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武状元在线阅读 - 088 大顺新君

088 大顺新君

    就在扬州大战在即之时,远在南京的朱由崧也没嫌着,可算是送走了王岚平这个瘟神,那七大定边侯也忙着各斗心思,互相牵制不服,没工夫理会南京城里的风云变幻。

    现在的这个皇帝当得才算有些滋味,再也不用惧怕有谁敢对皇帝指手划脚了,此时的朱由崧甚至还燃起一丝想中兴大明的念头,不过要怎么做他还真没有全盘的打算,因为王岚平上次京查,凭借着手中的兵马,硬生生的打压了一大批拥立他

    称帝的大臣,这其中最大的官那就得数内阁首辅马士英了,如此一来,新任的一众大臣朱由崧又不甚信任,总觉得他们和王岚平会暗通款曲。

    还是原先的那批老臣朱由崧用得放心,最起码他们不会少了皇帝的花销,自从王岚平北上抗清后,这皇宫里的开销日渐枯竭,皇帝的用度都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了,没银子谈何中兴大明。

    谁会弄银子,那自然是马士英,好在这时的马士英只是赋闲在南京城的府里,官位虽不在,可大学士的头衔还在。

    好死不死,朱由崧这时候把马士英给想了起来,不过朱由崧还有些忌惮,因为马士英在以前主政之时,对皇帝也是爱搭不理,动不动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说起来朱由崧应该恨他才对,可是呢,皇帝手里没人哪,不管怎么说,马士英是拥立过皇帝,在天下臣民中威望还在,且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朱由崧皇权在握,马士英动不是当日的马士英了。

    而且朱由崧还认为,若是再次启用马士英,那他还不得对皇帝感恩戴德一辈子,当然了,最主要的,朱由崧还指望他给自己弄银子呢。

    如此一次,朱由崧头一次乾坤独断,立排众论,重新下旨,任命马士英为内阁首辅。

    原本以为这辈子的官算是当到头的马士英闻讯,乐得恨不得见谁都喊声亲爹,他这些日子整天都胆颤心惊,生怕皇帝老子翻旧帐,这下好了,老子又回来了。

    马士英这次入阁,可再也不敢对皇帝横眉冷眼了,如同一个孙子似的,竭力讨好朱由崧,只要是皇帝想的,他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不得罪朝廷上王岚平启用的任何一人,真正是夹着尾巴小心做人做官做事。

    但私底下,马士英却是贼心不死,想要重获往日风采,那不光要掌控朝廷,更重要的是有军权,自己以前的部下,江北四镇已经没什么用了,唯独一油盐不进的黄得功,他调不动了。

    于是马士英又将目光锁定在象山的七大定边侯身上,这七人手里可是有着十多万大军,进可改朝换代,退可裂土封疆,只要拉笼住他们,还有何事不成。

    多亏了马士英家底厚,这么多年的封疆大吏可不是白当的,用家财万贯来形容那只说对了十分之一,这次,马士英决定三管齐下,银子朝前铺路,高官继而相诱,再以厉害说之,言明,他会渐渐请求皇帝将江南七省的督抚一一撤换,让七大定边侯继任,这样一来,朝中有马士英为主,朝外有七大军权在握的重臣,这往后众人的前程无可限量,说不定封个王爵都有可能。

    本来这七大定边侯就是被马士英收买蛊惑而来南京和王岚平大打出手,此时正窝在象山进退两难,马士英这时候来居中联络,正中众人下怀,八人一拍即合,结成一党,不过眼下明清大军正在扬州对峙,天下大势还未有定数,马士英再傻也不会在这时候闹事,至少得等那该死的王岚平彻底死绝了再动手。

    一个是政治经验极度缺乏的朱由崧,一个是想再震朝堂的首辅马士英,双方都有小算盘,各取所需。

    南京城再掀一番官员调动,只不过这次波及到的范围远没有王岚平以前做的广,再怎么说以前马士英的旧部和心腹都在上一次京查中所剩无几了,他还没有傻到一上台就与众朝臣为敌。

    对于从扬州发来的军情,朱由崧倒是表现得很关心,每一份战报都亲自过目,并召集群臣相商,他之所有如此上心,那完全是因为他怕落下一个和他堂兄弟朱由检那样的下场,一旦清军过江,他这皇位还能坐多久?

    史可法接二连三的上折子求援兵,可只是空有皇威的朱由崧能做的除了叹息还是叹息,朝廷上哪还能调出兵来,而且那张献忠的大西军还在徽州府一带盘踞,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顺江而下南京,朱由崧正想挤破脑袋想从扬州前线调兵来阻击张献忠呢,七大定边侯他没胆子去招惹,江南其他各督府也成了自保之势,皇帝的威严对这些人的震摄力不够,想调他们来勤王,还不如迁都呢。

    而此时的马士英不失时机的站出来向皇上建议,应该立即向史可法及王岚平下旨,要求他们尽快解决扬州的战事,击溃清军,随后马上回师江南阻击张献忠,如此一来即保全了扬州,又可以借敌人之手消耗掉王岚平的实力,一举两得。

    于是,朱由崧不但没有向扬州增一兵,还一连发了三道圣旨给史可法,要求他不准再坚守不战,要主动出击,击破来犯清军,而后班师回朝,清剿西贼,用词极为严厉……

    得到马士英的再度临朝,朱由崧的日子也一天天快活起来,大事小情他也用不着亲力亲为,紫禁城之中再次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好一派其乐溶溶之状。

