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盛唐不遗憾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盛唐不遗憾第一卷营州少郎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李安参观完车厢工坊之后,便接着去了制造收割机的工坊,这个工坊出产的收割机经过几次合理的改造,可靠性已经大大的提高了,这对于提高农民收割粮食有很大的作用,自从有了这个机器,种粮大户就再也不用为收割粮食发愁了。

    不过,这种机器也有缺点,那就是一种收割机只能认识一种或者几种相似的作物,对于相差较大的农作物是无法使用的。

    比如收割小麦的收割机,可以实现对小麦的完美收割,也能够用来收割青稞,水稻,但对于玉米,小米这些想相差较大的作物就无法进行收割了,玉米现在还是用人工掰的,而小米是另外的专门收割机,并没有什么通用性的机器。

    春耕马上就可以开始了,而在春耕之前是收获秋季种下的冬小麦,在李安来大唐之前,关中只有春耕和秋收,是没有秋耕和春收的,一年只能种植和收获一季粮食,而李安引入冬小麦之后,关中一年可以收获两季作物,粮食产量最低也是翻翻,再加上新的高产作物的普及,关中的粮食产量何止翻翻,至少翻了三五倍了,所以缺粮的问题早已解决。

    但这并不妨碍江南的粮食往关中运输,虽然粮食产量很高,但有些粮食品种是关中没法种植的,比如水稻都在江南一带种植,要吃大米就只能从江南引进,然后,关中的这些粮食也可以大规模的运输到江南,从而让各地的老百姓都能吃上不同的粮食,丰富老百姓的餐桌,增强老百姓的体质,多余吃不完的粮食,可以存储一部分,酿酒一部分,喂牲畜一部分,贩卖给缺粮的小国一部分,总之,途径还是很多的,总是能够把未经消耗的粮食给用完,不会浪费的。

    虽然大唐的粮食危机已经完全不存在了,但并不代表农业不重要,相反,农业依旧是大唐帝国的重中之重,仍然是普通老百姓最为倚重的立身产业,就算在完全不缺粮的时代,老百姓依然不会糟蹋粮食,就好比穷惯了的人,就算得到一座金山,也是会省着花的。

    “一个月能生产多少台?”

    李安摸着一台刚刚组装好的收割机,开口问道。

    这里的机器工坊太多了,而且,还会经常进行人员的调整,以至于李安无法了解每一种机器的产量,产量也确实不是稳定的,也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回李侍郎,一个月足有一百台左右。”

    身后的小吏开口回答道。

    一百台一个月的产量,听着好像真的是不少,可这个产量还是太低了,按照这个产量不变,一年的产量才一千多台,而大唐的农业是如此的庞大,这么点机器真的是不够分的。

    按照此时的收割机,一天平均只能收割三十亩,一个收割季最多半个月,甚至只有十天的时间,一台收割机所能够解决的不过三五百亩土地而已,而大唐的土地差不多有三亿亩,按照一台机器解决三百亩计算,三亿亩的土地足足需要一百万太收割机,按照目前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甚至连满足关中一地都做不到。

    当然,三亿亩土地也不是所有都适合使用收割机的,只有土地相对平整的地区,才适合使用收割机,而土地崎岖不平的山区,收割机的使用是会受到很大限制的,甚至完全就没法施展。

    一百万台收割机,按照此时的产量,一年才一千多台,完全满足需要居然需要近千年的时间,这个也太夸张了一些,另外,机器也是有寿命的,几十年之后就报废了,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收割机的制造完全不存在饱和一说,按照这个建造进度,永远都不可能饱和,缺口也很难得到弥补,还需要拼命制造才是。

    机器的使用越多,解放的劳动力就越多,如此,就有足够的劳动力可以供应工坊了,这对于实现大唐帝国的工业化,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京城的人口能发展的这么快,就是因为关中一带的好多地方都开始使用机器维持农业,从而减少了佃农的使用,佃农为了谋生,只能进入京城的工坊,这就位京城的繁荣带来了足够的保障。

    而随着机器的不断生产,解放的佃农就会越来越多,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工坊的行列,这是京城这些工业城池繁荣的基础。

    这些收割机器已经经过多次改良,原先最容易损坏的部位已经被改良过了,可靠性极大的增加了,在工作的时候更加不容易出现故障,如此,一台机器甚至可以达到一天收割五十亩以上的成绩,可以达到收割机最大限度的利用。

    李安迈步轻轻的在组装车间转悠,没多久就看到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在刚刚制造好的收割机跟前与一名小吏谈论着什么。

    一般情况下,研发中心和下属的各个工坊,都是不会让普通人随意进入的,但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还是能够进入,但全程都有小吏陪同,倒也不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的事情。

    “外面是怎么个情况?”

