有非分之想。

    对于西夏而言。他们和宋朝存在着天然敌对关系。西夏人想要**,在名义上完全脱离宋朝的是不行的。固执而且爱面子的宋朝士大夫绝对不会同意,这是最为根本的矛盾。当年李元昊曾经为此做出过尝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即便是宋朝默认了西夏事实上的**,可很多时候因为利益冲突,以及经济方面的原因,摩擦不断,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西夏的军事力量看似强大,军队十分精锐,可到底只是西北边陲的一个小国,在国家实力方面是无法和宋朝相比的。如此情况下,西夏单纯想要依靠自身力量去对抗宋朝会很吃力,不管出于哪方面的考虑,和宋朝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总是没错的。

    当然了,宋朝关系不和的时候,接受辽国的册封,并且与之保持合作关系都是很必要的。甚至连李元昊临死的时候都有遗言,西夏想要安稳存在,就必须要拿到宋辽两国的册封,与两国保持良好关系。说白了,西夏和河湟吐蕃一样,也是想要在宋辽之间左右逢源。

    李元昊强势了一辈子,直接登基为大夏国皇帝,反叛宋朝,戎马征战一生,可谓十分强势。最终能有这样的体会,完全是血的教训。后面即位的李谅祚年纪幼小,又经历了没藏讹庞之乱,而今的皇帝李秉常也是个小娃儿。西夏两人国君年纪幼小,注定了实力远不如李元昊时期,故而国策上就一直没有改变。

    在这个三国“乱”战的局势中,不同的是,西夏本身的实力更强一些,故而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性也就更强,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对任何一方的依赖性不是太高。

    ~~~~~~~~~~~~~~~~~~~~~~~~~~~~~~~~~

    这一次,西夏对宋朝出兵作战,并未主动知会辽国。

    毕竟他们在前不久刚刚接受了宋朝皇帝的册封,相当于是背弃了辽国,虽说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十分平常。可一旦发生,确实让辽国颜面受损,有些尴尬。

    因为时间很短,宋夏又起了冲突,西夏来不及与辽国缓和关系,只得同时开罪了两个大宗主国。西夏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暂时吃个哑巴亏,并未主动知会辽国。其实对于他们而言,请求辽国从东线策应是很好的计谋,可而今却无论如何都开不了口。

    终究只是一个形式,不管西夏是否知会,辽国肯定知道消息,并且一直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和变化。

    幽州城,耶律乙辛站在城头,放眼向南方看去,轻声道:“南朝锦绣山河,多好啊!”

    “赵王殿下可是想着将来有一天,我契丹铁骑南下饮马黄河?”身后一个人沉声问道。

    耶律乙辛没有回头。只是默默地凝望着南方,轻声道:“何止是我一个人。想来凡是有抱负的大辽勇士都有这样的想法,可是我们想又有什么用呢?陛下没有心思,一切都是枉然。”

    说完之后,耶律乙辛轻叹一声,仿佛很是失望,眼神之中又有些许无以名状的东西,很是复杂。

    身后那人低声道:“是啊,陛下只顾着捺钵行猎。哪里有圣宗皇帝的雄图伟略?若非有赵王殿下在,只怕朝政就要一塌糊涂了,前边南朝仁宗皇帝在的时候,陛下还礼敬有佳,当真是少有的和睦啊!”听着明明是一句褒奖之语,可仔细一琢磨却有那么一股子酸涩,显然是在说反话。是多有不满。

    耶律乙辛嘴角一抽,淡淡笑道:“说来也巧,当真是有意思,难得两国的皇帝都这么仁慈,当真是百年少有!不过听说南朝而今的皇帝赵顼那小子,很不安分啊!”

    “南朝似乎出了个好苗子啊……不过。让他折腾去吧,赵光义当年都惨败而归了,他能怎么样?南朝皇帝而今可是一代不如一代……哼!南朝想要胜过大宋简直是痴人说梦!”身后之人显然是不把赵顼放在眼里,只是不知道弯是因为敌对关系的狂妄,还是有理有据的不看好。

    耶律乙辛沉默片刻。轻声道:“我们大辽国也有个不错的好苗子啊!”

