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百年繁复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 修治内政任用贤能

第十一章 修治内政任用贤能

    怎么可能,难道身边就有这样的俊才?宇文泰不敢不信更不敢怀疑,以于谨的知人善任,相信他言之不谬。“是吗?”宇文泰眼睛又一次冒光,急切地追问:“谁呀?我怎么会不知道?”

    于谨说:“去年,仆射周惠达曾向您推荐了武功人苏绰,您当时就任命他为行台郎中。可任命归任命,一年来,并未给予重任。我为丞相惋惜呀。此人熟读兵书千万卷,胸中丘壑纵横,只有他能担当起改革的重任。他就是当今的诸葛亮,您去请他吧。”

    有知人之明的于谨都向大丞相推荐苏绰,他的话绝对不错。宇文泰对别人的话可以不听,对于谨的话是言听计从,决心起用苏绰这个汉族知识分子。

    苏绰,陕西武功人,先汉苏武的后代。少小志大,自幼熟读经史子集,精通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素有移山填海之志,小小年纪即是一代大儒,被周惠达举荐给宇文泰,因是汉族人,并未得到重用,他为此毫不气馁,每天仍然埋头苦读,深信是锥子总有刺破口袋的那一天。这不,周惠达一有事就上门请教苏绰——宇文泰听了于谨的话,决定考察苏绰的知行方略,所以让周先生出面。

    这天,宇文泰故意留下周惠达,征询他的意见:“东魏夺去三荆之地,连独孤如愿、杨忠二人都南去投奔梁国,我忍不下这口气,也不肯服输,想靠举国之力,征讨淅阳、穰城、武当,周先生以为此时此举究竟如何?”

    周惠达以忠厚老实著称,既不善谋,更不善断,更没得花花肠子,只得闪烁其辞地说:“大丞相垂问,下官一时脑袋还没转过弯来,待我回去仔细想想,再来回复吧。”

    宇文泰晓得周惠达又要回去咨询智囊团参谋苏绰的意见了,这正是他所希望的,就挥手让周惠达出府。周惠达风急火炕地来到行台右丞(行台秘书办公室),不耻下问,自然把宇文泰的原话鹦鹉学舌地告诉了苏绰。

    苏绰听了垂询,一条一条地向周惠达分析说:“淅阳、武当为大巴山余脉,这些地方的土著都是宕渠巴蛮的后人,也就是骁勇善战,长于跋山涉水的賨人后裔。他们有一套别于中原地区的文化信仰,以成都为政治宗教信仰中心。他们头戴竹编斗笠,以笋壳铺陈,用桐油浸泡,雷暴天防雨,战时为盾牌,得心应手。这些地方素称蛮荒之地,他们就是屈原在《九歌》里所描写的山鬼。中原各政权即使对其实行绥靖政策,也不可能使其长期归服,一有风吹草动,这些山鬼就会反水。独孤如愿的教训就是如此。若要让其长期归顺,只有像诸葛亮一样,南下汉中、成都,一旦将成都收入版图,这些山鬼自然望风归附,心悦诚服。只是,以西魏之力,现在还不是南下巴蜀用兵时候。”

    周惠达如闻,一条一条谨记在心,屁颠屁颠地跑回大丞相府复命。宇文泰听了这么精辟的见解,哈哈一笑,追问:“周先生这么有主见,这绝不是你的看法,背后一定有高人。”

    周惠达忠厚老实,不敢掠美,他也不会掠美,实话相告说:“这些都是行台郎中苏绰的看法,这苏绰尽管年轻,确有王佐之才,丞相不可不用。”宇文泰当即召见苏绰,勉励一番,要再次寻找机会亲自考察这位年轻的“王佐”。

    几天之后,宇文泰带着文武臣僚,要去昆明池放舟垂钓。对百官说:“我们去昆明池观鱼。”百官自然不知道,大丞相日理万机,怎么突然来了雅兴,去昆明池游冶,只得跟随前去。

    一行人游玩九曲回廊,来到一地名“仓池”,只见四周池水环绕,中间一大厅室,小廊一路通行,可达大厅。宇文泰指着池水中的高旷大厅,问跟随的大臣们:“这里风光绮丽,怎么会叫仓池呢?”

