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谁的错
书迷正在阅读:月食之城、阵亡名单、落星银河、万仙王座、忠犬神探、黑色鬼棺、不死杀神、混血狂仙:极品孤女要遮天、为君殇、我做土地爷的那些日子
这一议,意见就多了,李鸿藻陈述的情形,为大家打开了心头的壁垒,为了匡正皇帝的行为,各种路子都走过,唯独最主要的一条路子不曾去走——请两宫太后出面干预,才是釜底抽薪,打开僵局的唯一善策。 “以本王看,”恭亲王说道,“就烦兰荪拟个密折,公上两宫,大家看使得使不得?” 这正就是李鸿藻的主意,而且他也有了腹稿,不过在此场合,他不能不这样说:“如何措词,请先商量定规。” “你看呢?”恭亲王反问一句。 “我以为应从理与势两方面立论,说园工不得不停的缘故。” “好,请你先写下来,看了稿子再斟酌。” “不但论理、论势,还要揭破真相。”文祥说道,“要说内务府的人,明知道工程浩大,完不了工,无非借此敷衍,好从中上下其手。以‘西边’的精明,当然不肯给人做敛钱的幌子。要这样说,才有用!” “是!”李鸿藻衷心倾服。 宝鋆说道:“那修个什么地方,娱养两宫太后?”这话没有人敢驳,“皇上如果说要修三海,就不算苛求。” “唉!”恭亲王有些厌烦了,看着醇王和文祥,用征询的语气说:“就修三海吧!反正总得给点儿什么。” 文祥慢吞吞地说道:“既然是奏请两宫太后明降懿旨,何妨看看两位太后的意思再说。” 恭亲王点点头,重新作了个结论:“先把折子递到长春宫再说。万不得已,就拿修三海作退步。” “这话大家摆在心里。”文祥作了补充,“能不修最好不修,一传出去,先就有人起哄,何苦又给人开一条生财大道?” 这是指内务府而言。 大家点头称是,纷纷散去。唯有醇亲王不走,还有话要跟恭亲王密谈。 醇亲王认为既然惊动了两宫太后,那就要办得彻底,修圆明园固然是为了库款、人心两大端,也是为了杜绝皇帝借视察园工为名,便服微行。 这些情形大家都瞒着两宫太后不敢说,于今不妨揭穿,让两宫太后知道,兴园工还有这么一个大害处。 这个建议,恭亲王深以为然。 他还有更进一层的想法,这样奏明太后,见得大家反对园工,有不便明言的隐衷,更能获取对修园深感兴趣的慈禧太后的谅解。 “那就劳弟妹的驾,进宫走一趟吧!” 第二天就让醇亲王福晋进宫去见慈禧太后。 醇王福晋将皇帝每一次视察园工以后,易服微行,流连在前门外闹区的情形,细细地告诉了慈禧太后,又说恭亲王、醇亲王等人,异常忧虑,计无所出,迫不得已,唯有请求皇太后作主。 慈禧太后既惊且怒,也有无限的伤心和失望,只见她太阳xue上青筋跳动,每遇到这种神情,便是她内心激动,生了大气的表示,连醇王福晋看了都有些害怕。 “皇太后也不必太责备皇上。”醇王福晋惴惴然地劝解,“皇上到底成人了,慢慢儿劝他,一定会听。” 慈禧太后不作声,她的心思很乱,想得很多。 皇帝怎么会弄成这样子?总由于大婚之后,宫闱之间,缺少情趣,一个人独宿在乾清宫,寂寞难耐的缘故。 如果没有皇后,皇帝不致于赌气不理慧妃,推原论始,在立后的那天,便种下了今天的祸根。这样一层层想到最后,便恨不得以懿旨将皇后废掉。 “咳!”她长叹一声,神色转为黯然,“当初是哀家不好。” 她的意思是,在立阿鲁特氏为后一事上,自己的警觉不够,执意不坚,手段不高,游移踟蹰之间,铸成大错。 这在醇王福晋自然猜不到。 她的使命,就是来说明其事,任务已毕,无须流连,随即告辞出宫。 就在这时候,十重臣公上两宫太后的密折,递到了宫里,慈禧太后细细看完,内心有着难以言宣的不快。 所说的“理”与“势”,她不尽同意,而在兴致上,更觉得受了很大的打击,四十岁的整生日,原可以好好热闹一番的,谁知搞成这样的局面!
怪来怪去,只怪儿子不争气,倘或不是如此胡闹,怎会惹出如许不中听的话。 一个人生了半天的气,等情绪略略平复,重新再看奏折,觉得应该与慈安太后商量。等把她请了来,拿折子念了给她听,又提到醇亲王福晋的话,只是摇头叹息。 慈安太后倒相当沉着,虽然内心震动,脸色苍白,却能说出一句极有力的话:“园工不得不停了!” 慈禧太后始终不愿说这句话,但也无法坚持,只这样说道:“修园不是用的懿旨,如今又何必用懿旨停工?” “那就告诉皇帝,让他降旨。”慈安太后又说,“前天我听说,准了沈葆桢的奏,跟英国银行借二百万两,拿到台湾去修炮台,左宗棠又要借三百万两的洋债。这样子下去,怎么得了?” 慈禧太后默然!好久,摇摇头说:“真是烦人!” 慈安太后看她如此,便喊了声:“来呀!”等宫女应声趋近,她这样吩咐:“看看皇上在那儿?” 皇帝奉召到了长春宫,一看两宫太后的脸色,便知不妙,硬着头皮,陪笑请安。两位“皇额娘”都不大理他,只慈安太后把那通密折指了指,示意他拿去阅看。 看不到两行,皇帝便来了气,“岂有此理!”他心里便很难过,越觉得十重臣上蔬已撤帘归政的两宫太后,于理不合。 因为有此成见,皇帝对于这个折子中的话,没有一句能够听得进去,匆匆看完,咬着嘴,眨着眼,在思量对策。 慈禧太后对停工一事,并不热心,但对皇帝的微行,认为必须追究。她隐隐然有这样一种想法,倘或皇帝能够表示改悔,收心用功,则停工之事,就可暂时不谈。 于是她微微冷笑着说:“有些话,不好见笔墨。你也闹得太不象样子了!你自己做的事,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