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八十四章mdash;mdash;铁血王国(2)

第八十四章mdash;mdash;铁血王国(2)

    在得到皇帝答应了后的腓特烈一世大喜过望,就好像追了很久的女孩终于答应自己的求婚了,迫不及待地就举行了加冕仪式:在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在柯尼斯堡正式加冕为王,被称为腓特烈一世。虽然他加冕了,但是他所加冕的称号都特别有意思。咱们下来就来说说腓特烈的称号。

    一般来说,一个人是某某国家的国王,就会称这个人为某某国王,汉语就是某某之王,例如英格兰国王,法兰西国王,瑞典国王等等,就可以被称为英格兰之王,法兰西之王,瑞典之王,但是这个一般现象到了腓特烈这就有点不好使了,因为他不能被称为“普鲁士之王”,而只能被称为“普鲁士里的国王”,为什么不能好端端地叫普鲁士之王还非得来个非常拗口的“普鲁士里的国王”?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然后再看看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这两句话唯一的区别就是“之”和“里的”,这个“之”字是个代词,表示这个人是普鲁士的国王,整个普鲁士都是他的领土,而这个“里的”,顾名思义,就是说“在普鲁士里的国王”,也就是说普鲁士里有个国王,这个国王代不代表普鲁士那可不一定。

    接下来咱们来看看原因是什么。

    首先,还是帝国内部的规定除了波西米亚国王之外,是不能有其他的国王的,而腓特烈统治的勃兰登堡可是帝国内的一部分,自己还是勃兰登堡选侯,虽然皇帝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腓特烈也不能做得太过分了,直接加冕为勃兰登堡的王位,如果真这样的话,皇帝也就只能为了自己的脸皮食言一把了。如果加冕为普鲁士的王位,那皇帝好歹还有个遮羞布,毕竟说起来没加冕为勃兰登堡王,打了个擦边球。这是其一,其二,如果加冕为普鲁士之王的话,那就说明整个普鲁士都是自己的,但是很显然不是,因为腓特烈手里边之后东普鲁士,西普鲁士还在拨烂手里攥着呢,如果加冕为普鲁士之王的,你让波兰怎么想?波兰会觉得你这是在赤裸裸地挑衅的,之后它的大军没准就过来了和腓特烈会猎于普鲁士了,这可是小身板的普鲁士承受不起的。

    所以,腓特烈既想称王,又不想得罪两边,也就只能称个“普鲁士里的国王”了,这也说明人的智慧,在不可能中生生地找到了一条道。

    既然皇帝已经给了自己的朝思暮想的王冠,那自己怎么也得表示表示,于是,在战争中,腓特烈一世的军队表现得很积极,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这其中除了按照约定之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那就是土地。因为普鲁士处于四战之地,周围的邻居每一个好惹的,整个普鲁士始终处于被消灭的危险境地。自普鲁士成立之后,它的这种危机感一直在深深地刺激着每一位普鲁士国王,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挣命,不得不奋力拼搏,也由于这种精神,普鲁士一步步由弱小走向了强大,走向了世界强国之列。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大北方战争几乎是同时开始的,腓特烈在一边打着法国人的时候,也不忘了时刻关注着瑞典这位邻居的状况。在大北方战争初期,查理十二大展神威,纵横披靡,打反瑞同盟如同打土鸡瓦狗,这个时候腓特烈一世老实的跟鹌鹑似的,生怕自己这位邻居误会自己再给自己来一家伙。但是等到了波尔塔瓦之战之后,被打倒的俄国又站了起来,并反手一家伙把瑞典撂倒了,瑞典撂倒之后,这裁判都数了十个数了,瑞典还没站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腓特烈一世没去掺和一脚,毕竟自己的旁边就是瑞典的波美拉尼亚,这一块肥rou只要自己张开嘴就掉到自己嘴里了。

    就在腓特烈一世参加的这场大乱斗自己这一边都占了优势,眼看着对面的水晶就要被打爆了的时候,腓特烈一世死了……不知道腓特烈一世死的时候是种什么样的心态,有没有在心里骂娘,但是心理阴影面积应该不小。

    1713年2月25日,腓特烈一世与世长辞,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即位为普鲁士国王,普鲁士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腓特烈威廉即腓特烈威廉一世(之后简称威廉一世),这位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他的老爹,人送外号“军曹国王”“乞丐国王”。

