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铁十字在线阅读 - 第八十九章 野望(13)

第八十九章 野望(13)

    “德国元首的回答很直接,是人!一个德国青年要生长培养18年才能成为军人,日本青年也是,美国人青年也毫不例外。而美国的体制和国民特性决定了他们可以损失无数物资和装备,却死不起足够的人。他问,如果从现在开始到战争结束至少还要死1000万人才能赢,日本怎么样?”堀悌吉慢慢道来,“我回答说这好办,日本是决定一亿玉碎的,如果死1000万就能赢,剩余9000万民众一定会欣然接受,甚至死去的1000万人也会含笑九泉……元首说,我有把握让德国人民牺牲1000万而不造反,但含笑九泉可能办不到,他们在地底下一定骂死我。你猜猜,有没有1000万美国人愿意为了胜利去死?

    德国元首解释道:美国已经很强大、很富有了,我们一不要灭亡他,二不打算侵犯他的领土,三不打算侵夺他的利益,四我们随时愿意和他们实现和平,美国人民仅仅为了一个胜利的头衔和资本家的利益去死1000万?我认为这不可能。日本和德国是为了国家崛起和民族尊严而战,如果必须要付1000万代价,我看可以接受。”

    全场一片寂静,包括山本五十六和伏见宫博恭王在内的所有人全被震住了。

    “所以我坚持要去打东海岸、去打纽约,我就是要告诉美国人,与我们打仗要做好死人的准备,帝国是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的,这是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战争,是世界大战,不是美国人隔岸观火,给其盟友送点武器、物资和弹药就能轻轻松松打赢的战争,他们要想赢必须做好死人、死无数人的准备!”堀悌吉的表情很严肃,“塔拉瓦战役柴崎少将率5000孤军打了整整58天,人数不占优势,武器不占优势,补给不占优势,照样打消耗战硬生生耗死美军近万,自己只活下来23个!联合舰队也是如此,我们要不断和美国人打,可以赢,可以输,但一定要消耗对手,越能消耗对手人命的办法越要尝试。2年打下来美国差不多死了100万,美国还在坚持,你们认为美国人能不能坚持到死1000万?还是说帝国因为先死1000万人而顶不住?”

    听完堀悌吉的观点,井上成美率先立正鞠躬:“长官,受教了!”

    其余人全站立起来低头致敬:“长官,受教了!”

    伏见宫博恭王和山本五十六坐着没动,但也半天无语。现在局势很明显,堀悌吉已把所有人都说服了,连福留繁这样的铁杆心腹,古贺峰一这个副手都不知不觉滑落到对手的立场上去了。更何况伏见宫博恭王本人都认为如果真死1000万就能赢,他很愿意付这个代价。

    堀悌吉自己在心底叹气:他其实并不是完全认可这番话,但为说服众人,只能把日本国民性发扬到最大——反正到处都是嚷着要决一死战的人物。只有松田千秋似乎读懂了他的内心,抬起头又重新看了堀悌吉一眼……

    事到如今没什么好争论了,有关主力舰的建造讨论彻底进入垃圾时间,全程按堀悌吉的思路推进,最终形成的决议是:1944年新开工7艘云龙 1艘大凤级,1945年9艘云龙,争取从1946年起每年12艘,其余战列舰、舰队航母、重巡洋舰建造全砍掉。

    松田千秋很快又提出轴心标准版云龙的概念——“如果开工建设标准版云龙,每年建造数量酌情减少1-2艘也可接受。”这引起了众人极大好奇。

    所谓轴心标准版云龙,是指在改云龙基础上由日德意三国轴心技术专家共同设计的统一标准航母,主要性能指标为:标准排水量3万吨,主体结构能基本适应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况,最大航速34节,最大航程9000海里,主要载机量为68架常用 12架备用,平均建造周期18-20个月。全套图纸基本已在德意两家合议基础上形成了,希望日本能在1944年3月前完成审核与最后修改并确定全部细节。霍夫曼打算从1944年4月起,凡云龙级建造全部用统一标准图纸,内部改称轴心级。

