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七章mdash;mdash;钢铁炼狱:一战(8)

第二百零七章mdash;mdash;钢铁炼狱:一战(8)

    我们不去说普林西普,我们来看看接下来各国的反应。首先就是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在听说自己家的皇太子被塞尔维亚人给杀了之后,熬的一声就不干了,直接就把剑拔出来了,对准塞尔维亚的小身板就准备砍下去了。而且,奥匈帝国早就想对塞尔维亚动手了,这一下更是给了奥匈帝国绝佳的借口,这事可是事关国体,事关国家的脸面的,如果轻轻揭过的话,那还怎么混,就是国内不想打,也得打了。而且,关于这件事,奥匈帝国首都的一家报纸可谓是一针见血:“六年来我们一直等待着一切严重的紧张局势最后爆发……我们要战争,因为这是我们人心的信念。我们的理想只有通过一次战争,用激进的突然方式才能实现:这是一个强盛的奥匈帝国。”在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决策层就已经决定,战争必不可免了,但是,塞尔维亚毕竟是俄国罩着的,俄国那北极熊如果掺和进来的话,如果真打起来的话,那真不好说。于是,奥匈帝国准备找帮手,那个帮手自然就是德国。

    德国当时也是渴求一战,当时德国的总参谋长小毛奇(也就是德国统一传奇三杰之一的老毛奇的儿子)曾这样直言不讳的说道:我们已经准备就绪,现在我们是愈快愈好。因为当时的俄国和法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扩军计划,在这以前基本靠人海冲锋的俄军,现在也准备从质量上下手了。这就让德国有点不爽了,或者说是有点担心或者惧怕了,因为德国那巨大的人力优势,如果质量在上去的话,那可真就是钢铁洪流不可阻挡了。所以,德国想趁着俄国还没转型成功的时候,来打这一仗。而且,英国在十几年前刚刚打完了布尔战争,那钱花的真是如流水,哗哗的,英国一直都没缓过劲儿来,而且法国也没做好准备,如果打起来的话,英法两国的参战意愿应该不高。这时候,如果打一仗的,形势应该是对同盟国非常有利的。

    在1914年7月5日,奥匈帝国驻德国的大使馆向德皇递交了奥匈帝国皇帝的亲笔信,信中将塞尔维亚和俄国大骂一顿之后,然后要求德国的支持。而德皇也没让奥匈帝国失望,当即表示,哥们放心,德国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放心上,我们永远支持你!

    7月5日和7月6日,德皇召开了宫廷会议,询问战备情况,将军们的回答令德皇非常满意:陛下,一切战争准备已经就绪。奥匈帝国在得到德国肯定的答复后,信心大增,决定诉诸于战争。

    就在同盟国一方进行备战的时候,协约国方面也没闲着,因为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各国就知道要坏事,如果是秘密刺杀还好,毕竟还可以留个脸面,找一个遮羞布,但是这下可倒好,刺客直接就被人给抓住了,这可就是摆到明面上来了,这事可就不能善了了。在7月20日,法国和俄国相互保证,一旦德国胆敢挑起战争,我们俩一定履行自己作为盟国的义务。俄法两国在两国的公谈公报以及外交场合,都一再高调的宣称我们要彼此珍惜珍贵的友谊,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就在俄法两国大秀亲密无间的盟友加兄弟的时候,俄国也趁着宴会的工夫告诉奥匈帝国的外交大使,你们可得慎重考虑一下,该怎么处理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不忘“好心”的跟奥匈帝国大使提个醒,塞尔维亚在俄国人民中间可是非常亲密的朋友,而俄国的盟国又有法国,在这个问题上真不知道到底有所么大的可怕的纠纷。而作为协约国核心的英国,当时也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因为英国在见识到德国蓬勃发展的工业生产能力之后,而在看到自己已经被德国甩在身后,并且还有越拉越远的时候,英国坐不住了,打,得早点打!但是在事件之后,英国不像其他大国那般剑拔弩张,因为英国一方面又怕德国悬崖勒马,又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想背上一个挑起战争的名头。而且,就在大英帝国的最高领导机构内阁中,都不团结,还有一个实力不小的亲德派,而且整个工人阶级和大部分自由党人都反对参战,英国人民举行集会,要求政府宣布独立。结果,在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的压力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国驻英大使说,英国同俄法两国没有任何同盟关系,不受任何义务约束,并一再申明英国的态度是“尽一切可能防止在大国之间发生战争。”

    奥匈帝国在决定战争之后,就向塞尔维亚政府提出了一份十分苛刻的最后通牒,共有十项。一、查封任何引起对奥匈帝国皇室憎恨和藐视的刊物;二、马上取缔民族自卫组织,并取缔其他作反奥匈宣传的组织;三、即时从教育团体及教学方法中,删除任何会或可能会煽动反奥匈之宣传的教学内容;四、革除军部或行政部中被指进行反奥匈之宣传的官员,而此等官员的名单由奥匈政府提供;五、接受与奥匈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在塞尔维亚镇压企图颠覆奥匈帝国领土完整的活动;六、在奥国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之协助与指示下,采取法律行动,惩罚策划或执行6月28日之刺杀事件,而1914年于塞尔维亚领土的人士;七、即时逮捕奥匈初步调查所显示的两名被点名人士;八、保持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内的军火走私;

