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第三罗马在线阅读 - 21 两年

21 两年

    1903、1904两年匆匆而过,其实这两年的年景并不算不好,甚至能用风调雨顺来形容:首先是帝俄的工农业产值逆资本市场而动,跟1897年相比翻了一番;横亘帝俄南北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终于全线竣工;在亚利特聘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的努力下,圣彼得堡、基辅、明斯克以及莫斯科变成了欧洲为数不多的几个具备自来水管线和供电城市;为了满足不断的工农业生产需求而兴建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伏尔加河水电站以及拉多加河水电站宣布动工......帝俄的在安稳环境下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尽管帝俄除了农业以外的各项产值还不能跟英米德三国等同,但主要指标并不落后,假以时日的话肯定能超过这些国家的。

    这些成就却不能成为帝俄居民的每日话题,在莫斯科附近发生的龙卷风和顿涅茨克矿井迷失的小女孩让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些不常被提及到的灾难之中——正因为曾经困扰帝俄居民问题的消失才使得曾经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故和灾害变成了主流话题。

    当然,主流话题不可避免地中心话题就是政x治,帝俄各界齐声谴责杜马发布的《帝俄禁酒法案》——这个特殊时期女权运动的产物——认为这个法令对个人柿x油是一种枷锁。然而,这个法案是极悬殊压倒多数在杜马获得通过的:现实状况是帝俄的女居民们几乎没人喝酒,而男居民中,普通的人并不经常喝酒以至于这个法案获得通过没有难度,即便是经常喝酒的人也因为从属的团体例如正教会和救世军等宗x教社会团体支持禁酒也不在这个问题上与其他人过意不去。

    况且,为了照顾喝酒的人,帝俄的标准比其他国家讨论的禁酒令要宽泛很多,仅限酒精含量在5度以上酒不能在帝俄生产销售,并未禁止包括啤酒在内的低度数酒精饮料的生产消费。

    不怎么喝烈性酒的皇帝是跟帝俄主流社会对酒精饮料的态度是一样的——可有可无——反正亚利很少出席酒会而且被那群cao着俄式口音讲法语和德语,自诩为文明贵族的醉鬼们排斥。即便亚利偶尔饮用酒精饮料,也仅限于极低度数的格瓦斯和菝葜汽水。自然有些许报复心地没有在杜马程序中对禁酒令的设置障碍。

    还是有很多人是对这个法案不满的,比如帝国伯爵,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当世最知名的帝俄文学家,他也同时是帝俄的贵族。他所来往的人士也是看似十分风光,但其实经济状况已进入风蚀残年的帝俄贵族如同第二帝国覆灭之后在巴黎圣日耳曼区那些萎靡不振的帝国和王国贵族一样也不得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帝俄的官僚体系中寻求发展。在亚利继续强推农奴改革后,贵族们位于乡下的产业在名义上地获得了一笔赔偿款后,就断了各种联系——贵族们只保留为了保持头衔和封地的联系所代表的名义狩猎权和代收正教供奉款——后者还要按照惯例全数布施给当地正教会。亚利和他授意的柿油派政策让帝俄的社会变得正在变成合力——自耕农和小地主以及城市平民受益于不断推进的工农业改革成了亚利的死忠;资产阶层则在亚利控制的金融机器下变成了皇帝在杜马的投票机;只有受损不断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没落贵族才不满皇帝,而这些人逐渐演变成了帝俄文坛的主要构成——小资产者的主要代言人。

    跟亚利资助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同,作为伯爵的托尔斯泰在收益上有官方资助的《启蒙读本》的工资、从报刊获得的社评和从出版社获得的小说版税外加从自己庄园获得的收益,所以他能在经济上无所顾忌地评论帝俄的政体。不过由于亚利在立宪政体下的作为,拥有贵族头衔的托尔斯泰没有办法直接数落作为已经是宪政国家体系下作为帝俄象征的皇帝,只得把目标对准了内阁以及作为专制残余的议会上院苏x维x埃。

    几乎所有这个时代的帝俄文学作者都存在这么一种通病,他们自诩受过高等教育,而帝俄的贫民和农民愚昧无知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们出身于贵族,有感于相差悬殊生活待遇,总是“出自善心”地帮助农民获得农民所需要的利益。他们极为重视出自于农奴庄园制遗留下来的帝俄农村村社的平均主义,并且由于城市贫民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相近,对把这种平均主义贯彻到这些人的生活中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这些人先天反对亚利的帝俄农民银行与一直倡导的农业联合会这种金融寡头的产物,认为这个联合体只是残暴的帝俄贵族改头换面的产物,却从未反思为什么参加农村统合社的农民过得比没参加统合社的人过得好。先锋文学家们泛泛地认为是上层收买了部分下层,使得农合社社员们抛弃了他们“兄弟姐妹”与贵族和资产阶级同流合污沆瀣一气。以至于农民和这些先锋文学家们形成了难以理解的沟壑:正如农庄里的农民评价托尔斯泰“你总是说为我们谋取利益,你却不知道我们要什么。”

    正因为于此,哪怕亚利读过托尔斯泰所有的著作,托尔斯泰在他的心目中也难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眼里,托尔斯泰最伟大的成就既不是《战争与和平》,也不是《安娜-卡列尼娜》而是《启蒙读本》,然而托尔斯泰在帝俄社会赫赫有名,也支持推动皇帝本人倡导的在民x权运动。所以在很长时间内,亚利和托尔斯泰维持着表面上的客气,然而在内心中并不能太看得起对方:这位大文豪从来未接受过皇帝授予的荣誉称号,而亚利也从未邀请隐居在萨马拉庄园内的托尔斯泰前往克里姆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