    而另一位草头天子却没有朱由崧这么惬意,他就是在湖广彼于逃命的大顺皇帝李自成。

    自从清英亲王阿济格出太原西进西安后,李自成被迫南迁,浩浩荡荡五十多万军民,兵分三路逃进了湖广,只留下权将军刘宗敏和其侄李过留守西安断后。

    原本李自成还指望借西安的城防为自己的南逃之路多争取些时间,却没想到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刘宗敏血气之勇突发,他咽不下到手的北京被满人摘了果实的打击,一气之下,在李自成南逃后,与李过一起,大起西安之兵,迎战阿济格的西征大军。

    阿济格起兵十八万西征,其开路先锋不是别人,正是引清军入关被千万人骂的昔日宁远总兵今日清平西王的吴三桂。

    五万关宁铁骑在太原体整月余后,大军西进潼关,脚还没站稳就听说李自成放弃西安南逃了,吴三桂大喜,真是兵不血刃就吓跑了李自成,这也算是不兵而驱人之兵,足以名垂战史了。

    可就在吴三桂即将要进军接收西安之时,却又有探子来报,说留守在西安的刘宗敏大起倾城之兵三万五千,正朝潼关杀来。

    吴三桂大怒,他与那刘宗敏有着夺妻之恨,这可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潼关城下,吴三桂亲自上阵,从容指挥关宁铁骑,以逸待劳,将刘宗敏对了个屁滚尿流。

    随后,阿济格与吴三桂大起十八万大军兵出潼关,趁势掩杀,一至追进了西安城,刘宗敏于逃亡途中战死,李过也身负重伤,大顺军刚逃回西安,清军随后杀到。

    李过见守城无望,只得弃守西安,领着残军往南找李自成去了。

    这李自成一行近十万人,缺衣少吃,狼狈不堪,自从听说西安丢了之后,清军转而朝自己杀了过,他这一个多月就没睡过一天安稳觉,真正好似那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跟随自己的大军天天都有大量逃亡,全军上下都迷漫着无比沮丧的气息。

    而此时张献忠又从成都出兵,占领了湖广一部,还时常袭扰顺军,使顺军不敢向西南进军,弄得李自成是雪上加霜,更有甚,另一支清军也兵进江淮,阻止了顺军向东南发展的脚步。

    东南西北都是敌人,李自成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曾经轰轰轰烈烈的大顺王朝如今能控制的土地不过甘陕湖广部分,以及江淮以西的部分土地了,转眼之间就成了天下势力最小的那一支,且时时都有分崩离夕的可能。

    出西安时,李自成还有着东山再起的鸿愿,可随着这逃亡之路一日艰难过一日,这心里受的打击也是日胜一日,曾经的乱切枭雄,连皇帝都当过,而此时却只能在山沟里没完没了的逃亡,这如何让这李自成不气不怒不怨不忿不忧?

    终于,当他接到西安兵败,刘宗敏战死的消息时,他积劳成疾,在离开武昌打算向安庆李来享部转移时,一病不起。

    部队缓慢而行,在进入九宫山地界时,李自成自感时日无多,忧愤难当,自己这一去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打回老家,于是,他在部将的搀扶下,领着十多个亲兵,登上了九宫山山顶,想再看一眼自己成名成功之地。

    站在九宫山顶,李自成潸然泪下,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众将大惊,下山时,恰遇上百名由山民组成的村团练,由于李自成的部众连日逃亡,穿着几与强盗山匪无异,众山民以为是土匪下山,当场一涌而上,将十多名李自成的亲兵乱棒打死,李自成也身受重伤,好不容易逃回营地,李自成也只剩半条命了,气若游丝。

    这下可忙坏了顺军众臣,皇帝将死,那大顺朝何以为继,李皇帝征战半生,没有子嗣,何人继位?

    恰巧此时,李过从西安败逃而来,虽然一身是伤,但无大碍。

    是夜,李自成在晕晕沉沉弥留之时,传下遗照,命其侄李过继任大顺朝皇帝,半夜,曾叱咤风云的一代英雄李自成,含恨归天。

    转天一早,众将将李过扶上营中正座,山呼万岁,就这样,大顺朝的第二任天子便在九宫山山脚下的军营中,继位称帝。

    李过发布天子第一诏,剿杀九宫山方圆十里,寸草不生不留,为先帝雪恨。

    一时间,九宫山一带,血流成河,数万百姓死难。

    新朝也有新气象,李过传旨,封驻扎在安庆府的李来享为淮西节度使,白旺为襄阳节度使,郝摇旗为武昌节度使,袁宗第为行营主帅,等等,大封众将。

    虽然新帝登基,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大顺朝众将上上下下却没有一人欢喜,因为吴三桂和阿济格还在屁股后面追着呢,相隔不过百多里,大顺新朝随时都有覆灭之险。

    好在是大军将九宫山一带大肆抢劫一番,得到一些补给,暂解一时粮食的危险。

    有了补给,还得跑,李过命袁宗第断后,大军继续朝安庆府方向,那里李来享经营许久,各种军备齐全,只有跑到那里才能得以体整,重头再来。

    也许是老天爷帮忙,就在李过继位后没多久,大雨连月不开,将阿济格和吴三桂的大军困在湖广山区无法动弹,逃命之人可不选日子,有这天赐之机,不跑更待何时。

    就在王岚平和孔有德于扬州对峙之时,伤痕累累重病缠身的李过一行终于逃进了安庆地界。

    这可忙坏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大顺朝安庆府尹杜明,也就是昔日怀宁县令,杜宁宁的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