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穿越大唐,殿前策论
大唐贞观十三年。 长安城,皇宫。 一层层秦砖汉瓦,紫柱金梁,富丽堂皇,极尽奢华,这便是大唐帝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大朝正宫--大明宫。 大明宫正殿当中,魏叔玉与三十余名学子,正在接受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殿试策问。 李世民身穿一袭大裘冕、头戴翼善冠高坐于龙椅之上,底下还静坐着四五人,分别是房玄龄、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一众肱骨大臣。 “制番之策。”李世民双眸看向底下三十余位学子,缓缓的说了四个字。 大唐初建,现在国内看似政治清明、社会秩序安定,实则有诸多外患。 西南有吐蕃、正北有回鹘、最西北还有西突厥,这些蛮夷,反复反叛,始终威胁大唐的安定。 故而,李世民在殿试上,给出的策问便是如何制番。 大明宫正殿底下三十余名学子,稍微思量了片刻,便有一人走上前去,双眸露出浓郁战意,愤恨不平,“陛下,我大唐乃天朝上国,近些年武力军备丰盈,异族若有异心,大军出征,镇压即可!” 程咬金听着武力镇压,着实来了兴趣,双眼放光,“不错,不错,这位学子不错,跟俺想的一样。” “嗯?”李世民随即瞪了一眼程咬金这个滚刀肉。 程咬金不由缩了缩脖子,“陛下,您说,您说。” 李世民听着第一位学子提出的武力镇压之策,双眸里不由露出了失望之色。 一旁房玄龄、长孙无忌更是微微摇了摇头。 大唐初立,陛下贤明,虽开创了盛世,但哪里经得起大战? 大战打的是钱财粮以及民力,消耗巨大,若是胜了还好说,败了便是动摇国本! 战争,是最后的手段! 李世民缓缓闭上了双眸,不语。 底下言战的学子讲完自己策论之后,便退了回去。 片刻之后,便有另一名学子走上前一步,恭敬行稽首礼,“陛下,学生以为和亲之策,乃是稳定我大唐之国策!” “哦?”李世民本来是闭目沉思,此时听着和亲之策,也有了兴趣,发出声音,示意其继续说下去。 魏叔玉见着这个走上前的同窗,倒是有一丝丝印象,好像是姓陈,仅有印象,并无交集。 随后魏叔玉不禁摇了摇头,“终究是历史的局限性,求稳就要和亲……” 陈姓学子得到李世民的肯定,面容变得认真严肃,顿了顿语气,继续道:“和亲之策,能够稳定我大唐与吐蕃的关系,促进两国交流,规避战争……” “以昭君出塞为例,汉元帝将昭君许配给呼韩邪单于,便给大汉与匈奴带来了和平、安宁和兴旺,稳定的大汉王朝!” “大唐初建与大汉初立何其相似?和亲之策,能够规避战争,同样能为我大唐带来和平、安宁与兴旺,能够促进我国农业、人口、经济发展,实乃利国之策也!” 陈姓学子涛涛不绝,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分析了和亲之策,对于稳定大唐的利益,水平是要比刚才那位主战的学子,要高出不知多少。 龙椅之上,李世民听着陈姓学子的和亲策论,脸上不由微微点头,“不错!” 李世民作为弑兄囚父的典范,最期望的便是让大唐鼎盛,为自己洗脱这个罪名,和亲能够稳定,则是切中李世民的心思。 一旁,房玄龄、长孙无忌脸上也露出微微笑意,“是啊,大唐初建,需要的便是稳定,长治久安……” 底下学子此刻都或许抓住了李世民的心思,都开始进言。 “陛下,和亲之策,能够缓解边疆地区矛盾!” “陛下,和亲之策,能够体现出我大唐天朝上国的恩惠!” “陛下,和亲,能够稳定大唐,实现贞观盛世!” “实乃利国之策也!” 众学子皆是争相而言,纷纷在李世民面前展露风头。 李世民甚是满意,缓缓站起身来,打算询问第一个站出的学子姓名,钦点状元了。 这时候,魏叔玉缓缓向前走了一步,双手放置身前,向上行稽首礼,语气平淡,淡淡发问道:“和亲之策,真的有这么好吗?” “在学生看来,其弊端远胜过利端!” 魏叔玉的声音虽然平淡,但却宛如洪钟大吕一般,炸响在大明宫中,余音环绕,经久不散。 