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血战草原
此时在草原上的长烟大漠,随处可见风蚀的蘑菇石,在经过烈炽烤,和那些没有多少水源的凉州隋军,都是频现海市蜃楼。 就连李靖自己都是觉得,现在他们这一群人,没有覆没于,突厥两国千军万马的堵截、没有死于饥渴与疾、没有迷失在草原之上,葬狼腹,简直就是个奇迹,此时在他们的前方,隐约出现了一大片的绿野。 这一次,不再是海市蜃楼!凉州隋军的将士们,都是欢呼雷动! 李靖边的左右副将,都是喜极而泣的叫道:“李将军,我们走出来了!我们现在己经离开西突厥的土地,来到******的草原了…!” 李靖闻言,也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微笑,也是轻吁了一口气。 如今距离突围他们突围之,已逾小半月,他们这一路来,先是在山脉之处,血战伏击了阿史那度达,然后逾越了高不可攀天险重重的山脉,下山之后,便就进入了西突厥治下,拔悉密的领地,这个拔悉密部,虽是一个不大的部落,但是他们全民皆兵极多精锐骑手,更是以逸待劳。 李靖率领这只外表师老兵疲,但骨胳里都烙有韩擒虎战神之印的铁军,迎头而以弱击强,如同一把尖锥,刺破了拔悉密部布下的三道防线,歼敌数千突厥人,然后破围而出,更是击杀敌军将军酋长三十余人。 李靖甚至还在阵前,生擒俘虏了拔悉密部首领的次子,以他为人质押挟而走,远遁五百里后,又是放了他回去,拔悉密部首领的次子,有感于李靖的言出即行,也是发誓说回去后,劝说父亲停止追击他们,并说,其实他们的拔悉密部,向来就无意与大隋为敌,只是摄于达头可汉之威,不得不屈从在达头可汉之下,奉命行事。 在李靖他们突破了拔悉密的围堵之后,他们这一行人便到达了临近金山南麓的大荒漠。早在数十年前,金山就是西突厥和******的疆域分野线,往西走,便是******的势力范围,再之后就到了漠北草原。 而守这里,把守这里的,便也是在突厥内部,仅次于阿史那度达的大将,胡禄部的大首领胡禄单。 屯兵八万,布防于险野! 此时,李靖所部的人马,已经远离西突厥一千余里,一路来将士多有战死受伤和暑疾病,沿途的补给基本全靠战利品和野猎,每一名隋军将士,几乎都达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疲惫的极限! 可是李靖也是知道,如今的他们,已是没有了退路!唯有突破******胡禄屋,镇守的大防线,横穿大漠进入漠北草原,再假道西径关进入并州,才有可能回归凉州! 遥遥万里、遥遥万里啊! 此时此刻,李靖如今真是希望,自己和剩下的这一万七千八百九十四名隋军将士,能化生双翼,飞回凉州! 李靖只用了一句话,来激励这支孤胆雄师的士气,只听他喊道:“我们都是大隋战神的儿子,我们,只有向前这一条路…!” “杀…!” 凉州隋军的万余疲兵,疯狂的向着八万,胡禄屋部精锐突厥骑兵,发起了鱼死网破的誓死冲击! 李靖也是先士卒,便是如同一柄血缨长枪的枪头,破军而入! ······ 两军激战,持续了四个多时辰,深夜子时,******胡禄屋部,麾下的那些,引以为傲大将、像勇冠三军的十八部骑,大将首领,被李靖在阵前,亲手挑杀了一十三个! 搞的那些胡禄屋人,都是心惊胆裂!大首领胡禄单也是悲愤交加,随即一令即下,放弃了对李靖所部的围堵,放由他们突破了此间防线,进入了******的境内! 此一战之后,李靖的鼎鼎大名,也是威震东、西两个突厥王国,草原南北妇孺皆知! 被李靖一箭穿的阿史那度达,大难不死捡回半条命,但是他在一年半载之内,肯定也是无法领兵理事了,西突厥的达头可汉,也是怒火中烧,于是命人铸下一座纯金金人一名,扬言说若有谁斩下李靖的头胪,将就这名金人赏赐给他;若能生擒,除赏金人之外,另授千户部落首领,及牛羊三千头、美女二十人!
而此时的李靖,已经率领的百战余生的一万余名凉州军的将士,如同一群不死铁人一般,艰难跋涉,此时的草原是寸草不生,横亘穿越,踏了草原呼吸新鲜的空气了。 凉州军的左右副将,向李靖问道:“将军,我们现在往哪里走…?” 李靖拧眉沉思了片刻,也是说道:“这处地方,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再往东南方向走一百多里,就是以往******都蓝可汗的本部的领地,我们继续前进就是了…。” ······ 并洲清石城外,十万隋人大军的铁打营盘,正在忙碌沸腾,因为三天之后,即是大军远征凉州之,该是要拔营起寨清点辎重,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了。 韩世谔与杨素等人的大胆,也是让并州军的将士们心里,都是一阵阵发紧,因为杨素他将并州所有能战的军队,几乎全部带走了,仅仅留下并洲本的隋军,交给这些并洲官员们,用来守城…。 这一次,为这一战旷世之战,并州准备了若长的时间,虽然己经将都蓝与他的军队给打败,可是韩擒虎的阵亡,对凉州大军来说,自然也是大不幸,但从某种意义来说,又是大幸。 吊民伐罪同仇敌忾,这便是正义之师! 若非是韩擒虎,率先洒出自己的这一腔怒血,也是化悲仇为杀气,凉州与并州的军民,怎么可能像现在这么团结,隋朝大军的士气,怎么可能像现在这般高涨? 除了传说中的圣人,凡人都是有着私心的。 韩世谔也是自知,永远达不到父亲那种的真英雄大境界,正所谓有恩必还有仇必报,宁做真小人不当伪君子,这才是他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