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盛唐]公主为帝在线阅读 - 第54章 茧自缚

第54章 茧自缚

    薛绍听见“薛相”二字,微微感觉到有些诧异。【】

    要知道,薛相是他的从祖父,和他有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若是他沾上了什么祸事,薛相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牵连。所以薛相很少会搅合进他的事情里来,至少不会主动给他找麻烦。

    但眼下,竟然是薛相带着人到公主府里来,要找公主兴师问罪?

    这有些不大符合常理……

    他思忖片刻,正待吩咐侍女一些什么,忽然听见公主在里间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太平刚刚听见侍女在外头叩门,便感觉到有些意外。

    照理来说,这些侍女大多是她亲手调教出来的,断不会做出这种夜间扰她清梦的事情。而且方才侍女那一连串噼里啪啦的话,字字句句都透着焦急,竟像是外间出了大麻烦。她细细听了片刻,也只听清“金吾卫”和“户部”几个字。余下的,便有些模糊不清了。

    难道是昨天夜里发生的那桩事情,又牵扯到她身上来了么?

    她正疑惑着,薛绍已经回到屋里,俯身对她说道:“外间确是出了一些事情。户部的人带了金吾卫过来,说是丢银子的事情同公主有关。臣即刻便去外间同他们阐说清楚,公主莫要惊惶。”

    他说完这番话,又命侍女照顾好公主,便披上大氅出去了,连片刻都没有多留。

    太平微微皱眉,指着侍女说道:“你过来,将事情全都告诉给我听,半点都不许遗漏。”

    侍女应了声是,又上前两步,将事情逐一同太平说了。方才事出紧急,她心中又有些慌乱,言辞未免有些颠三倒四。太平皱眉听了许久,才听出了大致的经过。大约是有人找到了什么确凿的罪证,说是东西就在公主府上,然后告知了户部;户部层层上报,不多时便持着手书和签章过来了……

    她微一沉吟,问道:“他们可曾说过,那件东西放在哪里?”

    侍女侧头想了片刻,很肯定地说道:“有他们说东西就放在公主府后院西厢第三排最破落的那个小黑屋子里……说得头头是道的。可那间屋子已经许久不曾住过人了,连洒扫丫鬟都是三两天才过去洒扫一次……公主?”

    太平费力地撑着身子下榻,吩咐道:“将肩舆取来,我亲自过去看看。”

    侍女睁大了眼睛:“公主?”

    她有些苦口婆心地劝慰道:“公主,后院西厢哪里是放东西的地方,外间住着许多丫鬟婆子呢。再者说,后院护卫层层叠叠……”

    太平用力揉了一下眉心:“快去,你比海棠还要罗嗦。”

    侍女有些讪讪:“……婢子确实是海棠娘子调教出来的。”

    太平有些无奈地瞥了她一眼:“还不快去?”

    侍女称是,不多时便取了肩舆过来,吩咐四个身强力壮的婆子抬着公主,朝他们口中的那间小黑屋子走去。太平抬头望了一眼空中的月色,颇感觉到有些心神不宁。她当然不会做出这种偷拿库银的蠢事,薛绍就更不会去做了,至于府上的其他人,更是连踏进户部的机会都没有……

    但外间那些人为何这般笃定,东西就在她府中,而且还指明了这间屋子?

    她稳稳坐在肩舆上,看着婆子喀擦两声开了锁,然后打开了那间屋子。屋子里满是败落和灰尘的气味,没有点灯烛,只能借着朦胧的月光去看……

    “呀”周围的侍女们接二连三地惊呼起来:“谁将库房里的银锭都堆到这里来了?”

    太平身为公主,时不时便会收到宫中的一些赏赐。这些赏赐大多是金银布帛,偶然也有银锭银砖的,只是却不多。如今室内歪歪斜斜地倒了几个大空箱子,又散落了一地的银砖,乍看上去,确实像是有人将她府中的库房给洗劫了一遍,然后将银砖都丢到这里来了……

    只是这些散落的银砖,怎么看都有些不大对劲。

    因为它们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一些。

    太平悄无声息地拾起一块银砖,指尖摩挲着上头的烙印。眼下屋子里黑漆漆的,她只能用这种方法,来查验银砖的铸造时间。她记得库中的银器银锭银砖,多半都是前些年赏赐下来的,而……

    那两排细小的凹下去的小字,分明就是“铸于永淳元年”。

    这是今年才熔铸出的银锭,这就是丢失的那一批库银

    她微一皱眉,指尖也微微有些颤抖,然后不动声色地将那块银锭丢到了随身的荒原里。此时已经是深夜,丫鬟们也大多在外头寻找火折子,没有人留心到她的动作……

    太平将身边的十多块银砖都丢进去之后,又朝案下门后杂物堆里各各看了一眼,果然看到了十多个一模一样的大箱子,上头还贴着户部的封条。看来外间的人并非是危言耸听,这些东西确实都好好地堆放在公主府里,而且就堆在后院西厢第三排最破落的那间小黑屋子里……

    但,是谁要找她的麻烦?