    松田千秋解释了具体内容:“这样单舰作战性能大约可达到埃塞克斯级的75-80%,建造周期平均比敌人慢2个月左右,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三国统一建造标准航母有两大好处,第一,便利维修与部件配置,由于全构件通用,万一德意舰艇在太平洋损坏或我军舰艇在欧洲损害,可就近维护;第二,便利集中使用与指挥,无论飞行员、水兵还是指挥官面对的都是同款舰艇,可迅速交叉互换,形成三国轴心共同配合、联合作战。加上今后三国轴心所用舰载机也全是同类型、同标准飞机,会更加强化标准航母的战术运用。

    船政专家测算后认为,一旦德意统合全欧之力,标准版航母可在德国、意大利、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一年内开工20-24艘,加上日本8-10艘,一共是28-34艘。如果这还耗不死美国人,我们全体自杀算了。”

    有人马上反驳:“这不可能,德法意三国有建造云龙级的水平我不怀疑,荷兰勉强也有,可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希腊这些国家或许能建5万吨级的船舶,造航母不可能吧?”

    松田千秋笑道:“最初我和你想的一样,甚至比你还不开窍,但到欧洲亲眼目睹德国坦克制造流程后我就懂了,原来装备生产还能这么干。当时去参观4号坦克生产基地听说德国一个月能造1500辆,我大吃一惊认为这绝对不可能,但实际上这数字还有很大潜力可挖。4号坦克装甲是比利时人提供的,车轮、履带是荷兰人出产的,法国人造了变速箱和火炮,瑞典人提供了机枪,德国人自己造了发动机和观瞄设备,然后统一在德国工厂总装。现在据说德国人要把发动机技术也输出给法国和意大利,德国今后只生产极少数部件,大多数部件只按标准图纸发给各盟邦,把关质量验收后统一总装。

    当然现在各国工业能力还跟不上德国,散件组装只占一部分产量,但熟练后速度提升是很快的。德国人不是不会造坦克,而是这样他们就可以腾出精力来造虎式坦克或别的更先进的装备。

    航母也一样,刚才你也说了类似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大概只能造个船壳,锅炉和动力都不行,更不要说上面的装备,那就只造船壳嘛,大不了造完拖到意大利或者德国去安装动力并栖装,设计一样、技术标准一样、施工图纸一样为什么不能通用?如果真一年就造20多艘,质量也不用精益求精,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消耗品嘛,说不定过几天就沉了,能用就好,毕竟现在是打仗,没人指望用一辈子。”

    众人目瞪口呆,造船还能这样搞?细想还真是这道理,美国不就凭这个办法在弄自由轮、胜利轮么?德国不也搞出了意志轮?连带图纸也给了日本一套,虽然日本一直认为自己造船能力不差,但船政专家看过意志轮图纸后都悄然表示,先别说能力怎么样,至少在理念方面,日本落后5-10年,而大规模分段施工、电焊技术等能力更是欠缺。为什么德国造潜艇又快又好?只要看过分段施工、最终总成的套路就完全弄明白了。

    所以联合舰队一干军官很感激堀悌吉带他们去欧洲参观访问,这些东西以前都是看不见的,带来的观念、学到的知识、吸收的理念是全新的,哪怕像松田千秋这样的美国通,当年在美国也不可能深入美国兵工厂去具体查看,但现在因日德同盟,再加上联合舰队表现比较争气,德国不但大方地放开了很多技术领域和工厂供参观,还把一堆堆技术资料和图纸输出给日本——最先进部分霍夫曼当然不会拿出来,但即便这样也足够震住日本人。相比之下,日本很多航空设计根本就是半拉子工程,如果没有欧洲联合设计局接手,所谓的彗星改、天山改还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才能服役。

    一干军官立即兴奋起来,马上有人道:“我们也可以这么干,如果原材料足够,技术含量低的部分让民间造船厂去折腾,然后拖到4大海军工厂总装就好,质量可略微降低些标准,但通用水平不能降低。”

    “帝国航空工业生产的部件经常不能互换,基孔制搞得非常差,而德国造飞机零件随便哪里都能用,同样是修改后的零式发动机,图纸一模一样,德国造就是比国造马力大、故障低还不漏油,真是气死人了!这就是小作坊和大工业生产的区别,难怪很多东西从德国买比自己造还便宜……别看人家人工比我们贵得多,生产出来成本却更低,以至于人家先赚了一道钱给我们还要便宜!”大西泷治郎苦笑道,“和平时期这就是工业倾销,可战争时期巴不得这种倾销越多越好,毕竟哪里去买现成的高质量军火呢?”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或者直接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