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露出爪牙
杨国忠无数次的出手,都迫于李隆基的庇护,在无法处置安禄山之际,他用尽全力搜集安禄山谋反的证据,以证明他的先见之明。他然门课搜访安禄山谋反的证据,命令京兆尹李践搜索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将安禄山的门课押到御史台,没有问出什么证据,秘密地处死并且将安禄山在长安的几个党羽全部贬官。 在长安作为人质的安禄山儿子安庆宗,立即派人前往范阳进行通报。 安禄山立马上书自陈,罗列杨国忠二十条大罪。要求予以严惩。 李隆基护着杨国忠,把京兆尹李践作为替罪羊,贬为零陵太守,用来安抚安禄山。 安禄山不满意,加快了谋反的步伐。 六月,李隆基在非常复杂的心态下,笼络?试探?大约是兼而有之将宗室女荣义郡主嫁给安庆宗,召安禄山赴京参加儿子的婚礼。 可是,安禄山称还有疾病拒绝前来。 七月,基本上准备完毕的安禄山,计划以轻兵奔袭长安。他提出向李隆基献马三千匹,每匹马配置两个马夫,合计六千人,由二十名胡将负责押送。 河南尹达奚旬听到这个消息后,暗自揣度安禄山此事怀有二心,连夜向李隆基密奏:“请令安禄山入冬再献马,到时由禁卫军押送,毋须烦劳范阳军。” 恰逢此时辅缪琳受贿的事情败露,加上达奚旬的密奏,李隆基开始感觉到事情不妙。他找个借口,杀了辅缪琳,再派中使冯神威带着圣旨前往范阳,召安禄山入京。 冯神威抵达范阳之后,对安禄山转达皇帝的原话说道:“朕最近为卿造了一池新汤,于华清宫中等你。” 听到之后,安禄山没有按照惯例谢恩,仅仅只是在床上略微抬了抬身子,向皇帝道了一声安:“圣人最近可还安稳?” 冯神威又说,献马之事容日后再议。 安禄山看到献马的计划泡汤,回答说:“马不献也可以,我十月必到京师,亲自送上!” 说完之后,安禄山命人引冯神威到客馆休息,如此过了几日再也没有想要见他的意思。 冯神威自觉已经无望,决定离去,临行前,安禄山又破了一个惯例,没有献上感恩表。 假装从容而行,出了范阳,冯神威快马加鞭,逃向长安。 当他站在李隆基面前,哭诉着说道:“臣几乎不能再见到陛下。” 尽管已经有了些心理准备,然而李隆基听到安禄山如此狂傲,目无人君,还是愤恨到变了脸色。 愤恨归愤恨,遗憾归遗憾,李隆基对于安禄山的拒绝入京,一点办法也没有,一点准备也没做,竟然听之任之,任由事态自行发展。因为就算安禄山谋反之心昭然若揭,在自负的李隆基心理,仍然不愿意承认自己识人不明的错误。 也许是期望民心可用,他再次展现了有德之君的形象,八月,下诏免除了百姓一年的租庸。但是到了十月份,李隆基又去了华清宫,开始了逍遥娱乐不问天下的生活。 李隆基及时行乐,麻痹自己,安禄山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反动谋反。 十月中旬,陇右。 西藏十州在一帮子新人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地过度,李跃从长安返回陇右之后,随行的还有李家的家眷,这一次,追随着李跃全族搬迁,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不仅仅是因为避免杨国忠与安禄山以及那些曾经李林甫得罪过的人,另一方面,安禄山有反心,这已经在长安传的风风雨雨,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而关于安禄山有反心的猜测,最早要追溯到张九龄从宰相位置上下来的时候,当时张九龄就一口断言,安禄山面相有野心,天下大乱的祸根,几次试图杀死安禄山,但是在李隆基的包庇以及安禄山本人的运气的作弄下,适得其反,反而成就了安禄山。 民间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凡夫俗子都对安禄山的权力有所猜忌,但是偏偏天子李隆基就是对安禄山宠惯无双,李家人投奔到陇右,在凉王李跃的庇护下得以保全,在回到陇右的第三天,李跃就为李静淑举行了盛大的婚娶仪式,这也让李家人在初来乍到,对李跃这个女婿多了一些尊敬,更好地融合在陇右的体系中,虽说当初李林甫与李适之有仇怨,但是李林甫已死,而且身为李家的管事人,李静淑还成为了李跃明媒正娶的妻子,也就没有人愿意再提起过往的不愉快。
虽然李跃离开了长安,但是对长安城局势的发展了若指掌,随着李林甫倒台,那些在长安城的信息网络一部分直接化整为零,遣散,还有一少部分可靠的下属直接归附到李福的朱雀情报系统,尤其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每隔两天都会从长安传来第一时间的信息。 也就在十月初,李跃已经从各方面的消息确定了安禄山谋反在即,朝廷却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李隆基仍然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这个帝国已经到了支离破碎的时刻,而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却仿佛置身事外,欲要建立新制度,只有破而后立。 十月十日日,李跃聚集陇右五万精锐,号称十万大军讨伐偏南一隅的南邵,自从杨国忠兼任剑南节度使以后,弄得西南形势一片混乱,根本不懂军事的他,两次强征中原的青壮士兵,两次攻打南诏,但是兵士们不适应南方水土,途中就病死大批人,抵达云南后,唐军几乎全军覆没,两次都是如出一辙,两次征伐,唐朝寸土未得,反而丧失了大量精锐部队,使中央军事力量受到了难以估量的损害。而且南诏王趁着这个机会,征服了西南地区的好几个原本臣服于唐廷的小国。 李跃已经扫清了西部最大的敌人吐蕃,怎么可能容忍南诏这个异类,特别是在安禄山可能造反的这个时候在一旁窥探。 基本上李跃向派人向朝廷送出奏折的时候,就已经领兵南下,他此举并非心血来潮,除了防止大乱之时南诏趁火打劫,另一方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打算,安禄山要造反,若说当世谁最清楚,莫过于穿越而来的李跃。 轻装出发,五万精骑穿过吐谷浑,从西藏的东南直接向南邵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