    太平一面皱眉想着,一面慢慢地挪着身子,将手按在一处大箱子上,不多时便将它挪到了随身的那处荒原里。她动作极快,又比侍女们矮了大半个身子,再加上屋内昏暗,竟然没有一个人留心到她的动作。至于替她抬舆的那几个婆子,她们眼神本来就不大好使,只是感觉公主今晚喜欢瞎折腾,命人抬着肩舆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停了几处地方都不甚满意。

    等丫鬟们掌了灯烛过来时,那十多个大箱子已经尽数被太平挪走,半点痕迹都不剩下了。

    “咦咦?”掌灯的侍女惊叫道,“地上的那几个空箱子,怎么忽然没有了?方才我还……”

    “是方才屋里太暗,你眼花了罢?”另一位侍女走进屋里,将一本厚厚的账册递到太平怀里,恭谨地说道,“公主请看,这些银器银锭,都是入过库也造过册的,半点都错不了。”

    那本账册做得极其精细,将哪年哪月宫中赐下了什么东西都清清楚楚地记在了上头,连太平幼时得的几个小银锞子也都清清楚楚地记着。太平略扫了一眼账册,又朝屋中散落的那些银砖望了一眼,微微皱起了眉头。

    那些人至少拆封了三箱库银,全都散乱地堆放在屋子里。

    而这些散落在地上的库银,只要有一块被呈递到外人面前,她都免不了要被问罪。

    方才时间仓促,她又急着收拾那些整箱的库银,便无暇顾及到这些散的。而眼下……

    太平微垂下目光,吩咐道:“派人去查一查,库房是如何失窃的。”

    两位侍女应了声是,随即便退开了。太平唤过余下的侍女,吩咐她们逐一对照账册,将屋里散落的银器银砖全部分拣好,每一件东西都要让她过目。侍女们以为是公主要亲自动手揪出贼人了,便合力抬了两个筐子来,将东西逐一堆放到筐子里,然后抬到了太平面前。

    太平催得急,她们便匆匆忙忙地收拢了东西过去,也无暇去顾及银砖上细小的文字。那些东西被抬过来一筐,太平便命人收拾一筐,只是每一件东西都需要她亲自过手。侍女们不疑有他,便全都照着做了。等东西全部都清点过一遍之后,那些银砖已经少了一大半。

    “咦咦?”又有侍女惊讶地问道,“方才我明明记得……”

    “大约是你记错了。”太平淡定地说道。

    “许是婢子当真记错了罢……”侍女一面嘀咕着,一面又听从太平的吩咐,将那些银器银锭又清点了第二遍。不多时最先出去的那两位侍女回转,对太平说道,半月之前的那位府令,曾经丢过一次库房的钥匙。但这件事情闹得不大,当时又不曾出过什么祸事,便悄无声息地压了下来。

    太平很想找回那位被逐走的府令,让他把今夜多出来的这十几箱库银全都吞进去。

    但眼下,她还有一件更要紧的事情去做。因为侍女神色凝重地对她说,驸马和海棠娘子在外间斡旋了半个多时辰,终究是拦不住宰相和金吾卫的脚步。他们不多时便要进到后院里来了。

    太平将账册丢到一位侍女怀里,吩咐道:“你们继续清点,其余人等随我出去。”

    就算来的是一位宰相,就算他们手中有阿耶的手书和中书令的签文,但这里,是公主府的后院。

    除非她的罪名已经被坐实,否则那些人,是断然进不到后院里来的……

    太平乘着肩舆,慢慢地往前头走了十丈来远,便瞧见一位眼生的小厮,被府中管事引着,一路小跑着朝这里赶过来。小厮气喘吁吁地来到太平舆前,又抹着汗说道:“公主,您还是避一避罢。那两位侍郎不知为何,口口声声说就算晓得公主是被诬陷的,也要先将银子拿回去再说……”

    他喘了一口气,又说道:“郎君让我同公主说一声,他晓得公主是被诬陷的,所以一定会替公主镇着场子。只是户部那些人已经急疯了眼,非得要亲眼看见东西不可。郎君他也弹压不住。”

    小厮断断续续地把话说完,才后知后觉地一拍脑门,朝太平长长一揖,道:“小奴失礼。奴是薛相身边伺候笔墨的,方才被薛相和驸马遣了过来传话。”

    太平一字不漏地听完小厮那番话,心里稍稍松快了一些,便道:“无妨,我回避片刻就是。”

    她目光一转,又指着两位侍女说道:“你们去西厢候着,无论发生的什么事情,都要立刻到东厢来报予我知道,晓得么?”