    等到威廉一世当上一把手后不久,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就结束了,在普鲁士和法国签订的《乌特勒支和约》中,威廉一世得到了不少的地盘,得到了上格尔登区,以及法国、瑞士边境附近的纳沙泰尔、瓦伦金两个侯国,自此,普鲁士又多了几块飞地,再加上三十年战争中从奥地利手里夺来的土地,普鲁士王国的地盘已经增大的不少,而且这些新增加的地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为普鲁士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虽然普鲁士刚和法国签订和约,但是这并不表明普鲁士的大兵就没事了,因为威廉一世转过身来就参加另一场大乱斗——大北方战争。威廉知道自己扩大领土的机会到了,自己嘴边上的波美拉尼亚早就馋的不行不行的了,此时不动手还更待何时啊,于是威廉一世也开始对打趴下的瑞典拳脚相加。虽然查理十二坚忍不拔,屡败屡战,但是实力在那摆着呢,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拿破仑,可以和整个欧洲对着干。最终,这位无畏的战士倒在了战场上,在这之后,瑞典也战败求和,而威廉也得到了波美拉尼亚。

    威廉一世可以说是一个军事狂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士国王,他对军队的要求达到了一种极致,估计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了尽可能的扩大军队的规模,在1733年,威廉一世实行分区征兵制,强迫服役,甚至还去“拉壮丁”,俄国的大科学家、大诗人罗曼诺索夫年轻时在德国求学,也曾被普鲁士人抓过壮丁,只不过这位哥们运气比较好,逃了出来,要不然估计以后就没这一号人物了。就这样,他生生的把普鲁士的军队人数从将近四万人扩张到了八万人,占当时普鲁士王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四,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人中,就有4个人正在军队中当兵。这个比例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才百分之四,可是如果这个比例放在咱们中国的话,就按十四亿人口算,那咱们中国就有将近五千六百万人的庞大军队!可是现在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才有多少人阿,所以,这个百分之四是相当高的比率的。

    这支庞大的军队可让威廉犯难了,光吃饭、军装、装备等后勤物资对普鲁士来说就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但是威廉一世眼一瞪,牙一咬,表示即使自己的饿肚子,也要养得起这支军队。为此,整个普鲁士80%的税收都扔进军队这个无底洞里边了,为了军队,威廉一世甚至连自己都牺牲了,按理说一个国王的登基仪式那肯定得打扮特办,毕竟这一辈子就这么一回,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可是威廉一世就舍得只用了2000银币。而且生活中极为简朴,说难听点那就是落魄。这让人难以理解,摆脱,好歹你也是个国王,怎么能过程这样呢?再加上他又舍不得在除了军队的其他地方花钱,能不花就不花,久而久之,人们就送了一个“乞丐国王”的“雅号”。不过威廉的付出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回报,普鲁士这八万人的军队,不但一个个吃得好、穿得好,装备很精良,一点都没落下。为了让自己的军队不至于成为如同北洋海军那样的“花架子”,这位老兄对军队进行严酷的训练,他对军队的训练同样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不但这样对待他的军队,他对他的臣民依旧是一种非常粗暴的军人风格,在他的统治时期内,形成了“服从、服从、再服从”的“普鲁士精神”。他所创建的铁血军队,成为了他儿子手中的绝世神兵大放异彩。

    人们喜欢一个物件的时候,总是会保养得特别好,并且没事干就拿出来看看,威廉一世也不例外,她对他的军队爱不释手,所以经常没事干就检阅部队。

    如果你认为这样人们就称他为“军曹国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小看了威廉,当这位仁兄弥留之际,神父在他周围进行布道仪式,当他听到神父说道“我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我也赤裸裸的走开”时,他还勉强挣扎的说:“不,不能完全赤裸,我要穿上我的军装”。

    这就是那位战士国王,穷其一生为了军队的人,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将其称为“军曹国王”。

    威廉一世脾气暴躁,对军队的热爱可以说到了狂热的地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普鲁士的形势有关。自己的东边,是取代瑞典称为东欧霸主的俄国;在西边,是已经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打击中重新恢复过来的法国,自己的南面,是虽然屡战屡败,但是相较于自己却依然是庞然大物的奥地利,普鲁士是在三个大国的夹缝中,稍有不慎即有覆灭之危。人在焦虑的情况下,就容易暴躁,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威廉一世不得不竭尽全力扩充军队。这可能是最大的原因。

    在1740年5月31日,“军曹国王”“乞丐国王”威廉一世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留给了他儿子一个强大的普鲁士,他的儿子将让普鲁士之名回荡在整个欧洲大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