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劝说
林子轩能够淡然处之,华宜影视的王钟军却有点着急了。 在一次圈子里的聚会上,他和林子轩说起了自己的担心,事情出在姜闻身上。 姜闻的新片已经拍完,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原本的投资是两千万,不过在拍摄的过程中,姜闻发现要达到想要的效果需要一种特殊的摄影机。 这种摄影机在美国的售价高达八十万美金,折合六百多万人民币。 在国内拍电影,剧组一般是租用摄影机,用完了就还回去,一天的租金大概一两千块,还要看机器的品牌,好的牌子质量好,租金可能要三四千块。 这是指使用三十五毫米胶片的机器,使用十六毫米胶片的机器租金要便宜的多。 按照一部戏拍摄周期三个月计算,一天一千块,三个月就是九万,打折后也要七八万。 为了省钱剧组会尽量缩短拍摄周期。 好梦公司刚开始拍的时候就是租用京城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机,一台普通的摄影机就要几十万。 贵一点的要上百万,根本买不起,不过如今好梦公司自己就有好几台摄影机。 姜闻需要的摄影机在国内没有,租都租不到,哪家公司也不会购买六百多万的摄影机,太奢侈了,又不是要拍大片。 姜闻的这部戏用的是黑白胶片,拍摄难度相当大。 他又想在黑白胶片上加入彩色的镜头,对摄影机的要求非常高。 王钟军被姜闻说服,觉得这是为电影好,能提升影片的品质,就拿出六百万从美国购买了机器,让姜闻顺利的把片子拍完。 这样一来,电影的总投资就达到了两千六百万。 对王总来说,这不算多大的事儿,他有广告公司的收益支撑,又跟风投资了几部热播剧,收获颇丰,不差这点钱。 不得不说,王钟军的眼光很好,他或许不了解影视制作,却能把握住市场。 市场需要什么,老百姓爱看什么,他就投资拍什么。 同时,他注重品牌效应,会选择有名气的导演和演员进行投资。 投资姜闻的新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但现在他有些犹豫,不是说姜闻的新片不好,而是因为这部片子太出格了。 王总不懂拍电影,却懂得看电影。 从目前拍摄出来的素材看,影片恐怕在国内很难上映。 这部片子表现的是抗战时期的故事,题材敏感,姜闻又着重突出了百姓愚昧和麻木的一面,想要通过审查可能性不大。 这也算不了什么,即便在国内拿不到票房,不是还有海外市场么? 凭着姜闻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收回投资总没有问题。 王总担心的是法国戛纳电影节对姜闻的新片表示了关注,邀请姜闻参加戛纳电影节。 像这类大型的国际电影节每年都会关注各国著名导演的新作品,姜闻在国际影坛上挂了号,也是一个人物,受到关注很正常。 去年张亿谋和戛纳电影节闹翻,今年他带着电影去了柏林电影节。 大导演有这种待遇,不怕没人理会,你戛纳不欢迎我,我可以去柏林和威尼斯。 “姜导的脾气林总你最清楚,要是影片不通过审查就参加戛纳电影节,我怕会出问题,你抽空劝劝姜导。”王钟军请求道。 这种事对姜闻来说不是第一次了,就是如此。 上次总局从轻处罚,只是写了检查交了罚款,不允许使用国外资金,但作为导演,不能一次次的挑战总局的神经。 “行吧,等他从国外回来我和他聊聊,估计效果不大。”林子轩回应道。 姜闻正在国外做电影的后期,到春节才会回来。 林子轩愿意出面劝说姜闻,他不想姜闻由于参加戛纳电影节被禁止从事导演工作。 拍完,好梦公司准备筹备自己的武侠大片,也就是那部。 拍摄这部电影,资金的问题不难解决。 林子轩坚持使用内地演员,在片酬上就能节省一大笔投资,香江的演员也可以,但一定要自降片酬才行,否则免谈。 他对那种动辄用好莱坞片酬说事的演员没有兴趣。
要谈好莱坞片酬去和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谈,最好能一直在好莱坞发展,不要回国内圈钱,能在好莱坞闯出名堂,也算是为国争光了。 至于说不用他们就没有票房号召力,这点林子轩相信。 很多观众看电影就是冲着国际影星去的,在他们眼里能在好莱坞混的才是真正的大腕儿,没有这些演员加盟票房肯定不会高。 但要说不用他们这部片子就毁了,内地就拍不出大片了,林子轩表示怀疑。 内地有优秀的导演,有演技精湛的演员,缺少的是资金和制作大片的经验。 一旦取得成功,形成示范效应,这类电影会成为投资热点,无论是从银行贷款,还是在社会上筹集资金,都不是问题。 对于,林子轩仍然会使用香江的工作人员。 不同的是,是由香江的工作人员主导,则是以内地的工作人员为主。 在拍摄期间,林子轩让人关注了香江工作人员的态度,把他们区分为对内地友好和对内地不满两类。 前者是合作的对象,好梦公司会把后者列入黑名单。 姜闻和冯晓刚都是林子轩属意的导演人选,他还在观察几位有潜力的年轻导演。 姜闻的优点在于舍得花钱,拍大片就不能怕花钱,他不是乱花钱,是对影片的高标准。 冯晓刚以前比较小气,怎么省钱怎么来,现在有了底气,不缺投资,胆子变大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花钱就拿不到高票房。 如果姜闻由于新片被总局给禁了,林子轩选择的余地就小了。 他知道姜闻不怎么听人劝,不过总要试试看,无非是讲事实摆道理。 “要是林总说话也不好使,那真是没辙了。”王钟军无奈道。 林子轩和姜闻的交情圈内人都知道,从九二年拍开始,到和,两人交往好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