    虽然薛相说相信她是被诬陷的,但无论如何,她都不能和这件事情沾上一星半点。只要那些银两出现在她的公主府里,就算薛相相信她同此事无关,阿耶也相信她同此事无关,可余下的人……

    那些有心人既然能给她制造一场大麻烦,又怎会让她轻易从麻烦里脱身?

    她抬眼望着空中的月色,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喃喃着说道:“今夜大约是不用睡了。”

    公主府中灯火通明,金吾卫来来回回地在府中进出,又马不停蹄地往户部和宫中报信。太平在东厢侯了半日,便听说他们在西厢一无所获,已经急着要找人问责了。毕竟深夜闯进公主府里的罪过,不是普通人能担待得起的。

    她在东厢里迷迷糊糊地歇了半夜,醒来时听说那些人已经走了,便又遣了一个侍女去询问经过。

    侍女不多时便返回了东厢,绘声绘色地向她描述了昨夜那场混乱。那些人不知得了谁的信,硬是说她府里有东西,又急吼吼地叫了金吾卫过来,最后却扑了个空;听说今日一早,那两位户部侍郎便用绳索将自己捆了,连小朝都没去,直接到大理寺领罪去了。

    而那些进府的金吾卫们,更是罚俸的罚俸杖责的杖责,仍旧是好一通的兵荒马乱。

    她静静地听了片刻,又问道:“薛相呢?”

    侍女摇摇头,道:“婢子不大清楚。今日天还没亮,驸马就同薛相一起进宫去了,想是要将此事向圣人通禀呢。公主若是心急,不妨等驸马归来之后,再询问驸马可好?”

    太平摇了摇头,淡淡地说道;“我一点都不心急。”

    若非昨夜她亲自去西厢走了一遭,今日去大理寺的,恐怕就是她自己了……

    她正想着,忽然听见外间门被敲得震天响。

    一位侍女站起身来,喝问道:“何人喧哗?”

    房门被彭地一声打开,一个身着东宫太子服色的青年男子踉跄地闯了进来,扑到太平榻前,哀哀地说道:“meimei救我,这回哥哥闯下弥天大祸了”

    是李哲,也是日后的皇帝李显。

    太平淡淡地一眼扫去,皱眉问道:“兄长何出此言?”

    李哲垂下头去,有些嗫嚅地说道:“是我听人说,是meimei府上的人盗窃库银之后,就全数都搁在了meimei的西厢里,才特意叫了人……我弄丢了那么一大笔银子,心中惶急得很,便没有考虑到许多。昨天夜里meimei府上……”

    他偷偷抬头望了太平一眼,见太平神色如常,才嗫嚅着说道:“……被金吾卫搜查时,只瞧见侍女们在清点银器,并无库银的去向。金吾卫一不做二不休,便又将meimei府上搜查了一遍,依然找不到库银的去向,只是听说meimei府上的库房也失窃了……”

    太平眉头皱得愈发深了:“皇兄究竟想同我说什么?”

    李哲低低咳了一声,又嗫嚅着说道:“一是想请meimei莫要过分追究,二是想请meimei替愚兄想个法子,无论如何将这件事情遮掩过去才好。”

    太平目光微微沉了下来:“你大半夜的派人到我府上搜查,还让我莫要追究?”

    李哲咳了一声,声音愈发地低了:“愚兄晓得meimei会生气,所以才吩咐薛相也一同过来。他做过愚兄的左庶子,又是meimei的半个长辈,meimei总归瞧在薛相的面子上……”

    太平闭了一下眼睛,伸手道:“拿来。”

    李哲一愣:“……meimei想要什么?”

    太平瞥他一眼,面无表情地吐出两个字来:“卷宗。”

    户部出事,她的公主府上又出事,金吾卫连夜被人调动,无论如何都会有卷宗留下。而太子身为这起事件的源头,无论如何都会留有一份卷宗的抄本。眼下太平不想调动右威卫,更不想让干干净净的右威卫搅进这起事件里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太子的势,将这件事情彻彻底底地了结。

    李哲听说太平要看卷宗,心下一喜,忙不迭让人去取了一大摞卷宗过来,还附带这一年的国库收支帐册。太平瞥他一眼,没有说话,慢慢地翻着卷宗和帐册,fèng眼中渐渐多了一抹幽深。

    李哲一面在屋里团团转着,一面有些焦急地抹着汗。眼下已经是寒冬腊月,他身上却还是大汗淋漓的,想必是刚才跑得太急,心中又慌乱的缘故。太平瞥他一眼,转头吩咐侍女研墨,然后一下一下地轻叩着那份卷宗,问道:“太子哥哥今日过来,身上可带了印鉴?”

