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盛唐不遗憾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城门太少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城门太少

    地下入口的倾斜角度不大,好处自然是让通行变得轻松许多,但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占用的面积较高,入口向外延伸的长度稍微有些多,还好这儿的道路比较宽阔,否则,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延伸了。

    还有就是地下通道的深度也不是太大,否则,入口的延伸也会加大,从而出现很大面积的耗费,对于道路的通行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必要的角度设计,也是很必须的,将入口的延伸道路设计成半圆弯曲形,这样通道就能利用更小的面积,实现更小的角度,而且,弯曲的道路让行车稍微有些阻碍,如此一来,进入和离开地下通道的车辆,就不得不降低行进的速度,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安全性。

    “不错,墙刷的很干净啊!”

    李安看到了入口道路两侧的石灰墙壁,笑着说道,然后迈步走了下去。

    由于这里只是临时停车的地方,京城的地下交通网络还没有形成,所以,出入的车辆不是很多,入口处的交通也不拥挤,情况还算不错。

    外面是阳光明媚的大晴天,而进入地下通道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一股寒气迎面扑来,由于没有阳光的滋润,地下通道的气温,比外界的气温要低得多,起码有七八度的温差,否则,不可能马上就能感觉出来。

    除了气温更低之外,地下通道的光线也比较的暗淡,虽然每隔一段距离都留了一些通风透光的天井,但从天井里进入地下通道的光线是非常少的,仅仅能够满足地下通道的最低照明,想让地下通道明亮是不可能的。

    按照李安的设计,地下通道的墙壁和顶部,全都涂抹了白色的石灰,这样进入通道的极少的光线,能够不断的在通道内部反射,从而让整个通道内部充满了反射过的微弱光线,满足进入通道的人,能够看得清通道内的道路和车辆,不至于成为瞎子。

    通风的效果也还不错,通道内的空气没有窒息感,这便已经足够了,但空气的质量自然没有外面的好,略微有一些潮湿的味道,还有石灰和水泥的气味,当然,也有一些泥土的气味,总之,空气虽然没有窒息感,但气味还是有不少的,若是长期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人的身体健康,肯定是不利的,所以,只要没有需要,最好不要没事跑去地下通道里玩,在空气不好的地方玩耍,对健康是颇为不利的。

    随意的向前走了几步,李安闻到了臭水沟的味道,这味道可不是什么好闻的,太冲了,让人消受不了。

    仔细一看,这个位置的臭水沟盖板缺了一块,为的是让上面的污水能够更好的流入其中,而造成的后果,就是这一区域的臭味非常的明显,味道很大很刺鼻。

    两边的停车位上,停泊了不少车辆,还有一些是质量豪华的豪车,而车主人显然是去平康坊寻找快乐去了,把车和仆人留在这里了。

    通道内停泊的车辆很多,而行人却不多,基本上都是驾驭车辆的仆人,还有跑进来传达命令的仆人,像身份高贵的人,一般是不愿意进入地下通道的,他们不愿意忍受这里的糟糕气味,这里的气味也确实不太好闻,大冬天的又比较的冷,待在地下通道内也不舒服,若是夏季天热的话,到地下通道里乘凉倒是不错的选择,只可惜这地下的味道太浓烈了一些,怕是只有普通的下人才愿意忍着臭味到下面乘凉。

    “不错,不错,真的不错,虽然气味不太好闻,可也只能这样了,有了这个地下通道,平康坊的道路拥堵问题好了很多啊!以前大白天的时候都能堵上,晚上更是堵的非常厉害,现在,大白天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堵了,晚上的拥堵状况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堵的没有以前厉害了,听说只是偶尔堵一下,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不堵的。”

    李安满意的说道。

    平康坊的地下通道,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这个通道的存在,极大的缓解了这个繁华地带的交通拥堵状况,解决了交通拥堵的大难题,也极大的增加了这里的繁华,让原本就生意兴隆的平康坊,变得更加的红火,各家的生意都红火了不少,不论是酒楼,饭馆,还是青楼,妓馆,生意都比之前更好了,开店的人都赚到了更多的钱,而更多的贵人也享受到了更方便的生活,总之,大家都得力,所有人都高兴,尤其是来平康坊寻开心的人,再也不用因为在好不到停车的地方而苦恼了,更不用为被堵在路上而焦躁了,所有人对于这个地下停车场都非常的认可,觉得朝廷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儿,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工程。

    而朝廷之所以放心大胆的继续建设更多的地下通道,就是因为看到了平康坊这里的地下停车场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坚定了建设更多地下停车泊位的信心,同时,若是把这些停车场联通起来,那就不是停车场这一个单一功能了,而是功能齐全的地下通道,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更大了,这个工程已经交给李豫去完成了,先从挑选最拥堵和最主要的路段进行施工,然后一步步的慢慢来,最终让京城的所有地面道路的下面,全部拥有一个地下通道,这样,京城的交通承载能力就翻倍了,出现拥堵状况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另外,李安也在说服朝廷,让朝廷在城墙上多开几道城门,毕竟,城门的数量太少了,而所有的车辆和人员都要从城门通过,如此,城门处的拥堵一直以来都是比较严重的,毕竟,城门的数量和尺寸,远远不如城内城外的道路,城门成了京城交通的瓶颈了,如要改善京城打劫交通状况,城门的扩容是势在必行的。