    身后那人很清楚,他们的赵王大人言下之意是什么人。

    耶律乙辛这次南来幽州是有任务的。是为了陪伴太子耶律浚巡查南京。耶律浚已经十三四岁了,本身就天资聪颖的他而今变得更为优秀,表现很是不错,无论是胆识和谋略都比耶律洪基强许多。

    辽国国内目前是一致看好耶律浚,认定了太子会是辽国的中兴之主,甚至可以与圣宗耶律隆绪相媲美。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可是耶律乙辛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耶律洪基正是在外捺钵行猎,无心政事,辅政的赵王耶律乙辛俨然成为辽国第一号实权人物,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这东西是有魔力的,一旦接触之后怎么愿意轻易放弃?

    耶律乙辛如今就很享受这种感觉,根本不愿意放手,也不希望权力受到丝毫的损伤。但是太子耶律浚逐渐长大,表现的十分优秀,已经开始逐渐的参与到政事之中。首先一个,如此一来,他耶律乙辛的权力必然被分摊了许多,重要性也在下降,大权独揽的时代可能会过去。

    二来,耶律浚在很多方面的见解和自己不同,让他很难做,处境越发的有些艰难。耶律浚对他的态度也说不上好,隐约之间让耶律乙辛产生了一种危急感。与未来储君争夺权力是很危险的,一旦将来储君登上皇位,自己无疑会是对皇权有危险的人。何况耶律浚对自己态度并不好,甚至还有些许厌恶。

    这就更为可怕了,迷恋权力的耶律乙辛很害怕,很害怕太子长大的那一天。尽管他有意想要与耶律浚搞好关系,可是成效似乎很一般,没有太多进展。

    这次,耶律洪基有意让儿子出来见识辽国的锦绣山河,历练一番,故而让他来了南京幽州。太子出巡,身边必定要有一位有担当的大臣辅佐才是,耶律乙辛无疑是很合适的人选。正好他本人也想趁着这次机会和耶律浚多接触,为彼此之冠缓和关系做个努力,如果成功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失败,那么……只能另外再想办法了!

    远远的便听到有少年的呼喊声在远处响起,耶律乙辛回过头去,只见一个少年带着一位小姑娘,笑呵呵地小跑而来。正是出门见识历练的耶律浚,以及他的小meimei耶律特里。

    按理说出门在外,耶律特里是不能随行的。不过他是辽主耶律洪基和皇后萧观音最宠爱的女儿,一再央求,也不好拒绝。

    名义上说是见识,实际上不就是游山玩水吗,既然如此,带上公主又有何妨呢?这不,太子爷刚刚带着公主meimei在城墙上溜达了一圈。

    这种时候,耶律浚身上的少年心性表露无疑。根本看不出来是那个聪颖机敏的少年太子。要是一直这样就好了,耶律乙辛看着看着。眼神之中又多了几分无奈。

    “太子殿下,公主,玩得可开心啊?”耶律乙辛上前询问,礼节勉强算是到位,却没有几分恭敬。一则是因为耶律乙辛本身有想法,再者好歹是赵王,太子也得称呼一声王叔,身为地位尊崇的长辈。傲慢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耶律浚淡淡看了一眼,眼神之中飞快地闪过一丝异样神色。那边年纪渐长,却依旧有些天真无邪的公主耶律特里笑道:“王叔,玩的很开心,南京比上京有意思多了!”

    “太子殿下,你呢?”耶律乙辛言下之意有几分考校的意思。

    耶律浚沉默了片刻,抬头看着远处的山峦与大地。轻声道:“幽州是个好地方啊,背后燕山,南控河北,联通东西,乃是绝佳的所在,这种城池当真是选了个好地方。难怪宋人一直想要夺回幽云十六州。没想到果真是一块宝地。”

    听到这话,耶律乙辛眼神一动,果然是优秀的太子啊!出门一趟,首先不是游玩,而是观察。十二三岁的年纪。能够看出幽州地理位置的不凡之处,着实厉害。

    “不错。不错!”纵然是心里有什么想法,耶律乙辛道:“太子可以总结一下,然后交给陛下……”

    “好的!”