    百官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知其所以然。周惠达也搔搔脑袋,不知其典故,不得不老实坦白:“这些传承典故,恐怕只有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苏绰才知道吧。”

    宇文泰向远远跟随在队伍末尾的苏绰招手说:“苏先生您知道仓池的来历吧,请说给众人听听。”

    苏绰知道宇文泰这是出的一道考题,朗声回答说:“此处原本不叫仓池,而称为渐台。当年,汉武帝作建章宫,掘太液池,在池中筑渐台,高二十丈,是观览长安风水的胜地。王莽篡政,被绿林军追杀,躲进渐台,四面临水,只有一道相通的地方,据此负隅顽抗,后被商人杜吴所杀。这商人是指商县(今陕西丹凤县)人氏,后人以讹传讹,以为他是商贾,这是对历史的误读。后来东汉建国,认为此地是王莽伏诛的地方,阴气太重,四面环水,便于府库收藏,雍州地方官改渐台为国库仓储,将此地俗称为仓池。先贤郦道元在其专著《水经注》中有此专门一页。”

    众人恍然大悟。宇文泰极为高兴,当即提升苏绰为著作郎。这人的知识如此丰富,见解如此独到,宇文泰终于寻找到一位张良式的参谋长,了却了夙愿。宇文泰的兴奋心情可想而知。这一来,宇文泰急于请教这位高人,连鱼也不网了,观鱼的雅兴也没了,登上马,招呼苏绰上马,两人两骑丢掉百官,自顾前行,边走边谈。宇文泰向苏绰请教治国方略。两人不知不觉又返回了大丞相府,宇文泰留苏绰在家吃过晚饭,又留他在家过夜。听苏绰讲述实施方案。

    彼时的卧榻是没有床铺的,平地垫以毡毯,两人各自躺下,相向夜话。苏绰是武功人,对陕中情况了如指掌,也许早就有了改造渭河流域的方案,此时继续着未尽的话题说:“西魏之富在陕中,陕中之富在渭原。渭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其实方圆不过区区三百里,更不敢和真正的天府之国蜀中平原相比较。随着洛阳人口的迁徙,三百里渭河平原生产的粮食要供应三百万人口的消耗,已经是天文数字的比例了,还得为战争提供军粮,雍州已不堪重负,十有九室,夜无存粮。本来就难以果腹,更不用说灾害荒年。要想让秦川真正成为八百里沃土肥壤,必得兴修水利,变渭河一江之源为八河环绕。真正将流域面积扩展到八百里。筑堤造水,规划水流,引霸水、牵浐水、导潏水、借丰水、治涝水,广布沟渠,丰蓄旱放,把沙地变成沃土,真正使关中平原变成江南水乡。深开渠,广积粮,有了粮棉根本,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成为了真正的存粮于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是真正的富可敌国,才能与列国抗衡。”

    宇文泰听苏绰说起整治渭河平原,不由得披衣坐起,在夜色中几次移动屁股,不知不觉已坐到了苏绰身边。这是一幅多么诱人的蓝图啊,真的到了那一天,还害怕什么高欢、低欢。两人说者善言,听者善收,相得益彰。宇文泰一直听苏绰说到东方放晓。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相府夜对。这一晚,宇文泰获益匪浅。

    早晨上朝,宇文泰柔着布满血丝的双眼,仍兴奋不已,对上朝的文武百官说:“苏绰真是天下奇才,我将委任他参予政治。”大丞相举荐,皇帝当然没有二话可说,他的察言观色、驯善听话已成为人生常态,立即拜苏绰为大行台右丞,参典机密。

    苏绰登上政治舞台,立即着手西魏改革。主要的措施有几条:一,设立国家财政领导班子(由宇文泰任一号首长的大管家队伍),收支注册细账,不能无预算,无申报的随意支出,财政账目设立明细,收入用黑色,支出用红色记账。这就是沿续至今,推行全世界的会计薄记法。二,治理渭河,开渭河一江为八河水网,南北水网互通,平沟填丘,三百里荒土果然一变而为八百里沃土。称为秦岭以北的江南,至今长安渭原地区农业仍享其成。三,创立府兵制,以六柱国统领十二大将军,每一大将军统二开府,共二十四开府,每开府统领一军,共二十四军区。兵士属于军府,不编人郡县户籍,这才真正完成了军人角色的转换。由以前半军事化的战士转变为真正的职业军人。改革吏制,提出六条:先修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长,恤刑狱,均赋役。这六条呈报魏文帝审查,实际上是得到宇文泰的批准之后,得以在全国推广,至今对各级地方官施政,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苏绰领纲实行的改革,因为有了皇帝和大丞相的鼎力支持,不几年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粮足兵壮,对其后的东西对抗战发挥了重要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