    李安看向身边的小吏,开口问道。

    小吏看了一眼,开口说道:“大概是来买收割机的,最近春收已经开始了,正是对收割机急需的时候,我们这里的机器都还没有造好,就已经被预定了,这些人来了也未必买得到。”

    “哦,居然有这样的事情。”

    李安蹙说道。

    仔细一想,出现这样的事情,真的是一点也不奇怪,毕竟,机器实在是太好用了,使用机器比使用人工要廉价很多,就算自己家的粮食收割完,还可以按照每亩一定的价格去收割别人家的粮食,从而挣取一定的钱财,收割机虽然昂贵,但最多使用两年,成本就能收回来,所以,所有种粮大户和想要挣钱的人,都把目光瞄准了这种机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争抢,不是有钱就能够买到收割机的,没有一定的后台,根本就不可能买得到,这些收割机都是稀缺资源,是所有人都想要争抢的稀缺机器。

    走到外面之后,李安就听到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在与小吏商量购买收割机的事宜,但小吏已经明确表示,所有的机器都是有主的,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自己实在是无能为力,让这名中年男子放弃购买收割机。

    但中年男子显然是带着死命令来的,见小吏不肯帮忙,急的就快要哭了,管家虽然在仆人面前显得非常风光,但在主人的跟前,管家也是奴才,一旦交代的事情管家办不好,那也是少不了一顿臭骂的。

    “你准备买几台收割机?”

    李安突然开口问道。

    中年男子就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忙竖起一根手指,开口说道:“一台,只买一台就够了,一台就足够了。”

    “才买一台,你们东家有多少亩耕地?”

    李安开口问道。

    中年男子回答道:“不多,只有三千亩旱地,现在种的全是冬小麦,马上就能收割了。”

    “三千亩?一天够吗?哈哈!”

    李安笑着说道。

    “自然是不够的,可机器不好卖,能买到一台,东家就不会怪我办事不力了。”

    中年男子实话实话道。

    李安点了点头,看向小吏,开口问道:“怎么个情况?机器都被什么人订完了?”

    小吏自然不敢隐瞒,把订购机器的大户都说了出来,这些大户对机器的需求很高,但因为产量实在有限,所以,他们也达成了一定的协议,每家订购的数量都不是太多,但他们这些人垄断之后,其他人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哈哈!这个机器就是好啊!这么多人等着买呢?普通人真的是一台也买不到啊!”

    李安无奈的感叹道。

    中年男子显得很是无奈,连李安这个看上去官职比较大的都这么说了,那他还能有什么指望,他原本以为自己熟悉这里的小吏能够有点机会,没想到这个小吏的职位太低了,并没有能力帮助他,这让他非常的无奈。

    李安很想帮助这个中年男子,但这样可能会得罪人,想想还是算了,机器的产量上不去,今天帮助一个,明天帮助一个,但还是会有很多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个是很显然的,所以,解决眼前这个人的需求没啥意义,只有开发出工作能力更强大的收割机,然后进一步提高产量才是正途,别的办法都没有太大的效果。

    关中对收割机的需求尚且如此紧张,就更别提大唐其它地方了,这些地方对收割机同样有很高的需求,但因为京城的产量就只有这么多,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机器缺口,导致只有实力最强的人才能获得一些,基本上只能缓解收割时候的压力,但完全满足要求是不可能的,如此也能看得出来,大唐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些机器没有普及的地区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随着机器的逐渐普及,这些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会被一点点的挤出来,从而转入工业等其它的领域。

    而因为短时间大量无业人群的聚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问题,所以,机器普及的太快也不见得是好事,要一点点的慢慢普及,这样造成的持续少量失去收入来源的佃农,就能够一步步的进入工业领域,不至于出现佃农失业扎堆的现象,对社会稳定有莫大的好处。

    按照后世的社会数据,一个稳定的国家,失业率基本上都能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内,而一旦失业率超过百分之三十,这个国家就肯定会陷入动乱,社会失业率越高,这个社会就会越是动乱不堪,古代的历次农民大起义,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些农名遭遇了灾害,粮食可谓是颗粒无收,但又没有别的谋生手段,于是就只能跟随某些人起兵造反了,反正留在家里也是被饿死,造反说不定还能有一条活路。

    所以,工坊机器的产量上不去,也是有一定好处的,至少,不会在太短的时间内导致太多的佃农失去生活来源,可以慢慢引导佃农进入工业等其它行业,让大唐的失业率始终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机器的产量不高,难以满足全国所需,在分配的时候,自然也难以做到公平公正,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平公正,想要做到公平实在是太难了。

    李安不会因为眼前的中年男子有难处,就做主把收割机卖给他,这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这个男子的东家为何要急着买收割机,还不是为了省钱,想让自己多赚些,若是没有收割机,就只能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干活了,这样人工费就太高了。

    “你们东家是哪里人,田地在什么地方?”

    李安开口问道。

    中年男子说道:“我们东家就是老京城人,三千亩地都在城南的樊川一带,也不是很远。”

    “樊川,倒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现在倒是还能种地,日后京城继续扩张,那里只怕就不能再种地了,说不定要建设工坊和大楼啊!”

    李安开口说道。

    城市的发展需要庞大的土地供应,没有足够的土地供应,城市变难以发展的起来,长安城内部的空间显然是难以维持发展的,城外已经被持续扩张的建筑物占满了,日后这些建筑物只会越建越多,长安城的规模自然也会越来越大。

    而樊川距离长安城的中心并不是很远,只要再发展几十年,完全能够把市中心扩展到樊川一带,到时候,樊川的耕地就要被征用了,这里将盖起工坊和楼房。

    对于风景美丽的樊川来说,建设楼房和工坊或许会破坏这里的环境,但工坊和楼房对于提高樊川当地的经济有很大的作用,损失一些环境不算什么,而且,只要稍微控制污染,对环境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顶点