    “那太子殿下对对面那片土地有什么看法?”耶律乙辛突然心血来潮,指着南方的吐蕃沉声询问。他当真想要知道,耶律浚在对待宋朝方面是什么态度。

    “南朝?!”耶律浚看着南方茫茫原野,一时间眼神有些迷惘,回答不上来。至于原因,也不知道是因为他年纪好小,还是有所顾虑,或者为难之处,总之是一句不发。

    现场的气氛略微有些尴尬,结果被小公主耶律特里打断,只听她说道:“母后说了,最好还是不要打打杀杀的,相安无事,对宋辽两国百姓都是好事。”

    耶律浚是这样想的吗?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耶律乙辛突然意识到一件事。耶律浚很优秀,可毕竟还很年轻,很多的想法或者说信念都是受他人影响。正是耶律特里所言,能对耶律浚有这么大潜移默化影响的……也只有皇后萧观音了。

    突然之间,耶律乙辛意识到,在保住自己滔天权势的路上,似乎又多了一块绊脚石!

    皇后萧观音,不可多得的美女,更是一位才女,尤其是诗词歌赋方面的造诣十分出色。也正是因此,她很仰慕南朝文化,对南朝偶的感情也自然而然有些许变化……

    如果是普通的女子也就罢了,如此没什么不好的。可是她的身份是皇后,如此作为不免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带动了辽国的汉家之风越发的浓厚流行。同时,作为皇太子的生母,对耶律浚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言而喻。

    同时,耶律乙辛有种感觉,这位皇后看自己的眼神总是怪怪的,不友好的同时还有些许敌意的感觉。难不成他看出来自己对耶律浚的威胁了?耶律洪基不在乎,可是皇后却察觉到了,这绝非好事。

    将来耶律洪基死了,萧观音可就是太后了,辽国的太后并非只是个名分,权力是非常大的,自己还有好日子过吗?

    还有就是耶律浚对自己的态度,或许也是受了萧观音的影响。故而突然之间耶律乙辛觉得,目前最需要注意的敌手可能不是耶律浚,而是皇后萧观音。

    竟然是一个女人,耶律乙辛心中不由冷冷一笑!

    沉默许久的耶律浚摆手道:“南朝固然是好,只是想要起兵南下也是要考虑实际状况的。当年承天太后和圣宗皇帝御驾亲征,最终也是无功而返,前车之鉴,我们还是要考虑的。

    北宋可是在边境上陈兵众多,塘泊众多,来防备我朝铁骑南下。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贸然起兵南下是不理智的。”

    耶律乙辛又一次觉得自己小觑了年轻的太子,他并未完全受到萧观音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的看法,似乎更为谨慎。这与耶律洪基大意粗犷的性格完全不同,可越是谨慎的人越是可能多疑。多有猜忌!

    麻烦,当真是麻烦!

    “塘泊不足为虑。没有了山脉阻隔,宋朝的防线相对脆弱,想要攻破并不太难。”耶律乙辛说道:“宋朝若是全力以赴,我们的压力会很大,但眼下宋朝正和西夏开战,难免东西不能相顾,这对我们而言是个好机会啊!”

    耶律特里水灵灵的大眼睛不断转动,最后看着耶律乙辛。问道:“王叔是在考校皇兄吗?”

    耶律乙辛只是轻轻一笑,的并不回答。

    “嘿嘿,西夏和宋朝虽然在开战,可是战事目前才刚刚开始,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耶律浚道:“若是西夏不敌宋朝,到时候宋军携西北大胜之余威,来抵御我们。只怕会吃力不讨好啊!”

    “太子殿下不看好西夏吗?”

    “不好说,不过西夏贸然出兵,去岁秋天他们都没占到便宜,开春再战,结果又能如何呢?”耶律浚道:“梁乙埋姐弟的做法……哼哼……且先看着吧,西北恐怕他们占不到太多便宜。再者说。梁乙埋要是先知会我们一声,两家合作出兵倒还罢了。可我们此刻出兵,岂非便宜了西夏?最后自己讨不到好,还平白便宜了西夏!”

    显然对于西夏背辽投宋的事情,辽国上下多少都有些不满。

    耶律乙辛笑道:“战事结果虽说还不得而知。可今日已经有消息,西夏大军猛攻大顺城。庆州只怕是岌岌可危啊!而且从战事爆发之初到如今,西夏一直是占据上风的!”