三十余名学子,皆是一愣。 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魏叔玉的话,可谓是石破天惊。 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脸上的笑意也都戛然而止,双眸凝视着魏叔玉。 “这小子……好像是魏征他家的吧?” “一众学子包括自己都认为和亲之策,乃是利国利民之策,这小子说弊端远胜利端?” “跟他老子一样,一头倔驴,非得跟朕唱反调吗?” “弊端如何胜过利端?”李世民脸色变得平淡,不知喜怒。 魏叔玉又向前半步,面容平淡,认真道:“和亲之策,是有两方面的,诸位只看到了其正面,却未看到反面。” “和亲确实能够稳定与边疆蛮夷关系,规避战争,但这只是一时,下一次的大战爆发,却比以往更要猛烈!” “昭君出塞的确为大汉稳定繁荣做出了贡献,但匈奴的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 “匈奴始终是威胁大汉的存在,而且对我中原的反扑却变得更加凶猛!为什么?” “还有,他们现在不叫匈奴了,而是回鹘,突厥,吐蕃!” 魏叔玉面容很是平淡,咬字十分清晰,声音清楚的传到了李世民耳里。 李世民也不禁自问,“是啊为什么?” 全场寂静,众学子在思考,坐位上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也在思考。 半刻钟、一刻钟,大明宫正殿中,一片寂静。 魏叔玉见着无人能答,长舒了一口气,继续道: “每次和亲,我中原王朝都会附带一系列陪嫁,其中有种子、农具、汉人文化、政治制度,最为关键的是农耕技术,冶炼技术!” “要知道,我中原王朝的技术可是全面领先周边蛮夷的,却主动将先进技术传播了出去!” “种子丰收,种出的粮食,他们吃饱肚子来攻打我大唐,冶炼技术铸造出利剑砍杀我大唐儿郎!” “汉人文化、政治制度让他们建立起王朝,不在是群居的部落……让他们团结起来,形成了一把利箭,悬挂在中原脖颈之上!” “纵观历史,哪一次的边疆蛮夷不是在我中原王朝和亲资敌下发展起来的?” 魏叔玉深吸了一口气,凝重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魏叔玉的声音振聋发聩,响彻大明宫各个角落。 魏叔玉说完,随后便主动退回两步,静默不语。 正殿之上。 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听着魏叔玉一席话,不由瞪大了眼睛。 “这小子……跟他爹魏征一样,死犟驴!” “不过…不过是比他老子要通情达理…一些。” 李世民又坐回了龙椅,缓缓闭目沉思。 若是说众学子是站在大唐贞观现阶段的角度,那魏叔玉无疑于无限拔高了,他是站在历史长河之上,站在全局之上! 和亲,确实能赢得一时和平,却赢不了万世! 李世民弑兄囚父罪名滔天,若是能赢得万世太平,洗清罪名,成就千古一帝之名,想想……心头都是火热! 房玄龄、长孙无忌也沉着脸色,仔细思索着。 大殿之上,又是十分寂静。 约莫又过了一刻钟。 房玄龄、长孙无忌目光同时与李世民相接,微微点了点头。 李世民缓缓站起身来,双眸凝视着魏叔玉,认真问道:“叔玉,你只说了,和亲之策弊端远胜利端,并未言明有效的制番之策!” “我有!”魏叔玉双眸与李世民对视。 李世民双眸放出一阵精芒,“好,备纸,诸位学子,围绕刚才所言,写出明确的制番之策!” “学生等遵旨!”一众学子皆是同声应道。 纸张铺开,魏叔玉握着毛笔,写着一双整齐工整的楷书,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洋洋洒洒上万字。 约莫一个时辰后。 众学子的答卷皆是交了上去,排在首位的便是魏叔玉的策论,字迹工整秀气,映入李世民眼帘。 李世民不由暗暗点头,“倒是写的一手好字!” “退朝!” wap. /91/91977/2027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