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钱不能乱花
书迷正在阅读:诸天从倚天开始,奖励九阳神功、从葫芦娃爷爷开始穿梭诸天、三国:我成了刘备四弟、宁也傅蕴庭、农门渔妻种田忙、王超林淼淼、不朽神途、废土之主、穿成五岁小福宝?别慌,反手掏出空间躺赢、上交系统后,我靠抢物资成了国宝
林敬望着吴惟英的脸庞,不动声色地说道:“眼下京营只有三万兵马,这部分人暂时不会动,但是账面上的十二万肯定要改成实际的三万兵马,你明白吗?” 吴惟英当然能明白,原先朱纯臣那帮子人之所以能够赚得盆满钵满,不就是靠吃这中间的空饷吗?眼下京营账面直接变成了实际的三万人,所需要供给的钱粮也就是相当于砍掉了四分之三的份额,算下来每年可是好几百万两银子! 要说他吴惟英不心疼自然是不可能的,可是他知道这个钱,自己根本吃不到嘴里,而且他也是一个对大明颇为忠心之人,自然也不会将自家的利益看得那么重。 “殿下,臣明白。” 不管吴惟英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林敬反正是已经将话给他点透了,后面要是再敢玩这一套那就不怪他手段,然后便继续道:“等到羽卫军练出来以后,眼下的京营会进行更进一步的裁撤,到时候可能这三万人当中,只会留下一支万人的军队,我希望你能够在将来真正将这支军队练出来,到了那一天,我给你一个上战场立功的机会!” 说到这里,吴惟英眼前一亮,他虽然是大明的勋贵,可是同那帮子已经上不了战场的勋贵们不同,他祖上可是正儿八经的蒙古人,先祖的悍勇还没有完全消散,因此对于他来说,如果有机会上战场,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因此,当林敬许下这个承诺后,吴惟英很快就选择了答应了下来,只要他还在京营总督这个位子上,就会全面配合李邦华对京营进行整编。 等到这件事完了之后,林敬并没有休息,而是重新选择去拜见崇祯皇帝,目的就是为了眼下京营这边节省出来的每年几百万两银子,这笔钱可不能让崇祯给瞎造掉了... 实际上,林敬去得十分及时,因为就在此时的东暖阁中,大臣们就已经盯上了京营里节省出来的这笔银子,毕竟这笔钱可不是一个小数。 实际上,京营十二万兵马在账面上每年需要耗费白银二百八十万两,耗费粮食一百五十万石,绝不是一笔小数目,而这一次缩减了四分之三以后,所多出来的银两,少说也有二百万两以上。 “启禀陛下,兵部侍郎督师辽东范志完有奏,其欲在宁远城南筑坚城两座,以转运粮草,另督修觉华岛城乃当务之急,还请户部拨银三十万两......” “启禀陛下,河南眼下民乱四起,李自成兵围开封,三边总督孙传庭无募兵赈灾之银,还请陛下能够拨银五十万两,以解燃眉之急......” “陛下,山东民乱.....” “陛下,山西大旱.....…” 面对着桌面上已经堆成了一座山的奏章时,崇祯脸色有些难看,他知道大家都缺银子,可是按照所有人这个要钱的法子,不要说二百万两,只怕是一千万两都打不住......再说了,这些钱真能花到实处吗? 更何况,京营眼下只剩下了三万兵马,回头还要重建新军,这个缺口可不是京营多出来的这二百万两所能解决的....... 崇祯想到了这里,正准备开口时,却听到一旁的王承恩过来禀告林敬前来拜见的消息,心中却不由得一动,既然麻烦是他惹出来的,不妨听听他的意见也好。 很快,林敬来到了东暖阁,他在简单了解了目前的情况以后,便又看了看桌面上的奏章,脸上却不由得露出一声冷笑,这个钱如果胡乱给下去,那才是真正要命的事情。 就不说别的,那个所谓的辽东督师范志完就是一个纯粹的昏庸之辈,完全靠着座师周延儒才走到这个位置上,可是等到清军从墙子岭、蓟州城方向入塞后,范志完根本不敢迎敌,后来在崇祯强令下出战最终不敌,所守州县相继失陷,可以说毫无任何作用。 在这个时候,范志完想要三十万两去修城,在林敬看来没有任何的意义,松锦大战的失败已经注定明廷在关外没有继续坚守的必要,还不如将兵力收缩到山海关以内,到时候还能凭借着吴三桂和山海关的铜墙铁壁,将东虏先挡在外面。 “启禀父皇,其他暂且不论,儿臣实不赞同继续坚守宁远城!” 当林敬这番话一说出来后,顿时引起众臣的纷纷议论,尽管也有很多人提出要放弃关外,可是像林敬这般大胆的还真是很少见。 果然,崇祯脸上顿时变得十分难看,他冷声道:“你要朕放弃宁远城?” 林敬不卑不亢地说道:“眼下辽东局势败坏至此,宁远继续坚守下去毫无意义,不如就将宁远城弃之,坚守山海关以自保,待平息内乱之后,再可远图关外。” 内阁首辅周延儒神情微妙地望了一眼林敬,说起来他心里还挺赞同这个想法的,可是他不能出声支持太子,毕竟此时守在辽东的可是他的人,如果把范志完撤回来,那当初又何必让他去替代杨绳武呢? 正因为如此,周延儒既没有开口赞同,也没有开口反对,而是保持了沉默姿态。 崇祯皇帝微微沉吟了一番,太子的建议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主要还是他的面子上有些放不下,如果将宁远城就这么抛弃了,只怕天下人会骂他是昏庸之主,可是如果继续坚守下去,往里面抛银子,似乎确实挺浪费...... 就在崇祯犹豫之时,内阁大学士吴牲却站出来表示了对太子的赞同。 “启禀陛下,太子所言不无道理,毕竟我大明心腹之患在于流寇,而非东虏,若是一味同东虏争锋关外,反而会给流寇坐大的机会。” 一旁静静听着的林敬在心中点了点头,局势的发展的确如同吴牲所料,崇祯十五年时的流寇取得了两次具备一定决定性的胜利,其中第一次就是七月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镇兵溃于朱仙镇,导致河南战局崩溃,第二次就是十月的柿园之役,李自成大败孙传庭,导致官军死亡四万余人,损失兵器辎重数十万,使得明军丧失了最后一支精锐力量。 因此,在林敬看来,大明的战略重心一定要得到及时的调整才行。 wap. /92/92005/2028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