    “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较以一时长短根本没有意义,即便是西夏大军猛攻大顺城,可也要攻下来才算数!”耶律浚似乎想起了什么,笑道“去岁西夏进攻过一次的大顺城,结果以失败告终,听说这次大顺城的守将并未换人!”

    呃!耶律乙辛又是已经,关于西北宋夏战事的事情他并未告知耶律浚,可是太子爷却知道大顺城守将一事,也就是说他有另外的消息来源?可是自己却一点都不知晓,这绝对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耶律乙辛越发的有些担忧了,太子的实力非同一般,似乎处处还防备着自己,绝非好事啊!

    耶律乙辛强压心中的不满,最后说道:“太子殿下所言不错,大顺城的守将依旧是林昭和景思立。”

    林昭?

    听到这个名字,小公主耶律特里顿时眼前一亮,惊喜问道:“可是那年出使我国,救了母后和我的宋朝使臣?”

    “没错,就是他!”

    “他还好吗?听说去年他犯罪进了监狱,要被问斩?”小公主去岁曾经听出使宋朝贺正旦的使臣提及此事,当时可是把小公主吓的不轻。

    小公主可一直记得,那年在辽河边上,林昭英俊坚毅的面孔,文采风流,以及那温暖的怀抱。若非林昭,她们母女可能就死在叛军手中。耶律特里心中很是感激,幼小心灵之中便对林昭有了一种极为特殊的感情。

    也有一种特别的关心,时不时便想要知道林昭的消息,同时一直深深地期盼着什么时候能够见上一面。

    平日里只要听到一丁点的消息,便会格外兴奋。与此同时,她的母亲萧观音似乎也是如此,只是除了兴奋之外,还有一丝莫名的羞涩与忧虑。

    耶律乙辛道:“哦,林昭后来被无罪释放了,据说他是被宋朝的庆州知州李复圭陷害,仔细说起来,宋朝和西夏这场乱局,起因他也是有份的。”

    赵王殿下并不曾太过在意林昭,他们彼此之间的接触并不多,在他看来,林昭在辽国的作为不过时候呈口舌之利。至于参与平定萧胡睹之乱,则完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他更加不知道,萧观音之所以对他多有忌惮,完全是因为林昭的一句话。

    “这小子有点意思!”耶律浚冷不丁地冒出这一句,尤其是他的年岁更小,说出这样的话难免有种滑稽的感觉。他对林昭也是有所关注的,在辽东的时候彼此也曾有过交往。林昭座下的那匹小白龙就是他所赠送的。他们一度还是曾是对手,不过因为林昭救了他的母亲和meimei,态度自然有所改观。

    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耶律浚心中有种很特别的感觉,仿佛这个林昭就是自己天生的对手一般。最初林昭远离辽国,回到宋朝他并未在意,但是随着林昭在宋朝的一系列作为传开,耶律浚又多了几分关注。

    身在吐蕃的辽国公主已经传讯回来,告知他们去岁在青唐城发生的事情,一个能让吐蕃赞普忌惮,西夏国相吃瘪的少年,绝对不可小觑。或许某一天,林昭将会是个强有力的对手,耶律浚心中隐约有种这样的感觉,甚至还有些许的小期待。

    “王叔,对宋朝开战一事还需要慎重,不可cao之过急。如果有想法,可以给父皇上个奏章,让大臣们讨论再说。为今之计,我们还等等庆州那边的情况,看看西夏到底能有什么作为?如果是两败俱伤,些许事情还是可以考虑的。”

    “是!”耶律浚虽然只是个少年,可他毕竟是太子,耶律浚不敢太过违拗。沉默了片刻,又问道:“太子殿下,要不让五部院的兵马先在幽州附近cao练如何?”

    “好!”耶律浚想了想,轻轻点头,看样子这是个很有主见的太子。

    “特里,我们走了,回去吃点东西,下午去围猎!”听到哥哥的呼喊,小公主耶律特里才回过什么神来,脑子里萦绕着那个高大威猛的大哥哥林昭。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