    九、向奥匈解释对其怀有敌意、在塞尔维亚境内或境外的塞尔维亚高级官员之言论;十、以及马上采取以上措施,并告知奥匈帝国。

    虽然这份最后通牒内容十分苛刻,语气十分嚣张,但是塞尔维亚政府还是忍了下来,因为即使愿意掺和进来,但是自己肯定是要挨打的,而且如果俄国帮助自己打赢了,那保不准之后又要干什么了,会不会成为俄国的下一个省份,这可就保不准了。所以,塞尔维亚捏着鼻子把除了第五条和第六条之外的条件都给答应了,因为如果答应的话,那塞尔维亚即使不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肯定也是奥匈帝国的傀儡了。

    就在奥匈帝国发出了最后通牒之后,当其他各国接到消息之后,就知道这事要坏,但是俄国还是决定救一下自己的小兄弟,俄国通知奥匈帝国,如果你敢打我兄弟的话,那老子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了,老子就要总动员跟你玩真的了。就在火药味越来越浓的时候,英国站出来了,充当和事老来了,在7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提议我们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这四个列强应该站出来,为了世界的和平,去调停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的不和,大家打打杀杀多不好,和气生财嘛!虽然英国明面上说的冠冕堂皇,但是私下里却极力怂恿法国和俄国不要怂,我大英帝国肯定是你们最坚定的盟友。于是,得到了壮胆的法国和俄国现在更加信心百倍地和德国、奥匈帝国亮肌rou。

    虽然塞尔维亚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虽然法国和俄国在为塞尔维亚站街,但是一定下定了战争决心的奥匈帝国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在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威亚宣战。奥匈帝国这一动手,就好比倒下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起了各方的一系列行动。战争爆发之后,法国和俄国毫不含糊,直接就站在了塞尔维亚这一边,当即进行战争总动员。而战争爆发之后,一直保持着中立嘴脸的英国也扔下了自己中立的面具,在7月29日,英国对德国大使明确表态:,如果冲突仅仅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两国卷入,“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将被迫作出紧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长期作壁上观了”。

    英国作为当时的世界一哥,那态度谁敢小瞧,德皇在得到英国的消息之后,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了,对奥匈帝国说:兄弟,这事我看有点悬啊,要不然咱们还是接受英国的调停吧,反正塞尔维亚就在那呢,也跑不了,不急这么一会。奥匈帝国一听这话不知道是个什么表情,你妹的老子都对塞尔维亚宣战两天了,老子的军队都开进去了,现在告诉我不打了,你TM脑子进水了吧?!

    就像是斜坡上的千斤巨石,一旦向下滚动,那就势不可挡。

    虽然德国曾动摇,但是很快就坚定了下来,TM的,干了!在7月31日,德国向俄国和法国提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你们两个还不停下总动员这个让我很不爽的举动,要不然小心老子削你们!俄国和法国接到德国的最后通牒之后,只是呵呵一笑,小样,来战个痛!连天都没隔,当天就拒绝了,结果德国这回也是玩真的了,在得知拒绝之后,也没隔天,就在31号这一天对俄国宣战,法国也没落下,在8月3日向法国宣战。在向法国宣战前一天,德国向比利时提出了军事借道的请求。因为德国一直在考虑跟俄国和法国双线作战的事情,虽然德国比较能打,但是如果同时和法国和俄国作战的话,那基本上是输定了,为了摆脱两面作战的窘境,那只能先集中力量打败一个,然后在打败另一个。相较于俄国广袤的国土、雄厚的人力资源和那威力巨大的“冬将军”,让德国人觉得还是先打法国比较好,于是,德国就制定了一个施里芬计划,集中德军主力,与法国交战,在战争发起之时,只留少量部队在正面进行牵制,主力部队绕道比利时,给部署在边境的法军主力来一个右勾拳,短时间内击溃法军主力,然后趁着法国缓过劲来之前,直指巴黎,逼迫法国求和,然后再挥师东进,和俄军决战。因此,可见比利时的重要性,如果连比利时都过不了的话,那这个施里芬计划就只能是个笑话了。

    但是,就是对德国如此重要的比利时,拒绝了德国的要求,现在,摆在德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放弃施里芬计划,和法国刚正面,但是想要短时间击溃法军,那就只能洗洗睡了,势必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另一条路,就简单的多了,既然你不让过,那老子就硬闯!

    在8月4日,德军兵分四路,跨过了德国和比利时的边界。英国在得知德军的消息之后,在当天就给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你还不停止的话,老子就要上了!但是德国决心已下,已经不可能罢手了,于是,英国对德宣战,至此,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协约国和同盟国的主要成员,都已经卷入了这场惨烈的战争中。

    世界大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