    后世的城市,基本上都将城门和城墙拆除掉,很少还有城市拥有城墙和城门的,所剩无几的城墙和城门,都是为了保留一些文化的传承,而如此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解决交通的瓶颈,让交通状况能够更加的顺畅,毕竟,到了后世的社会,城墙在防御方面的作用已经彻底失去了,留着城墙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除了文化的传承,实在找不到城墙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李安也曾想过将京城的城墙给拆掉,可最终却是连提都没敢提,主要就是因为这个要求是不可能通过的,在此时的大唐,城墙的作用仍旧很大,城墙的防御能力仍然是非常强大的,失去了城墙的保护,城池会变得更加的容易攻取,所以,拆掉城墙的行为,比如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尽管大唐现在几乎也没啥敌人了,没有什么敌人能打到京城来,可防人之心不可无,朝廷还是担心拆掉城墙会降低京城的防御能力,所以,不会同意的,就算增加一些新的城门,好多人都是反对的,因为城门越多,需要防御的薄弱部位就越多,对于防御来说,自然没有任何的好处。

    不但现有的京城城墙不能拆毁,甚至,很多人还考虑修建一个更大的城墙,将城外的区域也囊括在城池之内,毕竟,现在京城外面的居民比城内还要多很多,万一敌人攻来,城外的居民就会涌入城内,可城内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若是城外的老百姓都涌入城内,京城内部就彻底乱套了,不用敌人攻打,城池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混乱,基于这个缘故,有不少大臣提出修建更大的城墙,而原先的城墙自然就是内城了,新修的城墙就叫外城。

    不过,由于现有的内城已经非常规模宏大了,而即将要修建的外城更加的庞大,修建一座如此庞大的城墙,到底能有多少防御力,真的是挺难说的,光是城墙上防守的士兵,就要比内城多很多倍,而且,城墙越长就越是不容易防守,打造一个新的庞大城墙,显然在防御方面会是一个大问题,如此,提出之后也同样没有获得支持,况且,建造城墙是需要资金的,越大的城墙需要的资金就越高,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尽管朝廷现在很有钱,但在花钱的时候也是很慎重的,投入与回报一定要适宜才行,若是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那就没多大意思了。

    在平康坊的地下停车场考察了一番之后,李安与李豫各自离开了,午后,他们还要入宫去讨论京城住房紧张的事情。

    李安返回了研发中心,继续工作,李豫倒是没啥事,就近去了平康坊的一家酒店,准备吃喝一顿之后,顺便好好休息一下,然后下午去宫里开会。

    李安一大早带着三个移动房屋前往皇宫,在路上被太多的人看到了,就连大唐报马上就把这个消息写在了头版的位置。

    要知道随着销量的大增,大唐报早就分化出很多种版本了,也有了不少的下属机构,在京城的下属机构分别是京城早报和京城晚报,这个早晚报的发行是专门针对京城百姓的,并不会销售到其余的城池,所以,起名京城早晚报是最合适不过的。

    毕竟,京城的人口太多了,每天发生的新闻数不胜数,各种投稿的诗歌散文多的数不清,光靠之前的大唐报肯定不够,否则,一份报纸几百页,这谁受得了,分出下属单位之后,就能把内容分开了,另外,之前的大唐报,将不仅仅报道京城发生的事情,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都会在上面有所体现。

    只是由于电报和电话的普及太少,所以,至少少数地方发生的重要事件能够及时的出现在大唐报上,而更多城池发生的事情需要三五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出现在大唐报之上,具有也一定的滞后性。

    由于电报已经通向洛阳一些不太远的重要城市,所以,大唐报的分支机构已经设在了这些城市,有什么消息直接传过去,然后,在当地进行打印和销售,这样就省去了从京城运输大量的报纸前往洛阳这些城池,这样不但缓慢,也耗费了太多的运输资源,是得不偿失的。

    而随着电报通向越来越多的城池,大唐报的分支机构也就进入了各个城池,这样就能及时的通过这些电报机,及时的将全国的各种消息汇聚到京城的总部,然后,在确定内容之后,立即把消息分发下去,让各地的分支立即开始印刷大唐报,从而让大唐报这一具有统治地位的报刊,成为大唐家喻户晓的一种事物。

    虽然动用电报机很昂贵,成本是比较高昂的,可大唐报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为朝廷的统治服务的,对于大唐帝国的稳定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就算成本高一些,那也是没啥关系的,毕竟,与帝国的稳定相比,多耗费一些钱财根本就不算啥。

    京城早报一般都是早上开始销售的,基本上都是前一天下午之后的事情,而京城晚报都是当天发生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当天早上和中午发生的事情,发行的时间一般是下午,当然,也可以提前发行,发行的时间不是太固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但不论如何,好多内容都是提前准备好了的,就比如李安带着三个移动房屋去大明宫的事情,已经被京城晚报定在了头版的位置,只是发行的时间还没到,所以,暂时还没有开始印刷,一些部分的人员,开始去打听消息,以便把这个事情给搞清楚,这样写新闻的时候,才能更加的具体,否则写的玩意连自己都看不懂就没意思了。

    打听消息,自然要先从路人入手了,不过,路人除了看到三个移动房子之外,并没有更进一步的信息,如此,下一步就要从运输三个移动房屋的人入手,以期获得一些消息。

    所以,京城晚报的人,来到了研发中心,找到了正在休息的工匠,询问移动房屋的消息,以便获知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