    李哲忙不迭点头:“带了太子的小印。”

    太平低低唔了一声,微垂着目光,道:“甚好。”

    侍女很快便研了半砚墨,又轻手轻脚地阖门出去,留太子和公主在屋里商议事情。太平慢慢地转着笔锋,不多时便拟了两封条子,让李哲盖上印,然后吩咐下头去办。

    李哲不假思索地全应下了。太平写一封条子,他便顺手盖上一个印,连半刻的犹豫都没有。在他看来,meimei写下的那些话条理清晰,又字字句句都切中要害,简直是再恰当不过。先时阿耶让他有事便去找太平帮忙,他还感觉到心下不忿;但现在他终于晓得,阿耶的话总是有道理的。

    太平写了半日,又瞥了李哲半日,终于确定这位兄长比前世当皇帝时还要年轻生嫩,就算自己偶尔有些错漏,他也全然看不出来。而最重要的是……

    现在,她这位太子哥哥,相当信任她。

    太平慢慢地调转笔锋,又轻轻将它搁在架子上,轻声说道:“我有一个法子,可以一劳永逸地将事情解决。侍郎们用不着撤职,而太子哥哥你,也用不着守阿耶责难……”

    “快说快说”李哲双手撑着桌子,目光灼灼,几乎将太平烧出了两个窟窿。

    太平指尖摩挲着账册,慢慢地说道:“这件事情的源头之一,是大唐银贵钱贱,才平白让人钻了空子。幕后之人是肯定要揪出来的,但在此之前,太子哥哥还可以设法去补救一回……”

    她让李哲俯身下来,然后低声在他耳旁说了两句话。

    李哲目光瞬间就亮了,连声问道:“meimei此言当真?”

    太平噙笑道:“是真是假,太子哥哥一试便知。”

    她慢慢垂下目光,又轻声说道:“只是此去fèng州路途遥远,太子哥哥大约也腾不出手来,处置其他的事情。若是哥哥信得过我,便将东宫的事务,交由我来处置罢。”

    李哲忙不迭点头,一连说了许多个好字。那些事情他早就厌烦了,若不是左右庶子时常在他耳边唠唠叨叨,他甚至连东宫的事务都不想理。这回太平想要代劳,自然是再好不过。

    太平微微一笑,fèng眼中那抹幽深之意愈发明显了。

    李哲没有任何心理阻碍地将太子印信留在了公主府,然后带着几个亲信去了fèng州。

    太平谆谆叮嘱过,此事需得严加保密,而且越快越好。他晓得事情重大,也不耽搁,甚至连东宫都没有回,便匆忙出了长安城。横竖太平亲口对他说过,会替他遮掩下此事,请他放宽心。

    他当然放心得很。这件事情是太平一手策划的,若是泄露出去,太平也会吃不了兜着走。他相信meimei肯定会尽心尽力地替他遮掩,也会将后路给他安排得妥妥当当。

    李哲是对的。

    在他前往fèng州的这段时日里,长安城中一直都风平浪静。也不晓得太平用了什么手法,总之这件事情暂时被弹压了下来,在李哲回到长安城之前,大理寺户部刑部全都众口一词,那就是:拖。

    将这起案子尽可能久地拖下去,拖到李哲回来为止。

    至于发号施令的人是太平公主还是东宫太子,已经无甚紧要。

    只要这件事情能够完美了结,那就是好的。

    识谋断计,收服人心,这种事情太平是做熟了的。

    等李哲回到长安时,他的左右庶子已经彻底对太平公主言听计从。就算最后太平将太子印鉴还给了李哲,也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在这短短十余日里,她已经架空了整个东宫。

    李哲从fèng州带回来的,是整整两万两新铸的库银。

    分量很足,成色很新,满满当当地装在十几个大箱子里,贴着户部的封条,而且清清楚楚地刻着“铸于永淳元年”这几个小字的新库银。

    他回长安的头一天就是前往户部,将银子一分不少地入了库,剩余的那些也一分不少地入了帐。太平公主说过她会斡旋此事,那肯定就会将事情完美无暇地处置干净。只不过……

    “meimei怎么知道,fèng州那里有银?”李哲趴在案几前,眼巴巴地望着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